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筛基纳米复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子筛,纳米,甲基,噻吩,硅烷,复合材料,偶氮胂。
分子筛基纳米复合论文文献综述
罗潘,徐曼,王绍辉,徐阳,曹兴忠[1](2016)在《基于介孔分子筛MCM-41“有机-无机”互穿结构纳米复合材料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介孔分子筛MCM-41内、外表面进行改性,并利用氮气吸附-脱附,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小角X衍射等进行表征,其结果显示KH550分子被引入MCM-41纳米孔道中,且—NH_2基团成功嫁接到MCM-41纳米颗粒表面.凝胶液相色谱实验结果证实本文中采用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低分子量环氧.随后,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不同MCM-41含量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最后,利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测量复合材料自由体积孔洞;利用透射电镜,动态热机械分析和交流击穿对复合材料宏观性能进行研究.复合材料超薄切片TEM观察结果显示,在低MCM-41添加含量时,MCM-41颗粒可在复合材料中良好分散.同时,环氧分子在外施作用力和硅烷偶联剂功能作用下引入纳米孔道,形成"有机-无机"互穿结构复合材料体系,增强MCM-41和环氧树脂间相互作用力,在低MCM-41添加含量下提高复合材料玻璃化温度(15.1%↑)和击穿电压(22.6%↑).(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王静,于莎,陈汇勇,马晓迅[2](2015)在《具有叁维有序多级孔结构的纳米复合分子筛》一文中研究指出沸石分子筛的的种类众多且性能各异,将两种或几种沸石分子筛相互复合使用,可以起到酸性调节、孔道搭配以及传质改善等效果。本论文基于限制域生长技术,以叁维有序介孔碳为硬模板,经水热交替生长,制备一系列(LTA/FAU,LTA/MFI,BEA/MFI)具有叁维有序多级孔结构(兼具沸石有序微孔和孔径可调的叁维有序介孔)的纳米复合分子筛。合成(本文来源于《第18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下)》期刊2015-10-25)
李银辉[3](2015)在《聚天冬氨酸/分子筛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天冬氨酸(Polyaspartic acid, PAsp)水凝胶是一种低密度交联的含有羧基,氨基等强亲水性官能团,吸水但是不溶于水的新型可生物降解的功能高分子材料。但由于结构单一、耐盐性差、使用的交联剂有毒等缺点,大大的限制了其应用领域。因此,本文以单体L-天冬氨酸(L-Asp)为原料采用热缩聚法制备聚琥珀酰亚胺(polysuccinimide,PSI),并用γ-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PSI得到KPSI原料,无机粒子MCM-41粉末和原位复合MCM-41液直接作为交联剂,在水体系中采用一步法制备了改性聚天冬氨酸/MCM-41(KPAsp/MCM-41)复合水凝胶,探讨了影响其吸液性能的各种因素,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首先,在强碱性条件下,以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制备了MCM-41纳米粒子,通过改变硅源和水的摩尔比制备了不同粒径的MCM-41;采用XRD、FT-IR、DLS对其结构和粒径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MCM-41粒径分布较窄、有序度高,表面富集大量的硅羟基,粒径范围是462nm~1064.0nm;原位复合液中的MCM-41粒径范围为127.8nm~597.2nm。其次,用γ-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KH550)为改性剂对PSI进行改性所得的KPSI为原料,以MCM-41为交联剂,在水体系中合成KPAsp/MCM-41复合水凝胶。研究了MCM-41含量,粒径,交联时间,交联的pH值,交联环境中乙醇与去离子水的比例及盐溶液的浓度对复合水凝胶吸液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和SEM对复合水凝胶的结构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介孔分子筛MCM-41的引入可以有效的改善复合水凝胶的物理化学性质。当MCM-41的加入量为10wt%(相对于PSI)时,复合水凝胶在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中的吸液倍率分别为284和87g.g-1,这比未复合聚天冬氨酸(KPAsp)水凝胶分别提高了1.56倍和1.35倍。