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洪湖湿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洪湖,湿地,红色,文化,围网,理念,水体。
洪湖湿地论文文献综述
彭贤则,洪圣来,张颖奇[1](2019)在《洪湖湿地红色文化社会利用率的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省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我们对其的利用率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比较浪费如此优秀的文化资源1。在当今社会,红色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不容小觑,如何把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升华并于时代精神相融合,让红色文化进入社会进入人民的心中,大大加强洪湖湿地红色优秀文化的利用效率,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无时无刻不铭记先烈铭记历史牢记使命,对我们还是一项严峻的考验。(本文来源于《2019(第七届)中国水生态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7)
李鹏飞[2](2019)在《新发展理念与洪湖湿地发展新路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这一背景下,"十叁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洪湖湿地位于我国中部,一方面,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物产;另一方面,洪湖湿地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之一,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同时,洪湖湿地也存在不合理的人类工农业活动导致洪湖水污染加剧、湿地面积减少以及洪湖湿地周边行政区之间不恰当的竞争等问题。新发展理念的提出,给洪湖湿地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为洪湖的发展提供了方向、道路:加强制度创新,为洪湖发展提供良好秩序;加强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洪湖发展不断注入活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建设美丽洪湖;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利用好"互联网+",扩大洪湖影响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9年12期)
周文昌,史玉虎,潘磊[3](2019)在《长江中游平原洪湖湿地水体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收集洪湖湿地水质数据和水质样品,评估了长江中游湖泊湿地保护现状。结果表明:1990-2003年洪湖湿地水质以Ⅲ类和Ⅳ类水为主,2004年湖北省加强洪湖湿地保护,2006-2011年洪湖水质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2012-2017年,水质从Ⅲ类水恶化为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2017年夏季洪湖湿地水质总超标参数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总磷,秋季水质超标参数为总磷。洪湖拆除围网改善了洪湖湿地水质,提出了洪湖湿地水污染治理对策。(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1期)
彭贤则,夏懿[4](2019)在《洪湖湿地红色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湘鄂西苏区中心地区的洪湖,其留下的革命遗迹、旧址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构成了洪湖红色文化体系。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文化品位、人文精神、办学理念、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先进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重要表现,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积极推进洪湖湿地红色文化进校园,充分发挥其德育教化、文化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可以促进校园文化的积极开展,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来源于《决策与信息》期刊2019年02期)
张莹莹,蔡晓斌,杨超,宋辛辛,李仁东[5](2019)在《1974-2017年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数据(1974、1979、1984、1990、1996、2001、2006、2009、2014和2017年)解译得到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结合研究区44年的气温、降水量、水位等气象水文数据,构建LUCC经验统计模型和计算景观格局指数,探讨1974-2017年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强度指数由1974年的207增加到2017年的249.36,人类开发利用湖滨带的程度增强,到2017年约有30%的自然湿地转化为坑塘、农田和滩地及建设用地.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均发生了较大变化,2000年以后湖滨带逐渐形成了以养殖为主的低矮围景观.总体上景观趋于破碎化、连通性降低、稳定性变弱.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强度指数与景观格局综合指数呈较显着的正相关,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4,土地利用强度增加则景观更加破碎、斑块之间的连接程度减弱、区域的景观聚集度下降和景观异质性增加.总体而言,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受人为干扰影响明显,开展封湖育草自然恢复与建立植被恢复示范区相结合,构建自湖滨至湖心的梯度变化完整的湿生植被-挺水植被-漂浮植被-浮叶植被-沉水植被的水生植物群落,退耕还草、退垸还湖、修复湖滨带植被,大幅度提高洪湖的自净能力,增加其水生植物多样性,实现湿地的有效修复,改善其结构和功能,维系洪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梁益同,蔡晓斌,陈伟亮[6](2018)在《气候变化对洪湖湿地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湖泊湿地具有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价值,对于调节气候、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等具有经济价值。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气温及降水条件等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对湿地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水质与水循环、湿地能量平衡与湿地生态功能等产生较大的影响。本项目以长江中游典型湖泊湿地——洪湖为例,通过分析过去50年洪湖湿地气候、水文与生态系统发展变化过程及湿地生态(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进展》期刊2018年05期)
邓超,陈伟亮[7](2018)在《开展洪湖湿地保护区生态气象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湿地保护科科长邓兆林,对气象灾害对生态的破坏力感触颇深。他坦言,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20余年,对治理非法捕捞、围栏围网等均有丰富经验,但"气象灾害的防御是最难的"。他归纳出了一条规律:极端天气导致洪湖水位变化,进而影响生境。而洪湖能够利用的最佳防御手段,便是在极端天气这一环得到气象部(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进展》期刊2018年05期)
