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入关后贸易自由化对策

日本入关后贸易自由化对策

一、日本入关后贸易自由化的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白洁[1](2017)在《英国对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的政策演变(1947-1963)》文中研究表明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是其二战后重返国际社会的关键步骤。英国作为关贸总协定的主要缔约国之一,对日本入关至关重要。研究英国对日入关政策,有利于深刻认识英国阻碍日本入关的原因及影响。本文就英国对日入关政策的演变进行详细论述。从1947年至1963年,英国对日入关政策呈现出三个阶段的变化。1947至1952年英国坚决反对日本入关,主要表现在前六次关贸总协定大会上英国反对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以及第七次总协定大会上延迟日本入关。1953至1955年英国有条件同意日本入关,表现在英国提出对日援引关贸总协定第19条以及日本正式入关时英国对其援引总协定第35条。英国转变对日入关政策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战后英美特殊关系,另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帝国特惠制。1956至1963年英国完全接受日本入关,原因在于该时期英日两国政治关系有所改善,并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1963年英国对日撤销关贸总协定第35条,标志着英国完全接受日本入关。二战后在资本主义阵营中,美主英从的局面注定了英国反对日本入关的失败,但最终英国通过《日英通商航海条约》从日方获得利益,才对日撤销关贸总协定第35条,完全接受日本入关,也体现了英国对日入关政策的成功。

王晓妍[2](2012)在《贸易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根本的特征,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贸易自由化则是经济全球化在贸易领域的表现。它以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为前提,以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为背景,以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广泛实施为主要内容,以各国政府行政干预的弱化及国际间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为标志,它是一个不断推进和演变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贸易自由化不仅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而且影响到世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与拓展,要求各种商品和要素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以求得更加合理、有效的配置。在这种动态的过程中,各国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都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和歧视性待遇,建立更自由的贸易环境,以促进本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但是,贸易自由化对发达国家和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并不相同,所获得的利益更是相差甚远。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尽管贸易自由化为其提供了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条件,但由于长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加之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出现的大量名目繁杂的贸易壁垒,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潜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民族产业往往受制于国外激烈的竞争,被剥夺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产业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随着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战略地位的提高,产业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产业安全是经济安全和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最根本的出发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一问题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对于产业安全的界定,本文认为,产业安全在本质上是指一国国民使其现有的或潜在的产业权益免受危害的状态和能力,产业安全的标志是一国对其产业是否拥有创始权、控制权、调整权和发展权,且以发展权的拥有作为主要判断标准。在影响国家产业安全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自由化与投资自由化成为威胁产业安全的主要诱因,同时也可以说是引发产业安全研究热潮的起源。目前,对于投资自由化与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较为普遍和系统,而对于贸易自由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与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很少,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论述的。从根本上讲,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影响产业安全的关键因素,产业安全取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比较弱,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的风险也就更大。尽管WTO多边贸易体制允许采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来维护产业安全,但这些措施对产业安全提供的保护是暂时的,从长远看,如果产业国际竞争力弱的状况不能从根本上得以改善,那么产业安全所受到的威胁就不可能消除。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国家产业安全的最根本保障。发展中国家为维护本国产业安全,既要考虑要素禀赋所导致的国内各类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在国际贸易中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又要考虑如何加快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并从确保国家产业安全的角度出发,对各类产业的发展进行必要的规划和协调,制定针对不同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国家制定相关战略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和目标,是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最大限度趋利避害的关键所在。而从国家产业安全角度考虑产业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增强,更是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制定相关战略和政策的重要原则之一。实现产业国际竞争力与产业安全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维护产业安全的最佳路径。本文对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贸易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关系,并着重研究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的影响;分析WTO相关规则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维护带来的双重影响,并详细阐述服务贸易自由化和发达国家贸易政策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安全维护,提出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防范风险、趋利避害,确保产业安全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对韩国、印度、墨西哥等国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实施的政策措施的经验进行总结,旨在为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产业安全维护的借鉴和启示。最后从中国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产业安全问题入手,分别针对中国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安全状况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有效维护中国各产业安全的对策。指出产业国际竞争力与产业安全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有效维护产业安全的最佳路径,并具体从宏观层面提出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维护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的政策建议。

