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鋆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普外科江苏省江阴市214400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对普外科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6月在我院普外科就诊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疼痛管理,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普外科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
关键词:规范化疼痛管理;普外科患者;镇痛效果
引言
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一直受到外科手术学者的关注。1994年国际疼痛协会提出了疼痛定义: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它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生理应答,它与每人的生理经验及以往的经验有关。其发生率极高,美国学者HartwigM发现,7300万接受手术患者中,超过80%患者有术后疼痛,而在这些患者中85%经历中、重度疼痛,甚至极重度的疼痛。国内学者陈赢发现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发生率高达100%。术后疼痛作为一种急性应激,常在术后24小时内发生,2~3天后有所减轻。剧烈的疼痛不仅为患者带来疼痛,也会促使机体应激反应增强,降低机体免疫力,延缓伤口愈合,对身心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产生心理疾病导致自杀。因此,如何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对其心理、远期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应用于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6月在我院普外科就诊的手术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周岁;(2)接受普通外科手术且手术成功;(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妊娠及哺乳期的患者;(2)合并有心、肝、脾等重要脏器的严重疾病干扰本研究结果者,如肝癌等。最终有116例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0.2±7.61岁,手术类型:甲状腺切除术28例,阑尾切除术13例,肝胆、胃肠手术9例,其他手术8例;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2.8±6.27岁,手术类型:甲状腺切除术26例,阑尾切除术10例,肝胆、胃肠手术10例,其他手术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实施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术后生命体征尤其是疼痛症状,告知其需要注意的事项,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止疼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具体施行步骤为:(1)科室成立疼痛管理小组,由2名医生、护士长及6名受过专业培训的责任护士组成;(2)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讲解疼痛相关概念、发生原因,介绍疼痛对患者产生的危害,以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此外,责任护士为患者讲解如何正确自评疼痛程度、镇痛药物的种类及各自的作用,及时让其复述做好反馈;(3)疼痛小组成员对术后患者给予定时评估,详细记录其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类型、性质、程度、对患者睡眠影响程度和镇痛效果评价。若评估得分<5分,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方法进行镇痛,指导患者放松思想,调整呼吸控制疼痛;若得分≥5分,电话告知主管医生,并安抚其情绪,遵医嘱给予相应镇痛措施;(4)辅助镇痛措施。鼓励家属对患者精神支持,多去倾听患者的心声,消除焦虑等情绪。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鼓励和帮助患者做康复训练。护士每天做好疼痛的评估记录,交接班将该内容加入其中;(5)规范化疼痛管理反馈和改进。在患者疼痛得分达到理想值持续3天以上,小组成员撰写疼痛个案报告,每周在科会上进行汇报,如果遇到问题,请高年资的麻醉医生和护士解答并做好记录,不断完善规范化疼痛管理的步骤。此外,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前进行约谈,对干预过程进行评价,提出整改意见。
1.2.2评价指标。采用“长海痛尺”分别对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进行记录并评估。“长海痛尺”由数字和对疼痛评估的语言组成,可以对患者术后疼痛给予评估。以0~10分划分,0分代表无痛,2分代表可以忍受轻度疼痛,不影响患者正常睡眠;4分表示中度疼痛,轻度影响患者睡眠,需用止疼药维持;6分代表重度疼痛,中度影响患者睡眠,需麻醉剂和止疼药治疗;8分代表剧烈疼痛,重度影响患者睡眠,伴有其他症状;10分为疼痛无法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睡眠,伴有其他症状,并表现被动体位。
2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比例(百分比)表示,行秩和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两组普外科患者疼痛管理效果评价,观察组患者疼痛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分布[n(%)]
4讨论
进行普通外科手术后的患者都会一定程度上伴随术后疼痛,因疼痛的程度不同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况,有时甚至因为疼痛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并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其他器官的功能,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术后护理是缓解患者疼痛的重要工作,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规范护理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普外科手术而言,患者术后疼痛最为常见,一直受到国内外护理专家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缺乏科学疼痛管理模式是疼痛得不到有效缓解的重要原因。由于不同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以及经验存在差异,在未进行规范化管理前,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疼痛的管理也存在差异,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也无形中增加了护患、医患矛盾的风险。因此,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至关重要。目前,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已经应用到全膝关节置换术、泌尿系统结石、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肝癌等患者中,均取得了很好效果。本研究将该模式引入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
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对于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具有很好效果。疼痛作为患者的主观体验,必须用患者的主诉作为其疼痛的金指标,但临床有些病人无法正确反映其疼痛的程度,因此必须有一种工具能客观接近患者的真实感受。本研究中采用“长海痛尺”,该方法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具有科学、实用性,患者也极易掌握,能客观反映其疼痛程度。此外,本研究中规范化疼痛小组成员结构合理,由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责任护士作为患者临床第一手资料获取者,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能及时了解其疼痛程度及变化趋势,若发生病情变化,无法判断其真实情况可以去咨询护士长和医生。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规范化疼痛管理,为其讲解相关疼痛知识,改变患者及家属错误认知,从而利用“知信行”促进其行为的改变。与此同时,告知患者对于疼痛的自评,有利于其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拉近了护患关系。对于护理人员而言,每周科会上的疼痛管理个案讨论也是促使其业务能力提升的关键,有利于护理质量不断改善,促进优质护理的施行。
总的来说,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促进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病情的管控,同时也可以增加其疾病应对知识和技能,增进护患关系,可以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玉兰,顾奕娟,董莉.规范化疼痛管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影响作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1):2761-2762.
[2]彭芳,周阳.规范化疼痛管理在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07):92-94.
[3]黄明明.规范化疼痛管理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7.
[4]李志刚,李军,张会文,张天宇,李瑞国,曾祥悦,赵刚.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术期规范化疼痛管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7,20(0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