导读:本文包含了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民族文化,文化,旅游开发,旅游资源,侗族,民族,村寨。
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杨艳霞,吕永健[1](2019)在《黔东南侗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黔东南独具特色的侗寨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内涵不断弱化,甚至面临失传。因此,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融合、协调发展,才能推动黔东南侗寨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广西质量监督导报》期刊2019年10期)
戴林玲,尹纳宇[2](2019)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基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校本课程具有独特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并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课程开发,增加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因此,文章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视角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目的在于掌握当前新课改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和总结现阶段校本课程改革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定的解决策略。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视角,发现校本课程的开发存在社会关注度不够、教师专业知识匮乏和配套教材开发不足等问题,由此提出了各地各校要加强校本课程宣传与实施力度,完善保障制度,建设校本课程开发专业团队,少数民族地区要注重本民族特色文化课程等策略。(本文来源于《教师》期刊2019年23期)
徐燕,石秀莲[3](2019)在《不同旅游开发阶段民族村寨民族文化保护及影响因素研究——以贵州省肇兴侗寨和叁宝侗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旅游开发程度不同的肇兴侗寨和叁宝侗寨的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分析了两地的旅游开发、民族文化保护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肇兴侗寨的语言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建筑文化、精神文化比叁宝侗寨保存的更好;区位条件、旅游开发阶段、政策措施是主要影响因素;旅游开发必然会对民族文化产生影响,不同民族村寨应该选择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蔡启芬,姜佩文[4](2019)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策略思考——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的进步,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开发价值,不仅可以拉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还可以满足游客对民族文化的潜在需求。但是部分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缺乏保护意识,没有考虑到长远发展的需求,因此民族旅游资源在开发中需要有保护策略,以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参花(上)》期刊2019年08期)
梅军,陈可[5](2019)在《“叁以叁力”:贵州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实践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自改革开放以来,不仅贵州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民族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有效的开发。无论是贵州的经济社会,还是其民族文化建设,都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贵州立足省情,大力开(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报》期刊2019-03-19)
杨璨玉[6](2019)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地笋苗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笋苗寨是中国传统村落之一,当地政府对地笋苗寨的旅游开发已经持续了整整十年。在于地笋拍摄的《爸爸去哪儿2》播出之后,地笋苗寨迎来了其旅游高峰期,当媒体营销的热度褪去,地笋苗寨旅游客流量出现了严重的下滑现象,这也成为了地笋苗寨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今全国各地兴起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只有深入挖掘民族历史,保护民族文化及其生境,激发村民的文化自觉才能让传统村落旅游发展富有持续的活力。(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9年02期)
王俊[7](2018)在《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以云南新平县花腰傣聚居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省新平县花腰傣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及保护实践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旅游活动紧密相关的民族饮食、服饰、手工艺品、歌舞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成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花腰傣聚居区旅游发展对文化保护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文化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不协调,文化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内涵弱化、破坏甚至面临失传。因此,民族地区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既要兼顾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正确处理好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才能推动两者良性循环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民族论坛》期刊2018年04期)
耿聪[8](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在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式提出,"一带"是指"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以和平发展为基准,努力促进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共同打造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互相包容的共同体。在这有利的时代背景之下,其沿线少数民族文化也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民族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发展史,在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保护与开发时,应该科学合理的进行作业。(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01期)
杨环焕[9](2019)在《试分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民族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具体体现在衣着、饮食、住房以及语言、文字和艺术方面。民族文化旅游是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旅游形式,在旅游中体现民族文化,让游客了解民族特色是其目的。民族文化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特点,在开发旅游文化的同时,还要保护民族文化。(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期刊2019年01期)
潘冬南[10](2018)在《保护与传承视阈下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途径。基于大新县"短衣壮"的实地调查,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探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从资源挖掘、设施建设、环境改造、文化节庆展演四个方面分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造特色旅游产品、重视社区参与、加大宣传力度的可行性对策。(本文来源于《经济论坛》期刊2018年12期)
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校本课程具有独特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并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课程开发,增加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因此,文章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视角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目的在于掌握当前新课改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和总结现阶段校本课程改革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定的解决策略。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视角,发现校本课程的开发存在社会关注度不够、教师专业知识匮乏和配套教材开发不足等问题,由此提出了各地各校要加强校本课程宣传与实施力度,完善保障制度,建设校本课程开发专业团队,少数民族地区要注重本民族特色文化课程等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1].杨艳霞,吕永健.黔东南侗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
[2].戴林玲,尹纳宇.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基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视角[J].教师.2019
[3].徐燕,石秀莲.不同旅游开发阶段民族村寨民族文化保护及影响因素研究——以贵州省肇兴侗寨和叁宝侗寨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9
[4].蔡启芬,姜佩文.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策略思考——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J].参花(上).2019
[5].梅军,陈可.“叁以叁力”:贵州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实践路径[N].贵州民族报.2019
[6].杨璨玉.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地笋苗寨为例[J].理论观察.2019
[7].王俊.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以云南新平县花腰傣聚居区为例[J].民族论坛.2018
[8].耿聪.“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开发研究[J].智库时代.2019
[9].杨环焕.试分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保护[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9
[10].潘冬南.保护与传承视阈下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J].经济论坛.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