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颅骨板制造技术的临床应用

人工颅骨板制造技术的临床应用

一、人工颅骨板制作工艺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平生[1](2019)在《选择性激光烧结制备无机物增强PCL复合骨支架及其表面修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骨缺损患者的不断增多,自体骨和异体骨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骨修复材料的需求,骨组织工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骨支架是骨组织工程的首要问题,它不仅对周围的组织起支撑作用,还为细胞和新骨提供生长环境。聚己内酯(PCL)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常用作骨支架材料,但PCL骨支架亦存在生物活性不足、力学强度不高等缺点。针对这些缺点,本文以PCL为基体,同时加入鸡蛋壳粉(ES)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以增强其力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并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制备三维多孔复合骨支架;用壳聚糖(CS)/羟基磷灰石(HA)凝胶对SLS制备的PCL骨支架进行表面修饰以改善其生物活性和细胞增殖性能;并对骨支架的宏观微观形貌、物相组成、热学性能、亲水性、生物活性、生物降解性能、细胞毒性以及细胞增殖性能进行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先在PCL基体中单独加入ES粉末,混合均匀后用SLS技术制成三维多孔骨支架。用不同的工艺参数制备PCL和PCL/ES支架,得到了最优的SLS工艺参数。检测结果显示SLS加工工艺没有破坏原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分子官能团结构;ES粉末的加入改善了PCL的结晶性能和热稳定性,改善了骨支架的亲水性,提高了骨支架的细胞增殖性能;但是骨支架的压缩强度增加不大,孔隙率有所下降。然后在PCL基体中单独加入不同含量的MWCNTs,并用SLS技术制备三维多孔骨支架。测量结果显示骨支架的尺寸精度和孔隙率随MWCNTs含量的增加而下降;但是骨支架的力学性能由于MWCNTs的加入而得到显着的增强,其压缩、拉伸和弯曲强度随着MWCNTs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MWCNTs含量为0.5wt%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56、14.36和14.84MPa,相比纯PCL样件分别增加了35.4%、31.1%和38.2%;从微观角度探讨了MWCNTs对骨支架力学性能的增强机理,并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从分子层面进一步证实MWCNTs对PCL支架力学性能的增强作用。最后为同时改善PCL骨支架的力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在PCL基体上同时加入ES和MWCNTs两种增强相,采用SLS技术制成多孔骨支架,并对其形貌和性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CL/3ES/0.5MWCNTs骨支架相比纯PCL骨支架压缩强度提高了30.8%,拉伸强度提高了22.4%,而且具有更好的亲水性,但是孔隙率由原来的88%降低到72%,不过仍然超过70%,能为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提供必要的空间;矿化实验中PCL/3ES/0.5MWCNTs骨支架表面有磷灰石晶体析出,而PCL支架表面没有;体外细胞实验显示PCL/3ES/0.5MWCNTs骨支架的细胞相对增殖率为94.7%,细胞毒性为1级,而PCL骨支架的细胞相对增殖率为74.7%,细胞毒性为2级。以上试验结果表明SLS制备的PCL/3ES/0.5MWCNTs骨支架具有更好的机械力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且任然拥有较好的孔隙率,有望在临床上得到应用。(2)羟基磷灰石是人体和动物骨骼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好的生物活性和骨诱导性。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由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更有利于细胞的粘附,因此在PCL粉末基体中加入不同含量的n-HA粉末以改善其生物性能,并用SLS技术制成多孔贯通的骨支架,然后对骨支架的性能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n-HA的加入使粉末的烧结性能变差,随着n-HA含量的增加,骨支架的表面更粗糙,精度更低,孔隙率更小;加入1wt%n-HA时骨支架的压缩强度略有提高,但是随着n-HA含量的继续加大,骨支架的压缩强度降低较多;但是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加入n-HA的骨支架浸提液中的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纯PCL,细胞毒性也由原来的2级改善为1级。说明n-HA的加入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改善骨支架的细胞毒性。(3)大部分的细胞都是粘附在骨支架表面,因此骨支架表面材料的性能对细胞的粘附和增殖有重要的影响。将选择性激光烧结制备的PCL骨支架浸入原位合成的CS/HA悬浮液中,通过真空浸泡、低速离心和冷冻凝胶等方式使PCL骨支架的表面和孔内粘附一层CS/HA凝胶,以改善PCL骨支架的生物活性和细胞增殖性能。并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压缩强度测试、体外降解和体外细胞实验等方法对支架的形貌、物相组成、力学性能和生物性能进行检测分析。XRD图谱表明原位合成的方法生成了HA;复合骨支架的SEM图片显示冷冻凝胶的方法形成了CS/HA凝胶,且与PCL骨支架表面黏附紧密;表面修饰后得到的PCL-CS/HA复合骨支架的力学性能比PCL骨支架略有降低,但是仍达到松质骨要求;表面水接触角由原来的65°减小为42°,改善了骨支架的亲水性,有利于细胞在支架表面的粘附;CS/HA的加入加快了骨支架的降解速度,同时能中和PCL骨支架降解时产生的酸性物质,改善了骨支架的生物相容性;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PCL-CS/HA浸泡液中细胞最具活性且增殖数量最多,表明CS和HA的加入有效提升了骨支架的细胞增殖活性。

