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脱硫论文-张彪,李晓娟,李明明,王兴光,王欢

油品脱硫论文-张彪,李晓娟,李明明,王兴光,王欢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品脱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吸附脱硫,吸附机理,吸附剂,制备

油品脱硫论文文献综述

张彪,李晓娟,李明明,王兴光,王欢[1](2018)在《油品脱硫吸附剂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目前世界范围内认可度较高的分子尺寸选择、酸碱配位、π络合、S-M配位4种吸附机理。并按上述机理介绍了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分子筛、金属氧化物以及金属有机框架等)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吸附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在较低成本的前提下,向更为多元化、综合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即集多种吸附机理协同作用于同一吸附剂上,以期得到高硫容、高选择性、绿色、经济的吸附剂。(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8年03期)

吴相英[2](2017)在《Ce-NaY@席夫碱配合物活化分子氧在油品脱硫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石油是各国应用最广、也是用量最大的燃料,尤其在运输燃料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如汽油、柴油等。然而,这些燃油中都有一定的硫化物,并且通常以有机硫的形态存在。如非杂环类的硫醇、硫醚和杂环类的噻吩(thiophene)、二苯并噻吩(dibenzothiophene,DBT)及其烷基取代物等。这些有机硫化物燃烧后以SOx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对大气产生污染,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随着世界各国对油品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的加氢脱硫工艺(HDS)能去除硫醇、硫醚等非杂环类硫化物,但是对于杂环类硫化物要想高效、深度脱除较难。为了解决这一困难与挑战,非加氢脱硫方法(NHDS)应运而生。其中,氧化脱硫(ODS)由于不需要氢气、作用条件温和、设备投资费用低等优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氧化脱硫使用氧气为氧化剂,主要考虑到其绿色廉价,但是氧气的一个致命缺点是动力学惰性,如何活化分子氧是关键,而已报道的人工氧载体席夫碱金属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载氧能力。席夫碱(Schiff)是由胺类和羰基缩合形成的化合物,其络合金属离子形成席夫碱金属配合物。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载氧能力较好,能够活化分子氧,改变分子氧的动力学惰性。稀土材料是具有储氧/释氧功能的新材料。CeO2是典型的稀土变价金属氧化物,在Ce3+与Ce4+之间可进行价态转换,因此氧化还原能力较强。本文采用离子交换法,以NaY分子筛为载体,将Ce02引入到分子筛的方钠石笼内,成功制备CeY催化材料。在CeY基础上以“瓶中造船法”将Co(salen)封装于分子筛的“超笼”内,制备具有协同储氧/放氧作用的复合催化材料。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手段对材料的形态、活性组分价态等进行相关表征,并对复合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具体工作主要如下:1、采用离子交换法,通过“叁交叁焙”制备CeY稀土催化材料,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HR-TEM、ICP、XRD、XPS、H2-TPR等多种表征手段对CeY的结构及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500 ℃锻烧,交换叁次的情况下CeY具有较好的结构与形貌特征。以正辛烷为溶剂,DBT为目标污染物配置模拟油,以O2为氧化剂,脱除油品中的DBT。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00℃,剂油比0.2g:25mL,DBT浓度200ppm,反应约180 min后,对DBT具有较高的脱除效果。2、以上述制备的CeY为载体,以“瓶中造船法”引入Co(salen),制备Ce-Co(salen)/Y的复合催化材料,通过TEM、ICP、XRD、TG-DTA等对材料进行表征,并在上述条件下进行氧化脱硫实验。结果表明,以CeY为载体,引入Co(salen)后,催化剂的性能有所提升,比单纯的Co(salen)/Y催化剂脱硫效果要好,说明氧化铈与Co(salen)之间确实有协同脱硫的效果。并且催化剂在使用10次后仍有较高的脱硫效果。(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5)

