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梁代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诗风,文学,江陵,英华,梁武帝,文选,文苑。
梁代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聂影[1](2018)在《梁代文学主体的变化与文学创作的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起元嘉、永明文学的彬彬之盛,梁代文学由于宫体诗的风靡每每毁大于誉。虽然如此,但梁代宫廷文学的发展又极具典型性。此时,围绕着宫廷生活,以迎合帝王、贵族审美趣味为目的的应制、应教、奉和、应诏等作品大量涌现。这些应制、奉和类诗歌宫廷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终使一股自上而下的以点缀升平,娱情遣兴为主要功用的宫廷文学思潮在梁时趁势而起。这股文学思潮显示了与宋、齐诗歌鲜明的区别,取得的成就虽不高,却是文学发展(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8年04期)
孙尚勇[2](2018)在《儒释道叁教与梁代文学的深层关联——以梁武帝改制吴歌西曲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梁武帝改制吴歌西曲,主要方式为采择旧曲和另制新曲,主要途径为采纳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主要目的是将"哀思之音"的民歌改造为适宜于重大仪式场合表演的"中和"之音。这对梁代文学呈现出趋同的整体风格面貌可能存在重要的决定性影响,亦足以见出儒释道叁教与梁代文学的深层关联。(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聂影[3](2018)在《梁代文学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梁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体繁盛、文论成熟、才人佳作代出的重要时期。然而,受宫体绮靡轻艳诗风的影响,梁代文学一度成为诗家、史家、文论家的批评对象。随着文学研究观念和方法的改变,一系列文章、专着的相继出现使得梁代文学的研究更为具体且深入。本文在梁代文学既有的研究格局和相关成果基础上,围绕着梁代社会的时代观念、思想意识、以及艺术创作本质的研究情况,对梁代文学研究现状以及呈现出的发展趋势进行归纳、整理并作一综合性论述。(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何水英[4](2016)在《从选本批评看宋初与梁代后期的文学共性及意义——基于《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的重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苑英华》历来被认为是续《文选》而来,其与《玉台新咏》的关系极少被关注。《文苑英华》与《玉台新咏》重合诗歌87首,这透露出宋初与梁代后期的叁个文学共性:其一,对艳诗"吟咏性情"功能的认可;其二,对梁代永明体诗人与宫体诗人态度的相似性;其叁,文辞尚丽的相类性。此外,《玉台新咏》在编纂体例上对《文苑英华》也有影响。从选本批评角度对宋初与梁代后期的文学共性进行探讨,可以更具体地了解分体编录型文学总集在宋初的演变特点,也能更清晰地认识宋初的文学观念。(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杜志强[5](2014)在《侯景之乱和江陵之变前后的梁代文学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侯景之乱前的梁代文学主要是宫体文学。侯景之乱和江陵之变前后的十年间,梁代作家的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其文学创作也一扫乱前宫体之习,作家视野从宫廷、台阁转向江山社稷和军国时事,作品风格从香艳绮靡转向苍凉沉郁和雄健悲壮。这一转变,与宫体文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成为讨论宫体文学的可贵素材。梁末文学的反思特征,可看成是梁末文化转型的表征,而梁末文化的转型则可看作是唐代文化到来前的曙光。(本文来源于《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柏俊才[6](2013)在《陆倕梁代仕履及文学成就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陆倕生逢齐梁之际,然无论其仕履还是文学创作,均以梁代为主。在"竟陵八友"抑或南朝文学研究中,陆倕很少受学人关注。其文学创作,代表着永明体文学的新发展,体现着齐梁文学的新态势。探究陆倕梁代仕履与文学成就,或可弥补齐梁文学研究的缺憾,或可引起学人对陆倕的关注,对重新审视"竟陵八友"文学集团,都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13年05期)
巩建鹏[7](2013)在《论四萧与梁代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朝梁武帝萧衍及其子昭明太子萧统、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均爱好文学。四萧以自己杰出的创作成绩,对文学典籍的整理编纂,直接促进了时代文学的发展。同时,萧氏父子凭借政治地位组成文学集团,组织大批文士共同进行文学创作,更有力地推动了梁代文学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梁代文坛。文学创作繁荣的本身,也反映了四萧对文学的喜爱与重视。一.爱好文学及文学创作(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刘瑞娟[8](2012)在《梁代萧氏叁兄弟文学观差异及原因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南朝梁代是一个重要阶段。在文学快速发展的梁代,出现了萧氏父子,他们引领一代文风,对梁代以及后世文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梁武帝之子昭明太子萧统、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都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然而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家庭的叁兄弟,却有着不同的文学主张、不同的创作活动、取得了不同的文学成就,这跟他们不同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个人性格及周围文人群体有很大的关系。