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49例临床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49例临床体会

一、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49例临床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加倩[1](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提出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刘述鹏[2](201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50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至2017年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结果诱因:10例(20%)为屏气(如举重、排便),22例(44%)为严重咳嗽呼吸道感染,4例(8%)为情绪异常波动,14例(28%)无明显诱因。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加重41例,坐立不安3例,咳嗽易激6例,胸痛2例。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呼吸困难加重,应注意气管移位和单侧呼吸消音。应尽早检查胸部X光片,及时确诊气胸。为了减少死亡人数,应采取综合措施,以尽可能早的疲劳来缓解病人的病情。

王陆阳[3](2019)在《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论文旨在研究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并对矽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了临床对比分析,本研究采用对矽肺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寻找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不同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差异,同时,对比分析矽肺结核患者于单纯肺结核患者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实际结果对矽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提出建议。【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某结核病专科医院的矽肺结核患者于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与电话随访。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含患者的社会人群学信息、临床表现结果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信息、诊治过程与治疗效果信息,电话随访是对调查问卷的补充与确认。所有数据结果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分析方法有描述统计、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对比分析。【结果】年龄与治疗效果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394,P=0.001;职业与治疗效果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189,P=0.111;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与治疗效果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440,P=0.000;不同婚姻状况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75,P=0.025);家庭人均月收入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0.800,P=0.459);不同初次治疗持续时间的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131,P=0.024);年龄<45岁(OR值=0.063,95%CI=0.0020.557)、因症发现(OR值=0.176,95%CI=0.0390.798)、肺结核病灶数不超过3个(OR值=0.013,95%CI=0.0010.199)为患者治疗有效的保护因素。矽肺贰期、III期(OR值=5.124,95%CI=1.4427.375;OR值=13.886,95%CI=1.807106.713)、吸烟超过20年(OR值=3.753,95%CI=0.0030.550)为患者治疗有效的危险因素。【结论】将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后,结果显示年龄、矽肺期别、吸烟史、是否因症发现和结核病灶数对患者治疗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提示在矽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关注有吸烟史、年龄较大、矽肺期别为II、III期、结核病灶数大于3个的患者,有针对性的给与干预措施,提高生命质量。应当加强矽肺结核患者的护理工作,保证病房环境,对病房温度湿度进行控制,对患者并发症进行密切追踪,引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告知。

王金福,张黎美,陈山[4](2010)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39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4月~2009年7月收治的39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35例同期非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组急性起病12例,缓慢起病27例,首诊误诊18例,误诊率46.15%,死亡4例,死亡率10.26%。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病死率高,且单纯抽气治疗效果不佳,应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朱国兴,和凤领[5](2018)在《慢阻肺并发自发气胸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慢阻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方法:对2014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好转,6例治疗效果欠佳,2例无效。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起病隐匿,易误诊。病情发展快,常威胁病人生命,对及时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价值。

吴艳梅[6](201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120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择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患者的致病原因与临床症状表现。患者均立即实施常规保守治疗,合并患侧胸腔积液者,行胸膜腔穿刺抽气减压加胸腔闭式引流术,统计本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情况,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标变化。结果本组患者中无死亡者,治疗有效率为97.50%,治疗无效率为2.50%。24例合并患侧胸腔积液者经行胸膜腔穿刺抽气减压加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后,全部好转离院。本组患者治疗后FEV1(2.79±0.52)L、FVC(3.87±0.54)L、PEF(6.72±0.42)L/min显着高于治疗前(1.72±0.41)L、(2.09±0.36)L、(4.17±0.57)L/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应尽快确诊和正确治疗,尽早缓解病情,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王垠,刘金萍[7](2016)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自发性气胸20例诊疗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自发性气胸临床诊疗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4月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总结疾病诊疗体会。结果:20例患者中,共有7例患者发生漏诊,漏诊率达到35.0%;20例合并自发性气胸后,自行缓解3例,穿刺抽气缓解6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缓解10例,1例患者通过胸外科手术症状得到缓解。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发病急,且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因此易造成误诊、漏诊,应引起临床注意。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症治疗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冯志华[8](2013)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治疗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治疗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4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的方式,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单一的西药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治疗后的疗效和出现的副作用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治疗的临床特点和疗效。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的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总有效率是88.6%,对照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总有效率是85.7%,两组疗效之间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副反应中,观察组的评分是(4.58±0.21)分,对照组评分为(13.81±0.48)分,治疗后出现副反应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西药联合心理干预对于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取得的临床治疗疗效显着,产生的副作用小,值得被广泛推广。

