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论文_叶剑,李志舒

导读:本文包含了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断层,计算机,辐射源,摄影术,螺旋,冠状动脉,造影。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论文文献综述

叶剑,李志舒[1](2019)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不同类型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患儿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术(HR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患儿11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全身疾病相关组47例、破坏肺泡结构相关组36例及婴幼儿特有疾病组3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HRCT检查,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患儿的HRCT特征。结果不同类型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特征中支气管变形、磨玻璃阴影及小叶中心阴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组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网状阴影、马赛克状、间质气漏、实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全身疾病相关组常见的特征是网状阴影、磨玻璃阴影、小叶中心阴影及间质气漏,不常见的是实变、马赛克状与支气管变形;破坏肺泡结构相关组常见的特征是磨玻璃阴影、支气管扩张,不常见的是网状阴影、支气管变形;婴幼儿特有疾病组通过HRCT检查未见明显特征。其中朗格汉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间质气漏与网状阴影;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马赛克状、支气管扩张;感染性支气管病变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支气管壁增厚、磨玻璃阴影;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支气管壁增厚、网状阴影,肺生长障碍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磨玻璃阴影、网状阴影。结论不同类型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的HRCT特征不相同,全身性疾病常伴随肺小叶中心阴影,破坏肺泡结构的患儿常伴随支气管扩张,而婴幼儿特有的疾病并无明显特征,需结合临床实践提高判断此种疾病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24期)

刘维霞[2](2019)在《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剂量指数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剂量指数的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按照新规程的要求建立了模型,列出了方差、灵敏系数及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给出了评定结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检验检测》期刊2019年06期)

薛霖,熊长明[3](2019)在《计算机断层摄影肺动脉造影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随访中的价值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断层摄影肺动脉造影(CTPA)可直观地显示肺动脉内血栓形态、部位及血管堵塞程度,目前已成为确诊肺血栓栓塞症(PTE)的首选检查方法,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可反映肺血流灌注异常,特别适合于外周型肺栓塞的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急性PTE的一种远期并发症,肺V/Q显像可准确反映肺动脉血流灌注状况,目前是指南推荐的CTEPH首选的筛查手段。研究表明,急性PTE抗凝后采用肺V/Q显像评估残余肺血管阻塞,对VTE复发和(或)CTEPH形成具有重要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雷志雯,王学军[4](2019)在《《医用诊断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医用诊断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检定方法,对表示值误差测量结果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其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32期)

顾敏,李康[5](2019)在《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征象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量化≤45岁青年患者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CCTA)的冠心病检出率,并初步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接受CCTA检查的≤45岁青年患者2 099例,分析≤45岁青年人群中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对≤20岁、21~30岁、31~40岁及41~45岁4组不同年龄段患者冠心病发病率及病变特征进行分析比较,观察图像并记录有无冠状动脉斑块及其性质和狭窄程度。结果:2(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8-22)