屈阳[2](2018)在《3D打印骨修复生物材料及载药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3D打印是一种新兴的可以定制化、个性化制备所需不同复杂结构部件的技术。由于其定制化能力强,用3D打印技术来制备人工骨,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制备得到不同的人所适用的人工骨,甚至可以改变人工骨材料内部孔道结构、孔隙率等等,为细胞的生长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通过一定条件下的药物负载来降低材料在体内可能带来的感染以及增强骨修复的作用。聚乳酸凭借其自身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成为3D打印复合材料中的主流基体材料,现阶段的研究大多以骨质的某一主要成分的替代物,如羟基磷灰石、羟基磷酸钙、磷酸三钙等作为无机增强粒子,但是无机微粒在有机相中的分散程度并不理想,界面结合并不牢固,而且单一的成分组成很难和原生骨质众多成分相媲美,大多数人工骨材料都只是能增加骨传导性,而缺乏必须的骨诱导性,恰恰骨诱导性又是骨修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本文直接选用以骨粉作为增强体部分的生物材料,同时为了骨修复的过程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介入了所制备的聚乳酸载药材料,通过一个较长的缓释周期,来提供一个稳定的消炎杀菌的骨修复环境。本文通过提前使用蛋白质酶、脂肪酶等处理去除掉猪肱骨表面的残留物,接着通过纳米研磨的方式得到不同粒径的骨粉材料,最终确定小于10μm的粒径为3D打印复合材料制备的最佳粒径,接着通过正丁醇表面改性,增加颗粒材料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得到我们所需要的骨粉颗粒材料;同时添加增韧成分PBSA,既改变了聚乳酸材料本身的降解速率,又对骨修复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而且对整体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极大的改善,通过螺杆挤出机及其他高分子材料成型制备工艺得到最终的骨材料基体,进行不同比例的复合,确定最佳改性方案。最终确定PBSA含量10%,改性骨粉含量为10%,得到最佳配比力学性能的聚乳酸骨材料,达到最佳力学性能,最终拉伸强度48.5 MPa、弯曲强度为79.1 MPa、缺口抗冲击强度为15.8 k J·m-2。确定最佳挤出温度为一区165℃,二区170℃,三区175℃,四区170℃,通过单螺杆挤出机制备制得的3D打印线材粗细均匀,直径为1.75±0.03 mm,对得到的材料进行SEM,FTIR,TG、力学性能试验等,并且进行3D打印的初步测试打印,确认最佳打印温度为200℃。通过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碳酸钙颗粒作为载药颗粒材料,又通过硅烷偶联剂KH550对纳米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增大其载药率,载药率从自然载药的3%增长到了接近64%,使得在不影响聚乳酸基础力学性能的情况下大大增加了载药量,对制得的载药颗粒进行SEM,FTIR,XRD,力学性能试验等,研究其复合机理,且通过对载药材料的药物缓释测试,证实其缓释周期为近乎80天,可以配合骨修复的过程,用同样的工艺制备3D打印载药/聚乳酸复合材料,并进行3D打印测试。通过多喷头3D打印机,将聚乳酸载药材料和聚乳酸骨粉材料进行复合3D打印测试,测试打印效果,并对材料进行相关的生物实验、细胞毒性实验、血液相容性试验、细胞粘附性试验等,一周后各样品细胞存活率均高于90%,各样品毒性基本都是0或1级,血液相容性实验表明在1000μg/m L以下的时候,溶血值均为15%以内,通过抗菌实验出现明显的抑菌圈证明材料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能,并最终将其移植动物体内并观察其生长情况,得出复合打印材料和字自体骨材料相比具有一定的骨诱导性能和促进骨细胞生长的性能。最终确定复合材料的打印温度为200℃,打印速度为60mm/s。所制得的聚乳酸骨粉材料和纳米碳酸钙/聚乳酸载药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极其优秀的生物安全性,且通过药物的负载,未来有望成为一种具有一定的杀菌及抗菌性能的用于3D打印领域的人工骨修复材料。