王猛[3](2017)在《吡咯烷类钼同多酸盐的合成及其在油品脱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油燃烧产生的SOx对环境有很严重的破坏性,对燃油进行脱硫使油品中的硫含量降低是油品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关于对深度脱硫的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多,而氧化萃取脱硫因为反应条件温和、实验步骤易于控制等优点被认为是很具有发展潜力的脱硫技术之一,而想要使氧化萃取脱硫实现工业化,则需设计合成具有高活性、高催化性的催化剂。本文合成了五种吡咯烷类多聚钼酸盐,包括1-甲基-1-丁基吡咯烷八聚钼酸盐([C4H8NC4H9(CH3)]4Mo8O26)、1-甲基-1-辛基吡咯烷八聚钼酸盐([C4H8NC4H9(CH3)]4Mo8O26)、1-甲基-1-十二烷基吡咯烷八聚钼酸盐([C4H8NC12H25(CH3)]4Mo8O26)、1-甲基-1-十六烷基吡咯烷八聚钼酸盐([C4H8NC16H33(CH3)]4Mo8O26)、1-甲基-1-十六烷基吡咯烷二聚过氧钼酸盐([C4H8NC16H33(CH3)]2Mo2O11)。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谱(1H NMR)、高分辨质谱对所合成的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五种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利用二苯并噻吩(DBT)、苯并噻吩(BT)、噻吩(T)与正辛烷配置有机硫的模型油,H2O2作为氧化剂,离子液体为萃取剂,在两相体系中,考察了上述五种催化剂对二苯并噻吩(DBT)氧化脱硫的活性,结果表明[C4H8NC16H33(CH3)]4Mo8O26、[C4H8NC16H33(CH3)]2Mo2O11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脱硫率均可达到98%以上。同时分别考察了[C4H8NC16H33(CH3)]4Mo8O26、[C4H8NC16H33(CH3)]2Mo2O11两种催化剂在对DBT模型油脱硫时,反应时间、O/S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离子液体体积、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获得最佳反应条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两类催化剂对DBT、T、BT的脱硫难易程度为DBT>BT>T。两类催化剂重复利用脱硫效果好,且可以重复利用。最后将两种脱硫效果最佳的催化剂运用到汽油和润滑油基础油中进行脱硫试验,对比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C4H8NC16H33(CH3)]2Mo2O11的催化效果要优于[C4H8NC16H33(CH3)]4Mo8O26。以[C4H8NC16H33(CH3)]2Mo2O11作为催化剂在离子液体为萃取剂,可将汽油中的硫含量由212.78 mg/L脱除至23.65 mg/L,脱硫率达到88.89%,对润滑油基础油进行脱硫时发现:乙腈比离子液体更适合作为基础油脱硫的萃取剂。在乙腈体系中,以[C4H8NC16H33(CH3)]2Mo2O11做为催化剂对润滑油基础油(150SN)脱硫,可将基础油中的硫含量由500 mg/L脱至161.28 mg/L。(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7-05-01)

董美美,钟永蕙,曹雪梅,魏晨杰,林立刚[4](2015)在《脱硫用特种分离膜材料研究——面向油品脱硫的渗透汽化膜和吸附功能膜材料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油品的低硫化甚至无硫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近年来,膜技术在化工单元操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油品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其分离和纯化对膜材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受溶剂等复杂条件的特种分离膜也正成为当今膜科学的研究开发热点。本文以油品脱硫为应用背景,从分子结构设计等角度出发,制备一系列聚酰亚胺(PI)膜材料,考察了其制备方法与材料耐溶剂性能的关系,并以PI为基膜,以分子筛为吸附功能颗粒,通过相转化法并结合纺丝工艺制备了平板式、中空纤维式吸附功能膜,对膜的制备条件-结构-性能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所制吸附功能膜具有发达的孔道结构,吸附功能颗粒镶嵌于基膜的叁维网络结构中,为吸附功能的实现提供通道保障。同时,从交联角度出发,设计制备对硫化物具有选择透过作用的渗透汽化膜材料,并对膜材料的脱硫行为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制备的聚酰亚胺基膜吸附器和渗透汽化膜能够耐受油品中复杂溶剂,对硫化物具有选择分离和脱除效果。相关研究可为面向复杂有机物分离的特种分离膜研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0-17)

