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改进教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内江市资中县龙江镇烟火店小学资中641216)

近期,我与我校六年级语文教师交流,大多数发出这样的感叹:语文教学是越教越糊涂了,无论自己如何认真工作,而学生并不领情,教学效果欠佳。与一些学生交谈,多数学生也这样认为:语文这东西真没个底儿,要想达到要求还真不容易。所有这些能怨谁呢?我想,很大程度上应怪我们没有认清语文教学的本质。

前一个学期,笔者听了近二十节语文课,发现课堂仍由教师独霸着,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得到体现。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虽说现行教材建设也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但叶圣陶先生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中还没有良好的体现,因此笔者认为:改进教法,势在必行。在此,我们排除那种以考试内容决定教学内容,以考试成绩决定升学率作为教学管理唯一宗旨的应试教育这一因素,仅就语文课堂教学这方面来谈谈。

课堂教学是上课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兴趣的激发,为实现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掌握课堂教学的艺术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如果我们要过河,但不解决船的问题,过河只是一句空话。教师若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将学生引导到知识、能力的彼岸,就要善于“搭桥”或“划船”,因而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作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然,教学方法只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只是“搭桥”和“划船”,但最终目的是要“过河”,是将学生引导到知识的彼岸。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从学生出发,着眼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况且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只有通过反复学习,才能使学生由“知”到“会”,由“会”到“行”。语文这门学科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对语言、文字材料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正确途径。大家知道:学习语言不是一个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统一的感情过程,而这种感悟不是纯知识性的感知,它包括对文字符号所负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合的方式及文字符号所渗透的韵味等综合性的感知和领会。比如,小学的古诗的课堂教学,就应打破以往逐字逐句落实的教学模式,而采用反复诵读方法。通过初读——初悟——再读——理解——体味这五步,使学生在特定的语文氛围中整体感知古诗内涵(包括历史的和现实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充分说明反复诵读的重要意义。古诗是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因年代久远,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意境难于理解,只有反复读,才能感知和领会文字符号负载的思想内容及其所渗透的韵味。在反复诵读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解疑,使教师的活动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好奇求新的动机中轻松进行学习,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处于主体地位。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是主动获取、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灌输的过程。然而,由于受多方面的影响,导致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多年来,我们一些语文教师惯于“我说你听”,“我讲你记”。有意无意地替学生做选择,做决定,以致把语文教学过程变为简单地说教训练和死记过程。笔者也曾患过类似的毛病,对古诗的的教学,曾把每一课的时代背景、基本知识、诗意进行整理归纳,然后让学生逐字逐句记下来,结果:学生非但没有很好地掌握,更谈不上运用了。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站在辅导地位,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积极性,把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去求知、去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既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又能较好掌握基础知识,并有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教无定法,但必定有法。语文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成功,关键还在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否被激发,因为兴趣是使学习过程顺利进行的心理条件,所谓智力方面的因素都要依赖兴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那么如何才能启发学生萌动探求创新的心理呢?当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很多,但最为普遍采用的是“课堂提问”这种方式。“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方法,还是一门艺术。目前,不少学生提不出问题,主要是由于深入不够。要使学生不断有疑问,达到提问的目的,就应先设疑,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内心活动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兴趣。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若学生提出问题后,不急于要求回答,应把充分的思考时间留给学生。若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要适当地诱发引导,热情地鼓励。学生回答时,要很专心地听,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如学生回答不完整,要先肯定其正确部分再提示或让其他学生补充。当学生的思维范围超出了教师备课的设计安排时,教师应抓住哪怕点滴的正确部分或点滴与问题相关的进行耐心的引导,这正是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好时机,绝不可简单粗略地给予否定,以致于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控制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总之,一言堂的时代已过去,科学的教学方式趋向于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实现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有重大的意义。为搞好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师需要进一步在改进教法方面继续努力。

标签:;  ;  ;  

改进教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