谭力新[3](2016)在《面向个性化颅骨植入物的多点组合式注塑成形工艺研究》文中提出针对当前加工个性化PEEK颅骨修复植入物存在加工困难、材料浪费严重、机械性能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结合传统的注塑工艺与3D打印技术的新方法,即多点组合式注塑成形工艺。通过该方法,实现了高性能个性化PEEK颅骨修复植入物的快速制造。设计了多点组合式注塑成形工艺,并完成了注塑模具设计与制作。首先,通过将连续的平面离散化,采用3D打印靠模的方式,使用大量的活动方形钢针完成对模具形腔内表面的构建。其次,用注塑的办法制造PEEK个性化颅骨植入物的毛坯件。最后,打磨去除台阶后效应,获得高性能的PEEK个性化颅骨修复植入物。其注塑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平均偏差为+0.475/-0.409mm,最大偏差为+2.725/-2.730mm,标准偏差为0.525mm。对多点组合式注塑成形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注塑温度、注塑速度和注塑压力进行单因素分析,研究其对多点组合式注塑样品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样品的拉伸强度为72-83MPa;随着注塑温度提升,多点组合式注塑成形PEEK拉伸样件的拉伸强度在360-375℃范围内先减小后增大;当注塑速度较低时,随着注塑速度提升,拉伸强度增大;注塑速度较高时,拉伸样件会受高速注塑和模温不足造成的熔接线和气泡影响而出现数值波动;随着注塑压力提升,在110-130bar范围内拉伸样件的拉伸强度出现先下降后上升。对多点组合式注塑成形工艺的材料和注塑样品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性实验。通过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确认注塑工艺过程是否产生新的毒素。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的结果表明,注塑原料和试制样品浸提液所培养的细胞存活率均达90%以上,数值均高于阴性对照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水平,证明了所制样品可以满足颅骨修复物对于生物相容性的要求以及多点组合式注塑工艺过程无毒。

赵梦雅,乌日开西·艾依提,姚雨蒙,滕勇[4](2015)在《3D打印技术在人工骨替代物方面的应用综述》文中认为3D打印技术是综合了数字建模、机电控制、信息等诸多方面前沿技术知识的应用技术,在骨缺损修复重建中可快速准确地完成人工骨替代物和组织工程支架等的个体化设计制造。本文对3D打印技术在人工骨替代物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学习研究。

金桂兰,曾莉,李长吉,朱燕[5](2010)在《快速成型技术在仿生医学训练模型研发及临床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快速成型术是一项新兴技术,它在医学教育及临床治疗中承担重要作用,研究运用快速成型术来研制医学训练模型,改变模型材料结构,探求制造新技术是一顶重要的任务。目的:探讨快速成型制造形术的原理及方法,研究快速成型术在临床诊断、治疗及医学模拟教学中的运用前景。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美国科技信息所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包括快速成形制造术、医学模拟教学、人体仿生材料、临床治疗方面最有代表性文献报道。结果与结论:快速成型制造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不能制作或难以用传统方法制作的人体器官模型提供了一种新的制造手段。采用PRM技术制作三维医学模型,不但可以使解剖特征具体化、医生之间以及医生与患者之间易于交流,使患者易于理解医生策划的手术,而且可用于模拟教学中,指导操作,进行手术过程操练。在临床诊断和外科手术策划中,可有效提高诊断和手术水平,缩短时间,节省费用。随着生物材料知识的发展,快速成型产品在医学领域的临床应用将不断增长,从仿生性医学训练模型研制到人体骨骼再生植入,再到器官置换,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

