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调试论文_周世康,蒋欣欣,周航,姚蕊,张灿恒

导读:本文包含了并行调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核,程序,确定性,组件,错误,消息,事件。

并行调试论文文献综述

周世康,蒋欣欣,周航,姚蕊,张灿恒[1](2019)在《一种面向并行程序的代码调试分析工具设计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并行程序的应用在提高程序运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确定性的错误.这种错误往往难以复现,传统的调试工具越发难以满足并行程序的调试需求.据此提出了一种面向并行程序错误检测以及确定性回放的方法,针对并行程序中容易发生的数据竞争、死锁、原子性违反这几类错误进行检测判断;对并行程序的运行进行插桩以保证程序重复执行时的次序一致.在此理论基础上设计实现了Eclipse插件.通过试验,该工具可以对并行程序易发的错误进行有效的检测判断,较大程度地减少程序调试的工作量.(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博弘,刘轶,张国振,钱德沛[2](2017)在《基于逐步细化快照序列的多核并行程序调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核并行程序的调试是一个公认的困难问题,困难主要来自于程序执行的不确定性.可重现调试(replay debug)提供了消除程序中不确定性的能力,但是现有的可重现调试解决方案都无法应用于商用的软硬件平台中,且进行调试所带来的性能损失会随着并发度的增加而超线性地增长.提出了一种基于运行快照的新型并行程序调试方法SDT(snapshot debug tool).该方法以离线的断点设置、运行快照捕捉和运行快照细化为基础,提出了一套可以指导用户由粗到细发现错误的调试过程,并在通用的软硬件平台上进行了实现.实验结果显示,在8线程的并发条件下,使用SDT调试所带来的时间性能损耗平均为51.88%;同时当线程数增长4倍时,使用SDT所带来的额外时间消耗最多增长1倍,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记录快照的数据量是影响SDT性能的重要挑战,实验证明通过使用增量式的快照记录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需要记录的数据量,减少记录快照花费的时间,提高SDT的整体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17年04期)

戴卓方,张为华[3](2014)在《并行程序错误调试技术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多核设备的普及,主流软件系统的构建模式已经由单线程串行转为多线程的并行方式.然而,由于并行程序的不确定性,使得调试并行程序错误要比串行程序的错误困难很多.因此,如何高效地调试并行程序错误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并行错误调试技术做了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不同调试技术的优劣,也对并行调试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4年10期)

蒋杰,方力,卢凯,刘杰,武林平[4](2013)在《SSTD:基于栈帧分析的可扩展并行程序调试工具》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个基于栈帧分析的可扩展并行调试工具SSTD,在并行程序异常退出时获取进程栈帧信息,辅助用户快速定位程序故障,提高调试效率。详细讨论了SSTD系统架构以及可扩展通信结构、进程等价类划分等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3年04期)

张文喆[5](2012)在《面向并行程序调试的确定性执行和优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并行程序由于其不确定性非常容易出错,并且其错误难以复现和调试。不确定性极大地影响了并行程序的可靠性并增加了其开发和调试的难度。确定性并行作为一个新兴的方向,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并行程序如果能够确定性的执行,那么就能确定性的复现错误,极大地方便了并行程序的开发和调试,提高了并行程序的可靠性。本文针对线程级别的多线程程序,研究确定性执行模型的高效实现方法和优化手段。本文主要针对不在程序中插入全局同步的确定性执行模型(Syn-Free模型),研究其实现上的困难和特殊的优化手段。另外,现有的确定性执行系统对多线程程序中的一类特殊的同步操作(Ad-hoc同步)不能很好的识别,导致其只能够运行不含Ad-hoc同步的程序。对于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Ad-hoc同步的检测机制,可以自动地检测出程序中的Ad-hoc同步。经测试,本文的检测机制准确率高,且误报较少。最终,本文实现了一个不在程序中插入同步语句的确定性执行系统原型,并提供了一种灵活的确定性执行方案,可以选择不同程度的确定性,方便了调试和开发。(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2-11-01)