在浓度为0.9wt%的盐溶液中,复合水凝胶的吸液能力为:Na+> Ca2+> Fe3+。从FT-IR分析得,MCM-41纳米粒子已经成功的引入KPAsp的网络结构当中,从KPAsp水凝胶和KPAsp/MCM-41复合水凝胶的冷冻干燥后样品的SEM图,发现引入MCM-41粒子可以优化复合水凝胶的孔结构,进而提高复合水凝胶的吸液性能。热重分析仪(TGA)对复合水凝胶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KPAsp/MCM-41复合水凝胶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显着的提高,起始分解温度提高了27℃,这也进一步表明MCM-41被成功的引入到凝胶的网络结构中。KPAsp/MCM-41复合水凝胶比未复合的KPAsp水凝胶吸液性能,耐盐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吸液倍率仍然不理想,且制备的MCM-41纳米粒子粉末易于团聚,不利于作为交联剂合成复合水凝胶。针对上述缺点,本文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备了KPAsp/MCM-41复合水凝胶,以接枝改性的KPSI和MCM-41液为原料,在水体系进一步合成KPAsp/MCM-41复合水凝胶。通过计算MCM-41的固含量法确定加入的交联剂的量。采用FT-IR,SEM,TGA对水凝胶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原位复合法可以成功合成KPAsp/MCM-41复合水凝胶,提高吸液倍率,KPAsp/MCM-41复合水凝胶的吸液倍率达到最大值为295.56g.g-1,比未复合MCM-4的水凝胶吸液倍率提高1.66倍,而且可以大大简化合成工艺。分析SEM图可以发现,MCM-41粒子作为交联剂均匀地分散在水凝胶的网络结构当中,但MCM-41用量或粒径对复合水凝胶的热稳定性的影响不大。对原位KPAsp/MCM-41复合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和敏感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复合水凝胶溶胀类型属于Fickian扩散,对盐、温度及pH敏感性具有较好的敏感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王荣芳[4](2014)在《水溶性量子点和量子点/分子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光发光二极管(白光LED)由于其寿命长、环保、效率高等优点,将成为新一代固体照明光源。目前,商业白光LED主要是通过荧光转换法将Y3A15O12:Ce3+(YAG:Ce)黄色荧光粉涂于蓝光LED芯片上来实现,但是由于缺乏红色成分导致白光LED的显色指数不高,发光效率低等缺陷,所以寻求一种发光效率高、稳定性好的荧光材料成为白光LED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由于存在量子限域效应,使其表现出独特的荧光性能。相对于有机染料而言,量子点存在很多优点,如激发光谱宽、颜色可调、抗光漂白等。由于这些独特的性质,量子点在生物医学、光电器件以及催化等领域表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大多数商业用量子点都是通过传统的有机金属法合成,其合成过程毒性较大。本文从应用的要求出发,采用绿色环保的巯基水相法合成适用于LED用的量子点。对所合成的量子点的结构组成、形貌特征、光谱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将实验所合成的部分量子点应用于白光LED中,并对所组装白光LED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了详细地讨论。除此之外,还通过采用Y型分子筛作为主体材料,在Y型分子筛中合成规则有序的量子点,并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详细地研究。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1)在水相体系中,通过一步水相法成功地合成了巯基乙胺(CA)稳定的CdTe量子点。CA-CdTe量子点为近球形的闪锌矿结构;通过控制体系的反应时间来调节CdTe量子点的发射波长,结果表明,随着回流时间的延长,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发生明显的红移现象,表现出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通过对反应温度、前驱体溶液的pH值、Cd与Te的物质的量比等条件的优化,得到了一个巯基乙胺稳定CdTe量子点水相合成的最优合成方案:n(Cd):n (Te2-):n(CA)=1:0.05:2,pH为5.85,温度为100℃,并且最大荧光量子产率可以达到10.73%。(2)用巯基乙酸作为稳定剂,通过一锅水相法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不同Mn离子量掺杂的CdTe纳米粒子。