赵培栋[8](2018)在《政治学视角下洪湖湿地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明确指出我国所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对于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需要予以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洪湖湿地是湖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的占地面积达41412公顷,周围由水生及陆生生物组成了复杂而繁多的生物及微生物种群因此它在第十一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上被授予“世界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称号。而今的洪湖湿地保护区正处于发展阶段,保护措施及相对应的理论制度建设还不完善,需要对洪湖湿地的生态环境治理对策加以研究,响应国家的现代化理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当地的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对于生态保护的协同治理作用,对完善洪湖湿地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增强洪湖湿地对湖北乃至全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由以下六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系统阐述洪湖湿地的现状,研究目的、意义,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概括和解读,同时阐述研究的主要方法、创新点和重点难点。第二部分,本文研究中的理论基础简介。首先对湿地及生态环境等基本概念进行相关梳理及解释;其次对本研究的主要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进行说明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相应的修正,从实际出发以修正后的多中心治理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第叁部分,对本文研究对象—洪湖湿地生态治理状况进行概括和分析,包括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水资源概况及特征,同时列出现阶段洪湖湿地取得成绩。第四部分,从当地政府在洪湖湿地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失灵的现象以及当地的非政府主体、公民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状况及不足的方面入手,分析洪湖湿地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原因。第五部分,根据实地走访调查与相关文献的查阅,结合修正后的多中心治理理论优化治理方案,提出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多元主体协作治理的新对策。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余梦[9](2018)在《洪湖湿地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洪湖湿地红色文化是在河湖港汊地带建立起来的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一种区域性形态,蕴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洪湖湿地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对实现洪湖、监利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红色文化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以洪湖湿地红色文化为主体,运用实地调查研究法、文献资料分析法,探究其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德育四个方面的价值,并给出了实现这四种价值的基本路径。本文共有五章: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简要介绍,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分析本文的研究意义,并介绍了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红色文化相关内涵及理论基础。首先,对红色文化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科学界定并分析红色文化的内容。然后,分别对本题研究中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进行了简要分析。第叁章是洪湖湿地红色文化背景和内容的介绍。从自然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了洪湖湿地红色文化的形成背景,并分析其蕴含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第四章是对洪湖湿地红色文化当代价值的分析。本文主要从政治、德育、文化传承和经济这几个角度展开了系统分析。政治导向价值,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深入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凝结全国人民的意志;德育价值,有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文化传承价值,有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经济价值,有利于新时期洪湖地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红色旅游蓬勃兴起。第五章是实现洪湖湿地红色文化价值的思路和具体路径。实现洪湖湿地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应做到以下几点:巩固党的领导,充分履行政府职能;促进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积极挖掘、整合、宣传红色文化;以红色旅游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洪湖湿地红色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链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余梦,彭贤则[10](2018)在《“五大发展”理念下红色文化与区域旅游发展路径研究——以洪湖湿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物质载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五大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为红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导原则。要推动革命老区的发展,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原则,促进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和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播和传承。本文以洪湖湿地的红色文化为例,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原则,为洪湖湿地的经济发展提供路径选择。(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18年05期)
洪湖湿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这一背景下,"十叁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洪湖湿地位于我国中部,一方面,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物产;另一方面,洪湖湿地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之一,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同时,洪湖湿地也存在不合理的人类工农业活动导致洪湖水污染加剧、湿地面积减少以及洪湖湿地周边行政区之间不恰当的竞争等问题。新发展理念的提出,给洪湖湿地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为洪湖的发展提供了方向、道路:加强制度创新,为洪湖发展提供良好秩序;加强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洪湖发展不断注入活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建设美丽洪湖;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利用好"互联网+",扩大洪湖影响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洪湖湿地论文参考文献
[1].彭贤则,洪圣来,张颖奇.洪湖湿地红色文化社会利用率的问题分析[C].2019(第七届)中国水生态大会论文集.2019
[2].李鹏飞.新发展理念与洪湖湿地发展新路径探究[J].中国市场.2019
[3].周文昌,史玉虎,潘磊.长江中游平原洪湖湿地水体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9
[4].彭贤则,夏懿.洪湖湿地红色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J].决策与信息.2019
[5].张莹莹,蔡晓斌,杨超,宋辛辛,李仁东.1974-2017年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J].湖泊科学.2019
[6].梁益同,蔡晓斌,陈伟亮.气候变化对洪湖湿地的影响研究[J].气象科技进展.2018
[7].邓超,陈伟亮.开展洪湖湿地保护区生态气象保障[J].气象科技进展.2018
[8].赵培栋.政治学视角下洪湖湿地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
[9].余梦.洪湖湿地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
[10].余梦,彭贤则.“五大发展”理念下红色文化与区域旅游发展路径研究——以洪湖湿地为例[J].特区经济.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