高家俊[5](2015)在《基于酸碱作用的油品脱硫和苯酚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油品主要源自石油炼制和煤炭加工而来的产品,包括汽油、柴油、煤焦油、其他煤液体等,是重要的能量与化学品来源。在石油基的燃料油中,含有大量的噻吩硫(S)化物,这些油品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各地频发的雾霾天气和严重的PM2.5污染,以及酸雨等,因此燃油脱硫技术至关重要。同时,对源自煤炭的煤焦油而言,其中含有大量有价值的化学品,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应用前景。对于燃油脱硫而言,传统的加氢脱硫技术(HDS, hydrodesulfurization)反应条件苛刻、辛烷值损失大、处理低硫油品效果差,难以满足越来越严格的硫含量标准。因此,许多非加氢脱硫技术(non-HDS)应运而生,例如吸附脱硫(ADS, adsorptive desulfurization)、萃取脱硫(EDS, extractive desulfurization)、氧化脱硫(ODS,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等。本论文基于Lewis酸碱作用,研究了ADS、EDS、ODS这叁种技术对模型油或真实油品的脱硫情况。首先,论文研究了四种Lewis酸AlCl3、FeCl3、ZnCl2以及CuCl对3-甲基噻吩(3-MT,3-methylthiophene)、苯并噻吩(BT, benzothiophene)和二苯并噻吩(DBT,dibenzothiophene)等Lewis碱的ADS性能。研究发现,AlCl3和FeCl3显示良好的脱硫性能,且噻吩S化物的吸附活性顺序为3-MT> BT> DBT。其中,AlCl3对3-MT显示出极强的络合吸附能力,在正辛烷模型油中S吸附量高达141 mgS/g,在含25 wt%甲苯的模型油中的S吸附量也可达123 mgS/go同时,AlCl3也能吸附BT,并伴有BT的自聚反应,且自聚反应有利于络合吸附的进行。然而,AlCl3对DBT几乎没有吸附活性。最后,本文利用软硬酸碱理论来分析该过程的脱硫机理。研究发现,噻吩S化物既是硬碱也是软碱,S原子上与芳环平行的σ-孤对电子为硬碱区,而芳环的π-电子体系则为软碱部分。硬碱区和软碱区的电子云密度决定了其相应区域的碱性。为了提高硬酸AlCl3对软碱DBT脱除效果,论文提出了利用卤代烷烃将硬酸AlCl3软化的策略。研究发现,t-C4H9Cl、n-C4H9Cl、t-C4H9Br、 n-C4H9Br等卤代烷烃与AlCl3混合,可产生含有碳正离子的粘性液体,称其为碳正类离子液体(CPIL, carbonium pseudo ionic liquid)。对CPIL(如t-C4H9Cl-AlCl3),其中同时含有(CH3)3C+和溶解的AlCl3,且(CH3)3C+的中心C+为硬酸区,而叁个-CH3的平面为软酸区,故可与噻吩硫同时具有硬酸-硬碱和软酸-软碱作用,从而显示出令人惊奇的EDS活性。只需少量的CPIL萃取剂,便可在20 min内将3-MT、BT、DBT从正辛烷模型油、含甲苯模型油中完全脱除。CPIL络合萃取过程中还伴随着部分噻吩化合物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的发生。并且,CPIL能够处理组成复杂的油品(模型汽油和真油),对轻质油可实现深度脱硫,对重质油也脱除93%以上的硫化物。其次,本文还提出利用Friedel-Crafts酰基化试剂将噻吩硫(软碱)硬化的策略。氯乙酰(AC, acetyl chloride)、丙酰氯(PC, propionyl chloride)、丁酰氯(BC, butyryl chloride)和Lewis酸AlCl3,通过酰基化反应使噻吩S的芳环接上-C=O基团而被硬酸AlCl3吸附脱除,该过程被命名为酰基化脱硫(ACDS, acylation desulfurization)。研究发现,AC-AICl3组合具有极强的脱硫活性,正辛烷模型油中的噻吩(T, thiophene)、BT、DBT均可在20 min内被完全脱除。AC-AICl3优秀的ACDS活性源于酰基化反应,该反应使芳香S化物接上碱性基团-C=O,既增加了S化物的Lewis碱性,又增强了其碱硬度,这样更容易同强而硬的A1C13作用。AICl3对含甲苯油中的T、BT、DBT的S吸附量随AC的加入而变化。伴随AC的增加,AICl3对T的吸附量略微变弱,不过始终维持在120mgS/g附近;AICl3对BT的吸附量先增大后变小,最大可达75.4mgS/g; AlCl3对DBT的吸附量持续增大,从0持续上升至27.3 mgS/g。并且,ACDS对于真实油品依然有效,脱硫率可达84%以上,且硫吸附量达到56.6 mgS/g。再者,论文还研究了Lewis-Br(?)nsted混合酸对噻吩硫ODS过程的催化机理。使用Lewis酸(BF3、SnCl4、FeCl3、ZnCl2)和Bransted酸(CH3COOH)的混合酸作为催化体系,Cr(VI)或Mn(VII)为氧化剂,可实现在模型油中对DBT、BT、T的ODS过程。研究发现,Lewis酸是混合酸的核心,其跟CH3COOH中O原子发生络合作用,改善了混合酸的Bronsted酸性,促进了Cr(VI)的溶解,并催化了噻吩化合物的氧化。该过程中,DBT被氧化成DBTO2,而BT和T除了S被氧化之外,双键也被氧化,从而形成了一些复杂的氧化产物。采用量化方法计算了相关含双键物质的键级和π-轨道电子占用,分析得出这些物质的双键反应活性顺序为:苯<甲苯、DBTO2< DBT< T< BT< BTO2< TO2<环己烯。最后,通过调变混合酸中的Lewis酸含量和种类,可达到调控混合酸体系酸性的目的,进而有效控制噻吩硫的氧化选择性。对于煤焦油抻酚而言,传统的碱洗法产生大量废碱,且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本文基于酸碱作用,旨在通过化学吸附的方式,将苯酚从油中分离出来。论文研究了AlCl3、六次甲基四胺(HMT, hexamethylenetetramine)和叁氮唑通过Lewis酸碱或氢键作用对模型油中苯酚的吸附提取性能,并对吸附规律做了实验考查和理论分析。研究发现,本文所选的吸附剂都能吸附模型油中的苯酚:HMT对酚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量超过3500(mg/g-sorbent),其不溶于油且可重复利用,是一种高效的酚吸附剂;AlCl3与苯酚间为强的Lewis酸碱作用,其作用能达-111.5 kJ/mol,难以重复利用;叁氮唑对酚的吸附量不大,且有油溶性。另外,萘和BT的存在不影响HMT对苯酚的吸附量,反而加速了HMT对苯酚的吸附,这是因为萘、BT分别与HMT、苯酚皆有弱的相互作用,且吸附的活化能也随两者的加入而降低。然而,喹啉的存在使HMT对苯酚的吸附量大幅降低至1000mg/g以下,因为喹啉与苯酚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作用能达-31.2kJ/mol。最后,论文还基于现有实验数据,评价了两套Lewis酸(AlCl3和Cu(I)-Y沸石)脱硫体系的技术经济可行性。通过两套脱硫工艺过程的技术参数的估算发现,两套脱硫体系在技术上均是可行的。通过对两套脱硫工艺过程的加工成本进行核算后发现,两个脱硫体系各有所长,AlCl3体系处理Ts类硫化物的成本较低,Cu(I)-Y沸石体系则处理BTs类硫化物的成本较低。另外,通过对两套脱硫工艺过程的财务评价发现,它们在经济性上均是可行的,有进一步工业放大的前景。(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5-05-30)

