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论文_赵钦钦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古代文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论,中国古代,学术,读本,美学,得意忘言,话语。

中国古代文论论文文献综述

赵钦钦[1](2019)在《兴: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一文中研究指出"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它是原始人类强烈情感的表达与寄托。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它是连接审美制造过程中心与物、情与景的关键桥梁。作为一种艺象呈现,它又是接受视域下审美体验的重要依据。本文立足于"兴"的基本内涵,对"兴"的思维来源、文论阐释以及审美艺术等叁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以求全方位地把握"兴"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5期)

[2](2019)在《打造学术精品 服务教育事业 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古代文论读本》》一文中研究指出主编及作者简介:主编党圣元,1955年生,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张云鹏,1960年生,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作者肖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负责先秦两汉卷。夏静,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负责魏晋南北朝卷。任竞泽,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杨新平,西北大学副教授,负责隋唐五代宋金元卷。陈志扬,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李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负责明清卷。上述6位作者,都长期在高校文学院从事古代文论研究与教学工作,均具有较为突出的研究实绩和丰厚的教学实践经验。(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19年12期)

[3](2019)在《打造学术精品 服务教育事业 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古代文论读本》》一文中研究指出主编及作者简介:主编党圣元,1955年生,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张云鹏,1960年生,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作者肖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负责先秦两汉卷。夏静,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负责魏晋南北朝卷。任竞泽,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杨新平,西北大学副教授,负责隋唐五代宋金元卷。陈志扬,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李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负责明清卷。(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19年11期)

潘利锋[4](2019)在《艺术“再现”与“表现”辩——兼评“表现说”与中国古代文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与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多边关系。对复杂的认知,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可归为"再现说"和"表现说"。"再现说"侧重从客体和社会学角度研究文艺的本质,强调文艺是生活的"反映";"表现说"则重在深入作家的心灵而分析其情感,主张自然而然地复制现实,即不服从自然界的必然之理,以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意。(本文来源于《韶关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敦庆[5](2019)在《中国古代文论课程建设的叁个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开设的古代文论课程体系中普遍存在着"与其他课程关联的缺失""课堂讲授中偏重批评史忽视文论元典""课程考核的错位与理论应用的缺失"等问题。要建立成熟的古代文论课程体系,应从以下叁个维度进行:加强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联,增设文论经典阅读课程、改革课程评价方式,使理论学习与文学批评实践相结合。(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10期)

黄亚菲,王林[6](2019)在《中国古代文论翻译传播模式建构研究——以《文心雕龙·风骨》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论失语形势严峻,对内创新不足,对外传播多舛,不解决难以响应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也难以立足于世界文论之林。中国古代文论因其蕴藉独特而语言形式精致,独树一帜。但其对外传播与研究,离不开翻译活动。因其艰涩,难在翻译的过程中保持全貌。而创造性叛逆的引入为其翻译传播提供了新的研究与实践路径。论文从翻译传播学视角出发,探索《文心雕龙》叁个英译本中出现的创造性叛逆,旨在构建针对不同目标读者的中国古代文论所能够参考的翻译传播模式。(本文来源于《昭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剑宁[7](2019)在《中国古代文论诗性言说方式的成因与实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各自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链上的种种因素,中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形成很大的差别。西方人对事物的认识方法有较强的分析性、思辨性,中国人看事物往往带直观性,侧重于从统一性上进行把握,较少细节性分析。因而,有人说西方人的方法是"探究式"的,而中国人的方法则是"静观式"的。西方重还原说,中国重整体论。也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中西思维的主要差异(本文来源于《华夏文化》期刊2019年02期)

代晓芳,李斌[8](2019)在《文论话语与中国文化特征——中国古代文论生存现状及未来发展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易之叁名"与中国文化的生成、发展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文论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易简"、"变易"、"不易"等基本特征。面对"失语"窘境,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路行不通。重建文论话语,须回归中国文论本身,紧抓"不易"之理,掌握"变易"之方,熟悉"易简"之法,掌握中国文论的话语言说方式,摸清中国文论发展脉络,明确异质性,与西方文论展开平等对话。(本文来源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宋妍[9](2019)在《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言意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论题,但关于言意关系的论争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明确的论断,以《周易》和庄子为重要代表。从先秦到魏晋,言意关系从最初的言不尽意论发展到立象尽意论再到得意忘言论,古代哲学家对言意关系的探讨经历了从哲学到美学的转换。通过对言意关系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言与意的关系,深刻理解得意忘言论对于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言不尽意"为出发点,论述了言意关系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发展。一、言不尽意论(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17期)

张超[10](2019)在《在场的缺席》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文论主要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一直存在重质轻文的思想倾向。在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文论特别注重诗歌的教化功能,要求“文以载道”,因而把文学视为传道明理的工具;受老庄自然朴素思想的影响,道家体系的文论观则始终以自然为本位,认为文学应该法自然,即以朴素、自然为美,厌恶人工雕饰。因此儒道两家都不注重文学本身的价值,在理论上鄙抑形式。但是文学艺术中抽象的精神内容又必须借助具体的艺术形式来体现,因而中国古人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又表现出强烈的以形式为本位的特点,甚至对形式的重视、追求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种矛盾态度,使得“文”(形式)呈现出一种“在场的缺席”状态:“在场”旨在表明中国古人在文学创作实践中时时注重“文”(形式技巧,雕章琢句、结构布局等)的问题;“缺席”旨在强调中国古代文论在理论形态上总体表现出注重思想内容而轻视、反对形式主义的文论传统。“矛盾现象”就是指中国古人对“文”的态度在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之间的差异性,本文将对形式的这种矛盾现象的表现形态及其形成原因作一初步分析,以期更多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19-06-01)

中国古代文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编及作者简介:主编党圣元,1955年生,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张云鹏,1960年生,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作者肖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负责先秦两汉卷。夏静,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负责魏晋南北朝卷。任竞泽,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杨新平,西北大学副教授,负责隋唐五代宋金元卷。陈志扬,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李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负责明清卷。上述6位作者,都长期在高校文学院从事古代文论研究与教学工作,均具有较为突出的研究实绩和丰厚的教学实践经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古代文论论文参考文献

[1].赵钦钦.兴: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J].名作欣赏.2019

[2]..打造学术精品服务教育事业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古代文论读本》[J].史学月刊.2019

[3]..打造学术精品服务教育事业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古代文论读本》[J].史学月刊.2019

[4].潘利锋.艺术“再现”与“表现”辩——兼评“表现说”与中国古代文论[J].韶关学院学报.2019

[5].李敦庆.中国古代文论课程建设的叁个维度[J].文学教育(上).2019

[6].黄亚菲,王林.中国古代文论翻译传播模式建构研究——以《文心雕龙·风骨》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为例[J].昭通学院学报.2019

[7].陈剑宁.中国古代文论诗性言说方式的成因与实质[J].华夏文化.2019

[8].代晓芳,李斌.文论话语与中国文化特征——中国古代文论生存现状及未来发展新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9].宋妍.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言意关系[J].牡丹.2019

[10].张超.在场的缺席[D].延安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第二批入选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

标签:;  ;  ;  ;  ;  ;  ;  

中国古代文论论文_赵钦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