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内侧皮动脉论文_张永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腓肠内侧皮动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脉,软组织,外科,腓肠肌,骨髓炎,面颊,手背。

腓肠内侧皮动脉论文文献综述

张永辉[1](2019)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中整体化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整体化护理服务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和整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各40例。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整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采取整体化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满意评分、配合度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前后焦虑心理症状评分、抑郁心理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整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的满意评分高于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心理症状评分、抑郁心理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整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焦虑心理症状评分、抑郁心理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配合度评分、住院时间分别为(91.21±3.22)分、(6.56±1.34)d,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分别为(81.67±3.01)分、(8.67±1.74)d;整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配合度评分高于规护理服务干预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 P<0.05)。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服务效果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0期)

张允会,石荣剑,厉程,李茂[2](2019)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修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5年5月-2018年6月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8例,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8例16个皮瓣均成活,随访3~1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富有弹性,不臃肿,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行走时步态基本正常。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接力修复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疗效满意,减少因供区植皮对其他部位造成的损伤,可获得较好外观。(本文来源于《实用手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刘晶毅,冯秉华[3](2019)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转移术的手术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术配合对于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转移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20例行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中手术医生和护理人员的配合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组织皮瓣移植手术,且无动静脉血管危象。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8例愈合良好,2例发生表浅感染,经给药治疗,恢复良好。20例患者的小腿功能良好,无功能障碍并发症,且皮瓣抗感染力强,术后外形美观,皮肤色泽良好。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转移术中,护理人员与手术医生的配合十分重要,要求护理人员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并给予必要的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实用手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蔡波,邓名山,丁红龙,王波,付姜峰[4](2019)在《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切取术后供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切取术后供区治疗临床观察。方法对10例病例,供区缺损面积约5cm×6cm、4cm×3cm及5cm×8cm等不同面积修复,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10例病例皮瓣完全成活,本组术后均获随访6~12个月,外形满意。结论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供区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减少供区瘢痕增生的有效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李楚炎,李文庆,杨涛,朱小弟,陈传煌[5](2019)在《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修复四肢缺损创面的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蒂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6月~2018年6月住院患者中选择13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进行游离组织移植手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的皮瓣成活良好。1例患者皮瓣术后发生浅表感染,拆除缝线换药后皮瓣成活。所选患者术后均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皮瓣外形美观,质地优良,感觉恢复S2~S3。结论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修复四肢组织缺损,具有手术解剖切取方便,血管吻合口径较适宜,术后皮瓣重建血运良好,外形美观,供区损伤小等特点,在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07期)

尚卫国,朱辉,郑大伟,李甲,陈步国[6](2019)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手背小型缺损创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背小型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13例手背小型缺损创面患者。创面面积为3. 7 cm×6. 5 cm~5. 0 cm×7. 8 cm,设计皮瓣面积为4. 5 cm×7. 0 cm~6. 0 cm×9. 0 cm,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13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2例顺利成活,l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皮瓣成活。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6个月。皮瓣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无臃肿,质地柔软。小腿供区仅存留较小的线状瘢痕。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解剖相对恒定、血供可靠,皮瓣切取较简单,局部损伤小,血管蒂长,皮下脂肪含量较少,应用其修复手背小型缺损创面,可获得满意效果。(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赵聪颖,任盼,李学拥,卫国强,马富鑫[7](2019)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面颊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面颊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2018年笔者科室收治面颊部肿瘤患者8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根治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根治术+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评估患者手术修复前后心理状态(焦虑、抑郁)、皮瓣修复效果(切口愈合、色泽、美观度评分及功能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等。结果:8例患者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皮瓣成活率100%,皮瓣外观、质地良好,美观度,面部对称性及功能评分高于术前(P<0.05),患者外观满意度为87.50%。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具有供区隐蔽、损伤小、术后皮瓣质地、修复外观好等优点,可作为面颊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优先选择皮瓣。(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宁,刘飞,康志学[8](2018)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胫骨平台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临床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胫骨平台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2015年-2017年宁夏医科大学总院急诊外科手足显微外科组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后感染、皮肤坏死并皮肤缺损、钢板及骨外露,其中合并骨髓炎骨缺损病例3例。皮瓣供区创面7例直接缝合,4例缩小创面后植皮。结果:11例皮瓣均成活,皮瓣质地柔软,富有弹性,外创面观满意。结论: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方便,局部带蒂转移,血供可靠,成活率高,皮瓣质地优良,可带部分肌肉填塞骨缺损,是修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本文来源于《健康之路》期刊2018年12期)

