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力测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测试,应变,残余,工程,板车,圆钢。
应力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锋,朱彬荣,胡晓光[1](2019)在《输电塔高强钢管主材残余应力的测试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输电塔的残余应力对它的承载力有重要的影响,有必要测试它的残余应力,并确定它的分布模式。为此,采用盲孔法对截面规格为φ273×6、φ273×8、φ273×10和φ273×12的Q460、Q345和Q235圆钢管的残余应力进行实测分析,得到截面上残余应力的分布及数值大小,并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电气时代》期刊2019年12期)
张磊,刘丙杰,肖凡[2](2019)在《基于应力分析的导弹测试设备可靠性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测试设备的可靠性对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使用至关重要,基于应力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导弹测试设备的可靠性预测。分别对组成测试设备的主要类型电子元器件包括继电器、接插件、开关、指示灯等进行了可靠性预测,在此基础上统计出某型导弹测试控制台的可靠性预测数据,最后给出了该测试设备在工作状态下和非工作状态下的失效率曲线。采用应力分析法对设备进行可靠性预测,可找出对设备可靠性预测结果影响较大的元器件,从而为提高设备的维护使用效率提供了可靠数据。(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严益,刘川,王春景,沈嘉斌[3](2019)在《基于本征应变法修正厚板轮廓法应力测试误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本征应变法,以轮廓法测试的部分内部应力数据为基础构造出切割面上的整体纵向应力分布,修正轮廓法测试切割面上的表面应力误差,并研究了本征应变阶数对构造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征应变法构造出的切割面上纵向应力分布与轮廓法测试结果符合较好,表层应力相比于轮廓法测试值提高了约27%;构造出的表面应力与XRD法测试结果符合较好,一定程度上能修正轮廓法表层纵向应力测试误差;沿切割面x方向和y方向本征应变基函数阶数采用16次和10次,能构造出较好的纵向应力场.(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钟伟旭,刘柏清,邓贤远,呙中梁[4](2019)在《基于应力测试的结构损伤评价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力应变测试技术是起重机结构静、动强度校核的常用检测方法,用于结构应力水平和强度储备核算。而用于结构损伤检测的应力应变测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较少,缺乏可行的技术标准、操作方法和损伤评价指标。现以一台75 t桥式双梁起重机结构应力应变损伤检测为例,探讨了结构损伤应力应变检测操作的一般方法和损伤评价指标,为应力应变测试技术在结构损伤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9年32期)
张会杰,李天一,贺小龙,罗斌,庄征宇[5](2019)在《低地板车用牵引拉杆疲劳应力分析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牵引拉杆的结构及疲劳强度进行分析计算。利用CREO软件对其进行叁维建模,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牵引拉杆进行强度分析,其疲劳工况分为3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疲劳工况±35 kN下,有限元分析最大应力为35.32MPa,4个测点实际最大应力值为28.35 MPa;疲劳工况±42 kN下,有限元分析最大应力为43.17 MPa,4个测点实际应力最大值为35.28 MPa;疲劳工况±49 kN下,有限元分析最大应力为51.23 MPa,4个测点实际应力最大值为57.96 MPa。对比有限元和实际分析计算结果,整体满足疲劳载荷工况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9年11期)
董元元,龚学进[6](2019)在《风电机组结构件设计及应力测试试验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保风电机组主要结构部件承载安全性,利用整机局部热点应力测试试验来验证FEA边界条件施加的合理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风电机组主要结构件进行测试试验,得出测试试验结果和FEA仿真结果基本吻合,测试结果受边界位置接触非线性、应变片精度等因素影响,主轴和主机架热点测试和计算的误差分别在5%和15%以内。该工作对今后有限元仿真和产品设计需要改进的地方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机械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赵亚玲,陈斐[7](2019)在《水下航行器电子设备环境应力测试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下航行器作为特殊的航行器,其特殊性直接反映在自身工作环境为高湿、高压的水下环境。在水下环境中航行器携带电子设备受到外界影响较大,传统的应力测试方法无法在水下环境中进行。因此,提出水下航行器电子设备环境应力测试方法研究。考虑到水下环境无法手动测量温度、压力等应力参数,提出方法采用电子感应信息技术,通过采用温度、压力传感器对电子设备相关参数进行采集;接着对应引入温度与压力算法,计算得到准确数据后,通过引入应力分析算法,对温度、压力数据进行综合性应力计算,得到电子设备的最终环境应力数值;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提出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20期)