陈磊[9](2009)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45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资料,提高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近7年(2001年1月~2007年12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一般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45例首诊误诊24例,误诊率达53.3%;复发10例,复发率22.2%;死亡6例,病死率13.3%。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体征多不明显,合并症多,易复发,且易误诊、漏诊,病情重,预后差,应引起临床重视。

邓成英[10](2008)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56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2001年2008年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率达32.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较高,病情发展快,常威胁病人生命,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49例临床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49例临床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1. 经文解读
        2. 天文历法溯源
        3. 气象数据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前言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简历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5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3)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类型
        2.2.2 研究工具
        2.2.2.1 调查问卷
        2.2.2.2 随访问卷
        2.2.3 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标准
        2.2.3.1 治疗方法
        2.2.3.2 疗效判定标准
        2.2.4 资料收集方法
        2.2.5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2.3 质量控制
第三章 数据采集结果
    3.1 社会学基本调查资料
    3.2 临床表现结果
    3.3 实验室检查结果
    3.4 诊治过程情况
    3.5 治疗效果情况
第四章 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4.1 相关性分析
        4.1.1 基本情况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4.1.2 诊治过程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4.1.3 合并其他症状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4.1.4 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4.1.5 小结
    4.2 单因素分析
        4.2.1 年龄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2 性别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3 婚姻状况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4 职业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5 户籍类型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6 因症发现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7 家庭人均月收入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8 卡介苗接种史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9 用药不良反应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0 身体质量指数(BMI)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1 初次治疗持续时间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2 就诊次数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3 吸烟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4 饮酒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5 矽肺分期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6 耐药性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7 结核病灶数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8 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9 伴发症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20 并发症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21 小结
    4.3 多因素分析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5.1 不同矽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调查结果分析
    5.2 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一般资料因素分析
        5.2.1 年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5.2.2 婚姻状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5.2.3 身体质量指数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5.2.4 吸烟与饮酒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5.2.5 矽肺分期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5.2.6 其他一般资料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5.3 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表现因素分析
    5.4 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实验室诊断结果因素分析
    5.5 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诊治过程因素分析
第六章 矽肺结核与单纯结核患者的临床分析
    6.1 临床分析的意义
    6.2 临床分析对象与分析方法
        6.2.1 临床分析对象
        6.2.2 临床数据分析的方法
    6.3 治疗方案及诊断标准
        6.3.1 治疗方案
        6.3.2 矽肺分期标准
        6.3.3 肺结核病情轻重标准
        6.3.4 胸部CT吸收程度分级
        6.3.5 疗效判定标准
    6.4 临床对比分析结果
        6.4.1 入选临床资料情况
        6.4.2 矽肺与肺结核诊断顺序
        6.4.3 矽肺结核的临床症状
    6.5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表现之间的比较
        6.5.1 两组初治、复治病例数比较
        6.5.2 两组临床合并症状比较
        6.5.3 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比较
        6.5.4 小结
    6.6 影像学结果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
        6.6.1 两组影像学结果
        6.6.2 两组病情严重程度
        6.6.3 小结
    6.7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之间的比较
        6.7.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6.7.2 两组肝功能损害的比较
        6.7.3 两组疗程结束病灶吸收程度的比较
        6.7.4 小结
    6.8 讨论与分析
        6.8.1 矽肺与结核病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6.8.2 矽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上的特点
        6.8.3 关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分析
        6.8.4 治疗效果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建议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本论文涉及的相关概念
附录B 调查问卷与电话随访问卷
致谢

(5)慢阻肺并发自发气胸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辅助检查:
    1.4 治疗:
2 结果
3 讨论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12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临床特征
        1.2.1 发病诱因
        1.2.2 临床表现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2.2 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对比
3 讨论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自发性气胸20例诊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症状表现:
    1.3 治疗情况总结
2 结果
    2.1 漏诊原因分析
    2.2 治疗情况
3 讨论

(10)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5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二、发病诱因
    三、临床表现
    四、气胸情况
    五、误诊情况
结 果
讨 论

四、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49例临床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50例临床分析[J]. 刘述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88)
  • [3]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临床分析[D]. 王陆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4]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39例分析[J]. 王金福,张黎美,陈山. 中国现代医生, 2010(19)
  • [5]慢阻肺并发自发气胸临床观察[J]. 朱国兴,和凤领.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04)
  •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120例临床分析[J]. 吴艳梅. 当代医学, 2018(03)
  •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自发性气胸20例诊疗体会[J]. 王垠,刘金萍. 现代养生, 2016(14)
  • [8]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治疗探讨[J]. 冯志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3)
  • [9]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45例临床分析[J]. 陈磊.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S2)
  • [10]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56例分析[J]. 邓成英. 临床肺科杂志, 2008(08)

标签:;  ;  ;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49例临床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