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利斯朵夫论文_罗曼·罗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约翰,克利斯,阿尔卑斯山脉,交响乐,雨果,郭沫若,鲁迅。

约翰克利斯朵夫论文文献综述

罗曼·罗兰[1](2019)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人越是生活,越是创造,越是有所爱,越是失掉他的所爱,他便越来越逃出了死神的掌握。我们每受一次打击,每造一件作品,我们都从自己身上脱出一点,躲到我们所创造的作品里去,躲到我们所爱的而离开了我们的灵魂里去。最后,罗马已经不在罗马了;自己最好的一部分已经在身外了。(本文来源于《意林》期刊2019年14期)

张英伦[2](2019)在《《约翰-克利斯朵夫》首译者敬隐渔初访罗曼·罗兰》一文中研究指出历经叁十六天的航程,一九二五年九月六日,敬隐渔所乘的昂热号邮船驶抵马赛港。当年到法国学习的中国青年在马赛登岸后,或去巴黎,或去法国中部的大城市里昂,因为巴黎有许多着名的高等学府,而里昂有建于中国境外的独一无二的中法合办大学——里昂中法大学。敬隐渔去了里昂(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04-24)

张英伦[3](2019)在《《约翰·克利斯朵夫》首译者敬隐渔和罗曼·罗兰“合影”之疑》一文中研究指出《郭沫若学刊》二○一七年第一期,载有“纪念敬隐渔诞辰115周年特辑”。其中该刊主编王锦厚教授《关于敬隐渔研究的一点情况和想法》提出不少建议,颇有见地。不过文中尤其令我关注的还是一段谈及敬隐渔和罗曼·罗兰合影的话:“我们刊物编辑《罗曼·罗兰逝世七十周年专辑(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04-03)

胡羽佳[4](2018)在《河水与两岸——论约翰·克利斯朵夫生命力在世俗情感影响下的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巨着——《约翰·克利斯朵夫》中,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塑造了一位极具生命力的音乐家形象。本文将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命力与种种世俗情感的关系比作河水与两岸的关系,由此探讨主人公生命力的成因及发展变化的过程。本文首先由克利斯朵夫的亲情关系溯源,接着归纳了克利斯朵夫生命力骤升时期的情感关系,最后着重探讨了情感关系对于克利斯朵夫生命潜流趋于平稳,最终缓缓归入大海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期刊2018年01期)

张志强[5](2017)在《学情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探析——以《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取得实效,如下问题的解决是前提:推荐一本书的依据是什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将文本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进而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体验?如何评价这本书?受余党绪老师"思辨读写"主张的启发,我以《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教学为例对此做了一些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期刊2017年25期)

王庭宏[6](2017)在《英雄啊,英雄!——《约翰·克利斯朵夫》导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罗曼·罗兰在为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叁大伟人树碑立传后,又用他的如椽之笔塑造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位音乐天才,一个即便在弥留之际仍念叨着"我将为新的战斗而再生"的英雄!(本文来源于《初中生必读》期刊2017年Z2期)

王孝容[7](2016)在《《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的音乐寓言》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以贝多芬为原型塑造出来的音乐家形象,他史诗般的一生昂扬着英雄式的战斗精神和艰忍不屈的气息。罗曼·罗兰按照交响乐曲的四个乐章来为小说分册,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一个与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一样,有着相当结构和主题的音乐寓言——人不应该屈服于险恶多舛的命运,正如光明终将战胜黑暗,英雄意志也必定战胜不可知的宿命。(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6年24期)

邱宗珍[8](2016)在《《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听觉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讲述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反抗命运并与命运决战,最终战胜命运走向光明的故事。作为出色的钢琴弹奏家,罗曼·罗兰将他自身对声音的灵敏感知写进文本,本文解答的问题便是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如何用文字表达自我和音乐。“听觉叙事”的核心动作在于“听”,本文第一部分从文本中俯拾即是的听觉意象出发,分析以钟声、音乐之声和众声喧嚣为代表的听觉意象如何在叙述过程中建构叙事空间以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本文第二部分聚焦克利斯朵夫对听觉意象的倾听,从作者创作以及读者阅读的角度分析听觉型人物的塑造策略:“听声类形”和建立听觉空间。第叁部分从听觉型主人公的圆形行动轨迹出发,认为《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叙述章法是圆形叙述章法,克利斯朵夫一生的音乐追求贯穿其中,他对“真”音乐的追求赋予故事以动力,因此听觉联系起叙述语法与圆形叙述章法,使得叙述语法内部静止的逻辑关系得以驱动故事发展,从而成为故事叙述的内在源泉,架构起整部作品的叙述章法。总之,本文试图对《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听觉意象、人物塑造和叙述结构进行分析,旨在为“重听”经典提供一个较为合理的研究范式。(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李蕾[9](2016)在《《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似的一阕大交响乐》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着名作家、音乐史学家、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1866-1944)创作的十卷本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荣获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20世纪初,罗曼·罗兰为了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作品出版于1904-1912年)。1915年,为了表(本文来源于《音乐生活》期刊2016年05期)

李磊[10](2016)在《为何《约翰·克利斯朵夫》更对中国现代知识人的“脾胃”》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在其着名的文学批评着作《驳圣伯夫》中这样评价《约翰·克利斯朵夫》:"对这样的人来说,在一定的情况下,不陷入浅薄与谎言是不可能的,因为他选择了一个难于相处的天才作为作品的主人公,他说的极其平庸的俏皮话竟然出自一个天才人物之口听来实在令人气愤不平。我说的就是约翰·克利斯朵夫,不幸,约翰·克利斯朵夫说话刚刚停止,罗曼·罗兰先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16年02期)

约翰克利斯朵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历经叁十六天的航程,一九二五年九月六日,敬隐渔所乘的昂热号邮船驶抵马赛港。当年到法国学习的中国青年在马赛登岸后,或去巴黎,或去法国中部的大城市里昂,因为巴黎有许多着名的高等学府,而里昂有建于中国境外的独一无二的中法合办大学——里昂中法大学。敬隐渔去了里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约翰克利斯朵夫论文参考文献

[1].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J].意林.2019

[2].张英伦.《约翰-克利斯朵夫》首译者敬隐渔初访罗曼·罗兰[N].中华读书报.2019

[3].张英伦.《约翰·克利斯朵夫》首译者敬隐渔和罗曼·罗兰“合影”之疑[N].中华读书报.2019

[4].胡羽佳.河水与两岸——论约翰·克利斯朵夫生命力在世俗情感影响下的生成[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8

[5].张志强.学情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探析——以《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

[6].王庭宏.英雄啊,英雄!——《约翰·克利斯朵夫》导读[J].初中生必读.2017

[7].王孝容.《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的音乐寓言[J].才智.2016

[8].邱宗珍.《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听觉叙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

[9].李蕾.《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似的一阕大交响乐[J].音乐生活.2016

[10].李磊.为何《约翰·克利斯朵夫》更对中国现代知识人的“脾胃”[J].中国图书评论.2016

论文知识图

1915 法国 罗曼·罗兰卷一《黎匕每天把小嘴贴在窗上119 果实-狐狸与葡萄 (木刻) 〔英〕 阿 ·...傅雷-左为傅雷爱的特点-——〔德〕缪勒《诗集》119 果实-朱儒范仲淹像(中国古版画)

标签:;  ;  ;  ;  ;  ;  ;  

约翰克利斯朵夫论文_罗曼·罗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