XRD和HRTEM结果表明,样品具有闪锌矿结构CdTe量子点的特征峰,说明Mn离子的加入并没有改变CdTe量子点的晶体结构;并且样品为近球型形状,直径约为3nm。Mn离子的加入使得CdTe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光谱发生明显的红移现象,使得更加容易得到红光发射的量子点,可将其应用于商业白光LED以弥补商业荧光粉的缺陷。(3)以Na2TeO3为碲源,分别以硫普罗宁(TP)、L-半胱氨酸(Cys)和巯基丁二酸(MSA)作为稳定剂,在水相体系中合成水溶性的CdTe量子点。XRD和HRTEM结果表明叁种不同稳定剂稳定的CdTe量子点都呈球状的闪锌矿结构,且分散均匀。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叁种稳定剂稳定的CdTe量子点均在碱性条件下合成,并且稳定剂的种类对量子点在水相介质中的尺寸分布和生长率有很大的影响。从它们的荧光发射峰可以看出,MSA稳定的CdTe量子点的生长速度最快,当回流到7h时其最大荧光发射达到了650nm的红光发射。TP稳定的CdTe量子点的生长速度最慢,当回流7h时的最强发射波长只有586nm。(4)分别以ZnCl2、CdCl2、TeO2为Zn源,Cd源和Te源,采用一锅水相法合成水溶性蓝光发射的ZnxCd(1-x)Te量子点。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Zn2+/Cd2+摩尔比可以调节合金化合物的发光颜色。随着Zn2+/Cd2+摩尔比的增加,ZnxCd(1-x)Te合金型量子点的发射波长发生明显的蓝移现象,当Zn2+/Cd2+摩尔比为70:2时,ZnxCd(1-x)Te合金型量子点发出460nm左右的蓝光。通过对实验合成的ZnCdTe量子点的表面进行修饰,在ZnCdTe量子点的外表面再生长一层CdSe量子点壳,生成黄光发射的ZnCdTe/CdSe核/壳型纳米晶体,可作为白光LED用黄色荧光粉。(5)采用荧光转换法,用单核的巯基丙酸(MPA)稳定的CdTe量子点与商用的YAG黄光荧光粉混合封装于蓝光LED芯片上,获得RYB叁光色复合白光LED,有效地提高了光谱中红光的成分,改善了YAG的显色性,显色指数从原来的62.6提高到了75。其次,将红光发射的Cd(1-x)MnxTe量子点作为荧光粉封装于近紫外发光的LED芯片上,获得发光性能较好的红光量子点LED,说明Cd(1-x)MnxTe量子点可用于LED的封装。并且考察了将少量的Cd(1-x)MnxTe量子点加入到商业YAG黄色荧光粉中,弥补商业YAG荧光粉的缺陷,提高商业用白光LED的发光性能,将显色指数从原来的62.6提高到了78,这比单核CdTe量子点的效果更佳。最后,将ZnCdTe/CdSe核/壳型量子点作为荧光粉封装在蓝光LED芯片上,获得20mA工作电流下显色指数为51.1的白光LED;由于ZnCdTe/CdSe量子点白光LED缺乏绿光的成分导致显色指数低,为了提高其显色指数,将绿光发射的Ca8Mg(SiO4)4Cl2:Eu2+荧光粉与ZnCdTe/CdSe量子点按照合适的比例混合均匀封装在蓝光LED芯片上,获得显示指数较高的白光LED。当Ca8Mg(SiO4)4Cl2:Eu2+荧光粉与ZnCdTe/CdSe量子点的质量比为1:1.5时,获得20mA工作电流下显色指数为88.2的优质白光LED。(6)通过离子交换法,用Y型分子筛作为主体材料,成功的合成了CdTe/Y纳米复合材料,并讨论了实验条件对合成CdTe/Y纳米复合材料的影响及其合成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dTe纳米粒子的负载并没有改变主体分子筛材料的骨架结构,并且所合成的CdTe/Y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在紫外光照30分钟时,对甲基蓝的最高降解率达到了87.7%。(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4-05-01)
常晋豫[5](2013)在《聚噻吩/分子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噻吩是焦化苯中含有的难以脱除的杂质,其本身也是合成医药、染料、农药以及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单体噻吩聚合而成的聚噻吩新型高分子材料,因其本身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物化稳定性、空穴传输性、电致变色性以及较好的光电转换能力,从而在无机电导体、非线性光学器件、光电、电磁屏蔽材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将聚噻吩与某些无机物复合制得的聚噻吩复合材料,无机物的加入不仅丰富了其原有性能,更重要的是聚噻吩与无机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纳米效应,使得复合材料的性能优于单一材料性能的简单加和,甚至还能表现出许多新的功能。