高虹[3](2008)在《日本“入关”后政府的产业指导政策回顾及启示》文中研究表明1955年,日本"入关"后,政府面对贸易、资本自由化的压力,运用政府的力量,并根据日本经济学家提出的产业理论来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政策,最终使日本成为经济强国,本文对此作一回顾,以期对我国入世后的产业发展有所启示。

秦嗣毅[4](2007)在《日本入关后对外贸易政策演变述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本入关后在经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日本政府主导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入关后,日本政府充分利用了关贸总协定(GATT)相关条款,一方面通过实施保护贸易政策为国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提供了充分发展的时间和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实施了贸易和投资逐步自由化的政策。日本入关后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实施的初级阶段战略性贸易政策是相当成功的,随后实施的高级阶段战略性贸易政策并没有取得很好地进一步提升日本经济实力的效果。

张鸿[5](2003)在《日本应对“入关”挑战的经济对策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文中指出通过开放式的保护政策,日本充分享受到了入关和贸易自由化的恩惠。本文对日本入关后的主要经济对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概括了日本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吴莉芳[6](2003)在《贸易保护研究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贸易保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今,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经济全球化要求生产国际化、贸易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然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是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机制下进行的,其发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本质是国家的产物,任何一个国家在制定经济贸易政策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必然要考虑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因素。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意味着我国必须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大幅度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把本国市场纳入到整个世界市场体系中。但是,尽管世贸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的为贸易自由化而努力,然而存在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依然有增无减:同时,我国与国际贸易对手和伙伴的贸易冲突也日益增多。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美国、欧盟等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和地区,兴起了以非关税壁垒为核心内容的新保护主义潮流。可以说,贸易保护政策的存在是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不稳定和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尚处于初期阶段,从整体上讲,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与当今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决定了入世后我国必须对本国有关行业和企业实行适度的保护。而且,实质上世贸组织也是承认并接受贸易保护的观点的。这既体现在其基本原则上,也体现在谈判协调机制及其实际运行上。在国际贸易壁垒变化不定及贸易冲突加剧的形势下,我国作为一个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关系,在世贸组织中享受更大的利益份额,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 本文运用现代经济分析工具,结合中国实际,运用系统观点,从贸易保护政策手段的经济效应入手,借鉴发达国家不同发展时期的贸易保护政策选择,针对中国关税和非关税贸易政策的现状,研究世贸组织所认可的合法的贸易保护手段——关税和符合国际惯例的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中国关税和非关税的安排、中国幼稚产业的保护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对外开放与贸易保护政策措施的协调与对策。 本文从贸易保护的理论回顾与评析开始,回溯了贸易保护理论的历史发展,勾勒出一个基本轮廓,即从历史实践来看,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政策只是个别国家、个别历史时期的现象,通常情况是各国都实行程度不等的贸易保护政策。本文研究的主体内容共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2章,贸易保护政策的经济效益分析。作者主要分析关税政策、非关税数量限制政策、汇率保护政策和出口补贴政策的经济效益,这些分析得出的观点和结论是后文所有展开分析的理论基础。作者在本章提出,中国政府要维护自己的贸易利益,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贸易理论自由贸易和自由分工的结论,应通过积极的政府干预,跃过要素禀赋的约束,利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创造出在所选择的战略性产业中的国际竞争优势和有利的分工格局。为此,作者提出中国入世后应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手段的战略结构是:以关税保护为基础、以非关税壁垒和出口补贴为两翼、以汇率政策为后盾。 第二部分是国别分析和历史分析,是作者最终提出政策手段的历史渊源和借鉴基础。本部分包括3、4章。主要分析了世界主要贸易大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以及世贸组织框架所允许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为我国的政策制定和政策工具创新提供国别经验;以及新中国外贸理论与政策的演变、中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必然性和中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主要分析结论如下:()中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必然性。贸易保护政策的存在是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不稳定和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有其相应的生存条件和存在的“合理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从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格局的现实出发,总结历史经验,应当把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结合起来,实行适度贸易保护政策;(2)中国贸易保护政策的目标就是适度保护国内主导和支柱产业,维持国内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其实质是通过贸易保护政策,逐渐增强产品的国际竟争力,以渐进方式走向贸易自由化;(3)中国贸易保护政策的三个基本原则:开放原则、竟争优势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三部分包括5、6章,主要分析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产业保护、贸易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以及中国在入世后可实施的一些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和手段。作者分析后认为,中国在多边贸易体制下要以贸易保护政策扶持和发展本国的产业,尤其是幼稚产业。作者认为,从经济发展要求产业结构技术密集化的角度看,中国应当将有限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保护的可能性集中用于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生产部门。鉴于服务业在未来贸易发展中的重要性,且其在中国仍属幼稚产业,故需要加强保护。同时,中国应当对农产品实行高度的贸易保护措施,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的农业生产。这既是为了保证中国的农业和食品安全,也是为了保护仍然占中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民的利益。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贸易保护政策改革与发展?

