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渤海海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渤海,海域,剩余,子区,普兰,新生界,旅顺。
渤海海域论文文献综述
牛成民,薛永安,黄江波,郭涛,王孝辕[1](2019)在《渤海海域隐性走滑断层形成机理、识别方法与控藏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隐性走滑断层的发现和认识是渤海郯庐断裂带勘探实践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利用新连片处理叁维地震资料,系统研究了渤海海域隐性走滑断层形成机制、发育特征、识别方法及控藏作用。渤海海域隐性走滑断层发育于大规模剪切应力背景,伸展断层末端牵引以及郯庐断裂带多期次走滑运动迭加是隐性走滑断层发育的主要成因。根据断层发育位置及控制的构造单元,可将渤海海域隐性走滑断层划分为盆缘调节型、盆内转换型和潜山直立型,其中盆缘调节型可进一步细分为侧翼型、末端型和桥连型。依据隐性走滑断层发育背景及形成机制,最大似然属性技术、剖面寻差技术、断层增强技术以及"叁性"识别法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渤海海域隐性走滑断层的识别与解释效率。控藏研究与勘探实践表明,渤海海域隐性走滑断层控制了该地区隐性圈闭、油气运移、断层封堵等油气成藏的各个要素,大大扩展了勘探空间,指导了近2亿吨优质探明储量的发现,而且丰富并完善了渤海湾盆地断裂控藏的理论和实践。(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9年06期)
周东红[2](2019)在《渤海海域新生界火山岩发育区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与新生界火山岩相关的油气藏正逐渐成为渤海海域勘探与开发的重要目标,但由于火山岩的存在带来的地震波强的屏蔽和吸收作用、火山岩地层间严重的多次波以及火山岩体造成的空间速度变化大与速度场精细建模难度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火山岩发育区地震资料的品质。本文根据渤海海域新生界火山岩发育区地震资料情况,开展了基于广义S变换的时频空间域能量补偿、层间多次波衰减、小尺度异常体叁维速度场精细建模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火山岩发育区地震资料处理流程,指导了渤中34-9油田火山岩发育区地震资料处理,有效改善了火山机构及其下伏地层的成像品质,并在ODP阶段依据新资料对油田区内火山通道进行了重新刻画,所落实的东叁段含油面积较OIP阶段累计增加0.97 km~2,储量增加约316×10~4t。本文研发的渤海海域新生界火山岩发育区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可以保障火山岩发育区的最终成像质量,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9年06期)
王保全,彭靖淞,王德英,孙哲,张捷[3](2019)在《渤海海域南部浅层原地与异地降解气差异成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渤海海域南部浅层稠油区原地与异地降解气藏差异成藏模式。基于天然气成分、同位素组成、包裹体均一温度、综合断裂分析、油气充注运移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浅层天然气的成因,分析了浅层油气充注门限和充注段,模拟了油气充注运移过程。结果表明浅层稠油区存在原地降解气藏与异地降解气藏。原地降解气藏的气源主要来自于垂向降解源;异地降解气藏气源主要来自于侧向降解源。原地降解气藏对预测周边油藏具有非常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军,王德英,冯冲,柳屿博,燕歌[4](2019)在《渤海海域辽西凹陷南洼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已钻井烃源岩评价、次洼沉积特征对比、油源对比和地震特征对比,对渤海海域辽西凹陷南洼南、北次洼烃源岩进行预测。南、北次洼在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相似的条件下,外部大型物源区位置、输砂通道、局部物源类型、洼间链状岛的遮挡作用联合控制了南次洼的沉积过程,为过充填沉积,导致了较低的古生产力水平、较高的沉积速率和开放氧化的水体环境,不具备优质烃源岩形成的基本条件,北次洼为平衡充填沉积;油源对比表明围区部分原油来源于北次洼烃源岩,证实了优质烃源岩存在;地震特征对比表明沙河街组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北次洼陡坡带。辽西凹陷南洼北次洼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卢欢,牛成民,王清斌,张友,任健[5](2019)在《埋藏条件对渤海海域沙垒田凸起周缘中生界储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等多种分析手段,对渤海海域C12构造和Q17构造中生界碎屑岩储层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落实储层主控因素、进一步寻找中生界优质碎屑岩储层发育带打下基础。Q17构造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粒内溶蚀孔;C12构造以裂缝为主,其次为粒内溶蚀孔,Q17构造储层物性优于C12构造。