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快速诊断试纸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试纸,层析,疟疾,胶体,快速,免疫,半胱氨酸。
快速诊断试纸条论文文献综述
金嘉杰,王伟明,曹园园,朱国鼎,周华云[1](2018)在《疟疾快速诊断试纸条在消除疟疾阶段应用的可行性研究——基于江苏省的一项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发现和总结消除疟疾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疟疾快速诊断试纸条(Rapid Diagnostic Test, RDT)的经验与问题,探讨在基层推广使用RDT的可行性,为改进疟疾诊断工作体系、适应疟疾消除阶段工作要求提供实证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在江苏省选取4个设区市作为研究现场调查点,在市、县、乡镇叁个层面邀请医疗机构临床医师、检验人员、疾控机构疟疾防治人员及疟疾曾患病例共计36名研究对象,开展面对面半结构式关键知情人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结果:试点阶段江苏省基层疟疾防治人员对于RDT持谨慎欢迎态度,缺乏配套培训体系和RDT定位的不明晰是导致上述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遭遇困惑和挑战的主要原因。临床医师对于疟疾诊治工作的态度和对于疟疾诊断技术的认知主要取决于其实际接诊疟疾病例经验和所在地区出国务工人员数量,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结论:在基层医疗机构有开展RDT的需求和可能性,但需进一步加强对疟疾防治人员的培训和对临床医生的相关知识宣传。(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金嘉杰,王伟明,曹园园,朱国鼎,周华云[2](2018)在《江苏省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疟疾快速诊断试纸条相关知识 态度 行为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江苏省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快速诊断试纸条(RDT)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KAP)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在江苏省选取4个设区市开展针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RDT相关KAP及工作满意度调查,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层专业技术人员RDT相关KAP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 150份,回收有效问卷949份,问卷总体有效回收率为82.52%;其中来自检验人员问卷453份,来自临床医师问卷466份,来自疾控机构疟疾防治人员30份。83.98%的受调查者对RDT技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52.17%的检验人员认为RDT技术的开展能够改善基层疟疾诊断工作,其对于RDT技术优势的认可程度高于临床医师;79.25%的检验人员自评能够规范完成RDT检测操作,84.55%的临床医师自评具有规范疟疾临床诊断行为。受调查检验人员性别、学历、所在单位级别、职称、从事镜检工作年限以及受调查临床医师单位级别是影响其RDT技术相关KAP的关键因素。结论江苏省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对疟疾RDT技术接受度较好,但RDT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相对不足。应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培训和宣传,从而为更好地发挥RDT在消除疟疾工作中的作用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钱稳吉,金嘉杰,曹园园,王伟明,杨蒙蒙[3](2018)在《疟疾快速诊断试纸条技术使用与管理优化策略在江苏省实施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疟疾快速诊断试纸条(RDT)技术使用与管理优化策略在江苏省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推广RDT技术的规范使用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在江苏省内选择4个试点地区实施RDT技术使用与管理优化策略,比较该优化策略实施前后调查对象对RDT技术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工作满意度。结果 RDT技术使用与管理优化策略实施后,江苏省4个试点地区13.9%的检验人员、21.9%的临床医师和4.1%的疾控机构工作人员对RDT技术相关知识认识有明显提升;10.9%的检验人员和25.6%的疾控机构工作人员对RDT技术的态度有所改善;38.4%的检验人员和10.0%的临床医师在RDT技术使用的规范性上有所提升;各类人员对该优化策略的满意度和有效性评价均较高,临床医师的评价略低于检验人员和疾控机构工作人员。结论 RDT技术使用与管理优化策略可有效改善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RDT技术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有助于RDT技术的规范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陈伟[4](2018)在《针对血管早期炎症的双指标快速诊断试纸条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CVD)是心脏和血管疾患的统称,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作为威胁人类的头号死因,每年死亡的人数远超其它任何疾病。