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丁烯二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碘化钾,1,2-双(二溴甲基)苯,反丁烯二腈,反应机理
反丁烯二腈论文文献综述
陈丽媛,陈晓健,张琦松,沈永嘉[1](2014)在《碘化钾在1,2-双(二溴甲基)苯及4位取代衍生物与反丁烯二腈反应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2-双(二溴甲基)苯及4位取代衍生物与反丁烯二腈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反应12 h没有新的产物生成,在同样的条件下,加入碘化钾可使反应发生,主产物是2,3-二氰基萘及其6位取代衍生物,它的产率随加入的碘化钾的量不同而不同.当碘化钾的加入量相当于1,2-双(二溴甲基)苯及4位取代衍生物分子中溴的摩尔数,则1,2-双(二溴甲基)苯及其4位取代衍生物与反丁烯二腈基本作用完毕,反应产物主要是2,3-二氰基萘及其6位取代衍生物,产率87.1%.这个实验事实表明,碘化钾的作用机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催化剂而是一个反应试剂.据此,提出了上述反应的机理.(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4年01期)
何为,黄颖,张胜涛[2](1999)在《在液镓电极上反丁烯二腈的电氢化二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液镓电极上,反丁烯二腈(FDN)的电氢化二聚(EHD)不仅能在含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四乙基对甲苯磺酸铵(TEA_PTS)溶液中发生,同样也能在含低浓度的强表面活性剂如TritonX_100溶液中进行.在不含有机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FDN在滴镓电极上产生一个2电子还原波,生成名为丁二腈的饱和单体.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TEA_PTS或低浓度的TritonX_100时,原来的2电子还原波分裂成两个连续的单电子还原波,生成相应的电氢化二聚物.(本文来源于《电化学》期刊1999年01期)
顾华伟,秦春瑞,唐明生[3](1998)在《芳香胺与反丁烯二腈所生成的电荷转移复合物的量子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半经验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MNDO法研究了几种芳香胺与反丁烯二腈所生成的电荷转移复合物(CTC)的电子吸收光谱.计算结果表明:CTC的最大吸收是由芳香胺电荷向反丁烯二腈转移所引起,计算所得芳香胺及其与反丁烯二腈生成CTC的最大吸收峰波长顺序与实验结果一致.芳香胺与电子受体形成的CTC的最大吸收峰波长顺序取决于芳香胺的HOMO能级顺序,芳香胺HOMO能级愈低,它生成的CTC的最大吸收波长愈短.(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8年01期)
何为[4](1997)在《在液镓电极上反丁烯二腈的电氢化二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液镓电极上反丁烯二腈(FND)的电氢化二聚(EHD)不仅能在含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四乙替对甲苯磺酸铵(TEA-PTS)溶液中发生,同样也能在含低浓度的强表面活性剂如TritonX-100溶液中进行。在不含有机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FDN在滴镓电极上产生一个2电子还原波,生成名为丁二腈的饱和单体。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TEA-PTS或低浓度的TritonX-100时,原来的2电子还原波分裂成两个连续的单电子还原波,生成相应的电氢化二聚物(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李橦,周春林,储国蓓[5](1990)在《2-乙烯基萘/反丁烯二腈光照下共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2-乙烯基萘与反丁烯二腈可以在365nm光照下共聚合,生成1:1交替共聚物。研究了聚合反应的引发机理,认为通过二者的基态电荷转移复合物受光激发和2-乙烯基萘的定域激发形成激发态复合物,其进一步反应生成1,4-双自由基,引发链增长。(本文来源于《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期刊1990年01期)
李橦,周春林,戴龙军[6](1989)在《苯乙烯-反丁烯二腈光照下共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电子给体-受体单体组成的体系可以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CTC),从而自发地进行热聚合,生成交替共聚物,这类聚合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但是,对这类体系光照下的共聚合还报道很少,所报道的体系中一般都以马来酸酐(MAn)为电子受体单体,其中以MAn-苯乙烯(St)体系研究较多。本文用受电子能力比MAn弱的反丁烯二腈(FN)为电子受体单体,研究其在光照下与St共聚合。(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1989年03期)
反丁烯二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液镓电极上,反丁烯二腈(FDN)的电氢化二聚(EHD)不仅能在含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四乙基对甲苯磺酸铵(TEA_PTS)溶液中发生,同样也能在含低浓度的强表面活性剂如TritonX_100溶液中进行.在不含有机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FDN在滴镓电极上产生一个2电子还原波,生成名为丁二腈的饱和单体.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TEA_PTS或低浓度的TritonX_100时,原来的2电子还原波分裂成两个连续的单电子还原波,生成相应的电氢化二聚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丁烯二腈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丽媛,陈晓健,张琦松,沈永嘉.碘化钾在1,2-双(二溴甲基)苯及4位取代衍生物与反丁烯二腈反应中的作用[J].有机化学.2014
[2].何为,黄颖,张胜涛.在液镓电极上反丁烯二腈的电氢化二聚[J].电化学.1999
[3].顾华伟,秦春瑞,唐明生.芳香胺与反丁烯二腈所生成的电荷转移复合物的量子化学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4].何为.在液镓电极上反丁烯二腈的电氢化二聚[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7
[5].李橦,周春林,储国蓓.2-乙烯基萘/反丁烯二腈光照下共聚合[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90
[6].李橦,周春林,戴龙军.苯乙烯-反丁烯二腈光照下共聚合研究[J].科学通报.1989
标签:碘化钾; 1; 2-双(二溴甲基)苯; 反丁烯二腈; 反应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