李鹏军,张超林[7](2003)在《日本入关后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加入WTO,如何应付入世后对民族工业的冲击,实现民族工业的壮大和发展,这是一道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日本当年入关后对民族工业的保护、扶持政策,与中国入世后将要采取的对策,虽然二者所处的环境已大为不同,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成功的经验可供我国借鉴。

喻春娇[8](2002)在《日本入关过渡期关税政策的调整》文中认为本文分析了日本在入关过渡期关税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和经济效果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其对我国在入世过渡期关税政策调整的几点启示。

李鹏军,吴建华[9](2002)在《论日本入关后对民族工业的保护政策——对中国入世后民族工业保护的启示与借鉴》文中提出我国进入WTO后 ,如何应付入世后对民族工业的冲击、实现民族工业的壮大和发展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日本当年入关后对民族工业的保护、扶持 ,中国入世后将要采取的对策 ,虽然二者所处的环境已大为不同 ,但是他山之石 ,可以为玉 ,日本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可资借鉴。

黄梅波[10](2001)在《应对入世:他国的经验及启示》文中认为

二、日本入关后贸易自由化的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入关后贸易自由化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英国对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的政策演变(1947-1963)(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缘起及意义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2.2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思路
第1章 英国反对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1947-1952)
    1.1 英国反对日本入关的原因
        1.1.1 经济原因
        1.1.2 历史因素
    1.2 占领时期英美对日入关态度的分歧
        1.2.1 占领时期美国策划日本入关
        1.2.2 占领时期英国反对日本入关
        1.2.3 占领时期英美态度分歧的原因
    1.3 英国反对日本“简易入关”
    1.4 英国在第七届总协定大会上延迟日本入关
        1.4.1 大会前英国政府内部的争论
        1.4.2 英美一致决定延迟日本入关
第2章 英国有条件地同意日本入关(1953-1955)
    2.1 英国有条件地同意日本入关的原因
    2.2 会际委员会的召开
        2.2.1 会前贸易部提出援引总协定第19条
        2.2.2 第19条的否定与第23条的提出
    2.3 英国对日援引关贸总协定第35条
        2.3.1 政府内部关于援引第35条的博弈
        2.3.2 第八届关贸总协定大会
        2.3.3 英国确定援引第35条
第3章 英国完全接受日本入关(1956-1963)
    3.1 日本争取英国撤销第35条
    3.2 日英签订通商航海条约
        3.2.1 日英对签订通商条约的态度
        3.2.2 条约谈判的过程
        3.2.3 条约基本内容及签订意义
    3.3 英国撤销关贸总协定第35条的影响
        3.3.1 对日本的影响
        3.3.2 对英国的影响
        3.3.3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贸易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学者的研究
        1.2.2 国内学者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4 创新与不足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经济安全与产业安全相关理论
    2.2 有关贸易自由化与产业安全问题的理论
3 贸易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3.1 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3.1.1 国际贸易增长趋势
        3.1.2 国际贸易格局变化趋势
        3.1.3 国际贸易主体变化趋势
        3.1.4 国际贸易结构变化趋势
        3.1.5 国际贸易政策变化趋势
    3.2 贸易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取向
        3.2.1 贸易自由化的基本特征
        3.2.2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3.2.3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取向
    3.3 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与推动
        3.3.1 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贸易规模的影响
        3.3.2 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贸易差额的影响
        3.3.3 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贸易安全的影响
4 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的影响
    4.1 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4.1.1 贸易自由化促进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的路径
        4.1.2 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影响
        4.1.3 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4.1.4 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安全与贸易自由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4.2 贸易自由化影响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的路径
        4.2.1 经济制度环境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的影响
        4.2.2 市场竞争环境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的影响
        4.2.3 贸易环境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的影响
        4.2.4 金融环境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的影响
    4.3 WTO相关机制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
        4.3.1 WTO与产业安全相关机制
        4.3.2 WTO相关机制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的维护
        4.3.3 发达国家滥用WTO相关机制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的影响
    4.4 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
        4.4.1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特点
        4.4.2 《服务贸易总协定》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4.4.3 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
        4.4.4 服务贸易自由化影响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的路径
        4.4.5 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的影响——以金融业和电信业为例
5 发达国家贸易政策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