据统计在2012年有17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1%,其中,约有740万人死于冠心病,670万人死于中风,并且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对于疾病的预防、监控意义重大,对于能够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指标的快速诊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些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浓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是可以预测心血管早期炎症的两个独立指标,本论文建立了一种能够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荧光免疫层析试纸,同时满足检测准确性的需求,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构建出一种同型半胱氨酸荧光免疫层析试纸,使用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HMT)将同型半胱氨酸腺苷化,通过检测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的浓度来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检测基于竞争式的免疫层析原理,将生物素化抗体固定在结合垫,喷膜用量为2μL/cm,检测线为同型半胱氨酸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物(SAH-BSA),划膜浓度为2.5 mg/mL。试纸条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50.0μmol/L,最低检出限为0.26μmol/L,对半胱氨酸和腺苷甲硫氨酸有很强的抗干扰性,检测重复性(CV<10%)及稳定性良好。(2)制备出超敏C-反应蛋白荧光免疫层析试纸,基于双抗夹心原理,将标记抗体Ab1连接到荧光微球上形成探针,以1μL/cm的用量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前端,检测线抗体Ab2划线浓度为1 mg/mL。试纸条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3-10 mg/L,最低检出限为0.107 mg/L,检测重复性好(CV<10%),对人血清样本的检测准确性良好(R~2>0.999),保存在37℃十天后稳定性良好。(3)制备出同时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荧光免疫层析试纸,这种双指标联合检测试纸检测线性良好,能够很好的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的样本预处理过程导致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浓度值与实际浓度值相比略低。对这种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双指标联合检测试纸的检测重复性进行了探究,在低浓度、中浓度及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变异系数均小于10%,重复性好,检测效果稳定。(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7)
陈银银[5](2018)在《基于rMPSP的牛泰勒虫病试纸条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牛泰勒虫病是由泰勒属的泰勒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所引起的血液原虫病,病牛表现为发热、贫血、黄疸及体表淋巴结肿大,严重的引起死亡。在牛泰勒虫病的病原中,小泰勒虫和环形泰勒虫是致病性最强、危害最为严重的两种病原。由小泰勒虫引起的牛泰勒虫病又称为东海岸热,主要分布于非洲,目前我国并未发现有小泰勒虫感染。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和中华泰勒虫是我国已报道的牛泰勒虫病病原。本实验室的前期工作发现,主要梨形虫表面蛋白MPSP能够与叁种泰勒虫的阳性血清发生强烈反应,可以作为同时检测牛泰勒虫病的通用抗原,本研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表达了中华泰勒虫MPSP蛋白,并制备了相应的兔源性多克隆抗体,建立了牛泰勒虫病试纸条快速诊断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根据已发表的序列设计合成引物,PCR扩增得到了中华泰勒虫MPSP基因,构建pET-28a(+)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诱导表达,并纯化该重组蛋白,对其反应原性进行分析。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MPSP蛋白能够与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中华泰勒虫等3种牛泰勒虫阳性血清反应,但与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及大巴贝斯虫阳性血清及无梨形虫感染的牛阴性血清无交叉反应,说明该蛋白种属特异性较好,可作为泰勒虫属疾病的诊断抗原。用MPSP蛋白分叁次(0 d,14 d和28 d),每次以100μg/只的剂量免疫叁只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免疫前采集阴性血清),叁免10天后进行心脏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抗体的效价,得到的叁只家兔的血清抗体效价分别为1∶25600、1∶12800、1∶12800。采用Protein A法从血清中纯化抗体并对其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后可以清晰的看到轻链与重链两条带。利用纯化的蛋白及相应抗体制备了牛泰勒虫病的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快速诊断技术。