陈德敏,刘义荣,刘俊[6](2009)在《应用快速成型技术重建人工颅骨》文中研究表明应用CAD/CAM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建立个性化设计、制造人工颅骨的快速响应体系。通过螺旋CT扫描、CAD三维重建成像、三种快速成型工艺,制成与患者颅骨缺损部位几何形态相同的个性化实体模型,应用翻模工艺和EH复合型生物活性人工骨材料,制成患者骨修复治疗用颅骨。结果显示人工颅骨几何外形与骨缺损部位非常吻合,与健康侧对称,临床效果非常满意。三种快速成型工艺中,选择性激光烧结法工艺较适合于个性化实体模型制作。完成整个制作流程的最快时间为2d。应用快速成型技术重建颅骨制作系统为颅骨缺损患者提供了一种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修复美学效果的新技术。

宋伟[7](2009)在《基于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缺损颅骨修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延长,对人工骨骼的需求量日增。对骨损伤的修复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工骨的制造是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快速成型技术的医学应用是现代医学与制造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仿生制造(Bionic Manufacturing)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先进制造技术的一个分支,是传统制造技术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结合,采用生物形式实现制造或以制造生物活体为目标的一种制造方法通过逆向工程对人体缺损的颅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利用仿生造型与生物制造的原理和方法,采用快速原型技术制造的颅骨修复体在形状精度与尺寸精度上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吻合度。因此,利用逆向工程与快速原型技术制作颅骨修复体有着一定的实际价值与意义。本文结合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人工颅骨生物活性材料及快速制造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了颅骨缺损的重构并利用快速原型制造的技术。本文利用Visual C++开发出具有图像增强、分割、轮廓跟踪、坐标变换及坐标点数据输出功能的CT图像处理软件,利用Matlab软件实现对颅骨缺损区域的拟合,最后在CAD三维软件中成了颅骨修复体模型的三维重建并将模型以STL格式输出,最终在快速成型机中完成实体的原型制造。实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图像处理技术和RP制造技术可以完成颅骨修复体从CT图像数据到实体模型的制作过程。

禇纪发,郜宪礼[8](2009)在《三维重建复合人工骨材料行颅骨修补25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颅骨缺损可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神经症状,如严重的头痛、眩晕、易疲劳、易激惹、记忆力下降、抑郁、对震动及声响耐受力下降等。Yamaura等[1]将这一系列神经症状命名为"皮瓣凹陷综合症"。如颅骨修补症状可缓解或消失[2]。回顾本院

