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龙里县三元镇中心学校曹显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但是据了解,目前在农村学校里,很多同学视为“松紧带”课程,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没有丝毫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语文教师对教材处理失当,教法单调呆板,使语文课堂缺少生动氛围,由于学生学习太被动使语文课堂缺少一种师生合力,这样的课堂教师教得辛苦,结果事倍功半。致使学生学时无趣学后不会用,自然就厌恶惧怕枯燥乏味的语文课了。怎样才能消除这种现象,营造生动的语文课堂氛围呢?笔者认为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上层之举。因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的、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产生乐于接近、寻求和获得知识的一种倾向或需要。
近代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于引导、启迪,俾形式自奋其力,自改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他又说:“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自求得之。”
如何应用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营造生动的语文课堂氛围呢?实践证明,言行引趣是理想的方法之一。
一、教师的教态要具有亲和力,情绪要有感染力
教态是教师的态度和体态的总称,教态是教师自身形象的体现。良好的教态能使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近和接纳。教态也是一种信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的情绪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具有一种不可估量的动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精神不振、神情木讷、情绪低落,试问,学生的学习情绪从何而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精神抖擞,情绪高涨,那么学生的情绪一定会受到感染,课堂的气氛也会随之活跃起来。
“亲其师,信其道”人的情感是有迁移功能的,初中学生表现更为强烈。如果学生对你有感情,就特别喜欢你所任的学科,乐意学习你所教的学科,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呢?首先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学生才能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地学习,才能在师生互敬互爱的和谐气氛中产生学习动力,才能愉快地参加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同时教师对学生要充分地发扬民主,相信并尊重学生。如此树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巧设导语,以情激情,使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导入也是如此,在教学初始,创设相应的情境,能使学生感受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使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因此,我认为注重“开讲”的艺术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讲一节课,好的开头,不但能激发学生对该课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积极主动、满腔热情地置身于学习之中,从而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杨修之死》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杨修之父杨彪,在董卓作乱的时候,为保汉献帝几乎惨死,可谓忠与汉的名臣;杨修机敏过人,才智不在杨桀、陈琳、孔融之下,真可谓忠父、智子。而作为汉献帝时的魏王曹操为何要杀害杨修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勾起学生的自读情感。由此可见调动学生随你问而思,随你引而发,随你道而乐。
三、善于灵活利用行之有效教学辅助手段,营造所需要的语文课堂氛围
教学辅助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能灵活有效地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是营造生动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
(一)以歌曲欢快(或高亢)的曲调和明快的节奏,活跃语文课堂氛围
音乐能给人以智慧,悦耳的音乐对神经系统起良好的刺激作用,符合学生的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较强的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情绪和想象力,在无意识记忆状态下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学《明月几时有》、《黄河颂》等课文时,就充分地利用DVD播放相关音乐,这样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不但可以使学生在音乐的引领感召下进入作品意境,而且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共鸣。记得我在教学《春》时,我利用歌曲《春天在哪里》活泼欢快的节奏,把学生带进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的乐园。使学生受到审美情感的激励和感染,并融情于阅读之中。
(二)善于适时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营造所需要的课堂氛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多媒体课件熔声音、图像、动画、文字于一炉,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我在教学《土地的誓言》一文时,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东北三省被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烧杀抢掠不堪忍睹的凄惨图片资料,让学生沉浸在那一幅幅真的情景中,于是我配乐朗读课文,接着我就问学生们:东北给你们留下那些印象?作者的故乡有什么值得他眷恋的?文中的那些词语和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感?他应用哪些手段表现自己的眷恋之情?作者对故乡的称呼有哪些变化?有什么作用?由于多媒体课件已经创造了我们需要的教学环境、教学氛围,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作品吸引了,学生很快明确问题的答案。那堂课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四、善于调整、变换语文课堂气氛的节奏和韵律
我常看到一些老师上完一堂课下来,就抱怨学生“整堂课都死气沉沉,一点活力也没有”。其实产生这种情形的原因虽然诸多,但主要还是我们的老师不懂教育艺术。人类各种艺术的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各自以它不同的方式的节奏、韵律来吸引人们,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同样语文课堂气氛节奏与韵律的调整与变换也富有较强的艺术性。一堂语文课的气氛,如果没有节奏与韵律上的艺术变化和调整,上得平平淡淡,就会使学生在精神上感到乏味,身体上感到疲劳而失去上语文课的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必须有节奏与韵律上的变化,既要有高潮,也要有相对地低潮;既要有热烈,也要有平静;既要有紧张的时刻,也要有放松的时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下去。当然,语文教师要想很好的掌握课堂气氛节奏与韵律,还必须牢固掌握心理学知识,摸清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心理特征与变化规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活跃的语文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有他重新发现,至少有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这一观点与教学实际联系就是教师如何应用言行引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着力点要放在调动学生学习自觉能动性上。当学生产生了自主学习的欲望,他们就会在生动活泼的的氛围中主动参与探索知识,获得知识。
总之,为了适应新时代教学的需要,语文教师必须建立“大语文”的观念,即除了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外,还应有良好的组织才能和洞察能力以及独到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营造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火花在课堂上燃烧、跳跃、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