杨峰,赵海涛[6](2019)在《IgG4相关性疾病致冠状动脉病变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表现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8岁,因"胸骨后不适半个月"于2016-10-08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骨后及心前区不适,呈闷胀感,行走及其他体力活动可诱发,经休息后症状可以缓解,不向它处放射,每次持续约半个小时后可自行缓解,无心慌、胸痛、气喘、头痛、头晕、发热、咳嗽、咯血、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来我院就(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岑,李彩英,寇晨光,刘晓伟,贾芳莹[7](2019)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心脏成像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与毗邻结构的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心脏成像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与毗邻结构的定量测量,为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及射频消融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房颤患者(房颤组) 94例及冠状动脉检查正常并可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对照组)80例,两组均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对左心耳进行重建,统计左心耳嵴部的分型,并测量左心耳到左上肺静脉、左回旋支的最小距离,左心耳嵴部的嵴长、嵴上缘、中部、下缘的宽度,以及左心耳开口至左上肺静脉开口、二尖瓣的距离,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房颤组体重较对照组增加(P<0.05);(2)房颤组左心耳嵴部分型中AⅠ型、AⅡ型及C型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降低,B型所占比例较对照组增高;(3)房颤组较对照组左心耳到左回旋支的最短距离、左心耳嵴部长、嵴上缘宽减小,(P<0.05),左心耳开口到二尖瓣环的距离、嵴中部宽增大(P<0.05)。因两组体重有统计学差异,故对该部分数据分别进行体表标化,标化后房颤组较对照组左心耳开口至二尖瓣环的距离增大(P<0.05),左心耳至左上肺静脉、左回旋支的最小距离、左心耳开口至左上肺静脉开口的距离及左心耳嵴部长、嵴上缘宽均减小(P均<0.05)。结论:房颤患者左心耳嵴部的分型同正常人有明显差异,房颤患者左心耳到左回旋支的最小距离较近,研究结果可客观了解房颤患者左心耳及其周围毗邻结构的关系,为临床进行左心耳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贾芳莹,李彩英,寇晨光,王岑,田伟伟[8](2019)在《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对心动周期不同时相正常人冠状静脉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定量测量正常成人不同时相冠状静脉系统参数,提出不同时相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选取临床可疑冠心病或无症状体检的受试者70例, MS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并未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无冠状动脉畸形、变异,均为右冠状动脉优势型,对原始图像选取心脏收缩期(45%时相)、心脏舒张期(75%时相)进行重建,测量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并对心动周期不同时相各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1)心动周期不同时相,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45%时相数值均较75%时相增大(P<0.05)。(2)心动周期同一时相,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男性与女性数值无差异(P>0.05);按照身高、体重计算截面积进行标化,在同一时相冠状静脉窦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男性与女性数值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3)提出45%及75%时相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95%参考范围。结论:采用MSCT显示冠状静脉成像可以客观定量测量、分析不同时相冠状静脉窦口及其分支静脉开口径线、截面积,其正常参考值提出为临床成功实行心脏介入手术提供了重要影像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寇晨光,李彩英,贾芳莹,卓利勇,袁迎芳[9](2018)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测定的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测定的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EATV)与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09至2017-09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66例作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4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24例;同期入选70例窦性心律者作为窦性心律组。136例患者均行256层螺旋CT心脏成像,测量所有患者的EATV、房颤组患者的心周脂肪组织体积(PATV)。进一步对阵发性房颤患者与持续性房颤患者的EATV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房颤组患者的EATV大于窦性心率组[(138.94±37.93)ml vs(93.55±34.79)ml,P<0.001]。持续性房颤患者的EATV[(142.20±40.86)ml vs (137.07±36.53)ml]、PATV[(230.67±60.83)mlvs(223.56±60.62)ml]均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患者的EATV与PATV呈显着正相关(r=0.95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ATV是房颤发生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OR=1.143,95%CI:1.027~1.158),P=0.000)。结论:采用256层螺旋CT可以客观定量测量EATV,EATV与PATV显着相关,EATV的增加与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不同类型房颤患者之间的EATV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郭栩雯,田立,尹亚娟,郑明奇,刘刚[10](2018)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无创检测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PET/CT)是一种经典代谢显影方式,在肿瘤患者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在除恶性肿瘤外的各种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也有所增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ET/CT图像在主动脉疾病中也有很多优势。本文综述了PET/CT在涉及主动脉疾病中的潜在作用,重点介绍了PET/CT在急性胸主动脉综合征、主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动脉炎和主(本文来源于《中国误诊学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分析了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剂量指数的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按照新规程的要求建立了模型,列出了方差、灵敏系数及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给出了评定结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论文参考文献

[1].叶剑,李志舒.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9

[2].刘维霞.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剂量指数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中国检验检测.2019

[3].薛霖,熊长明.计算机断层摄影肺动脉造影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随访中的价值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9

[4].雷志雯,王学军.《医用诊断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科技经济导刊.2019

[5].顾敏,李康.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征象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6].杨峰,赵海涛.IgG4相关性疾病致冠状动脉病变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表现一例[J].中国循环杂志.2019

[7].王岑,李彩英,寇晨光,刘晓伟,贾芳莹.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心脏成像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与毗邻结构的定量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9

[8].贾芳莹,李彩英,寇晨光,王岑,田伟伟.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对心动周期不同时相正常人冠状静脉定量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9

[9].寇晨光,李彩英,贾芳莹,卓利勇,袁迎芳.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测定的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J].中国循环杂志.2018

[10].郭栩雯,田立,尹亚娟,郑明奇,刘刚.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无创检测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乳腺钼靶X线摄影图像(左乳)分析中包括的接触者流程图实验现场设备Fig.1Equipmentsonexperi...计算机断层X光摄影扫描注意右前基底...片状种植体表面的叁维图像AFMFigIThree...图像融合在医学上的应用Fig.2-4TheAp...

标签:;  ;  ;  ;  ;  ;  ;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论文_叶剑,李志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