王莉莎,罗艳红[9](2008)在《数字化医学及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化医学是一门以医学和数字化高新技术相结合为主要特征,涵盖医学、数学、信息学、电子学、机械工程学等多种学科的新兴医工交叉学科,可应用于医学临床的多个科室、多种疾病的治疗中。近年来,数字医学技术与骨科临床医学紧密结合,极大地促进了骨科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今天的数字化骨科,充分利用了医学领域多模图像数据,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对医学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后结合立体定位系统,显示和定位人体骨骼的解剖结构,再由计算机规划手术路径,制定合理定量的手术方案,术前手术模拟,在适当的图像监视和立体定位系统下,利用一定的导引系统,使用计算机和医用机器人进行模拟手术以及手术干预,辅助医生完成手术。针对不同的骨科疾病,通过数字化手段不仅可以选择手术方式,也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手术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李秋爽[10](2008)在《快速成型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快速成型在医学中应用研究是集快速成型技术、CT扫描、医学图像处理技术、CAD技术等一体的综合性学科。CT图像处理与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可以方便地获得具有复杂外形的人体器官精确的三维数据模型,同时,快速成型技术可以根据三维CAD模型快速制作形状非常复杂、精度很高的原型。快速原型在医学中的应用建立在几种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上逐步改变医学诊断、手术规划、假体制作等传统方法,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实用价值。目前,国内外针对快速原型在医学中的应用已经有了广泛研究,并且在个别区域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但是,大多数应用研究都集中在骨骼组织的三维重建与原型制作,很多都是限于模型参考,手术规划,并没有将快速原型模型直接应用到实际手术当中。另外,针对于心脏、血管、血管瘤、气管等软组织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准确复制软组织结构可以提供个性化软组织模型,在诊疗、手术和医学教学等领域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就快速原型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的几个分支进行了初步研究工作。以螺旋CT数据为基础,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和STL数据处理软件Magics的支持下,结合CT图像处理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通过对面向快速成型技术的CT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给出一般人体器官的数据提取、三维重建的规律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继续研究心脏及血管数据处理与三维模型快速成型制作,结合CT扫描技术与快速成型方法得到初步的心血管模型,探索软组织快速成型复制的可行性;最后,综合应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与造型软件UG、STL数据处理软件Magics设计了牙齿矫正导向结构,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临床试验做好基础工作。在以上CT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快速成型技术SLS和SLA法制作出心血管模型,为其他软组织的复制提供参考。牙齿矫正导向结构的制作也初步探索了口腔医学与快速成型技术结合发展的思路。随着医学数据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快速成型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展。本文所做的工作为面向快速成型制作的医学图像处理的基础工作,涉及到一些医学知识,内容相对比较分散,针对于不同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但在CT数据处理及快速成型制作精度评估、其他方法重建组织模型等方面未能进行深入研究,只是提出了一些关键问题,希望能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人工颅骨板制作工艺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颅骨板制作工艺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选择性激光烧结制备无机物增强PCL复合骨支架及其表面修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骨组织支架的研究意义
    1.2 理想骨支架的特征及要求
    1.3 常用的骨支架材料
        1.3.1 金属材料
        1.3.2 生物陶瓷材料
        1.3.3 高分子生物材料
        1.3.4 复合材料
    1.4 常用的骨支架制备方法
        1.4.1 传统制备工艺
        1.4.2 快速成型制备工艺
    1.5 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
        1.5.1 SLS的工艺过程和技术特点
        1.5.2 SLS的工艺参数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 国外研究现状
        1.6.2 国内研究现状
    1.7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8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PCL/ES复合骨支架的制备及性能
    2.1 概述
    2.2 试验部分