    5.1 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
        5.1.1 管理贸易成为对外贸易政策的主导内容
        5.1.2 新形式的贸易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
        5.1.3 采取多种方式积极鼓励出口
        5.1.4 倡导“公平贸易”和“对等贸易”
        5.1.5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5.2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
        5.2.1 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
        5.2.2 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发展中国家出口成本增加
        5.2.3 技术性贸易壁垒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相关产业构成控制
        5.2.4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波及和连锁效应使发展中国家损失扩大
        5.2.5 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
    5.3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
        5.3.1 给发展中国家的相关产品出口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5.3.2 可能阻碍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
        5.3.3 可能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
    5.4 劳工标准贸易壁垒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
        5.4.1 劳工标准贸易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规模
        5.4.2 劳工标准贸易壁垒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成本
        5.4.3 劳工标准贸易壁垒阻碍外商直接投资
    5.5 发达国家不公平竞争行为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
        5.5.1 发达国家农产品补贴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安全
        5.5.2 发达国家倾销行为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安全
6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维护产业安全的举措
    6.1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韩国维护产业安全的举措
        6.1.1 韩国的政策调整及其对产业发展的促进
        6.1.2 韩国对重要产业的保护和扶持
    6.2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印度维护产业安全的举措
        6.2.1 印度的政策调整及其对产业发展的促进
        6.2.2 印度对重要产业的保护和扶持
    6.3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墨西哥维护产业安全的举措
        6.3.1 墨西哥的政策调整及其对产业发展的促进
        6.3.2 墨西哥对重要产业的保护和扶持
    6.4 韩国、印度、墨西哥维护产业安全的经验
        6.4.1 实行渐进有序的贸易自由化
        6.4.2 保护和扶持需与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
        6.4.3 完善国内相关法律体系
        6.4.4 形成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有效互动机制
        6.4.5 灵活运用多边贸易规则
    6.5 韩国、印度、墨西哥维护产业安全的教训
        6.5.1 贸易自由化进程过快不利于产业发展
        6.5.2 国家过度干预带来负面影响
        6.5.3 过分依赖国外市场构成产业安全隐患
7 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的产业安全
    7.1 中国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安全
        7.1.1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与问题
        7.1.2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产业结构问题对产业安全的负面影响
    7.2 中国的农业产业安全问题
        7.2.1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农业产业安全状况
        7.2.2 “入世”给农业产业安全带来的挑战
        7.2.3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维护农业产业安全的问题
        7.2.4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维护农业产业安全的对策
    7.3 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安全问题
        7.3.1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制造业产业安全状况
        7.3.2 “入世”给制造业产业安全带来的挑战
        7.3.3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维护制造业产业安全的问题
        7.3.4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维护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对策
    7.4 中国的服务业产业安全问题
        7.4.1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服务业产业安全状况
        7.4.2 “入世”给服务业产业安全带来的挑战
        7.4.3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维护服务业产业安全的问题
        7.4.4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维护服务业产业安全的对策
8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结论
    8.2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维护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的政策建议
        8.2.1 充分利用WTO多边贸易规则
        8.2.2 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
        8.2.3 构建和完善维护产业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8.2.4 建立符合国情的产业安全管理体制
        8.2.5 建立完善的产业安全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3)日本“入关”后政府的产业指导政策回顾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日本“入关”后的政府产业政策和产业理论概述
    (一) 产业政策
    (二) 产业理论
“入关”后日本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
日本政府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4)日本入关后对外贸易政策演变述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
    (一) 进口限制政策调整为有节制的自由化政策
    (二) 推行振兴出口贸易的保护贸易政策
二、石油危机以后的对外贸易政策
    (一) 进口贸易政策
    (二) 出口贸易政策
三、经济国际化进程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
    (一) 进口贸易政策
    (二) 出口贸易政策
四、冷战结束后的对外贸易政策