故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选择对焦化苯中噻吩具有较好脱除能力的NaY分子筛及Ce离子改性CeY分子筛吸附剂和焦化苯中主要含硫杂质噻吩及其同系物3-甲基噻吩单体为原料,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不同系列的聚噻吩/分子筛纳米复合材料,对其通过一系列的表征和测试,初步考察了该材料所具备的特殊光电性能,并对不同系列复合材料光电性能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优化了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焦化苯提质净化过程中杂质噻吩的资源化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首先,将NaY分子筛和CeY分子筛分别与一定量的单体噻吩氧化聚合制备出NaPTh和CePTh系列样品,并初步考察了两种系列样品的特殊光电性能。结果表明,以氯仿为溶剂,无水FeCl3为氧化剂,采用化学氧化法在0℃条件下制备的两种系列复合材料中的噻吩环之间主要以α-α方式连接。该复合材料基本保持了分子筛的晶体结构,对紫外-可见光区有较好的吸收,具有较低的禁带宽度,热稳定性较差。CePTh系列样品电导率明显优于NaPTh系列,主要是由于CePTh系列样品中S-Ce键的存在会使得样品中聚噻吩主链结构更加趋于平面化。其次,选择先在纯噻吩溶液中吸附噻吩饱和的CeY分子筛与单体噻吩进行聚合,制备了SC系列样品,考察了其性能,且与CePTh系列样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C系列样品光电性能明显低于CePTh系列样品,与聚噻吩相近。这主要是因为此样品复合前分子筛孔道里吸附了大量的单体噻吩,导致样品制备过程中孔道里的较多单体噻吩并没有完全进行聚合,即相对以α-α方式连接的聚噻吩含量较少,主链共轭程度低,噻吩环相连C-C的pz轨道重迭程度差,所以禁带宽度大、电导率低。再次,选择从苯中饱和吸附噻吩的CeY分子筛与单体噻吩进行聚合,制备了NC系列样品,考察了其性能,且与SC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NC301样品电导率远高于聚噻吩,最高可达1.00×10-6S/m。但此系列样品的导电性能相对于SC系列样品没有明显的改变,这是因为NC系列样品中的苯含量极少,所以对样品的导电性能影响不大。最后,选择以3-甲基噻吩单体与CeY分子筛进行聚合,制备了3-系列样品,考察了其性能,且与CePTh系列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系列样品的导电性能明显优于CePTh系列样品,其中样品3-301的电导率高达到3.20×10-6S/m,远高于聚噻吩。这是因为在3号位引入甲基后,相对于噻吩环上的氢原子,甲基具有较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和较弱的供电子共轭效应,在两种效应共同作用下,使得甲基的供电效应更加明显,直接导致3-系列样品中聚噻吩主链共轭程度更好,结构更趋于平面化,从而电导率最高。(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董正平[6](2011)在《喹啉修饰SBA-15介孔分子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作为荧光纳米探针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制备无机-有机荧光纳米复合材料来检测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本研究主要分以下部分:1)、在本研究中,我们制备了N-8-喹啉基-2-叁乙氧基氨丙基硅烷-乙酰胺(QTPA)功能化的有序介孔硅纳米复合材料(QTPA-SBA-15),该材料可以作为一种INH逻辑门纳米器件。用如下仪器方法表征了功能化的介孔SBA-15材料QTPA-SBA-15: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傅立叶红外(FT-IR)、295i/13C固体核磁、N2吸脱附及热重分析,这些表征数据证实有机基团QTPA已成功的修饰到了SBA-15的孔道内部。荧光表征显示,这种纳米复合材料在痕量下对Cu2+具有很高的荧光淬灭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不受其它金属离子的干扰。同时,该材料对Zn2+具有荧光增强的性质。此外,因为对Cu2+具有选择性识别功能的荧光团QTPA被固载在SBA-15的孔道内, QTPA-SBA-15可以用来作为Cu2+识别探针。基于(Cu2+,Zn2+及Cd2+)的加入使得QTPA-SBA-15发生的荧光强度的变化可以被拟合成一种能够在分子水平下实施控制的分子逻辑门器件,利用[Cu2+、Zn2+]及[Cu2+、Cd2+]作为输入。2)、甘氨酸基-N-8-氨摹喹啉有机荧光分子基团被共价键合到碳纳米管(CNTs)表面,制备出用来进行金属离子选择性识别的杂合纳米探针。有机分子通过与CNTs表面的羧基进行酰胺化反应来实现CNTs的有机功能化。杂合材料的表征手段如下:元素分析、傅立叶红外(FT-IR)、热重分析(TGA)以及透射电镜(TEM),表征结果显示材料的修饰完全是通过共价键的手段进行的。荧光表征显示该材料对Zn2+有很高的选择灵敏度,且其灵敏度为0.2μM。Cu2在Zn2+识别过程中的干扰作用可以通过加入Na2S2O3来进行掩蔽。这些结果证实基于CNTs的荧光杂合传感器有很多优点,并且有望被用来进行细胞内的离子识别。3)、通过一种简单的化学沉积及氧化还原方法成功的制备出了钴纳米颗粒修饰碳纳米管(MWNTs)磁性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XRD表征显示MWNTs与Co纳米颗粒共存。TEM表征显示Co纳米颗粒的尺寸大约在5-15nm之间,并且主要修饰在MWNTs的表面。磁性检测表明,该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为5.8emu/g,矫顽力为3100e。(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1-05-01)