薛飞[6](2015)在《功能化离子液体在油品脱硫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油中大约2%的硫化物最终可转化为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颗粒物(PM),这些颗粒物是多种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不仅可以导致酸雨、全球变暖和空气污染,而且极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致癌物质,因此开展油品中有机硫化物的脱除研究意义重大。1、以杂多酸离子液体[BBSBIM]3PM和双氧水组成催化氧化体系,[Bmim]BF4为萃取剂,考察了脱除模型油品(噻吩类溶于正辛烷)中硫化物的效果。结果表明,O/S摩尔比为10:1,硫剂摩尔比n(DBT):n([BBSBIM]3PM)=120:1,萃取剂与模型油的体积比V([Bmim]BF4):V(model oil)=1:5,在40 oC下反应8 h。对模型油中二苯并噻吩(DBT)的脱硫率达到90.5%。离子液体循环再生使用5次,脱硫率无明显变化。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的特点,可以实现深度脱硫。2、合成并表征了一系列阳离子为1-苄基咪唑盐,并与双叁氟甲磺酰亚胺锂进行阴离子交换,得到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并将其和双氧水组成催化氧化体系,考察了脱除模型油品中硫化物的效果。结果表明,以离子液体[C2O2Bnim][NTf2]为萃取/催化剂,O/S摩尔比为5:1,离子液体与模型油的质量比m([C2O2Bnim][NTf2]):m(model oil)=1:7,在60 oC下反应3 h。模型油中二苯并噻吩(DBT)、苯并噻吩(BT)和噻吩(T)的脱硫率分别为98.6%,94.6%和47.5%。离子液体循环再生使用8次,脱硫率无明显变化。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的特点,可以实现深度脱硫。3、合成并表征了N-甲基己内酰胺甲酸根离子液体([HNMCPL][HCOO])。在超声波辅助下,将其和双氧水组成催化氧化体系,考察了脱除模型油品中硫化物的效果。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离子液体既作萃取剂又作催化剂,离子液体与模型油的体积比为V([HNMCPL][HCOO]):V(model oil)=1:3,O/S摩尔比为15:1,在60 oC,超声功率为400 W下反应30 min,叁种硫化物的脱硫率大小顺序为:DBT>BT>T,对DBT的脱硫率可以达到99.2%。(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5-05-24)

