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肾脏肉瘤诊断与治疗回顾性分析(附8例报告)

原发性肾脏肉瘤诊断与治疗回顾性分析(附8例报告)

张冰[1]2003年在《原发性肾脏肉瘤诊断与治疗回顾性分析(附8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原发性肾肉瘤临床罕见,其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与上皮源性肾脏恶性肿瘤有较大差别。因此,研究原发性肾脏肉瘤的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8例肾脏原发性肉瘤,1例为肾脏葡萄状肉瘤,1例肾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6例肾脏脂肪肉瘤,就它们各自临床特点进行分别讨论。以期对肾脏原发性肉瘤进一步深化认识。 目的:深入了解原发性肾肉瘤的临床特点,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分析我院1988年~2002年收治的8例原发性肾肉瘤患者临床表现、特殊检查、诊断和治疗,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8例患者年龄14岁~66岁,平均35岁。男性4例,女性4例。5例有肉眼血尿。8例患者均有腰部不适感,8例均无畏寒发热。体检触及包块3例。行CT检查7例,均提示软组织肿块。术前均未发现转移。8例均行手术。术后病理证实1例为肾脏葡萄簇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6例肾粘液性脂肪肉瘤,葡萄簇肉瘤患者术后失访,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术后10个月死亡,6例脂肪肉瘤患者平均生存超过5年,最长已12年。结论:原发性肾肉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且无特异性。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

佚名[2]2010年在《《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年第21卷主题索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砼[3]2014年在《非泌尿系恶性肿瘤压迫输尿管及腹膜后纤维化导致肾积水的诊治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膜后非泌尿系恶性肿瘤外在压迫输尿管及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了2004~2013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肾积水患者1385例,收集了其中腹膜后非泌尿系恶性肿瘤导致肾积水患者97例、RPF导致肾积水的患者31例,以上2组患者病例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回顾分析,依次作为A组和B组,并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了随访,平均年龄分别为62.3岁和52.7岁,分别占各种病因导致肾积水患者的7.0%和2.2%。在A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占31例,女性患者占66例;出现单侧肾积水的患者总计达63例,其中罹患左侧肾积水患者30例,罹患右侧肾积水患者33例;罹患双侧肾积水患者34例。病程为1个月~10年。其中消化道出现恶性肿瘤的患者达42例,出现食管癌的患者1例,出现贲门癌的患者3例,出现胃癌的患者达23例,出现胰腺癌的患者1例,出现结肠癌的患者达6例,出现直肠癌的患者共8例;罹患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达43例,其中出现宫颈癌的患者达20例,出现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达16例,出现卵巢癌的患者达7例;罹患其它恶性肿瘤的患者达12例,其中罹患淋巴瘤的患者4例,罹患乳腺癌的患者2例,罹患肺癌的的患者2例,罹患多发性滑膜肉瘤的患者1例,出现腹股沟恶性肿瘤的病人只有1例,出现MDS的患者仅有1例,出现胸12-腰4髓内畸胎瘤的患者只有1例,腰3-5椎旁鳞癌1例。所统计的非泌尿系恶性肿瘤患者中,55例行放射治疗,43例行化学治疗,3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3例患者出现腹腔转移,29例患者出现了盆腔淋巴结转移,9例患者出现了腹水,18例患者出现了腹部包块,38例病人出现了腹部疼痛,45例腰部疼痛,24例恶心、呕吐,19例纳差,45例反复发热,16例多发骨转移。B超提示输尿管受压迫26例(26.8%),CT提示输尿管受压迫58例(59.8%),MRI提示输尿管受压迫37例(38.1%)。尿常规示:21例红细胞偏高,39例白细胞偏高,11例管型,28例细菌数偏高,30例上皮细胞偏高。血常规示:有48例患者红细胞计数明显偏低,39例患者出现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54例患者出现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不同程度的偏高。肿瘤标志物示:21例CEA偏高,21例CA199偏高,18例CA125偏高。血生化示:28例钾离子偏低,13例钾离子升高,36例钙离子偏低,36例尿素氮偏高,40例肌酐偏高,31例总蛋白偏低,25例白蛋白偏低,28例球蛋白偏低。其它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9例患者的铁蛋白偏高,33例的患者出现了D-二聚体偏高。38例罹患肾积水的患者并未治疗或者治疗方式尚不明。31例患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中行双“J”管置入术,38例患者于治疗的不同阶段行肾穿刺造瘘术。B组罹患RPF的患者中,B超检查提示RPF患者达18例(58.1%),CT提示RPF者达26例(83.9%)。8例患者行输尿管松解后腹腔间置术,19例患者行输尿管内双“J”管置入术,7例患者曾行肾盂穿刺造瘘术。结果:随访2~6个月,A组非泌尿系恶性肿瘤导致肾积水的患者中,31例患者术后的症状逐渐消失,28例患者的肾功能逐渐开始恢复正常,5例患者的肾积水已经消失,15例患者频繁更换双“J”管,因为泌尿系感染的反复发作、结石的形成或者更换双“J”管失败等诸多原因在治疗过程中最终被迫改为行肾穿刺造瘘术,1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长期透析治疗。25例患者最终不幸死亡,死亡的具体原因分别包括了肾功能衰竭、晚期恶性肿瘤广泛转移等。B组罹患RPF的患者中,术后症状逐渐消失的患者达18例,肾功能逐步恢复正常的患者有23例,27例患者的肾积水逐步消失,最终被迫需要长期透析治疗的患者有2例,死亡1例。结论:肾积水是临床常见病,其中恶性肿瘤及腹膜后纤维化均是导致肾积水的相对少见的病因,在排除了常见的结石、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等病因后,应予以排查。因为肿瘤本身的物理性压迫和肿瘤的代谢产物使血液凝聚速度加快,放疗、化疗或者肿瘤单纯性的炎性刺激亦可能是引起输尿管狭窄或梗阻相对重要的原因。泌尿系彩超及CT检查是腹膜后纤维化的重要辅助检查,CT对此类疾病发现率相对较高。输尿管松解后的腹腔间置术以及输尿管内双“J”管置入术是治疗RPF的主要方法,肾穿刺造瘘术成为病情相对危重的病人以及行输尿管插管术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对肿瘤的腹膜后转移压迫致肾积水的患者置入双“J”管时难度较大,操作易失败,即使首次置入成功,以后更换时亦很容易出现置入失败,最终殊途同归,均需要行肾穿刺造瘘术,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可考虑对此类病人早日选择肾穿刺造瘘术这种治疗方式。而腹膜后无转移的肾积水,通过双“J”管的置入可逐步稳定病情,术后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 原发性肾脏肉瘤诊断与治疗回顾性分析(附8例报告)[D]. 张冰. 浙江大学. 2003

[2].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年第21卷主题索引[J]. 佚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0

[3]. 非泌尿系恶性肿瘤压迫输尿管及腹膜后纤维化导致肾积水的诊治分析[D]. 陈砼. 山东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  ;  

原发性肾脏肉瘤诊断与治疗回顾性分析(附8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