兄弟叁人都以文人集团主人的身份大力倡导文学,为文人创造了浓郁的文学环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自由清新的空气,开启有梁一代欣欣向荣的文学局面,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萧纲命徐陵选编的《玉台新咏》都是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集,萧绎亲自撰写的《金楼子》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本文论题“梁代萧氏叁兄弟文学观差异及原因探究”分叁章展开论述。第一章,论述萧氏叁兄弟文学思想的差异,根据萧统与萧纲、萧绎文学思想存在明显差异,而萧纲和萧绎都是“宫体“诗人的代表,本章又分别阐述了萧统与萧纲、萧绎的文学观差异,萧绎与萧纲的文学主张差异。萧统主张文质并重,萧纲萧绎却重文轻质;萧统偏重文学的教化功能,萧纲与萧绎更重文学的娱乐功能。萧纲与萧绎虽然同为“宫体诗”的倡导者,但他们的文学主张也存在着差异:萧纲、萧绎对“文”的特征都有明确的认识,然而萧绎的“惟须绮縠纷披,宫徵弥漫,唇吻遒会,情灵摇荡”更显进步;萧纲对“吟咏情性”的创作原则走向了极端的道路,大力提倡“文章且须放荡”的创作原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极力倡导艳体诗,而萧绎在这方面要缓和许多。第二章,详细论述造成叁人文学观差异的原因。差异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重点从叁人的不同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性格特征和周围文人群体的不同等方面进行探究。萧统从小就被立为储君,一直被作为立身行道的典范来培养,并深受其父萧衍和母亲的影响,奉行儒家思想,到生命的晚年还潜心研究佛教,这些都使其形成了仁孝、宽恕、慈善的性格特征,这些反映在文学主张上就是遵从儒家的诗教说,重视文学的教化功能,而聚集在其周围的文人,特别是与其主张极其相似的刘孝绰对其产生了很大影响。萧纲七岁开始就远离父亲坐镇藩王,这就使其少了些拘束,多了些自由与放荡,再加上梁武帝选“好新艳”文风的徐摛为其侍读,更加速了其“文章且须放荡”思想的形成。萧绎性格复杂多变,除了遗传其父梁武帝品性外,还和他眇一目的生理缺陷、母亲的政治权变思想的灌输有关系。他以自身的文学才能和魅力也招揽了一批文人,且这些文人的主张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对萧绎的文学思想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叁章,论述不同文学观下叁人创作成就的差异及影响。萧统的《文选》、萧纲的《玉台新咏》、萧绎的《金楼子》都是被很多文人学者关注的优秀作品集,然而这叁部作品是在不同文学观的支配下编纂的。萧统、萧纲和萧绎在不同的条件下、出于不同的动机分别编纂了这叁部作品,这叁部作品分别反映出他们的文学主张、文学成就,并且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期刊2012-04-01)
杨杰[9](2011)在《论萧衍对梁代文学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梁武帝萧衍作为一位具有特殊身份的作者,对梁代文学的发展影响颇深。他擢赏文士、结交文人、亲自进行诗文创作,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承德民族师专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黄澄华[10](2010)在《裴子野集团在梁代文坛上的文学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裴子野集团在梁代文坛上的文学影响不能因为简文帝萧纲的批评就完全否定其存在的意义,在众多文人集团中,裴子野集团在梁代有其特殊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与永明体和宫体诗创作的对立批评之中,而裴子野与萧纲论争的原因也从客观上说明了裴子野集团在当时文坛上影响之大。(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梁代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梁武帝改制吴歌西曲,主要方式为采择旧曲和另制新曲,主要途径为采纳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主要目的是将"哀思之音"的民歌改造为适宜于重大仪式场合表演的"中和"之音。这对梁代文学呈现出趋同的整体风格面貌可能存在重要的决定性影响,亦足以见出儒释道叁教与梁代文学的深层关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梁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聂影.梁代文学主体的变化与文学创作的转型[J].文艺评论.2018
[2].孙尚勇.儒释道叁教与梁代文学的深层关联——以梁武帝改制吴歌西曲为中心[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聂影.梁代文学研究综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8
[4].何水英.从选本批评看宋初与梁代后期的文学共性及意义——基于《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的重诗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5].杜志强.侯景之乱和江陵之变前后的梁代文学创作[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6].柏俊才.陆倕梁代仕履及文学成就考述[J].学术论坛.2013
[7].巩建鹏.论四萧与梁代文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
[8].刘瑞娟.梁代萧氏叁兄弟文学观差异及原因探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2
[9].杨杰.论萧衍对梁代文学创作的影响[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
[10].黄澄华.裴子野集团在梁代文坛上的文学影响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