徐金秀,李志辉,尹万旺[6](2012)在《MPI并行调试与优化策略在叁维绕流气体运动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求解叁维绕流问题的Boltzmann模型方程的数值模拟程序出发,通过研究区域分解并行计算策略,引入输入/输出、通信与CACHE等优化策略,对数值模拟程序进行MPI并行化移植与高性能计算调试。以高空稀薄过渡流区飞行器绕流状态为算例,进行了MPI大规模并行计算测试,证实了所发展的MPI并行化区域分解策略及程序优化途径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开展的并行化实现能明显地缩短模式计算时间,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2年05期)

吴琼之,南方,张峰[7](2011)在《并行DSP系统软件调试器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构成的专用并行处理系统的软件调试存在较多困难这一问题,提出了系统级调试的概念,在层次化总线硬件架构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系统软件调试的基本方法和任务,并采取层次化数据结构、静态符号表自动生成、可扩展底层接口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一种专用多DSP系统调试工具.分析表明,此调试工具大大减轻了实时信号处理软件的调试工作量.(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樊源泉,伍卫国,张磊强,赵海祥[8](2011)在《PPDT:一种并行程序调试工具》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C/S架构的可视化远程并行程序调试工具(PPDT).客户端基于Eclipse插件机制,提供可视化的并行程序调试接口.服务器端采用树形调试控制结构.针对PPDT中服务器端调试器命令行接口(GDB/MI)产生的调试结果消息进行分析与归并,提出了一种高效的GDB/MI结果消息解析与提取算法,同时针对提取后的消息进行分类与合并,提出了一种树形消息聚集机制.实验结果表明:PPDT具备并行程序调试器的基本功能,GDB/MI结果消息解析与提取算法以及树形消息聚集机制的引入有效缩短了调试响应时间,提高了系统调试效率.(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S1期)

朱峰,姚益平[9](2010)在《面向并行离散事件仿真组件的调试框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组件的并行离散事件仿真(PDES)技术支持模型的递归分解、分布式开发及层次式结构化组装,为大规模复杂系统仿真提供了高效的途径。当前的并行离散事件仿真开发环境并没有提供单独的PDES组件调试功能,致使组件的调试代码往往需要手动编写、调试过程往往陷入仿真引擎的执行逻辑而无法关注组件自身的逻辑。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面向并行离散事件仿真组件的调试框架,包括调试代码生成器及组件调试器两部分。经举例说明,调试代码生成器能够为导入的PDES组件自动添加调试代码,并生成仿真可执行程序;组件调试器采用事件驱动的调试技术,能够在调试过程中隐藏事件在仿真引擎中的调度过程,方便组件自身事件处理逻辑的追踪与错误的定位。(本文来源于《2010国际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期刊2010-12-10)

