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重构论文-燕连福,王驰

批判的重构论文-燕连福,王驰

导读:本文包含了批判的重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刘宗周,阳明四句教,批判,重构

批判的重构论文文献综述

燕连福,王驰[1](2019)在《试论刘宗周对阳明四句教的批判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宗周作为晚明大儒,面对王朝逐渐走向末路的现实,有志于"正人心以正天下"。针对当时阳明学流弊横行之现状,通过与阳明后学辩难,不仅批判了当时流行的禅学化心学及其理论源头"四无"说,更是依据自己的"慎独""诚意"思想,对阳明四句教进行了批判,以堵塞王学末流之弊。他批判了阳明四句教中对"心""意"的界定,认为"意"是"心之所以为心者",肯定了"意"所具有的本体特征。并对"意"与"念"进行了区分,不仅肯认了"意"所具有的道德属性,还将"知""好"等认知属性也归于"意",使得"意"贯穿本体界和经验界,为"诚意"张本。他又借助于其他理学学派的理论资源,以"意"为核心,对阳明四句教进行了重构,将阳明学所忽略的现实世界纳入格致的范围,成为了实学兴起的先声。(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包大为[2](2019)在《科学与历史的重构:恩格斯对当代生态主义的批判性启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生态主义的主流话语中,恩格斯的形象是颇为模糊的。19世纪末的科学家和革命家的标签,使得一些学者很容易地将恩格斯指认为物种主义者和科学主义者。但是从《英国工人阶级现状》到《自然辩证法》的文本却凸显出恩格斯哲学与一般生态主义伦理观的根本区别。科学与历史作为两个基本坐标,在恩格斯的文本中勾勒出现代科学技术引发生态危机的基本动因,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当代生态主义要真正解放自然界,就必须摈弃对科学技术乃至人类文明的抽象否定,继承和发展恩格斯所提供的革命而又务实的生态文明洞见。(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胡绪明,林艺[3](2019)在《奥康纳对资本的生态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谱系中,以奥康纳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具有独特的批判路径,集中体现为基于对资本主义危机的生态学检省而展开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学批判和生态学重建。尽管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依然处于现代性意识形态的强势遮蔽下,但就其对资本的生态学批判及其理论特质而言依然彰显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对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吴学术》期刊2019年06期)

张殿元[4](2019)在《解蔽和重构:广告文化的批判性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告文化批判是通过解读广告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揭露其中存在的结构性压迫关系并寻求解救的知识践行。广告文化批判的对象不是操作层面的广告活动,而是作为泛文本的广告文化;广告文化批判在权力和主体性的范畴内进行;广告文化批判的目的是在全面深入认识广告文化现实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广告与社会、广告与人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广告文化生态环境;广告文化批判的路径是通过广告人的文化自觉和广告批评家的独立意识重塑受众的主体性认知。(本文来源于《当代传播》期刊2019年06期)

范建成[5](2019)在《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批判性思维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应该从小培养,而小学数学课堂应主动承担培养重任,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课堂上批判性思维培养要和数学"再创造"活动紧密联系,基于此,须着眼于批判性思维人格培养实现课堂文化重构,着眼于批判性思维能力达成实现课堂模式重构,着眼于批判性思维教学改进实现课堂评价重构。(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论坛》期刊2019年32期)