刘冬梅,徐俊,刘卫星,高强[7](2015)在《一种基于油品脱硫的脱硫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固体碱载体KF/Al2O3作为基材来提供一种性能优良的油品脱硫的脱硫剂。吸附饱和后的脱硫剂经过550℃空气氛焙烧可再生,且经再生后吸附剂性能损失小。(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5年04期)

张娇静,王国建,柳艳修,李锋,张梅[8](2015)在《SO_4~(2-)/ZrO_2催化氧化油品脱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ZrO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SO2-4/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热-热重(TG-DTA)、X射线衍射(XRD)、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FTIR)和N2吸附比表面积(BET)表征分析;TGDTA结果表明,焙烧温度高于600℃,负载的硫酸根离子开始分解,催化剂焙烧温度不宜超过600℃;Py-FTIR结果证实,SO2-4/ZrO2主要提供的是L酸中心。以噻吩/石油醚体系为模型化合物、K2FeO4为氧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氧化剂用量对催化氧化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噻吩/石油醚模拟油20mL、反应温度30℃、SO2-4/ZrO2用量0.2g、反应时间60min,K2FeO4用量0.2g最佳氧化脱硫条件下,经萃取后脱硫率最大可达85.65%。(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5年02期)

赫克(Md,Razibul,Haque)[9](2014)在《离子液体在油品脱硫脱氮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这项研究中,可通过两步合成法合成1-乙基-3-甲基咪唑二氰胺[EMI][DCA];第一步,由N-甲基咪唑和碘乙烷反应合成1-乙基-3-甲基咪唑鎓碘化物[EMI][I];第二步,通过二氰胺银和复分解反应的合成反应所需的卤化盐[EMI][DCA]。合成得到的[EMI][DCA]可用于燃油和柴油的脱硫脱氮。在脱硫的研究中,使用库仑分析仪和液相色谱对该离子液体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考察了分配系数,温度,质量比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刚刚1分钟与汽油接触,硫含量从最初的300ppm降为262.5ppm,当分配系数为0.14时,硫含量下降了约17%;考察温度的影响,发现脱硫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25℃下,脱硫率最高;考察质量比的影响,发现随着剂油比的升高,脱硫效率不断升高。反应6次后,模型油和柴油的硫含量分别从199.6ppm至68.2ppm和从314.4ppm到121.6ppm。重生5次后,汽油的硫提取效率是173±3ppm,柴油的提取效率为234±4ppm在脱氮的研究中,对含有吡啶的模型油进行脱氮处理,发现氮含量从500ppm降到150ppm,脱除率约为70%。反应5,10和20分钟,发现分配系数是未发生改变,证明萃取时间对脱氮没有影响。对含咪唑的模型油进行脱氮处理,反应前模型油的氮含量是258.92ppm。反应后,检测不到氮含量。在20。C下,模型油检测不到氮含量,所以无需做温度和重复性实验。对含有吡啶的模型油进行脱氮处理,脱氮萃取效率随温度增加而略有降低,能斯特分配系数变化范围是从1.98到2.78,证明质量比对提取效率的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使用[EMI][N(CN)2]中,发现该离子液体具有很好回收循环效率。这为离子液体脱硫脱氮过程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4-05-20)

