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式云物理方案论文_赵震,雷恒池,吴玉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显式云物理方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物理,方案,参数,陕北,结构,尺度,体积。

显式云物理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赵震,雷恒池,吴玉霞[1](2010)在《MM5中新显式云物理方案的建立和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MM5动力框架内,在其中Reisner 2方案基础上采用双变参数方案,增加了云水、雨水、雪和霰的数浓度预报方程。云中凝结核CCN的数浓度采用超几何函数表示;云水向雨水的自动转换过程考虑了云滴谱的特征和发展变化对该过程的影响,而不是采用原方案给定阈值的方法描述该过程;对连续碰并方程不再将粒子落速差作为常量提出积分号外,而是直接作为粒子直径函数在积分号内求解,这样处理可以回避使用粒子群的平均落速带来的误差;增加了霰和雪、霰和冰晶的碰并微物理过程。粒子引入Γ分布谱函数,对微物理过程采用了与之相适应的计算公式。通过增加新预报量的计算和输出程序,在MM5的显式方案中新增加了一个可选方案,并称之为新方案。模拟了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在区域二分别采用了新方案和Reisner 2方案以作对比。新旧方案降水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新方案在降水范围和强度的预报效果有所改进。模拟结果给出了层状云的合理微观结构和它的一些特征,增强了MM5研究微观云物理的能力;通过单站微物理过程分析,揭示了降水过程的可能形成机制。说明新方案可以为层状云的宏微观结构特征、降水物理过程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本文来源于《“2010年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06-29)

岳治国,牛生杰,梁谷[2](2008)在《显式云物理方案对中尺度对流系统模拟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的提高,显式云物理方案在高分辨率模式中得到逐步应用。一般认为,当模式水平格距大于50 km时,仅需考虑合理的隐式对流方案,当模式格距为20~50 km时,同时采用对流参数化和显式云方案的混合方案预报云和降水,当模式水平格距小于5 km时,认为模式已经能够分辨对流云体,而只采用显式云物理方案。(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Ⅰ)》期刊2008-10-01)

史月琴,楼小凤[3](2006)在《显式云物理方案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了近年来显式云物理方案的研究进展。显式云方案主要有体积水方法和详细微物理方法(分档法)。体积水方法有单参数和双参数两种谱描述方法,根据模式预报变量和物理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暖云方案、简单冰相方案和复杂冰相方案。详细的微物理方法由于预报变量繁多、计算量巨大而一般多应用于研究工作。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显式云方案,并不是粒子分类越复杂模拟效果就越好,需要根据研究的重点、计算资源的许可选择使用不同的物理方案。物理过程参数化需要建立在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因此应加强这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使物理参数化具有更坚实的物理基础。(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期刊2006年05期)

赵震,雷恒池,吴玉霞[4](2005)在《MM5中新显式云物理方案的建立和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MM5动力框架内,在其中Reisner2方案基础上采用双变参数方案,增加了云水、雨水、雪和霰的数浓度预报方程。云中凝结核CCN的数浓度采用超几何函数表示;云水向雨水的自动转换过程考虑了云滴谱的特征和发展变化对该过程的影响,而不是采用原方案给定阈值的方法描述该过程;对连续碰并方程不再将粒子落速差作为常量提出积分号外,而是直接作为粒子直径函数在积分号内求解,这样处理可以回避使用粒子群的平均落速带来的误差;增加了霰和雪、霰和冰晶的碰并微物理过程。粒子引入Г分布谱函数,对微物理过程采用了与之相适应的计算公式。通过增加新预报量的计算和输出程序,在MM5的显式方案中新增加了一个可选方案,并称之为新方案。模拟了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在区域二分别采用了新方案和Reisner2方案以作对比。新旧方案降水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新方案在降水范围和强度的预报效果有所改进。模拟结果给出了层状云的合理微观结构和它的一些特征,增强了MM5研究微观云物理的能力;通过单站微物理过程分析,揭示了降水过程的可能形成机制。说明新方案可以为层状云的宏微观结构特征、降水物理过程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05年04期)

赵震[5](2004)在《MM5中新显式云物理方案的建立和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MM5中的Reisner 2方案是一种含霰的复杂混合相显式云物理方案,该方案包含了云水、雨水、冰晶、雪和霰的混合比预报方程,同时对冰晶的数浓度作了预报。该方案将雪的M—P分布谱参数截距N_(OS)表达为雪的比含水量的函数,建立了N_(OS)的诊断预报方程。该方案采用的是单变参数方案,降水物粒子的谱分布一律是M—P分布。从本质上说,该方案预报的仅仅是粒子的比含水量。 在MM5动力框架内,在其中的Reisner 2方案基础上采用双变参数方案,增加了云水、雨水、雪和霰的数浓度预报方程。除了对初始自动转化形成降水的作用外,云滴数浓度的预报对云化学和辐射传输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降水物粒子引入Γ分布谱函数,采用了与之相适应的微物理过程计算公式。 云中凝结核CCN的数浓度采用超几何函数表示;云水向雨水的自动转换过程采用Grabowski(1999)的公式,考虑了云滴谱的特征和发展变化对该过程的影响,而不是采用原方案给定阈值的方法描述该过程;对连续碰并方程不再将粒子落速差作为常量提出积分号外,而是直接作为粒子直径函数在积分号内求解,这样处理可以回避使用粒子群的平均落速带来的误差;增加了霰和雪、霰和冰晶的碰并微物理过程。通过增加新预报量的计算和输出程序,在MM5显式方案中新增加了一个可选方案,以下称之为新方案。 利用新方案模拟了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新旧方案降水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新方案的降水预报效果有所改进。模拟给出了云的合理微观结构,揭示了层状云的一些特征,增强了MM5研究微观云物理的能力;通过单站微物理过程分析,揭示了降水过程的可能形成机制。说明新方案可以为层状云的宏微观结构特征、降水物理过程和人工影响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气象学院》期刊2004-05-01)

显式云物理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引言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的提高,显式云物理方案在高分辨率模式中得到逐步应用。一般认为,当模式水平格距大于50 km时,仅需考虑合理的隐式对流方案,当模式格距为20~50 km时,同时采用对流参数化和显式云方案的混合方案预报云和降水,当模式水平格距小于5 km时,认为模式已经能够分辨对流云体,而只采用显式云物理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显式云物理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1].赵震,雷恒池,吴玉霞.MM5中新显式云物理方案的建立和数值模拟[C].“2010年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2].岳治国,牛生杰,梁谷.显式云物理方案对中尺度对流系统模拟影响的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Ⅰ).2008

[3].史月琴,楼小凤.显式云物理方案的研究进展[J].气象科技.2006

[4].赵震,雷恒池,吴玉霞.MM5中新显式云物理方案的建立和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2005

[5].赵震.MM5中新显式云物理方案的建立和数值模拟[D].南京气象学院.2004

论文知识图

双参数显式云物理方案中微物理...模拟区域双向叁重嵌套网格模拟区域双向叁重嵌套网格模拟区域退模糊处理前后及处理为WRF一3DVAR输人...2模拟云系2005年7月22日08:0...

标签:;  ;  ;  ;  ;  ;  ;  

显式云物理方案论文_赵震,雷恒池,吴玉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