邓志勇[7](2010)在《纳米复合结构MFI分子筛膜的制备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膜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手段,膜分离技术与催化反应相结合,不仅可以降低能耗,减少操作步骤,还能打破反应的热力学平衡,影响反应的进程和结果。与有机膜相比,无机膜具有耐高温,耐高压,耐苛刻的环境条件等优点,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在无机膜中,分子筛膜具有更加规则的孔结构,能够更好地通过吸附-扩散和筛分效应分离气体混合物。但分子筛膜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寻求一种具有良好重复性的合成方法,从而使制备得到的分子筛膜具有高的渗透通量和足够高的分离因子。本文的研究集中在采用堵孔法水热制备纳米复合的MFI型分子筛膜,并将其应用于烃类异构体的分离及间二甲苯的异构化。与管式载体相比,中空纤维载体具有更高的表面积/体积比,但是合成出来的纳米复合结构的MFI中空纤维支撑膜重复性更加差。中空纤维载体的质量对分子筛膜的合成重复性具有很大影响。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在合成分子筛膜之前,我们采用气液置换的方法测试了不同载体的孔径分布。研究表明,当载体孔径小于0.6μm时,载体的孔道被分子筛晶体有效地堵住,当载体平均孔径约为0.2μm时,合成出来的分子筛膜对二氧化碳/氮气和对二甲苯/间二甲苯的分离性能最佳,其二氧化碳/氮气和对二甲苯/间二甲苯的分离因子分别为8和100。本文还采用一锅法成功制备了纳米复合结构的B-MFI中空纤维支撑膜。与MFI中空纤维膜相比,B-MFI中空纤维膜表现了更好的二甲苯和己烷异构体蒸汽混合物的分离性能,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己烷/2,2-二甲基丁烷的分离因子分别为110和200,但其渗透通量有所降低,当用于二甲苯异构体分离时,最佳分离温度降低到473K,而且在高二甲苯分压条件下也能保持较佳的分离性能。预先在膜上吸附正己烷或者1,3,5-叁甲基苯对二甲苯混合物的分离性能影响不大,表明此膜不含晶间缺陷。对正己烷/2,2-二甲基丁烷分离的数学模拟结果表明,MFI和B-MFI中空纤维膜对正己烷分离的驱动力为扩散差异和结构熵效应,正己烷优先扩散透过,正己烷的渗透通量与根据单一吸附的Maxwell-Stefan公式计算结果吻合。在零覆盖度时,正己烷的Maxwell-Stefan扩散速率比2,2-二甲基丁烷高2个数量级。本文制备得到纳米复合结构的MFI管式支撑膜显示了良好的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选择性,其分离因子为55。装填Pt-ZSM-5分子筛催化剂与MFI管式支撑膜可以构成抽提式催化膜反应器,用于间二甲苯的异构化制备对二甲苯。考察了催化剂装填位置、反应温度、进料空速和反应时间对间二甲苯异构化反应的影响。当催化剂置于膜管内腔时,反应温度为523K时,催化效果最佳:对二甲苯的总产率为28%,对二甲苯的总选择性为42%,相同条件下,与固定床相比,对二甲苯的总产率提高了10%。进料空速和反应时间对催化性能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0-11-19)
王琪[8](2008)在《SBA-15分子筛主体—对甲基二溴偶氮胂客体纳米复合材料及烷基化SBA-15材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酸性合成体系中利用双亲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叁嵌段共聚物聚(1,2-亚乙基二醇)-嵌段-聚(丙二醇)-嵌段-聚(1,2-亚乙基二醇)为模板剂,合成出介孔SBA-15分子筛,用液相移植法将对甲基二溴偶氮胂装入其中,制备了(SBA-15)-对甲基二溴偶氮胂主-客体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化学分析、粉末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低温N2吸附-解吸附技术、固体扩散漫反射吸收光谱和发光研究对主-客体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客体分子被成功地组装进SBA-15的孔道内,而且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发光性质。以甲基叁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采用后合成法对介孔分子筛SBA-15进行了有机改性,制备了烷基化的介孔分子筛CH3-(SBA-15)。采用元素分析、粉末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低温N2吸附-解吸附技术和差热-热重分析方法对制备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分子筛SBA-15上成功地引入了甲基官能团,并且改性SBA-15介孔分子筛具有良好的介孔孔道结构及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08-04-01)