研究认为:埋藏条件对储层物性差异起到了决定性影响,并首次提出反复深埋藏的概念;Q17构造储层处于浅埋藏条件,其成岩阶段可划分为早成岩B期和中成岩A1期;C12构造储层处于反复深埋藏条件,其成岩阶段可划分为中成岩A期和早成岩B期;由于浅埋藏,Q17构造储层压实作用弱、热演化程度低、长石溶解作用强、高岭石大量发育,因此储层物性普遍较好;而由于反复深埋藏,C12构造储层压实作用强、热演化程度高,仅在中生界顶部发育高岭石高含量带,对应的储层物性较好,中深部储层大量伊利石化,造成渗透率严重恶化,致密储层发育。浅埋藏是中生界优质储层发育的决定性因素,而反复深埋藏对中生界储层起到了主要破坏性作用。(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6期)
智曼卿[6](2019)在《大连清理整治渤海海域非法海水养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近日,大连市相关部门出台了《渤海海域非法和不符合管控要求的海水养殖清理整治实施方案》,明确要求相关区市县(先导区)在指定日期前完成辖区渤海范围内非法和不符合管控要求的海水养殖清理整治。按照方案要求,12月10日前,大连市各相关区市人民政府(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9-11-18)
卢欢,王清斌,杜晓峰,郭龙龙,燕歌[7](2019)在《低渗透储层类型划分及储层敏感性主控因素——以渤海海域古近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储层敏感性实验等多种分析手段,对渤海海域低孔低渗储层的类型进行了详细划分,并对各类储层发育段的储层敏感性特征及其对应的黏土矿物特征、含量和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不同沉积条件对储层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海域低渗透储层可划分为富高岭石型、富伊利石型、富绿泥石型、碳酸盐致密胶结型。通过将低渗透储层成因与储层敏感性建立关联,提出了储层敏感性主要受控于母岩类型、古气候条件、沉积微相3个因素:①母岩类型对研究区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演化起决定性影响。研究区主要具有3种类型的母岩:以中基性火山岩为母岩的碎屑岩储层、以中酸性火山岩为母岩的碎屑岩储层为火山碎屑—高岭石型、以变质岩为母岩的碎屑岩储层为伊利石型。②古气候条件对储层敏感性起到了重要影响。③沉积微相直接影响黏土矿物分异,沉积微相还间接影响后期成岩作用。(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严志宇,刘慧,孙冰,付红蕊[8](2019)在《渤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障渤海海域的污染物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文章基于已有监测数据,分析渤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LPAHs、HPAHs和CPAHs)的分布、来源及其与沿岸陆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PAHs、LPAHs、HPAHs和CPAHs含量最高的海湾分别为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和渤海湾,3个海湾均以LPAHs为主;PAHs及其各类组成的来源主要包括入海河流携带的陆源污染物,海流输送并沉积的泄漏原油以及港口、城市和工业基地的排放污水;PAHs的分布受沿岸土地开发利用以及工业和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且沿岸土壤中的PAHs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本文来源于《海洋开发与管理》期刊2019年10期)
卢欢,徐长贵,王清斌,杜晓峰,刘晓健[9](2019)在《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机制及其对渤海海域C12和Q17构造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薄片鉴定、X-衍射、扫描电镜、元素分析、盆模软件和激光微区碳氧同位素等分析手段,对C12和Q17构造碳酸盐胶结类型、赋存状态、不同期次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机理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胶结物的差异导致了储层物性的差异,而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和分布主要受埋藏条件、淋滤作用、构造条件和成岩环境差异4个因素的影响。C12构造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早期和晚期胶结物充填孔隙,且早期胶结物后期未发生溶蚀,仅在中生界顶部不整合面附近发育次生孔隙。这是由于C12构造受反复深埋藏、封闭成岩环境、辫状河的强烈蒸发环境以及早期断层活动的构造条件影响,导致本区碳酸盐胶结强烈,储层致密。Q17构造碳酸盐胶结也较为普遍,但仅在局部细粒砂岩段存在早期胶结物富集段,而在原始沉积条件好的厚层粗砂岩段碳酸盐本身含量低,或发生早期碳酸盐溶蚀,并出现零星铁白云石胶结,物性相对较好。