试纸条的硝酸纤维素膜上分别以抗原和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以胶体金标记的MPSP蛋白金标抗原,并喷涂于玻璃纤维纸上成为胶体金垫。将样品垫、胶体金垫、硝酸纤维素膜、吸水垫组装于PVC板上,切成2.5 mm的条状,制成胶体金试纸条成品。制成的该试纸条特异性良好,操作简便快捷,20 min即可完成样品检测。通过性能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检出牛感染泰勒虫后第3周至第15周针对MPSP的抗体,表明该试纸条可以用于牛泰勒虫病的诊断。采用所建立的rMPSP牛泰勒虫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对采自甘南藏族自治州的80份血清样品进行了诊断,并与本实验室已经建立的rMPSP-ELISA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和rMPSP-ELISA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5%和72.5%,且两种方法的强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均为100%,弱阳性符合率为83.3%,表明该胶体金试纸条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较ELISA方法略差,但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具有操作简便、速度快、结果可观、适用于野外现场诊断等优点,故可以作为一种牛泰勒虫病的新型诊断工具。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基于rMPSP的牛泰勒虫病的免疫胶体金试纸条诊断技术,为牛泰勒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杨明明[6](2017)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快速诊断试纸条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酶抑制原理结合免疫检测方法建立了一套能够同时检测人体内BChE酶活性和酶总量的夹心免疫层析试纸条(ICTS)体系,分别利用夹心免疫(sandwich immunoassay)和Ellman检测法同时测出样品中丁酰胆碱(BChE)的总量和仍保留活性的BChE量,将两者相减则可得知人体内BChE的受抑制程度。在夹心型免疫检测中,检测线T(Test Line)包被BChE单克隆抗体(anti-BChE),质控线C(Control Line)包被羊抗鼠IgG,金标anti-BChE包被在金标垫上。其中,anti-BChE作为捕获抗体,对磷酰化BChE(OP-BChE,以paraoxon-BChE为代表)和非磷化BChE,这样就能够将样品中的BChE/OP-BChE准确而快速地捕捉出来;另外,胶体金(AuNPs)标记的anti-BChE可以作为检测抗体,通过测定AuNPs颜色信号以确定人体内磷化BChE和非磷化BChE的总量。之后,将检测线T剪下,用Ellman检测法对仍有活性的BChE进行检测。然后,用总的BChE量减去非磷化的BChE量即可得出人体中BChE的受抑制程度。通过对一系列因素包括金标anti-BChE的使用量,试纸条层析液,免疫反应时间等条件的优化,得到该方法对酶总量和酶活性的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1.0-18.75 nM和1.0-37.5 nM,两者的最低检测限均为0.5 nM,低于体内BChE总量(约50-80 nM)的2%。同时,我们通过将ICTS检测结果与经典的Ellman检测法进行相关性比较,得出相对偏差在10%以内;并将该体系成功应用于人体血样测定,血样检测结果与所提供的LC-MS检测结果相比,误差在10%之内的占总样本的70.4%。总之,该方法结合了试纸条的便携、快速与BChE单克隆抗体可同时作为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的特性,提供了一种不需要酶基线,低消耗,就可以实现对人体实际血样进行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石亚运,张丹阳,钱琨,胡海,张杰[7](2015)在《胶体金快速诊断小鹅瘟试纸条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鹅瘟给养鹅业造成较大的损失,目前检测该病原的方法主要有PCR、琼扩实验、免疫荧光实验、ELISA等。本研究应用两株抗鹅细小病毒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6D8和4E7研制了GPV快速诊断试纸条。结果证明该试纸条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鸡贫血病病毒没有交叉反应。采用纯化的GPV病毒检测试纸条灵敏性,检测下限达到93.7ng/mL;应用该试纸条检测30份已知阳性样品,与PCR检测结果比较,二者符合率较高。该试纸条的研制,为GPV的快速检测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禽病分子生物技术青年工作者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11-06)
毕经影[8](2015)在《羊传染性脓疱病病毒胶体金快速诊断试纸条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羊传染性脓疱病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 ORFV)感染引起绵羊、山羊等中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ORFV具有高度的嗜上皮性,主要侵害绵羊或山羊的口腔黏膜以及乳房、阴部等无毛或少毛区域。此外,ORFV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羊群一旦被感染很难进行清除,可持续多年对羊群造成危害。目前,用于ORFV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有病毒的分离鉴定、电镜负染观察、ELISA、PCR、Real-time PCR、LAMP、间接免疫荧光等方法,对于基层检测而言,这些方法存在有费时、费力、需要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及特殊的仪器设备等缺点,因此导致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鉴于此,急需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快捷方便的ORFV检测方法用于基层现场检测。