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创作论文-王晓燕

一度创作论文-王晓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一度创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视文艺节目,一度创作,二度创作,编辑

一度创作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燕[1](2018)在《电视文艺节目编辑一度创作与主持二度创作的衔接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传媒行业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电视文艺节目的数量不断提高,同时质量也变得越来越好。但是,还是不乏一些问题。文艺编辑,作为电视文艺节目的工作人员,在文艺节目的制作、录制、播出等各个环节都有十分重要的责任,如何实现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关键问题。对此,需要有效地衔接好编辑和主持人,通过主持人积极参与、主动介入;结合自我,形成风格;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叁种方式,加强编辑与主持人之间的互动,形成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有效衔接。(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8年21期)

徐文正[2](2018)在《诗性、史诗性、戏剧性——评歌剧《马可·波罗》的一度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州大剧院历时叁年精心打造的歌剧《马可·波罗》于2018年5月4日在广州大剧院举行了世界首演。这部由国际一流团队共同创作的歌剧作品以其浪漫的文学性、恢弘的史诗性以及强烈的戏剧性,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使观众感受到综合艺术特有的魅力。马可·波罗是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和商人,也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沿陆上丝绸之路历经四年时间,在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今北京),并在中国游历了17年,歌剧《马可·波(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8年07期)

宫建华[3](2018)在《电视新闻编辑一度创作与主持二度创作的衔接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电视台只有不断提高新闻节目质量,才能更好的满足观众的需求,树立良好的媒体形象,进而实现地方电视台的转型发展。在新闻将新闻相关的信息整理成稿件后,播音主持人需要根据新闻稿的内容进行二度创作,将整个新闻通过电视台完整、客观呈现给广大观众。由于专业不同,如何实现编辑一度创造和主持二度创作,成为关系到新闻节目质量的关键,也成为现阶段地方电视台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电视指南》期刊2018年12期)

郑荣健[4](2016)在《评论推进精品创作,创新带动文艺繁荣》一文中研究指出“这出戏我有两个建议,一是写出上海精神,二是写出上海形象。”“这个题材很适合戏曲来表现,用沪剧来表现《敦煌女儿》,把大漠情怀、文物保护的责任担当跟上海女性的优雅、坚韧很好地勾连到了一起。”“儿童剧要不要跟尖锐的社会问题绝缘?没有办法绝(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6-07-06)

金哲慧[5](2016)在《从一度创作谈戏剧创作的软实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优秀的戏剧可以向人们传递高尚的精神文化,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在戏剧创作中,编剧应该重视戏剧创作的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其精神食粮的价值。笔者在本文中从一度创作角度入手,分析戏剧创作的软实力,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6年12期)

刘晓琦[6](2016)在《电视新闻编辑一度创作与主持二度创作的衔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传媒事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在电视新闻传播的很多环节当中,主持人都是以个体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的。主持人对于新闻稿件的理解程度和宗旨的把握直接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整体效果,因此,需要将新闻编辑与播音主持进行良好的衔接,实现二度创作。本文从播音主持二度创造的概念出发,对其二度创作的必要性和产生的社会效应进行了阐述,其次,针对主持人与新闻编辑进行良好衔接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6年05期)

卿菁,周婉怡[7](2014)在《以艺术真善美浸润孩子们的心灵——湖南中小学音乐剧一度创作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音乐剧艺术走进中小学校园提供了发展机遇。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创作适合中小学生表演的音乐剧时,须先创作好音乐剧的剧本、剧诗和音乐。文章以历时一年的创作实践为研究基础,总结了适合中小学表演的音乐剧剧本、剧诗和音乐的创作规律和要则。(本文来源于《音乐探索》期刊2014年03期)

居其宏[8](2013)在《论中国歌剧一度创作的基本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歌剧艺术自20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其一度创作在9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历史经验,即广纳博收的艺术胸怀,以我为主的创造意识,贴近时代的题材选择,剧、诗并茂的剧本文学,鲜明浓郁的民族风格,声乐为主的歌剧范式,如歌旋律至上的音乐思维,雅俗共赏的审美取向和形神兼备、歌演俱全的表演艺术。这些经验,不仅是书写中国歌剧创作母语文化特质之新型载体,更是支撑中国歌剧艺术继往开来的精神脊梁。(本文来源于《音乐探索》期刊2013年03期)

张晓伟[9](2013)在《声乐表演中如何处理“二度创作”与“一度创作”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一个声乐作品都是通过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来完成的,但是必须要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来实施,本文通过解释"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的关系,让演唱者再次清醒地认识到尊重原作的重要性以及富于创新精神的可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诠释每位作曲家的辛勤汗水流淌下的作品。(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上半月)》期刊2013年07期)

齐磊[10](2013)在《张朝钢琴曲《皮黄》的一度创作研究和二度创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朝钢琴曲《皮黄》自2007年获得“帕拉天奴杯”第一届中国音乐创作大赛上获得了成人组作品一等奖,在音乐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仅成为作曲家本人的代表作之一,并成为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经典教材,学术界对该作品的研究热度也逐渐升温。本文在已有对《皮黄》的研究基础上,梳理作曲家本人对该作品的表现内容、创作手法、演奏要点等方面的解释说明,结合笔者在学习和演奏该作品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体会及思考,并通过对比分析个别演奏版本,试图更深入地分析《皮黄》的创作理念,创作手法以及二度创作问题。(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3-06-30)

一度创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广州大剧院历时叁年精心打造的歌剧《马可·波罗》于2018年5月4日在广州大剧院举行了世界首演。这部由国际一流团队共同创作的歌剧作品以其浪漫的文学性、恢弘的史诗性以及强烈的戏剧性,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使观众感受到综合艺术特有的魅力。马可·波罗是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和商人,也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沿陆上丝绸之路历经四年时间,在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今北京),并在中国游历了17年,歌剧《马可·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一度创作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燕.电视文艺节目编辑一度创作与主持二度创作的衔接方法[J].西部广播电视.2018

[2].徐文正.诗性、史诗性、戏剧性——评歌剧《马可·波罗》的一度创作[J].艺术评论.2018

[3].宫建华.电视新闻编辑一度创作与主持二度创作的衔接问题[J].电视指南.2018

[4].郑荣健.评论推进精品创作,创新带动文艺繁荣[N].中国艺术报.2016

[5].金哲慧.从一度创作谈戏剧创作的软实力[J].戏剧之家.2016

[6].刘晓琦.电视新闻编辑一度创作与主持二度创作的衔接[J].今传媒.2016

[7].卿菁,周婉怡.以艺术真善美浸润孩子们的心灵——湖南中小学音乐剧一度创作评述[J].音乐探索.2014

[8].居其宏.论中国歌剧一度创作的基本经验[J].音乐探索.2013

[9].张晓伟.声乐表演中如何处理“二度创作”与“一度创作”的关系[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

[10].齐磊.张朝钢琴曲《皮黄》的一度创作研究和二度创作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3

标签:;  ;  ;  ;  

一度创作论文-王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