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经肺温度稀释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肺移植,PiCCO监测,护理,重症监护
经肺温度稀释法论文文献综述
孔少烽,侯春怡,宫玉翠[1](2012)在《肺移植术后行经肺温度稀释法监测及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肺温度稀释法监测(PiCCO)技术对肺移植术后的监测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0年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1例肺移植术后患者进行PiCCO监测的护理和方法。所有患者均经右颈内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和经肱动脉留置PiCCO导管。每天进行3次以上的经肺温度稀释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心输出量、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容量等)进行液体管理,控制补液速度和出入量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均病情稳定后转出ICU,平均置管时间2~5 d,患者在使用PiCCO监测期间均未出现管道堵塞、血管栓塞、低氧血症、呼吸困难、肺水肿等并发症。结论肺移植术后患者使用PiCCO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液体管理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2年01期)
侯俭,刘云飞,高鹏,马艳红[2](2008)在《危重患者脉波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法联合监测技术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我院ICU应用脉波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PICCO)联合技术,对重症患者有效、准确地连续监测心排量、外周血管阻力变化,监测以容积指标反映心脏、肺、胸腔容量以及肺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可及时有效地指导补液速度及补液量,指导用药,促进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护(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08年15期)
张军[3](2007)在《24例危重病人行经肺温度稀释法监测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肺温度稀释法(PiCCO)与肺动脉热稀释法(Swan-Ganz)的相关性。[方法]对24例危重病人同时行Swan-Ganz、PiCCO连续监测,并记录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心排血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PiCCO监护仪还可监测胸腔内血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EVLW)。于同一时间点采集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两种监测技术的相关性。[结果]相关分析显示,心排血指数PiCCO与Swan-Ganz相关系数为0.885(P<0.05)。应用PiCCO技术可准确测量心排出量,其所测量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与胸腔内血容积较中心静脉压(CVP)更能反映心脏前负荷变化。[结论]PiCCO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作为危重病人可靠的监测手段。(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07年32期)
张军[4](2007)在《危重患者经肺温度稀释法监测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肺温度稀释法(PiCCO)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测危重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危重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加强管理监测,积极防治并发症。结果21例病情明显好转,护理效果满意,未发生并发症,住院5~38(16.0±12.5)d好转出院。3例死亡,其中1例因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力衰竭死亡;2例患者因严重感染并发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PiCCO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作为危重患者可靠的监测手段,在监测期间应严密观察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并积极防治相关并发症,以促进患者康复。(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07年21期)
张鸿飞[5](2006)在《经肺温度稀释法在肝移植术围术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 经肺温度稀释法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 目的 作为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操作性强的设备,建立在经肺温度稀释技术(TPTD)基础上的PiCCO可监测心输出量指数(CI_(TP);PC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血管外肺水(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该技术相关研究比较局限在EVLW,对于能充分反映前负荷的ITBV与GEDV则研究较少,同时对于TPTD和连续温度稀释法(CCO导管)的对比尚未报道。肝移植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肺部生理变化复杂,如何有效监测为临床难点之一。本课题主要从心脏前负荷及肺部通透性的角度对肝移植病例进行研究,比较两种方法在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试图验证国人中应用ITBV与GEDV作为前负荷的有效性,并探讨TPTD在器官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有力的依据。 资料料与方法 从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间,顺序选取在本院实施的限期肝移植术患者8例,男性7例,女性1例,ASAⅢ~Ⅳ级,无心肺疾患。均为非转流下实施原位肝移植术。无PiCCO及CCO导管置入禁忌症。 麻醉方法 全麻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1)、异丙酚1mg·kg~(-1)、芬太尼3μg·kg~(-1)、哌库溴铵0.1mg·kg~(-1),经鼻气管插管行间歇正压通气控制呼吸,设置呼吸参数为:潮气量(VT)8~10ml·kg~(-1),呼吸频率12~14/min,FiO_2 40-70%,I:E为1:1.5,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35~40mmHg;全麻维持:(本文来源于《第一军医大学》期刊2006-05-16)
张鸿飞,徐世元,许平,梁启波,张新建[6](2006)在《经肺温度稀释法在肝及其与肾、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围术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经肺温度稀释法(PiCCO技术)在肝及其与肾、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情况,并与改良式肺动脉漂浮导管(CCO导管)比较反映心脏前负荷参数的有效性。方法:对2例实施肝移植,1例实施肝脏、胰腺、十二指肠移植术,1例实施肝肾联合移植术的患者进行研究,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48岁,ASAⅢ~Ⅳ级。无PiCCO及CCO导管置入禁忌证。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胺后经鼻气管插管。于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切皮、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前期、新肝期、术毕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时,通过温度稀释法同时测定PiCCO与CCO系列参数。结果:共测得数据135组,其中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与每搏量指数正相关(r=0.77,P<0.001),肺动脉阻塞压与GEDI相关(r=0.44,P<0.05),中心静脉压与GEDI不相关(r=0.24,P>0.05);两种方法心输出量指数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I与GEDI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为r=0.77(P<0.001)。结论:在上腹部单或多器官移植围术期应用PiCCO技术可准确测量心输出量,其所测量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与胸腔内血容积较CVP更能反映心脏前负荷变化。(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06期)
经肺温度稀释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院ICU应用脉波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PICCO)联合技术,对重症患者有效、准确地连续监测心排量、外周血管阻力变化,监测以容积指标反映心脏、肺、胸腔容量以及肺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可及时有效地指导补液速度及补液量,指导用药,促进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肺温度稀释法论文参考文献
[1].孔少烽,侯春怡,宫玉翠.肺移植术后行经肺温度稀释法监测及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2
[2].侯俭,刘云飞,高鹏,马艳红.危重患者脉波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法联合监测技术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
[3].张军.24例危重病人行经肺温度稀释法监测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7
[4].张军.危重患者经肺温度稀释法监测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7
[5].张鸿飞.经肺温度稀释法在肝移植术围术期中的应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6
[6].张鸿飞,徐世元,许平,梁启波,张新建.经肺温度稀释法在肝及其与肾、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围术期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