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站点观测和再分析的对比

江淮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站点观测和再分析的对比

论文摘要

利用淮河流域1979—2011年260个站点观测、ERA-Interim和NCEP/DOE再分析资料的日降水量数据,选用8个极端降水指数,从空间分布、发展趋势、时间变化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我国江淮流域极端降水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再分析数据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持续湿润指数(CWD)、强降水日数(R10mm,R20mm)以及百分位指数(R95p,R99p)具有一致的北少南多的分布特征,而持续干燥指数(CDD)为北多南少,且强度指数(Rx1day,Rx5day)和百分位指数在浙江沿海均有极大值存在。2)大部分地区的强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仅在江淮周边地区有弱上升趋势。3)区域平均的降水强度指数具有上升的趋势变化,逐月变化具有先增长后减少的结构特征,5—6月的增长量最大,峰值出现在7月,在夏末、冬季有较明显的随年代增加的趋势,在秋季则随年代减少。4)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和NCEP/DOE对不同指数的再现能力有所不同,ERA-Interim对强降水日数(R10mm)、CDD、百分位指数的空间分布以及CDD的变化趋势再现能力较好,与强度指数和百分位指数年际变化的相关性较高,但对CWD变化趋势分布特点的再现能力较弱;NCEP/DOE更善于再现较强降水日数(R20mm)的空间分布以及强度指数和百分位指数的线性变化趋势。5)两种再分析资料能合理地再现强降水日数(R10mm,R20mm)和CDD年际变化特征和强度指数的季节变化特征。

论文目录

  • 1 资料和方法
  •   1.1 站点观测和再分析资料介绍
  •   1.2 极端降水指数的定义
  •   1.3 线性趋势估计方法
  • 2 结果分析
  •   2.1 极端降水指数平均空间分布
  •   2.2 极端降水指数线性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征
  •   2.3 区域平均极端降水指数年际变化特征
  •   2.4 极端降水指数季节变化特征
  • 3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吴晶璐,惠品宏,刘建勇,汤剑平

    关键词: 极端降水指数,江淮流域,再分析资料

    来源: 大气科学学报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常州市气象局,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省气候中心,宁波市气象台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A0600303,2017YFA06038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5075),江苏省预报员专项(JSYBY201708),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CE20155037),常州市气象局项目(1904),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9-043),江苏省气象局科研面上项目(KM201704)

    分类号: P426.614;P412

    DOI: 10.13878/j.cnki.dqkxxb.20171013001

    页码: 207-220

    总页数: 14

    文件大小: 17491K

    下载量: 203

    相关论文文献

    • [1].青藏高原感热通量的变化及与江淮流域降水异常的关系[J]. 气象科学 2015(03)
    • [2].夏初850hPa西太副高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1)
    • [3].江淮流域夏季强降水事件的主导模态(英文)[J].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8(06)
    • [4].江淮流域持续性强降水期间西太副高位置变异与非绝热加热的关系[J]. 热带气象学报 2011(03)
    • [5].近30年江淮流域夏季年代际干旱特征及其与欧亚西风环流异常的关系[J]. 高原气象 2018(05)
    • [6].卜凯视阈下的1931年江淮流域水灾调查[J]. 中国农史 2018(05)
    • [7].江淮流域夏季持续性强降水的低频特征分析[J]. 气象科学 2013(04)
    • [8].温室效应引起的江淮流域气候变化预估[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06)
    • [9].影响初夏江淮流域年代际极端干旱的欧洲关键区能量演变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20(01)
    • [10].江淮流域梅雨环流结构特征及其演变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1(04)
    • [11].夏季江淮流域暴雨的特征及与旱涝的关系[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12].夏季热带对流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9)
    • [13].4—6月江淮流域不同尺度温带气旋发展率及移动特征[J]. 大气科学学报 2019(03)
    • [14].江淮流域持续性极端降水及预报方法研究进展[J]. 应用气象学报 2016(05)
    • [15].打一仗进一步[J]. 中国应急管理 2020(08)
    • [16].针对2015年1月江淮流域降雪过程的诊断分析[J]. 吉林农业 2016(15)
    • [17].非齐次隐马尔可夫降尺度方法对江淮流域夏季逐日降水的模拟及其评估[J]. 气象学报 2016(05)
    • [18].唐朝末年江淮流域的人口迁移及其历史意义——以王绪、王潮“悉举光、寿兵五千人”入闽为例[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2)
    • [19].江淮流域小麦赤霉病菌的遗传多样性[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06)
    • [20].一次江淮流域特大暴雨过程的观测分析[J]. 海峡科学 2020(06)
    • [21].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30~60天振荡强度年际变化的联系[J]. 大气科学 2010(04)
    • [22].夏季热带对流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英文)[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0(02)
    • [23].北魏南伐江淮流域的环境与疫病问题初探——以公元450至451年太武帝南伐为例[J]. 社会科学研究 2009(01)
    • [24].江淮流域与云南地区茶叶利用方法的变迁[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03)
    • [25].江淮流域一次急流暴雪的成因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5)
    • [26].江淮流域梅雨形势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8)
    • [27].江淮流域早熟洋葱无公害生产技术[J]. 中国瓜菜 2009(04)
    • [28].元代江淮流域水利建设述论[J]. 学术研究 2014(12)
    • [29].不同空间型的El Nio对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 2013(06)
    • [30].江淮流域水稻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 农家参谋 2018(17)

    标签:;  ;  ;  

    江淮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站点观测和再分析的对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