孙秋望月,高鹏飞,王晨星,宋晓萌,丁旭[9](2018)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探讨制备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合理性及稳定性;并对临床上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的供区及受区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随访,评价其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例中国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并记录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的数目、分布、部分层面血管外径及各段血管长度;同时对16例口腔鳞癌术后缺损患者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重建,皮瓣面积3 cm×4 cm~6 cm×8 cm。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受区臃肿度,供区功能恢复,术后吞咽及语言功能情况。结果:6例下肢标本共测量记录到腓肠内侧动脉穿支14条,平均2.3条。小腿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平均距腘皱褶下缘(9.15±4.05)cm,距后正中线(2.82±0.91)cm,源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2.11±0.17)mm。血管蒂总长度平均为(12.61±3.15)cm;16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2例发生血管危象并部分坏死,2例失访(术后随访10~47个月,平均24个月)。2例皮瓣移植发生血管危象伴部分坏死病例未纳入随访。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存活率较高,供区影响小,组织量适中,受区外形不臃肿,质地、弹性良好,吞咽、语言功能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穿支数目及分布稳定,血管蒂长度及管径完全满足游离皮瓣移植要求,供区影响小,组织量适中,皮瓣受区不臃肿。结合其解剖稳定性,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中小型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李小磊,林光豪,陈芝武,魏鹏,郭明君[10](2018)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骨髓炎创面的效果观察(附19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骨髓炎创面的疗效。方法 19例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中,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6例,携带腓肠肌内侧头肌瓣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13例,观察修复效果。结果 19例患者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外观满意、无明显臃肿,重建韧带的关节稳定,未继发畸形;供区无明显凹陷。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具有穿支血管解剖相对恒定、血运可靠、可以携带肌瓣修复复合组织缺损及修复后局部外形较好等优点,是修复骨髓炎创面较好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8年10期)

腓肠内侧皮动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5年5月-2018年6月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8例,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8例16个皮瓣均成活,随访3~1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富有弹性,不臃肿,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行走时步态基本正常。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接力修复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疗效满意,减少因供区植皮对其他部位造成的损伤,可获得较好外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腓肠内侧皮动脉论文参考文献

[1].张永辉.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中整体化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2].张允会,石荣剑,厉程,李茂.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修复中的应用[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9

[3].刘晶毅,冯秉华.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转移术的手术配合[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9

[4].蔡波,邓名山,丁红龙,王波,付姜峰.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切取术后供区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9

[5].李楚炎,李文庆,杨涛,朱小弟,陈传煌.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蒂皮瓣修复四肢缺损创面的体会[J].中国处方药.2019

[6].尚卫国,朱辉,郑大伟,李甲,陈步国.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手背小型缺损创面中的应用[J].临床骨科杂志.2019

[7].赵聪颖,任盼,李学拥,卫国强,马富鑫.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面颊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9

[8].张宁,刘飞,康志学.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胫骨平台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体会[J].健康之路.2018

[9].孙秋望月,高鹏飞,王晨星,宋晓萌,丁旭.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研究[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8

[10].李小磊,林光豪,陈芝武,魏鹏,郭明君.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骨髓炎创面的效果观察(附19例报告)[J].现代实用医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小腿后部皮瓣动脉腓浅神经血供及皮支分布致谢2411综述25术后3周外形,植皮与肌瓣全部成活。左足2-4趾及足背部分皮肤缺损右侧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设计

标签:;  ;  ;  ;  ;  ;  ;  

腓肠内侧皮动脉论文_张永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