(5)日本应对“入关”挑战的经济对策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日本入关后的主要经济对策
    1. 通过行政指导,达成政府、产业界、学术界认识上的一致,形成一种全民经济战的意识
    2. 通过实施开放式的贸易保护政策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3. 积极稳妥地推行贸易自由化
    4. 在遵循关贸总协定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多样的保护手段
    5. 适应自由化的产业体制,扶持大企业集团的发展
二、日本入关的对策带给我们的启示
    1. 在减轻自由化的冲击方面,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努力实现产业规模的相对集中以适应国际竞争
    3. 后发性国家要充分利用后发性利益问题

(6)贸易保护研究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贸易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理论回顾与研究定位
    1.1 本文的选题背景
    1.2 有关贸易保护的理论回顾与评析
    1.3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定位和理论创新
    1.5 本文的框架结构
第2章 贸易保护政策的经济效益分析
    2.1 关税政策:贸易保护的基础手段
        2.1.1 关税政策的历史演变
        2.1.2 关税的保护机理
        2.1.3 最优关税水平和最优关税结构
    2.2 以数量限制为特征的非关税壁垒:贸易保护手段的两翼之一
        2.2.1 数量限制的一般分析
        2.2.2 开放条件下数量限制政策的基本动因
    2.3 出口补贴政策:贸易保护手段的两翼之二
        2.3.1 出口补贴的概念
        2.3.2 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
        2.3.3 影响出口补贴经济效应的因素
    2.4 汇率保护政策:贸易保护的后盾手段
        2.4.1 两种主要的汇率保护理论
        2.4.2 汇率波动对进出口商品流量的调控机理
        2.4.3 汇率贬值效应的条件分析与阶段划分
    2.5 小结
第3章 国别贸易保护政策评析
    3.1 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
        3.1.1 二战前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
        3.1.2 二战后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
        3.1.3 未来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重点
    3.2 欧洲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
        3.2.1 英国早期的贸易保护政策
        3.2.2 德国早期的贸易保护政策
        3.2.3 当前欧盟贸易保护新动态: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
    3.3 日本的贸易保护政策
        3.3.1 日本“入关”后的产业保护政策及其保护作用
        3.3.2 日本“入关”后对幼稚产业的保护
        3.3.3 日本当前贸易壁垒的新特点:非关税壁垒
    3.4 世贸组织框架下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
        3.4.1 世界贸易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安排
        3.4.2 发展中国家在世贸组织框架下的贸易保护
第4章 中国的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框架
    4.1 新中国外贸理论与政策的演变
        4.1.1 理论回顾之一:1978年前中国的对外经贸理论与政策
        4.1.2 理论回顾之二:1978年后中国的对外贸易理论与政策
        4.1.3 外贸理论研究的缺陷以及外贸政策的模糊性与滞后性
    4.2 中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必然性
        4.2.1 理论分析:贸易保护存在的合理性
        4.2.2 现实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需要贸易保护
    4.3 中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基本目标
        4.3.1 适度保护国内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4.3.2 维持国内就业
        4.3.3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4 中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基本原则
        4.4.1 开放原则
        4.4.2 竞争优势原则
        4.4.3 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5章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产业保护与发展
    5.1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保护产业的选择
        5.1.1 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
        5.1.2 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产业保护
        5.1.3 我国确立保护产业的原则
    5.2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产业政策
        5.2.1 产业政策的意义及目标
        5.2.2 我国产业政策制定需考虑的因素
        5.2.3 我国可选择的产业政策的类型
    5.3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关税政策与产业保护政策
        5.3.1 WTO与中国关税政策变迁(1986-1999)