        2.2.1 原材料和设备
        2.2.2 复合骨支架的制备
    2.3 PCL/ES复合骨支架的性能表征
        2.3.1 复合骨支架的形貌及物理性能
        2.3.2 复合骨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2.4 试验结果与讨论
        2.4.1 复合骨支架的结构和形貌
        2.4.2 复合骨支架的压缩强度
        2.4.3 复合骨支架的物相分析和分子官能团
        2.4.4 复合骨支架的热学性能
        2.4.5 复合骨支架的表面亲水性和生物活性
        2.4.6 复合骨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PCL/MWCNTs复合骨支架的制备及性能
    3.1 概述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材料
        3.2.2 复合粉末及复合骨支架的制备
    3.3 PCL/MWCNTs复合骨支架的性能表征
        3.3.1 形貌表征
        3.3.2 力学性能测试
        3.3.3 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3.3.4 生物相容性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复合骨支架的形貌
        3.4.2 复合骨支架的力学性能
        3.4.3 MWCNTs对骨支架力学性能的增强机理
        3.4.4 PCL/MWCNT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3.4.5 复合骨支架的细胞毒性和增殖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PCL/ES/MWCNTs复合骨支架的制备及性能
    4.1 概述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材料
        4.2.2 复合骨支架的制备
        4.2.3 模拟体液的配置
        4.2.4 细胞的提取、培养与传代
    4.3 PCL/ES/MWCNTs复合骨支架的性能表征
        4.3.1 复合骨支架的形貌和力学性能测试
        4.3.2 复合骨支架的XRD衍射实验
        4.3.3 水接触角测试
        4.3.4 矿化试验
        4.3.5细胞的黏附和增殖实验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复合骨支架的形貌与力学强度
        4.4.2 复合骨支架的物相组成
        4.4.3 复合骨支架的亲水性
        4.4.4 复合骨支架的生物活性
        4.4.5 复合骨支架的细胞黏附和增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PCL/n-HA复合骨支架的制备及性能
    5.1 概述
    5.2 实验部分
        5.2.1 原材料
        5.2.2 复合骨支架的制备
    5.3 PCL/n-HA复合骨支架的性能表征
        5.3.1 形貌和力学性能的测试
        5.3.2 孔隙率的测试
        5.3.3 XRD测试分析
        5.3.4 细胞的毒性和增殖实验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复合骨支架的形貌、孔隙率与力学强度
        5.4.2 复合骨支架的物相组成
        5.4.3 复合骨支架的细胞毒性和增殖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Chitosan/HA表面修饰PCL多孔骨支架
    6.1 概述
    6.2 实验部分
        6.2.1 原材料
        6.2.2 Chitosan/HA表面修饰PCL骨支架的制备
    6.3 复合骨支架的性能表征
        6.3.1 形貌和力学性能的测试
        6.3.2 XRD实验分析
        6.3.3 水接触角测试
        6.3.4 体外降解率的测定
        6.3.5 细胞毒性和增殖实验
    6.4 结果与讨论
        6.4.1 复合骨支架的形貌
        6.4.2 复合骨支架的力学性能
        6.4.3 复合骨支架的物相组成
        6.4.4 复合骨支架的亲水性
        6.4.5 复合骨支架的生物降解性能
        6.4.6 复合骨支架的细胞毒性和增殖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3D打印骨修复生物材料及载药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3D打印技术
        1.1.1 3D打印技术分类及原理
        1.1.2 3D打印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1.1.2.1 3D打印在骨科的应用
        1.1.2.2 3D打印在牙科的应用
        1.1.2.3 3D打印在器官的应用
    1.2 3D打印人工骨材料的发展
        1.2.1 常用传统人工骨材料分类
        1.2.2 常用3D打印材料分类
        1.2.3 3D打印人工骨复合材料发展现状
    1.3 原材料简介
        1.3.1 聚乳酸
        1.3.2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
        1.3.3 猪肱骨颗粒
        1.3.4 纳米碳酸钙
        1.3.5 恩诺沙星
    1.4 本项目的研究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3 研究的创新性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骨粉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及表征
        2.2.1 骨粉预处理及改性
        2.2.2 聚乳酸骨材料颗粒制备
        2.2.3 3D打印聚乳酸骨材料的制备
        2.2.4 3D打印聚乳酸骨材料的性能表征
        2.2.4.1 研磨后骨粉粒径分布测量
        2.2.4.2 改性骨粉分散性测试