熊欢[6](2019)在《反思、批判与重构——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形成与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在国际体育人文社会学已经成为使用最为频繁的社会理论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及其所反映出的国际体育理论发展动向,本文通过文献法梳理了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形成、演变以及发展过程,讨论了其对体育学科发展的贡献以及当下所面临的挑战。文章首先指出了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原动力,认为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演变过程既受到主流体育社会学理论范式的影响,也是在体育组织和体育机构中女性实践经验推动下的结果,因此女性主义体育理论既是观点的表达也是政治行动的表达。其次,总结出女性主义体育理论两种探索路径:一是借用以"男性视角"为主的主流体育社会理论,如伊力亚斯、马克思、吉登斯、弗洛伊德、布迪厄、福柯、波德里亚等理论家的理论,在其基础上补充上女性主义视角和观点;二是借用女性主义理论家,如波多(Bordo)、巴特勒(Bulter)、乔多罗(Chodorow)、胡克斯(Hooks)、罗伯(Lorber)等人的视点来阐述体育中的性别规律,从而发展出相应的概念和理论。正如女性体育理论家比瑞尔(Birrell)所认识到的女性体育理论化的过程是相当多元、复杂,它吸取着各类领域、各个学派的营养和精华,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跨学科理论。再次,文章梳理了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形成的叁个重要阶段,以及女性主义体育理论演进过程中的四个转变。1)早期以研究体育中的女性地位为中心的非理论化阶段;2)自1978年开始寻找并建立研究体育中女性问题的理论框架,是女性体育理论的初步形成时期;3)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后现代思潮影响,女性体育理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阶段。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发展演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转变:从理论体系看,经历了从自由主义到激进、文化斗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从理论核心问题来看,经历了从关注"性别气质"到关注"性别关系"的转变;从研究方法来看,经历从分类研究到关系研究的演变;最后,是以"身体"为核心的女性体育理论涌现。文章认为从早期生理性别(sex)与社会性别(gender)的区分、到对体育父权制度(文化)的提出、再到对身体实践(具身性,embodiment)的探讨都是随着女性主义理论思潮的变迁和走向进行调整和发展。理论的重心从对女性地位、权益、角色、身份等的论述逐渐转移到对性别结构、性别文化的批判与重构。这些重大理论既是国际女性体育研究的成果,也为女性体育研究朝着学科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最后,文章指出了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在发展演进过程中对体育学科的贡献,所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突出贡献在于对早期体育理论以男性视角为主导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挑战,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体育运动的研究视角和路径。比如女性主义体育理论所倡导的从微观视角、日常生活、个体经历去理解体育的社会建构与文化内涵,对以结构功能主义为核心的体育社会学宏观研究范式进行了补充。女性体育理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多维度、多路径,又互相交织的复杂的过程,它一边吸收着不同社会思潮的精华,一边建构着自己独特的理论图景,这也导致了目前女性体育理论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紧凑而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只是汇集起来的一系列相关理论视点和支派研究,这是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主要局限。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深化发展同时面临着学科内、外的挑战。从学科外来说,面临着学科领域的被忽视以及"实证主义"科学的挑战。从学科内来说,首要问题是如何促成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研究体系化发展;其次要促成理论创新,超越其母学科的理论体系以及以西方为中心的理论模式的限制,激发女性体育理论研究的原创性。结论指出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是建立在对以前理论不断地反思、批判和重构的基础上。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解释性别和体育互动关系的话语体系,而逐渐成为一种看待我们周围生活世界的视野、方法和态度。在与其它理论思潮交互影响下,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革新与深化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生力量,对体育科学理论的多样态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罗郁然[7](2019)在《用户劳工化:移动互联时代体育受众身份变迁的批判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媒体时代,受众作为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接收者处于主动和被动的悬殊地位,而今,移动互联时代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信息传播去制度化、用户是信息的产消者、传播活动呈现出网络结构和互动性这叁个特征使得它给予用户更大的能动性和信息选择权,甚至用户间的传播可以避开传统媒体独立进行。本文以移动互联时代体育受众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民族志、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审视被神话的"用户"及其在体育资讯平台虚拟世界中的"参与",引入"数字劳工"的概念和理论,关注移动互联下作为劳工的体育讯息用户的媒介参与形式,探讨如何走上劳工化之路,阐释体育讯息用户与平台间的双向互动逻辑,进一步探究体育讯息用户在劳动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劳动异化问题,并提出对策消解异化、解决问题,为体育讯息用户更好地进行媒介参与提供建议。研究认为,在移动互联时代下,依托网络技术,体育受众实现了向用户身份的转变,并且进一步强化促使用户走向劳工化,文章认为这一过程的形成源于以下几点:首先,移动互联时代下体育讯息用户的商业价值体现,体育讯息用户个人信息和行为信息的商业价值转化;其次,作为劳工的体育讯息用户:时间碎片化与意义的模糊,用户劳动时间趋于弹性化,开始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沉浸于此,延长并碎片化了生活时间,其间用户既为自己创造意义,也为资本资本创造意义,转变成为信息内容的产消费合一者;最后,情感商品化:体育事件引起社群情感的商业转换,用户的情感极易在文字渲染和群体转发行为中被调动,沦为情感的劳工。究其劳工化原因,文章从体育讯息用户的需求和体育资讯平台针对用户需求给予的满足两方面来阐释,一方面,体育资讯用户休闲娱乐、社交、自我认同和情感诉求的需求动机促使其主动参与体育媒介;另一方面,体育资讯平台营造自由、开放的虚拟空间,满足用户需求的假象,实则运用大数据算法打造技术牢笼实现对用户的层层包围。针对当下体育讯息用户的劳工化现象,笔者提出批判,认为移动互联时代体育讯息用户的劳工化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智能生活的便利以用户个人信息和行为记录的丧失为代价,体育讯息用户在网络上"裸奔",个人隐私多频多渠道泄露;第二,体育资讯平台数字资本的不断累积形成以用户为核心的新型增值产业链,用户的劳动成果受到极大剥削,内容版权保护遭遇障碍;第叁,体育媒体平台的商业化,导致消费性话语倾向,削弱了体育讯息用户的主体性,虚拟民主压制公民真正民主空间的权利;第四,体育资讯平台对内容的泛娱乐化解读,致使用户在数字资本语境下培养和规训中丧失理性思考的能力,精神懒惰,习惯性地守候在娱乐编织的数字化茧房中,作茧自缚。根据存在问题,笔者结合实践提出建议,即体育讯息用户如何参与体育媒介:第一,强化隐私保护,维护数字资产,使用户个人、媒介平台和国家立法叁方面形成合力,有效保护用户隐私,维护数字资产;第二,树立版权意识,占有劳动成果,需要平台制定版权保护规范、可实施措施和鼓励机制,用户则需要提高自身创造、生产内容的能力,不做平台免费劳动力;第叁,提高媒介素养,促进个人发展,把握媒体平台赋予的劳动生产机会和创新创造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积极塑造自身公民主体的价值观,激发自己对公共事务的热情。本文聚焦移动互联时代下专门提供体育资讯和优质内容的媒介平台,研究平台用户"劳工化"参与的过程,从而揭露数字资本主义浪潮下数字劳动与免费劳工背后关于劳动的剥削占有关系和资本逻辑,进一步基于卡茨"使用与满足"理论观察体育讯息用户参与数字劳动的其需求与平台满足良性互动,探讨原因,并批判"劳工化"现象,把脉体育讯息用户"劳工化"现象所产生的问题,最后提出建议,为移动互联时代体育讯息用户的媒介使用提出理性思考。文章认为,平台应平衡资本与运营,避免过度消费化的话语倾向,用户则需要自我觉醒,拒绝在被数字化裹挟的"围墙花园"中受蒙蔽,更新理念,唤醒意识,挖掘互联网蕴藏的民主潜能。当然,我们还需跳脱批判的视角,看到移动互联下被赋权的体育讯息用户参与社群表达的能力的提升,与陌生人友好交流互动的社会文明的进步。(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乐小军[8](2019)在《“未写出的政治哲学”——汉娜·阿伦特与《判断力批判》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阿伦特认为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包含着"他未写出的政治哲学",因为康德真正的政治哲学是基于他对判断而不是意志这种人类能力的考察。阿伦特在康德的鉴赏判断中发现了判断的这种自主性能力,即在缺乏概念和规则同时又不放弃某种普遍有效性的情况下来判断特殊物的能力。判断不仅是在与共通感同源的共同世界中发生的,而且与"站在其他人的立场上来看问题"这种扩展的思想方式联系在一起,判断的必然性是一种通过想象力而成为可能的示范性的有效性。阿伦特对《判断力批判》的重构旨在表明,反思性判断力不仅是一种区分美与丑的能力,而且也是一种区分对与错的能力。我们必须像判断美的对象那样来判断对与错,因此,反思性判断力成为了政治判断的一种模式。(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9年10期)