Ahmad,Imtiaz,Ahmad,Waqas,Ishaq,Muhammad[10](2013)在《乳液催化剂存在下空气辅助甲酸氧化法使油品脱硫(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Catalytic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ODS) of model oil and commercial oil sample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n air-assisted performic acid oxidation system with a phase transfer or emulsion catalyst comprising a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based heteropolyoxometalate.Different emulsion catalysts with a Keggin type heteroployoxometalate anion(containing W,Mo,and V) and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ation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fluorescenc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C16H33N(CH3)3]3[PW9Mo3O40] was the most effective catalyst in the current oxidation system,which reduced the sulfur content of the model oil from 1275 μg/g to 57 μg/g.The reactivity order of different model sulfur compounds was thiophene < dibenzothiophene < 4,6-dimethyldibenzothiophene. The ODS of model sulfur compounds followed first order kinetics with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from 29 to 27 kJ/mol.The catalysts also performed efficiently in the ODS of the industrial oil samples,including untreated naphtha,light gas oil,heavy gas oil,and Athabasca oil sands derived bitumen,for which sulfur removal rates were 83%,85%,68% and 64%,respectively.(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油品脱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石油是各国应用最广、也是用量最大的燃料,尤其在运输燃料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如汽油、柴油等。然而,这些燃油中都有一定的硫化物,并且通常以有机硫的形态存在。如非杂环类的硫醇、硫醚和杂环类的噻吩(thiophene)、二苯并噻吩(dibenzothiophene,DBT)及其烷基取代物等。这些有机硫化物燃烧后以SOx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对大气产生污染,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随着世界各国对油品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的加氢脱硫工艺(HDS)能去除硫醇、硫醚等非杂环类硫化物,但是对于杂环类硫化物要想高效、深度脱除较难。为了解决这一困难与挑战,非加氢脱硫方法(NHDS)应运而生。其中,氧化脱硫(ODS)由于不需要氢气、作用条件温和、设备投资费用低等优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氧化脱硫使用氧气为氧化剂,主要考虑到其绿色廉价,但是氧气的一个致命缺点是动力学惰性,如何活化分子氧是关键,而已报道的人工氧载体席夫碱金属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载氧能力。席夫碱(Schiff)是由胺类和羰基缩合形成的化合物,其络合金属离子形成席夫碱金属配合物。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载氧能力较好,能够活化分子氧,改变分子氧的动力学惰性。稀土材料是具有储氧/释氧功能的新材料。CeO2是典型的稀土变价金属氧化物,在Ce3+与Ce4+之间可进行价态转换,因此氧化还原能力较强。本文采用离子交换法,以NaY分子筛为载体,将Ce02引入到分子筛的方钠石笼内,成功制备CeY催化材料。在CeY基础上以“瓶中造船法”将Co(salen)封装于分子筛的“超笼”内,制备具有协同储氧/放氧作用的复合催化材料。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手段对材料的形态、活性组分价态等进行相关表征,并对复合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具体工作主要如下:1、采用离子交换法,通过“叁交叁焙”制备CeY稀土催化材料,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HR-TEM、ICP、XRD、XPS、H2-TPR等多种表征手段对CeY的结构及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500 ℃锻烧,交换叁次的情况下CeY具有较好的结构与形貌特征。以正辛烷为溶剂,DBT为目标污染物配置模拟油,以O2为氧化剂,脱除油品中的DBT。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00℃,剂油比0.2g:25mL,DBT浓度200ppm,反应约180 min后,对DBT具有较高的脱除效果。2、以上述制备的CeY为载体,以“瓶中造船法”引入Co(salen),制备Ce-Co(salen)/Y的复合催化材料,通过TEM、ICP、XRD、TG-DTA等对材料进行表征,并在上述条件下进行氧化脱硫实验。结果表明,以CeY为载体,引入Co(salen)后,催化剂的性能有所提升,比单纯的Co(salen)/Y催化剂脱硫效果要好,说明氧化铈与Co(salen)之间确实有协同脱硫的效果。并且催化剂在使用10次后仍有较高的脱硫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品脱硫论文参考文献

[1].张彪,李晓娟,李明明,王兴光,王欢.油品脱硫吸附剂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化工.2018

[2].吴相英.Ce-NaY@席夫碱配合物活化分子氧在油品脱硫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3].王猛.吡咯烷类钼同多酸盐的合成及其在油品脱硫中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7

[4].董美美,钟永蕙,曹雪梅,魏晨杰,林立刚.脱硫用特种分离膜材料研究——面向油品脱硫的渗透汽化膜和吸附功能膜材料构建[C].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2015

[5].高家俊.基于酸碱作用的油品脱硫和苯酚提取[D].北京化工大学.2015

[6].薛飞.功能化离子液体在油品脱硫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大学.2015

[7].刘冬梅,徐俊,刘卫星,高强.一种基于油品脱硫的脱硫剂[J].石化技术.2015

[8].张娇静,王国建,柳艳修,李锋,张梅.SO_4~(2-)/ZrO_2催化氧化油品脱硫研究[J].化学工程.2015

[9].赫克(Md,Razibul,Haque).离子液体在油品脱硫脱氮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

[10].Ahmad,Imtiaz,Ahmad,Waqas,Ishaq,Muhammad.乳液催化剂存在下空气辅助甲酸氧化法使油品脱硫(英文)[J].催化学报.2013

标签:;  ;  ;  ;  

油品脱硫论文-张彪,李晓娟,李明明,王兴光,王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