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宣城市242000)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口素质提升及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不再单纯满足于医疗、养生等传统养老,而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突出。本文通过调查合肥市民、各养老院以及其他养老机构,探究家庭、社区居家、机构养老三种养老模式以及其他因素对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养老模式;精神生活;社区居家养老
引言
据网络调查显示,目前城市中49.7%的老年人处于空巢状态,家庭的情感交流和支持功能弱化。85%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27%的老人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然而,精神健康却对老年人晚年生命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养老成本的降低以及促进代际和谐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刚刚起步的老年社会服务体系对满足老人精神关爱的服务需求,还没能有效地回应。
一、变量选取与分析
本文选取老年人精神健康作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用是否时常感到孤独来阐述中老年人的精神健康。
选取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孤独程度、养老模式等因素。其中:1男性赋值为1,女性赋值为2;2年龄指50-60岁、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分别赋值为1、2、3、4;3文化程度分为不识字、私塾、小学、初中、中专/高中、大专以上,分别赋值为1、2、3、4、5、6;4兴趣爱好是指受访者没有兴趣爱好、有一到两种兴趣爱好、有很多兴趣爱好,分别赋值为1、2、3;5子女探望频次指每天、一周、半个月、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及以上,分别赋值为1、2、3、4、5、6、7。6子女沟通方式指见面拉家常、主要是电话沟通、偶尔电话沟通、几乎没有沟通、无子女。7养老模式是指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分别赋值为1、2、3;8孤独程度分为一直感到孤独、大部分时间感到孤独、一小部分时间感到孤独、从来不感到孤独,分别赋值为1、2、3、4。
根据对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可知,样本中男性女性一样多;样本7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样本平均水平在初中以上,且没有人不识字,这可能和本团队调查主要集中在城区有关。样本中多数人都有一到两个甚至更多兴趣爱好;子女平均一个月及以上探望一次老人,子女沟通方式主要是偶尔的电话沟通;大多数人为社区养老或机构养老,少数居家养老。
二、回归分析
将上文所述变量的数据输入SPSS,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可知,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子女探望频次、子女沟通方式、养老模式作为自变量,而将精神健康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以看出,模型R平方值为0.260,意味着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子女探望频次、子女沟通方式、养老模式可以解释老年人精神健康的26.0%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6.527,P<0.05),也即说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子女探望频次、子女沟通方式、养老模式中至少一项会对老年人精神健康产生影响关系,以及模型公式为:
Y=1.386-0.195×性别+0.267×年龄-0.017×文化程度+0.420×兴趣爱好
性别的回归系数值为-0.195,P值为0.139,大于0.05,意味着性别并不会对老年人精神健康产生影响关系。年龄的回归系数值为0.267,P值为0.002,小于0.01,意味着年龄会对老年人精神健康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文化程度的回归系数值为-0.017,P值为0.834,大于0.05,意味着文化程度并不会对老年人精神健康产生影响关系。兴趣爱好的回归系数值为0.420,P值为0.000,小于0.01,意味着兴趣爱好会对老年人精神健康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子女探望频次的回归系数值为0.212,P值为0.045,小于0.05,意味着子女探望频次会对老年人精神健康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子女沟通方式的回归系数值为-0.134,P值为0.102,大于0.05,意味着子女沟通方式并不会对老年人精神健康产生影响关系。养老模式的回归系数值为0.610,P值为0.000,小于0.05,意味着养老模式会对老年人精神健康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同理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年龄的回归系数值为0.259,P值为0.002,小于0.01,意味着年龄会对精神健康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兴趣爱好的回归系数值为0.346,P值为0.001,小于0.01,意味着兴趣爱好会对精神健康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养老模式的回归系数值为0.621,P值为0.001,小于0.01,意味着养老模式会对精神健康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年龄、老年人是否拥有兴趣爱好是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具体而言可得出以下结论。
1.年龄越大的老年人,其精神健康问题越严重。这可能是因为年龄越大,生命系统越脆弱,健康状况越不佳,疾病越多,越存在社会角色转变以及空巢、丧偶等情况,越易导致老年人精神生活状况恶化。
2.兴趣爱好越少的老年人,其精神健康问题越严重。这可能是由于兴趣爱好越少,老年人生活越单调,与外界接触机会越少,因而更容易出现焦虑、寂寞的情绪,导致老年人精神生活状况变差。
3.养老模式为机构养老的老年人,精神健康问题更严重。这可能是因为老年人本身对家庭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与归属感,往往家庭成员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是老人的精神依托,而机构养老往往丧失了这一依托。
参考文献
[1]张霞,杨一帆.我国中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7,5(02):63-73.
[2]方菲.老年人精神状态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4):65-6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