杨小峰[9](2019)在《霍耐特对黑格尔家庭理论的批判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霍耐特的理论地图中,对黑格尔实践哲学的批判与重构始终占据着其理论建构的中心位置。在《为承认而斗争》中,霍耐特借助于米德的社会心理学和黑格尔的耶拿时代的实践哲学建构出属于自己的承认理论。在此基础上,霍耐特将这一理论框架应用到黑格尔晚期的实践哲学当中。正是在霍耐特上述理论发展中,本文专注于霍耐特批判与重构黑格尔实践哲学进程中的一个环节,即家庭理论,并且分别从叁个方面解析出家庭在黑格尔与霍耐特各自理论中的不同形态,最后力图说明他们各自在处理家庭问题上的不同理论态度以及他们之间理论继承上的复杂思想渊源。(本文来源于《湖南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蕴[10](2019)在《马克思对自由主义正义传统的批判性重构及其中国语境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主义正义传统受制于历史唯心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立场,始终秉承维护特权阶级利益、服务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这一终极价值指向,终难摆脱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具有抽象性和虚假性的"形式正义"的桎梏。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和无产阶级立场寻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之路径,以政治经济学为批判工具,揭示了自由主义正义传统的资本主义实现方式及其历史局限性,致力于从更高级的"异质社会"层面思考人类自由、平等、财产权等基本权利的实现问题。秉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价值旨归,马克思将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作为正义社会的实现路径,将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作为正义社会的根本分配方式,其正义观具有"实质正义"的性质,实现了对自由主义正义传统的批判性重构及超越。马克思正义观作为与时俱进的、科学的公平正义理论,对我国现阶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19年09期)