本研究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ORFV,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经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成功筛选获得3株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5A5、6F2、7A3。经ELISA检测,叁株单抗的效价在1:12800~1:51200之间;亚型鉴定证实3株单抗均为IgG1;3株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条数为92~103条;经ELISA和Western blot分析,3株单坑主要是针对ORFV-B2L蛋白;经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鉴定,3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ORFV结合,特异性良好。此外,成功制备获得兔抗ORFV多克隆抗体。在成功制备ORFV单抗和多抗的基础上,结合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建立了用于ORFV检测的胶体金快速诊断试纸法。采用柠檬酸叁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电镜下观察金颗粒大小在30nm左右;通过pH梯度测定确定胶体金与5A5单抗结合的最佳pH值为8.2;通过蛋白梯度测定最佳结合浓度为40.6μg/mL;用金标单抗包被玻璃纤维膜,分别喷点兔抗ORFV多抗、羊抗小鼠IgG于硝酸纤维膜检测线、质控线,组装试纸条。用组装好的试纸条对不同浓度的ORFV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最低可检测6.25μg/mL的病毒,且与SPPV、VSV、FPV、FMDV等病毒无交叉反应。稳定性检测结果显示,将组装好的试纸条分别放置在4℃和室温条件下,其存放时间均能达到4个月。在成功制备出用于ORFV抗原检测胶体金快速诊断试纸条的基础上,应用其对本实验室搜集保存的165份疑似ORFV感染病料样本进行检测,阳性率为20.6%;将该方法与实验室建立的PCR及LAMP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符合率分别为94.4%和89.5%。上述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制备的ORFV胶体金快速诊断试纸法具有特异性好、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等优点,并因其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等优点,可被广泛用于基层现场检测,因此对于ORFV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6-01)
李晓娜,郑吉龙,关一夫[9](2013)在《唾液中HIV抗体快速检测诊断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一种适于早期HIV的大范围筛查使用的检测人唾液中抗HIV-1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采用柠檬酸叁钠还原法制备直径为19nm的胶体金颗粒,标记HIV-1gp41抗原,制备胶体金免疫复合物,按常规组装成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结果表明:阳性HIV患者唾液中的抗HIV抗体与测试条上金标记物结合后沿着硝酸纤维素膜移动,与膜上的固相抗原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圆点.胶体金颗粒粒径均一,胶体金免疫复合物性能稳定,特异性强,试纸条检测时间只需10~20min.制备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唾液中HIV抗体,使用安全,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使用和对大量人群的规模筛查等.(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刘平[10](2013)在《奶牛肝功能酶检测与乳房炎白色念珠菌快速诊断试纸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易于采样、便于疾病检测的手段对维护奶牛产后健康和奶牛场经济效益至关重要。肝功酶检测不仅对奶牛产后肝脏机能正常与否可以提供直接参考依据,也可对体脂过度动员引起酮病等重要代谢疾病提供参考依据。乳房炎的真菌性病原在广西部分奶牛场不易治愈,诊断也非常困难。本研究:第一,探索奶牛泌乳早期部分肝功能酶在血浆与乳清中的活性及其相关性,评价能否用乳清代替血浆进行肝功酶检测。其目的在于寻找便于监控奶牛产后肝功能状况的途径。第二,对奶牛乳房炎微生物病原调查中对奶牛影响最大的一种真菌性病原一白色念珠菌,进行快速诊断试纸条检测方法研究,旨在建立乳房炎白色念珠菌快速诊断方法。第一部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是重要的肝功能代谢酶,在动物的肝脏疾病检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试验通过监测健康奶牛血液和牛奶中的ALT、AST、GGT及ALP活性,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广西某规模化奶牛场35头荷斯坦奶牛,在分娩后3~9周之间采集的血液和牛奶样本,每周采样1次,及时分离血浆与乳清,采样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其中的ALT、AST、GGT及ALP活性,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四种酶在血浆和乳清中的活性呈极显着正相关,(ALT,r=0.852,P<0.001;AST,r=0.341,P<0.001;GGT,r=0.628,P<0.001;ALP,r=0.707,P<0.001)。