王永洪,张明义,管金萍,刘俊伟,白晓宇[8](2019)在《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敞口混凝土管桩应力测试现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4根足尺敞口混凝土管桩现场试验,在桩身刻槽预埋串联式的光纤光栅(FBG)传感器,成功地将准分布式FBG传感技术应用在贯入过程中桩身轴力的测试,研究了敞口混凝土管桩稳态贯入过程中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FBG传感技术能够准确分离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测试效果较为理想。桩端阻力和桩侧总摩阻力沿深度变化曲线反映土层的工程性质,桩端阻力受土层变化影响明显,硬质土层界面处桩端阻力平均增幅78. 5%;桩侧摩阻力进入圆砾层时出现峰值,平均增长幅度为20. 2%。桩端位于非硬质土层,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变化不明显。贯入过程中桩身轴力变化曲线表明桩身下部侧摩阻力明显大于上部侧摩阻力。(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9期)
杨立娟,郭艳婕,田绍华,陈雪峰,李兵[9](2019)在《虚实结合的应力应变测试实验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提出了以学习产出为导向的虚实结合的真实工程问题驱动的实验教学项目。实验对象为工程实际中的蒸压釜开门机构,实验项目包含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试验测试等环节,通过该实验教学项目能够使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思维,锻炼学生解决工程复杂问题、自我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对工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9年10期)
朱振邦,王平,张媛,周子钦[10](2019)在《基于磁滞回线原理的铁磁性材料应力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检测铁磁性材料应力的新方法。铁磁性材料的磁致伸缩特性与材料本身的微观结构有关,材料的微观结构会随着自身应力状态的改变发生一定的改变。由此,根据铁磁性材料的磁滞现象,对试件施加应力,通过基于磁致伸缩的电磁超声检测(EMAT)平台,得到不同应力下磁滞回线对应的超声信号幅值-静态激励电流关系曲线。提取曲线中的特征参数,绘制出特征参数-应力值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定性检测出材料的应力状态。(本文来源于《无损检测》期刊2019年10期)
应力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测试设备的可靠性对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使用至关重要,基于应力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导弹测试设备的可靠性预测。分别对组成测试设备的主要类型电子元器件包括继电器、接插件、开关、指示灯等进行了可靠性预测,在此基础上统计出某型导弹测试控制台的可靠性预测数据,最后给出了该测试设备在工作状态下和非工作状态下的失效率曲线。采用应力分析法对设备进行可靠性预测,可找出对设备可靠性预测结果影响较大的元器件,从而为提高设备的维护使用效率提供了可靠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力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海锋,朱彬荣,胡晓光.输电塔高强钢管主材残余应力的测试与分析[J].电气时代.2019
[2].张磊,刘丙杰,肖凡.基于应力分析的导弹测试设备可靠性预测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9
[3].严益,刘川,王春景,沈嘉斌.基于本征应变法修正厚板轮廓法应力测试误差[J].焊接学报.2019
[4].钟伟旭,刘柏清,邓贤远,呙中梁.基于应力测试的结构损伤评价技术探讨[J].机电信息.2019
[5].张会杰,李天一,贺小龙,罗斌,庄征宇.低地板车用牵引拉杆疲劳应力分析测试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9
[6].董元元,龚学进.风电机组结构件设计及应力测试试验与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9
[7].赵亚玲,陈斐.水下航行器电子设备环境应力测试方法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9
[8].王永洪,张明义,管金萍,刘俊伟,白晓宇.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敞口混凝土管桩应力测试现场试验[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9].杨立娟,郭艳婕,田绍华,陈雪峰,李兵.虚实结合的应力应变测试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
[10].朱振邦,王平,张媛,周子钦.基于磁滞回线原理的铁磁性材料应力测试方法[J].无损检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