批判的重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当代生态主义的主流话语中,恩格斯的形象是颇为模糊的。19世纪末的科学家和革命家的标签,使得一些学者很容易地将恩格斯指认为物种主义者和科学主义者。但是从《英国工人阶级现状》到《自然辩证法》的文本却凸显出恩格斯哲学与一般生态主义伦理观的根本区别。科学与历史作为两个基本坐标,在恩格斯的文本中勾勒出现代科学技术引发生态危机的基本动因,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当代生态主义要真正解放自然界,就必须摈弃对科学技术乃至人类文明的抽象否定,继承和发展恩格斯所提供的革命而又务实的生态文明洞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批判的重构论文参考文献

[1].燕连福,王驰.试论刘宗周对阳明四句教的批判与重构[J].浙江社会科学.2019

[2].包大为.科学与历史的重构:恩格斯对当代生态主义的批判性启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

[3].胡绪明,林艺.奥康纳对资本的生态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重构[J].东吴学术.2019

[4].张殿元.解蔽和重构:广告文化的批判性阐释[J].当代传播.2019

[5].范建成.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重构[J].教育科学论坛.2019

[6].熊欢.反思、批判与重构——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形成与演进[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7].罗郁然.用户劳工化:移动互联时代体育受众身份变迁的批判与重构[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8].乐小军.“未写出的政治哲学”——汉娜·阿伦特与《判断力批判》重构[J].哲学动态.2019

[9].杨小峰.霍耐特对黑格尔家庭理论的批判与重构[J].湖南社会科学.2019

[10].张蕴.马克思对自由主义正义传统的批判性重构及其中国语境启示[J].理论导刊.2019

标签:;  ;  ;  ;  

批判的重构论文-燕连福,王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