        2.2.4.3 红外光谱(FTIR)表征
        2.2.4.4 环境扫面电镜分析(SEM)
        2.2.4.5 热重分析(TG)
        2.2.4.6 力学性能测试
        2.2.4.7 降解速率测试
        2.2.4.8 3D打印测试
    2.3 聚乳酸载药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及表征
        2.3.1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及改性
        2.3.2 纳米碳酸钙载药
        2.3.3 3D打印聚乳酸载药材料的制备
        2.3.4 3D打印聚乳酸载药材料的性能表征
        2.3.4.1 环境扫描电镜分析(SEM)
        2.3.4.2 红外光谱(FTIR)表征
        2.3.4.3 X-射线衍射(XRD)表征
        2.3.4.4 纳米碳酸钙载药量
        2.3.4.5 UV-vis光谱表征
        2.3.4.6 体外缓释性能的测定
    2.4 复合人工骨修复材料3D打印
        2.4.1 双喷头3D打印工作原理
        2.4.2 双材料打印测试
        2.4.3 3D打印复合骨材料的细胞毒性实验
        2.4.4 3D打印复合骨材料的溶血实验
        2.4.5 3D打印复合骨材料的抑菌实验
        2.4.6 3D打印复合骨材料的动物体内移植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聚乳酸骨材料的结果与分析
        3.1.1 改性骨粉物化性能表征
        3.1.1.1 骨粉粒径大小对3D打印线材制备影响
        3.1.1.2 改性骨粉分散性分析
        3.1.1.3 改性骨粉FTIR表征
        3.1.1.4 3D打印骨材料的TG表征
        3.1.1.5 3D打印骨材料的SEM表征
        3.1.1.6 3D打印骨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3.1.2 3D打印骨材料的降解测试
        3.1.3 3D打印骨材料的3D打印试验
    3.2 3D打印聚乳酸载药材料的结果与分析
        3.2.1 纳米碳酸钙载药量
        3.2.2 纳米碳酸钙/聚乳酸载药3D打印材料的物化性能表征
        3.2.2.1 3D打印载药材料SEM分析
        3.2.2.2 3D打印载药材料XRD分析
        3.2.2.3 3D打印载药材料FTIR分析
        3.2.2.4 UV-vis光谱分析
        3.2.3 纳米碳酸钙/聚乳酸载药3D打印材料药物缓释分析
    3.3 3D打印复合骨修复材料的结果与分析
        3.3.1 3D打印复合骨材料的细胞毒性测试
        3.3.2 3D打印复合骨材料的溶血试验
        3.3.3 3D打印复合骨材料的抑菌实验
        3.3.4 3D打印复合骨材料的体内移植实验
        3.3.5 3D打印复合骨材料的3D打印试验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本论文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3)面向个性化颅骨植入物的多点组合式注塑成形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钛植入物研究现状
    1.3 PEEK植入物的研究现状
        1.3.1 关于PEEK——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1.3.2 PEEK植入物国外的研究现状
        1.3.3 PEEK植入物国内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多点组合式注塑工艺设计与注塑模具制作
    2.1 工艺设计方案
        2.1.1 “计算构形”方案可行性分析
        2.1.2 “靠模构形”方案可行性分析
        2.1.3 工艺流程设计
    2.2 注塑模具基本结构
        2.2.1 外部框架的设计
        2.2.2 活动钢针组的设计
        2.2.3 锁紧机构的设计
        2.2.4 模具设计方案
    2.3 注塑实验
        2.3.1 实验方案设计
        2.3.2 实验对象与设备
        2.3.3 实验步骤
    2.4 实验结果
        2.4.1 表面观察
        2.4.2 精度分析
    2.5 分析与讨论
        2.5.1 样品分色现象
        2.5.2 精度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多点组合式注塑工艺分析与研究
    3.1 实验方案设计
    3.2 实验对象与设备
    3.3 实验步骤
    3.4 实验结果
    3.5 讨论与分析
        3.5.1 注塑温度对注塑质量的影响
        3.5.2 注塑速度对注塑质量的影响
        3.5.3 注塑压力对注塑质量的影响
        3.5.4 与其他PEEK成形工艺的拉伸性能比较
    3.6 本章小结
4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4.1 实验方案
    4.2 实验对象与设备
    4.3 实验步骤
        4.3.1 系统体系稳定性检验
        4.3.2 培养基和浸提液的制备
        4.3.3 实验操作
    4.4 实验结果
        4.4.1 细胞形态观察
        4.4.2 细胞存活率计算
    4.5 分析与讨论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4)3D打印技术在人工骨替代物方面的应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3D打印技术在人工骨替代物方面的应用
    1.1 3D打印模型
        (1) 颅骨
        (2) 下颌骨
    1.2植入性假体
        (1) 义齿
        (2) 人工关节
2 3D打印技术在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制造中的应用
    2.1生物陶瓷类材料组织工程支架
    2.2聚合物类、复合类材料组织工程支架
3 3D打印人工骨的发展趋势

