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车祸救护的临床路径与研究

批量车祸救护的临床路径与研究

曾洁李敏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德阳618500)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应用在批量车祸救护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批量车祸患者2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9例,实验组患者救护时应用临床路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救护,观察两组医护人员集合时间及救护车出诊时间,并对比不同伤情程度患者在各个检查环节的等待时间。结果:通过临床路径的应用,实验组患者医护人员集合时间、救护车出诊时间、各检查患者等待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批量车祸救护中,通过临床路径的应用,可快速、准确的开展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提升急救结果,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批量车祸;临床路径;急救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004-02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繁荣发展,重大车祸事故的发生率也有所提升,车祸致伤的患者伤势通常比较复杂,且多为多发伤、复合伤,救治及护理如未能及时的开展,提高伤员的致残率、致死率。医院120接到急救电话后,应迅速的展开批量车祸救护,提升院前及院内急救的效果,降低伤员致残率及死亡率,本院在院前及院内急救中应用了临床路径,取得满意的救护效果,现将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批量车祸患者258例,男187例,女71例;年龄12~76岁,平均(52.1±3.8)岁;颅脑损伤86例,四肢骨折63例,腹腔脏器损伤47例,腹腔脏器损伤合并四肢骨折32例,腰椎合并骨盆骨折21例,血气胸9例;伴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38例,失血性休克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9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中实施常规救护。实验组患者在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中应用临床路径,具体方法如下:

1.2.1成立临床路径小组:由急救医生及护理人员共同组成临床路径小组,针对重大车祸事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路径表,定期演练,提升临床路径小组的急救能力。同时,定期检查急救的药品、设备,保证药品充足、设备功能良好,并加强救护车辆的维修与养护,保证接到急救任务时能够及时出诊。

1.2.2院前急救:急诊护士接到120报警电报后,将车祸的地点、伤员数量、大概伤情详细的询问并记录,对车祸现场的严重程度进行预估,确定救护车的派出数量,快速的准备好急救药物和急救设备,及时通知临床路径小组成员及救护车司机,立即出诊。同时,向急诊科主任、护士长报告车祸的情况,及时的做好院内急救的准备。小组成员达到车祸现场后,评估现场的情况,包含评估伤员病情、对创伤评分等,接着实施现场救护,帮助危重患者脱离险境,快速检查伤员的伤势情况,并进行现场分类,轻度伤势将绿色识别卡系在患者手腕部位,中度伤势为黄色识别卡,重度伤势为红色识别卡,死亡患者为黑色识别卡,分类完成后,依照病情的轻重程度,先重后轻,由救护车将患者转运至医院急诊科,救护车转运过程中,要对患者的情报变化情况密切的观察,发现异常时,立即给予患者抢救[1]。

1.2.3院内急救:①合理组织分工:现场情况由院前护士汇报之后,二线值班护士应立即向接收到的情况完整的告知急诊科主任及护士长,接着再逐层的汇报至院领导处,启动批量车祸应急预案,院内迅速的作出准备,以保证急救药物、床位等充足,除了急诊科外,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随时待命,及时的开展救治与检查。急诊科护士长统一安排急诊护士的护理工作,危重伤员抢救时,1名伤员由2名护士负责,重度和中度伤员抢救时,3~5名伤员由3名护士负责,轻伤员处理时,2~3名伤员由1名护士负责[2]。此外,伤员信息的记录、急诊病历的建立由1名护士负责,提升急诊救护的效率。②院内急救护理:救护者即将进入医院时,急诊科医护人员用担架、病床快速的将伤员转运至急诊科科室,并依据颜色识别卡,重新评估伤员的病情,分类、分区抢救,在急诊抢救室救治需要立即抢救的患者,在急诊留观室中急救20min内未能及时救治可能出现恶化伤员,在外科诊室中急救病情稳定的伤员[3]。③迅速分流伤员:紧急救护完成后,依照先轻后重的原则,先分流伤势较轻的伤员,中度与重度伤员的生命体征稳定后,依据患者具体的伤势,安排患者在相应的科室中住院,转运患者时,先通知相关科室,及时的做好患者交接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接到急救通知后医护人员的集合时间、救护车出诊时间。观察两组患者转运至院内后,救护流程中各个环节检查等待时间,包含清创、X线辅助检查、CT辅助检查。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平均数±标准差(x-±s),组间比较利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护人员集合时间、救护车出诊时间比较

应用临床路径后,实验组医护人员集合时间(1.2±0.2)分、救护车出诊时间(3.2±1.0)分;对照组医护人员集合时间(1.9±0.4)分、救护车出诊时间(5.1±1.1)分。实验组医护人员集合时间、救护车出诊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伤员救护流程中各个环节检查等待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伤员在各个环节检查等待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讨论

重大车祸事故现场伤员数量比较多,而且伤员伤势的复杂性比较高,多为危重伤员,需要及时的进行救治与护理。批量车祸救治中,常规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救护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比较高[4]。临床路径是指有计划的治疗或护理患者,而路径表为专业的医护人员共同制定,可显著的提升治疗及护理的效果,批量车祸救护中应用临床路径之后,可提升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的针对性,依据路径表中制定的救护流程,按顺序实施急救及护理,提升急救的效率,提高急救的效率,促使危重患者得到良好的急救,降低伤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5]。院前急救中,医护人员可实现快速的集合,并迅速的出诊,快速的达到车祸现场,在车祸现场,初步的判断伤员的伤势情况,并给予相应的颜色标记卡,以便于救护者明确先转运哪些患者,促使危重患者能够尽快的接受救治,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6]。患者转运至院内后,急诊科及相关科室已经做好急救的准确,可以促使患者尽快的接受急救,并进行相应的检查,缩短检查等待的时间,保证患者在最佳时机接受抢救和治疗,提升急救的效果[7]。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救护中应用临床路径,对照组患者救护中采用救护,实验组医护人员的集合时间、救护车出诊时间、患者在院内等待各项检查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这说明,批量车祸救护中通过临床路径的应用,可提升急救人员到达车祸现场的效率,并提升救护的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综上所述,批量车祸救护中,通过临床路径的应用,可促使伤员尽早的接受急救与护理,减少伤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急诊科救护效果,改善伤员的预后,提高伤员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振华,李奕龙.重大车祸伤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260-261.

[2]俞亚菊,张文洁.医护一体急救管理模式在急重车祸急诊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5,01:78-80.

[3]赵美娜.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车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5,5(06):208-210.

[4]徐嫣,王宏玲,靳蕊.批量车祸伤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的探索[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09):585-586.

[5]苏小妹,杨柳枝,贺珊等.成批车祸事故患者的急救与护理管理[J].现代医院,2011,11(06):121-122.

[6]薛佩献.标准化急救护理程序在成批车祸伤现场急救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05:732-733.

[7]李桂琴,宋建文.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01):198-200.

标签:;  ;  ;  

批量车祸救护的临床路径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