        5.3.2 中国关税水平的变迁趋势
        5.3.3 中国的关税政策与产业保护政策
    5.4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产业保护与发展
        5.4.1 国家竞争力的基础:中高技术产业的保护与发展
        5.4.2 未来竞争的焦点:服务业的保护与发展
        5.4.3 国家安全的命脉:我国农业的保护与发展
第6章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与措施
    6.1 竞争政策:多边贸易体制下我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基点
        6.1.1 竞争政策与贸易政策
        6.1.2 竞争政策:入世后我国贸易政策选择与发展的出发点
        6.1.3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贸易保护的特征
    6.2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数量限制政策取向
        6.2.1 中国现行数量限制政策的基本框架
        6.2.2 中国现行数量限制政策总体评价
        6.2.3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数量限制贸易政策取向
    6.3 人民币汇率政策与我国贸易保护
        6.3.1 我国汇率政策与贸易收支的关系
        6.3.2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关系的实证分析
    6.4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与我国出口补贴政策
        6.4.1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主要内容
        6.4.2 我国现行出口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
        6.4.3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与中国的策略
    6.5 多边贸易体制下的技术壁垒与环境壁垒
        6.5.1 案例:欧盟CR标准与温州打火机
        6.5.2 应对挑战,建立中国的技术和环境壁垒体系
    6.6 《反倾销协议》与我国的反倾销措施
        6.6.1 《反倾销协议》解读
        6.6.2 反倾销的特点
        6.6.3 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和成因
        6.6.4 反倾销案例分析
        6.6.5 积极应用和应对反倾销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论日本入关后对民族工业的保护政策——对中国入世后民族工业保护的启示与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一) 改变原来进口税表为国际通用的“布鲁塞尔税则分类表”, 制定新的关税税率表
    (二) 利用关贸总协定有关“幼稚产业”保护的条款以及看不见的贸易壁垒, 对其民族工业进行保护和扶持
    (三) 改变强制外贸管制为看不见的贸易壁垒, 以扶植弱势产业和幼稚工业
    (四) 改变产业结构, 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 促使产业结构优化, 及时调整方向, 紧跟经济发展的潮流, 使日本的出口具有国际竞争力
    (五) 重塑企业形象, 提高企业素质和产品质量, 政府人为地合并大企业, 扩大企业规模, 形成规模效益, 并形成良好的官民协作关系共同奋斗
    (一) 改革不合理的关税制度, 建立中国特殊的关税制度, 充分利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中国的民族工业
    (二) 进行产业结构的重组和改革, 建立充满活力的经营机制和有效的产业政策, 促使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实行规模经营, 增强国际竞争力, 这是保护民族工业的关键所在
    (三) 按照选择性保护理论确定需要保护的产业, 确定对幼稚产业保护的时间和力度, 制定阶段性保护目标
    (四) 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调整, 民族工业必须“练好内功”, 图强革新, 必须具有市场经济概念、竞争观念以及法制和“游戏规则”的观念
    (五) 熟识WTO的原则和惯例, 运用WTO对发展中国家的保护条款, 扶植和保护民族工业, 并加强法制建设, 以法律手段完成此目的

四、日本入关后贸易自由化的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英国对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的政策演变(1947-1963)[D]. 白洁. 河北大学, 2017(10)
  • [2]贸易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问题研究[D]. 王晓妍. 东北财经大学, 2012(06)
  • [3]日本“入关”后政府的产业指导政策回顾及启示[J]. 高虹. 商业时代, 2008(15)
  • [4]日本入关后对外贸易政策演变述析[J]. 秦嗣毅. 现代日本经济, 2007(04)
  • [5]日本应对“入关”挑战的经济对策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 张鸿.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03(06)
  • [6]贸易保护研究 ——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的贸易保护[D]. 吴莉芳. 中共中央党校, 2003(03)
  • [7]日本入关后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发展对策[J]. 李鹏军,张超林.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
  • [8]日本入关过渡期关税政策的调整[J]. 喻春娇. 当代亚太, 2002(11)
  • [9]论日本入关后对民族工业的保护政策——对中国入世后民族工业保护的启示与借鉴[J]. 李鹏军,吴建华. 东北亚论坛, 2002(02)
  • [10]应对入世:他国的经验及启示[J]. 黄梅波. 国际经济合作, 2001(11)

标签:;  ;  ;  ;  ;  

日本入关后贸易自由化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