(5)快速成型技术在仿生医学训练模型研发及临床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入选标准
2 结果
    2.1 研究方法与运用
    2.2 快速成型技术在医学教学中应用[5-8]
    2.3 快速成型技术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2.4 快速成型术在医学教育及临床中研究展望
3 讨论

(6)应用快速成型技术重建人工颅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制作流程
    2.2 CT数据采撷
    2.3 模型的三维重建
    2.4 快速成型机制造
    2.5 颅骨板翻制成型
    2.6 临床应用
3 结果与讨论
    3.1 CT数据处理
    3.2 快速成型技术工艺
    3.3 生物活性人工骨材料
    3.4 临床效果
4 小结

(7)基于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缺损颅骨修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
    1.2 逆向工程相关技术及研究现状
    1.3 仿生制造的研究
    1.4 颅骨修补技术简介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
第二章 颅骨CT 图像处理
    2.1 颅骨CT 图像获取
    2.2 颅骨CT 图像裁剪
    2.3 颅骨CT 图像增强
    2.4 颅骨CT 图像分割
    2.5 轮廓提取与轮廓跟踪
    2.6 轮廓数据精简与数据输出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颅骨图像桥接曲线的构建
    3.1 Bezier 曲线
    3.2 拟合轮廓曲线
    3.3 构造桥接曲线的前期工作
    3.4 构造桥接曲线的算法
    3.5 桥接曲线软件开发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缺损域颅骨曲面构建
    4.1 构建颅骨Bezier 曲面
    4.2 Bezier 曲面品质分析
    4.3 颅骨模型三维重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逆向工程的颅骨修复体制作实验
    5.1 快速成型制造准备
    5.2 颅骨修复体快速原型制造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Abstract

(8)三维重建复合人工骨材料行颅骨修补25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以上病例均为二次手术行颅骨修补术。
    1.3 疗效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随访结果:
    2.2 并发症:
3 讨论

(10)快速成型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医学模型数据处理及制作工艺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2.1 引言
    2.2 快速成型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2.2.1 光固化成型(SLA)基本原理及特点
        2.2.2 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基本原理及特点
    2.3 快速成型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现状
        2.3.1 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医学模型与手术规划
        2.3.2 快速成型在直接人工植入体设计、制作中的应用
    2.4 小结
第三章 螺旋CT原理及其图像处理技术
    3.1 引言
    3.2 螺旋CT原理及其数据格式
        3.2.1 螺旋CT原理
        3.2.2 CT数据格式
    3.3 CT数据及其三维重建
        3.3.1 自主编程进行DICOM格式CT图像三维重建
        3.3.2 直接利用现有CT数据可视化软件实现CT图像三维重建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CT的骨骼数据处理及快速成型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骨骼数据的提取及处理
        4.2.1 利用软件Mimics实现股骨三维重建
        4.2.2 其他三维重建思路
        4.2.3 CT数据处理关键问题
    4.3 多孔支架结构的设计及快速成型制作
        4.3.1 多孔支架结构设计
        4.3.2 光固化成型(SLA)快速成型制作
        4.3.3 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快速成型制作
        4.3.4 多孔支架结构设计及快速成型制作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CT图像的心血管数据提取及快速成型制作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心血管重建方法与实现
        5.2.1 CT数据初步处理
        5.2.2 血管组织与骨组织及心脏组织的分离
    5.3 心血管模型的快速成型制作
        5.3.1 快速成型工艺的选择
        5.3.2 利用SLS工艺制作心血管模型
        5.3.3 利用SLA工艺制作心血管模型
    5.4 小结
第六章 应用CT数据处理及CAD技术设计牙齿矫正导向结构
    6.1 引言
    6.2 牙齿矫正导向结构设计
        6.2.1 重建牙根和全颌三维模型
        6.2.2 精确设计微螺钉位置及方向并设计导向螺杆
        6.2.3 反求设计与制作微螺钉定位导板
        6.2.4 微螺钉植入后CT扫描评价植入准确性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人工颅骨板制作工艺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选择性激光烧结制备无机物增强PCL复合骨支架及其表面修饰[D]. 张平生. 南昌大学, 2019(01)
  • [2]3D打印骨修复生物材料及载药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屈阳.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2)
  • [3]面向个性化颅骨植入物的多点组合式注塑成形工艺研究[D]. 谭力新. 西安工程大学, 2016(06)
  • [4]3D打印技术在人工骨替代物方面的应用综述[J]. 赵梦雅,乌日开西·艾依提,姚雨蒙,滕勇. 铸造技术, 2015(04)
  • [5]快速成型技术在仿生医学训练模型研发及临床中的应用[J]. 金桂兰,曾莉,李长吉,朱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39)
  • [6]应用快速成型技术重建人工颅骨[J]. 陈德敏,刘义荣,刘俊.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9(03)
  • [7]基于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缺损颅骨修补研究[D]. 宋伟. 吉林大学, 2009(08)
  • [8]三维重建复合人工骨材料行颅骨修补25例分析[J]. 禇纪发,郜宪礼. 浙江创伤外科, 2009(02)
  • [9]数字化医学及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J]. 王莉莎,罗艳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32)
  • [10]快速成型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D]. 李秋爽. 山东大学, 2008(01)

标签:;  ;  ;  ;  ;  

人工颅骨板制造技术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