朱峰[10](2010)在《基于YH-SUPE的并行离散事件仿真组件调试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组件调试作为组件开发过程中一种错误诊断手段,不仅对组件的开发效率影响较大,而且对组件可靠性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目前国内外并行仿真开发环境并没有提供直接面向并行离散事件仿真(PDES)组件的调试功能,致使组件的调试代码往往需要手动编写、调试过程容易陷入仿真引擎的执行逻辑,不便于调试人员集中对组件自身逻辑的检测。因此,研究面向PDES组件的调试技术成为并行离散事件仿真建模组件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论文针对并行离散事件仿真建模组件化发展的需求,在综合分析并行仿真支撑环境YH-SUPE特点的基础上,对基于YH-SUPE的PDES组件调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主要工作和创新包括:1)现有的并行仿真开发环境没有提供直接面向PDES组件的调试功能,调试代码往往需要手动编写。针对此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YH-SUPE仿真框架的组件调试代码自动生成技术,该技术通过提供可重用的调试辅助组件,以端口互连的方式与被调试组件快速组装成仿真实体,然后将该实体嵌入到设计的主函数模板中,从而实现组件模型的自动挂接,为PDES组件的调试提供了高效的手段。2)并行离散事件仿真组件之间的事件调度机制是由仿真引擎实现的,这样使得仿真人员在调试过程中容易因断点、单步跟踪等调试操作而进入仿真引擎的执行逻辑中,不便于集中对组件自身逻辑的检测。针对此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事件驱动的PDES组件调试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下一个最早发生的事件进行追踪,并只在被跟踪的事件端口处理函数内发生调试中断,从而隐藏了仿真引擎的执行逻辑,提高了组件的调试效率。3)不同节点上的仿真对象实例是并行执行的,这种并行执行方式往往会导致前后两次执行过程中不同节点上事件处理顺序的不一致,进而造成组件执行过程中错误重现的不确定性。针对此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YH-SUPE持久机制的错误重现方法,该方法通过检查点技术恢复组件运行时的状态,并按照YH-SUPE持久机制记录的事件顺序进行调度,从而实现组件前后两次确定性地执行,为组件调试过程中错误的准确定位提供了保证。基于上述研究成果,设计并实现了基于YH-SUPE的面向PDES组件的可视化调试框架,使用该框架能够导入基于YH-SUPE的模型组件,自动生成组件调试代码,并能够高效地对组件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和调试。经测试表明,该框架具有直观易用的操作界面,能够帮助用户准确、快速地定位组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可满足并行离散事件仿真组件高效调试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0-11-01)

并行调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核并行程序的调试是一个公认的困难问题,困难主要来自于程序执行的不确定性.可重现调试(replay debug)提供了消除程序中不确定性的能力,但是现有的可重现调试解决方案都无法应用于商用的软硬件平台中,且进行调试所带来的性能损失会随着并发度的增加而超线性地增长.提出了一种基于运行快照的新型并行程序调试方法SDT(snapshot debug tool).该方法以离线的断点设置、运行快照捕捉和运行快照细化为基础,提出了一套可以指导用户由粗到细发现错误的调试过程,并在通用的软硬件平台上进行了实现.实验结果显示,在8线程的并发条件下,使用SDT调试所带来的时间性能损耗平均为51.88%;同时当线程数增长4倍时,使用SDT所带来的额外时间消耗最多增长1倍,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记录快照的数据量是影响SDT性能的重要挑战,实验证明通过使用增量式的快照记录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需要记录的数据量,减少记录快照花费的时间,提高SDT的整体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并行调试论文参考文献

[1].周世康,蒋欣欣,周航,姚蕊,张灿恒.一种面向并行程序的代码调试分析工具设计实现[J].河南科学.2019

[2].王博弘,刘轶,张国振,钱德沛.基于逐步细化快照序列的多核并行程序调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7

[3].戴卓方,张为华.并行程序错误调试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4

[4].蒋杰,方力,卢凯,刘杰,武林平.SSTD:基于栈帧分析的可扩展并行程序调试工具[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3

[5].张文喆.面向并行程序调试的确定性执行和优化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

[6].徐金秀,李志辉,尹万旺.MPI并行调试与优化策略在叁维绕流气体运动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2

[7].吴琼之,南方,张峰.并行DSP系统软件调试器设计与实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

[8].樊源泉,伍卫国,张磊强,赵海祥.PPDT:一种并行程序调试工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9].朱峰,姚益平.面向并行离散事件仿真组件的调试框架设计[C].2010国际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2010

[10].朱峰.基于YH-SUPE的并行离散事件仿真组件调试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

论文知识图

分四段建模计算示意图四段连算MILO的峰值输出功率为MILO输出口的功率一3OMAPCCS并行调试管理器并行调试器透视图为多核并行调试新建调试配置项

标签:;  ;  ;  ;  ;  ;  ;  

并行调试论文_周世康,蒋欣欣,周航,姚蕊,张灿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