周志辉,邵国林,杨建华,常利峰,王金渠[9](2007)在《Beta/碳纳米复合分子筛膜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浸渍提拉方法,在平均孔径500 nm的管状α-Al_2O_3陶瓷管载体上成功制备了无缺陷的Beta/碳纳米复合分子筛膜.通过室温下单组分气体渗透实验,发现当Beta分子筛在聚糠醇/丙酮溶液中的含量逐渐加大时,复合膜的气体分离因数略有增加,同时气体渗透通量明显加大.经优化后氢气渗透通量比纯碳膜增加了一个数量级,说明Beta分子筛起到了加快气体渗透通量的作用.由SEM照片可以发现,随着Beta分子筛含量的增加,制备的纳米复合膜的厚度由平均14μm减少到7μm左右,从而减少了气体渗透的阻力.结合实验数据,探讨了沸石分子筛/碳复合膜气体渗透路径.(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张雷,魏少敏,武利民,郭奕光,林欣荣[10](2005)在《分子筛基纳米复合防晒剂的制备和表征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分子筛基主客体纳米复合Fe2O3-Y防晒剂。通过XRD、ICP、TEM和UV-vis等分析表征手段证实:由于客体团簇在分子筛的孔道中有序排列,即使在较低的含量下,这种主客体复合体系依然表现出很高的紫外吸收作用。与商品级纳米二氧化钛相比,这种防晒剂由于不具有光催化氧化性和透皮的安全隐患,所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粉底化妆品中的初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复合防晒剂在配方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抗紫外性质,与纳米二氧化钛复配后其抗紫外性质有很大提高。(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05年03期)
分子筛基纳米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沸石分子筛的的种类众多且性能各异,将两种或几种沸石分子筛相互复合使用,可以起到酸性调节、孔道搭配以及传质改善等效果。本论文基于限制域生长技术,以叁维有序介孔碳为硬模板,经水热交替生长,制备一系列(LTA/FAU,LTA/MFI,BEA/MFI)具有叁维有序多级孔结构(兼具沸石有序微孔和孔径可调的叁维有序介孔)的纳米复合分子筛。合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筛基纳米复合论文参考文献
[1].罗潘,徐曼,王绍辉,徐阳,曹兴忠.基于介孔分子筛MCM-41“有机-无机”互穿结构纳米复合材料体系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6
[2].王静,于莎,陈汇勇,马晓迅.具有叁维有序多级孔结构的纳米复合分子筛[C].第18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下).2015
[3].李银辉.聚天冬氨酸/分子筛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
[4].王荣芳.水溶性量子点和量子点/分子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4
[5].常晋豫.聚噻吩/分子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6].董正平.喹啉修饰SBA-15介孔分子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作为荧光纳米探针的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
[7].邓志勇.纳米复合结构MFI分子筛膜的制备及其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0
[8].王琪.SBA-15分子筛主体—对甲基二溴偶氮胂客体纳米复合材料及烷基化SBA-15材料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
[9].周志辉,邵国林,杨建华,常利峰,王金渠.Beta/碳纳米复合分子筛膜的制备[J].过程工程学报.2007
[10].张雷,魏少敏,武利民,郭奕光,林欣荣.分子筛基纳米复合防晒剂的制备和表征及应用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