这是由于Q17构造为浅埋藏、开放的成岩环境和断层持续活动的构造条件,淋滤作用影响的范围广、深度大。而晚期铁白云石的出现,与地层水流体活动、油气侵位有关。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了差异成岩作用的观点,并从宏观构造和微观成岩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李振鹏,欧银华,刘洪洲,刘建国,曲炳昌[10](2019)在《浅水叁角洲储层剩余油控制因素及分布模式研究——以渤海海域歧口油田明下段地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单一分流河道间复杂接触关系及储层非均质性影响,QK油田剩余油分布复杂,开发效果变差,早期以小层为单元的构型研究无法满足油田后期开发的精度要求。利用岩心、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QK油田明下段浅水叁角洲砂体进行了储层构型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研究对不同控制因素影响下剩余油分布模式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浅水叁角洲复合砂体可划分为6~3级构型单元,分别对应浅水叁角洲沉积体、叁角洲前缘沉积体、复合河道及单一分流河道沉积。从垂向及平面两个方向对单一分流河道边界进行了识别,并确定了单一分流河道规模,单一分流河道厚度在1.5~4.0m之间,宽度为270~1700m,砂体宽厚比为90~425。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定量表征了储层厚度、夹层展布及注采井距叁种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并针对性提出了注水井调剖、分层注水及井网加密叁种开发对策。(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天然气》期刊2019年03期)
渤海海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与新生界火山岩相关的油气藏正逐渐成为渤海海域勘探与开发的重要目标,但由于火山岩的存在带来的地震波强的屏蔽和吸收作用、火山岩地层间严重的多次波以及火山岩体造成的空间速度变化大与速度场精细建模难度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火山岩发育区地震资料的品质。本文根据渤海海域新生界火山岩发育区地震资料情况,开展了基于广义S变换的时频空间域能量补偿、层间多次波衰减、小尺度异常体叁维速度场精细建模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火山岩发育区地震资料处理流程,指导了渤中34-9油田火山岩发育区地震资料处理,有效改善了火山机构及其下伏地层的成像品质,并在ODP阶段依据新资料对油田区内火山通道进行了重新刻画,所落实的东叁段含油面积较OIP阶段累计增加0.97 km~2,储量增加约316×10~4t。本文研发的渤海海域新生界火山岩发育区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可以保障火山岩发育区的最终成像质量,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渤海海域论文参考文献
[1].牛成民,薛永安,黄江波,郭涛,王孝辕.渤海海域隐性走滑断层形成机理、识别方法与控藏作用[J].中国海上油气.2019
[2].周东红.渤海海域新生界火山岩发育区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J].中国海上油气.2019
[3].王保全,彭靖淞,王德英,孙哲,张捷.渤海海域南部浅层原地与异地降解气差异成藏模式[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王军,王德英,冯冲,柳屿博,燕歌.渤海海域辽西凹陷南洼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卢欢,牛成民,王清斌,张友,任健.埋藏条件对渤海海域沙垒田凸起周缘中生界储层的影响[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6].智曼卿.大连清理整治渤海海域非法海水养殖[N].中国海洋报.2019
[7].卢欢,王清斌,杜晓峰,郭龙龙,燕歌.低渗透储层类型划分及储层敏感性主控因素——以渤海海域古近系为例[J].石油学报.2019
[8].严志宇,刘慧,孙冰,付红蕊.渤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综述[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
[9].卢欢,徐长贵,王清斌,杜晓峰,刘晓健.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机制及其对渤海海域C12和Q17构造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的影响[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9
[10].李振鹏,欧银华,刘洪洲,刘建国,曲炳昌.浅水叁角洲储层剩余油控制因素及分布模式研究——以渤海海域歧口油田明下段地层为例[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