血浆与乳清中ALT(P<0.05)活性十分接近,而血浆的AST(P<0.001)活性明显高于乳清的,而血浆的GGT、ALP活性显着(P<0.001)低于乳清的活性。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以血浆为因变量,乳清为自变量,描述了一个一元的函数方程,即四种酶而伴随着血浆中酶的活性变化,乳清中的酶活性也随着变化(ALT,P<0.001;R2=0.72;AST,P<0.001;R2=0.11;GGT;R2=0.43,P<0.001; ALP;R2=0.52,P<0.001),其回归模型分别为:ALT:y=1.78(x0.79),R2=0.72,P<0.001。AST:y=57.48e0.009x,R2=0.11,P<0.001。GGT:y=2.22(x0.34),R2=0.43,P<0.001。ALP:y=20.74(x0.26),R2=0.52,P<0.001。结论:本研究中奶牛乳清的GGT、ALP活性均高于血浆,血浆的ALT活性与乳清中十分接近且呈极显着正相关。总的来看,除了AST之外,从乳清中检测这些酶有望成为监测奶牛肝功能的新途径,乳清中ALT检测可作为奶牛泌乳早期血浆ALT检测的替代普检手段。第二部分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本文调查研究了我国广西部分地区奶牛的白色念珠菌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致病力等情况;研究了不同种药物对白色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效果。同时,对牛奶中白色念珠菌快速诊断方法进行研究,探索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快速检测牛奶中的白色念珠菌的试纸条检测方法,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本研究对广西的6个规模化牛场疑似感染白色念珠菌病例收集奶样,根据白色念珠菌生长特性,采用传统的病原微生物学、革兰氏染色、无菌膜生长的鉴定、假菌丝鉴定检、墨染法鉴定、TTC—玉米吐温琼脂培养基(TCTA)显色鉴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以及经生化管鉴定方法,对白色念珠菌进行分离鉴定,用统计方法分析感染白色念珠菌的奶牛乳房炎发生率。将随机选取临床鉴定的白色念珠菌菌株进行小鼠攻毒实验,进行致病力的检测。选6只昆云小白鼠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实验组选取20只小鼠分3批攻毒白色念珠菌,经48小时观察小鼠生理变化情况。用多种单味药敏实验:西药:林可霉素、环丙沙星、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小诺霉素、酮康唑、氟康唑。中药:五倍子、土槿皮、黄连、黄柏、知母、丁香、肉桂、大蒜和奶牛场16种常用药物(如澳龙乳炎康、硫酸卡那霉素、乳宫菌毒康等)进行药敏实验。白色念珠菌快速诊断试纸条的相关研究:(1)白色念珠菌抗体制备:采用白色念珠菌颗粒性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白色念珠菌多克隆抗体;同时也免疫Balb/c小鼠,再采用细胞融合技术进行杂交瘤阳性克隆筛选,筛选出阳性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外和体内培养制备白色念珠菌单克隆抗体。(2)胶体金颗粒的制备、金标抗的制备、金标抗体结合垫的制备和试纸条的组成。(3)试纸条在临床上的应用:用临床上鉴定的白色念珠菌菌株以及其他的菌株进行敏感性与特异性检测。本研究的结果如下:通过镜检、生化管和RCR等7种方法对临床顽固性的乳房炎的牛奶样进行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在6个不同的牛场共检测116份奶样,共分离出509株菌,其中真菌153株(通过镜检)。而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分离鉴定为阳性的结果:(1)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占总分离菌株的20%,占真菌的67%。(2)无菌膜生长的鉴定,占总菌株数的20.08%,占真菌的96.73%。(3)假菌丝鉴定检出率达100%。(4)TCTA检出率分别占总分离菌与真菌的20.43%和67.97%。(5)墨染法鉴定中分别占总菌株数与真菌数的23.97%和79.74%。 (6)菌液PCR中占总菌株数23.18%,占真菌的77.12%。(7)经生化管鉴定,产气葡萄糖的鉴定中有产酸产气和产酸菌株分别占总菌株数的17.29%、5.11%;分别占真菌数的57.51%、16.99%;在甘露糖化管中培养,有产酸产气和只产酸占总菌株数分别为18.27%、4.72%,分别占真菌数为60.78%、15.69%;在半乳糖、麦芽糖、果糖3种生化鉴定中,分别占总菌株数的23.18%、22.00%、22.59%,占真菌中的分离率依次为77.12%、73.20%、75.16%。白色念珠菌攻毒与药敏试验实的结果,本实验用白色念珠菌接种20只小白鼠,死亡11只,死亡率达55%,其致病率达100%,半数致死量(LD5o)达1.97×105 cfu/g,从所有小白鼠的肝脏、腹水、肺以及部分血液中分离到白色念珠菌,小白鼠在剖检后可见腹水增多及各器官充血肿大,器官表面有大小不一的脓肿小结节;通过组织切片镜检观察,发现大多数器官有炎症及细胞病变。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当各种中药的浓度为10mg/mL时,大蒜的效果最好,其次黄连,其它药效较差。当各种中药的浓度为20mg/mL时,药效最好的是大蒜与黄连,其极敏率分别达100%、87.5%。当各种西药浓度为10mg/mL时,本实验选取的7种西药当中,酮康唑与氟康唑较敏感,其高敏率分别达37.5%、25%;选取牛场常用的16种药品中,Lineo(利内奥)、硫酸庆大霉素、消肿通乳、乳立通、乳宫菌毒康、乳炎神针与澳龙乳炎康的中度敏感率分别为43.75%、40.625%、15.625%、9.375%、6.25%、6.25%、3.125%。当各种西药浓度为20mg/mL时,本实选取的7种西药当中酮康唑的高敏率达100%,氟康唑的高敏率达96.88%;但牛场的16种药品的药效与药浓度为10mg/mL效果基本相当。在大蒜与黄连分别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的结果相比,发现大蒜比黄连的效果更好。通过ELISA对制备白色念珠菌的多克隆抗体效价测定,兔抗血清在稀释到1:32000、1:1400000时仍为阳性:抗体血清纯化后,通过核酸分析仪测定结果分别为:10.3mg/mL、22.28mg/mL。兔抗血清通过SDS-PAGE垂直电泳检测,可见特异性及纯度较高抗体条带。以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其它菌株为抗原,用间接ELISA法检测均无交叉反应现象。白色念珠菌免疫Balb/c小鼠60天后就可获得高免血清;进行细胞融合、筛选、获得较稳定的4株杂交瘤细胞株;诱导小鼠腹水,在7-10天获得腹水,其效价可达到1:102400以上。交叉反应实验显示:与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其它菌株无交叉反应现象。分别两次纯化单克隆抗体蛋白,其含量分别可达31.32mg/mL、27.65mg/mL。通过SDS-PAGE电泳检测显示,获得较高特异性及高纯度抗体条带。试纸条制备实验结果:制备出20nm的胶体金颗粒较稳定,选出抗体蛋白与胶体金结合最适宜pH值8~9,通过Mey氏稳定化试验选出了最适结合抗体蛋白量为20-40μg/mL。获得最佳稳定剂10% PEG20000。选出最优胶体金复合物缓冲液组分(Tris-HCl缓冲液、1%BSA、0.5% PEG20000、10%蔗糖、2%Tween-20)。用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 DIGFA)确定最适合结合NC膜的单克隆抗体及羊抗兔IgG包被量分别为1:2、1:16。分析膜封分别用3-5%的脱脂奶粉和BSA做闭液效果较好。试纸条检测灵敏度为2×102cfu·mL-1。试纸条在37℃条件下,保存10天后,试纸条的T线和C线显色变淡,在室温下条件下保存30天后,显色效果开始下降,而4℃条件下保存试纸条的稳定性依然较好。试纸条对其临床白色念珠菌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86.67%(13/15),阴性符合率为90%(9/10)。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出诊断奶牛白色念珠菌性乳房炎的试纸条,为奶牛患白色念珠菌性乳房炎快速诊断提供了手段,但因缺乏临床试验,还有待临床应用检验。(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3-06-01)
快速诊断试纸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江苏省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快速诊断试纸条(RDT)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KAP)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在江苏省选取4个设区市开展针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RDT相关KAP及工作满意度调查,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层专业技术人员RDT相关KAP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 150份,回收有效问卷949份,问卷总体有效回收率为82.52%;其中来自检验人员问卷453份,来自临床医师问卷466份,来自疾控机构疟疾防治人员30份。83.98%的受调查者对RDT技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52.17%的检验人员认为RDT技术的开展能够改善基层疟疾诊断工作,其对于RDT技术优势的认可程度高于临床医师;79.25%的检验人员自评能够规范完成RDT检测操作,84.55%的临床医师自评具有规范疟疾临床诊断行为。受调查检验人员性别、学历、所在单位级别、职称、从事镜检工作年限以及受调查临床医师单位级别是影响其RDT技术相关KAP的关键因素。结论江苏省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对疟疾RDT技术接受度较好,但RDT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相对不足。应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培训和宣传,从而为更好地发挥RDT在消除疟疾工作中的作用提供保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快速诊断试纸条论文参考文献
[1].金嘉杰,王伟明,曹园园,朱国鼎,周华云.疟疾快速诊断试纸条在消除疟疾阶段应用的可行性研究——基于江苏省的一项定性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8
[2].金嘉杰,王伟明,曹园园,朱国鼎,周华云.江苏省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疟疾快速诊断试纸条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8
[3].钱稳吉,金嘉杰,曹园园,王伟明,杨蒙蒙.疟疾快速诊断试纸条技术使用与管理优化策略在江苏省实施效果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8
[4].陈伟.针对血管早期炎症的双指标快速诊断试纸条的研制[D].东南大学.2018
[5].陈银银.基于rMPSP的牛泰勒虫病试纸条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6].杨明明.有机磷农药中毒快速诊断试纸条研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7
[7].石亚运,张丹阳,钱琨,胡海,张杰.胶体金快速诊断小鹅瘟试纸条的研制[C].第四届全国禽病分子生物技术青年工作者会议论文集.2015
[8].毕经影.羊传染性脓疱病病毒胶体金快速诊断试纸条的研制[D].吉林大学.2015
[9].李晓娜,郑吉龙,关一夫.唾液中HIV抗体快速检测诊断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10].刘平.奶牛肝功能酶检测与乳房炎白色念珠菌快速诊断试纸条研究[D].广西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