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管理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管理

徐鹤龙[1]2017年在《利率衍生品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农业时代的种子借贷到工业文明的债券信贷,利率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利率一直是经营活动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利率风险管理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利率风险是当今世界各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之一。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在2015年底正式完成,银行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也越来越高,对利率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逐渐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根据巴塞尔协议对利率风险的分类,银行业面临着重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四类基本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银行业主要面临着重定价风险和基差风险,而利率市场化以后,期权风险和收益率曲线风险也会逐渐浮出水面,成为银行不得不重视的风险因素。自200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中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已经面临着利差逐年收窄,利润下滑,经营困难,利率风险加剧的现状,引进先进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成为我国银行业应对利率风险、谋求经营结构转型、成功应对未来利率频繁波动的金融市场的重要任务之一。利率风险管理具体流程主要包括选择市场基准利率、构造合适的利率期限结构对利率进行预测,对利率风险程度进行测度、计量,评估银行的利率风险敞口,从而或者通过表内手段对衡量的利率敞口进行控制,或者对于较难表内调整的头寸及计量困难的业务利用利率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利率衍生品已经是当今国际上银行业和其他企业都普遍使用的利率风险对冲工具,创新、便捷和成本低等特点是利率衍生品成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首选的手段。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都享受着利率管制带来的红利,其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与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当前利率风险缺口仍是我国银行业衡量利率风险的主要手段,而对于久期模型、VaR模型、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无论从技术还是应用上都差强人意,不符合现代化银行经营的理念形象。其次,从利率衍生品避险视角来说,商业银行可选择的利率衍生品目前还非常有限,利率互换是我国目前最主要交易的衍生品,其他衍生品交易量小且交易不活跃,受到的管制太多,利率衍生品远远不能满足银行和企业的避险需求。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发展利率衍生品脚步较为缓慢,利率市场化进程和利率衍生品发展未能实现完美契合,二者脚步并不一致。不过这种情形也并不是不可取,相对其他利率市场化的国家,我国至少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没有造成银行业大量倒闭、金融动荡和利率衍生品放开出现的混乱及难以治理,谨慎缓慢放开的态度使我国银行业和利率衍生品市场在一个较为平和的环境中转变。纵观其他利率市场化国家,在完成利率市场化后,其配套的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从交易制度建设、衍生品品种选择,法律法规约束等都已形成成熟的体系。这些都是我国目前要实现的迫切任务。本文正是基于利率市场化引起利率风险加剧为背景,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利率风险系数进行实证测度、对我国市场培育的基准利率SHIBOR进行考察,进而实证分析利率衍生品的使用对银行利率避险效果,对银行经营绩效以及利率风险暴露的影响等,这些也是本文的创新和贡献之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具体研究了以下几点:第一,全面梳理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相关文献,整理出国际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常用的方法。以最主要的利率风险表外管理利率衍生品对冲为视角,探究利率衍生品对银行的影响。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利率风险测度、评估、监管的现状进行概括,对利率衍生品给类品种避险原理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探讨我国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和利率衍生品市场未来发展动向。第二,利用国外常用的实证分析模型,基于2006年-2015年利率市场化中后期数据,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目前上市银行的利率风险系数β值,并验证了目前SHIBOR的市场基准利率地位,利用银行持有的利率衍生品头寸研究了衍生品的使用和风险系数之间的关系,检验了持有衍生品是否起到避险的作用及避险的效果。第叁,根据公司金融的价值溢价理论,探讨持有利率衍生品在改善银行的利率风险的同时,是否对上市银行的价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利率衍生品可以提升银行业的市场价值溢价。在利率波动频繁,利率风险加大,利差严重收窄的现状下,使用利率衍生品不但可以进行利率风险管理,还可以改善银行的市场价值表现。不过这些实证结果仍有待于未来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更全面的考量。第四,利率敏感性缺口一直是银行业最重要又较为简单的利率风险度量手段,本文给出一个利率敏感性最优缺口模型推导,以期银行业可以参考借鉴。比起表内对缺口进行管理产生的较高成本,使用利率衍生品对冲银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实现套期保值的目的是银行较优的选择。本文验证了利率衍生品和利率敏感性缺口之间的关系,以期给后续的研究提供对比分析和参考思路,也给实务界运用利率衍生品对冲利率风险缺口提供政策建议。最后,总括全文,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和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进行归纳,提出了继续培育SHIBOR成为市场基准参考利率,完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利率衍生品品种和发展机制、法律法规建设、政府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措施建议。

刘强[2]2012年在《中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完善及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率作为货币的价格,在调节金融资源配置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利率的这种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较发达的金融市场作为支撑。我国的金融市场基础薄弱、发展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利率调节金融资源的有效性。作为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商业银行,在发展的初期其商业职能服从于行政命令导致商业功能不明显,利率风险不突出,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改革,其商业化功能不断完善,体系不断健全,面对较多的利率风险因素和较复杂的利率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形成于商业银行定价能力的弱化、商业银行资本的弱化和相关主体的行为的变化。可见,现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与利率风险处于比较复杂的环境中,我国的商业银行如何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程度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至关重要。在充分的认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现阶段采取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的主要缺陷。鉴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抗利率风险能力较弱的情况,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采取缺口管理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西方那种发达的衍生工具管理方法只是起着辅助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第一,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基础比较薄弱,衍生工具的高杠杆性极易产生损失。第二,投资者的逐利意识较强、风险意识薄弱、自律能力不足和违规操作频发。第叁,在缺口管理方面。缺口管理目前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取的一种利率风险管理方法,但是这种方法需要精确的数据分类、对利率较为准确的预测和收益率曲线的稳定变化。这些条件在现实中都很难实现,从而限制了这种方法的有效应用。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通过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经验、加强资本管理和完善内部控制进行完善的思路。国外商业银行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完善金融市场的建设、开发新的利率风险管理产品和培养高水平的利率技术使用人员。资本管理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只进行数量上的融资的策略,要进行适度的资本头寸控制,以此增强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完善内部控制方面,要重点理顺国有商业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继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于加强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利率风险的内在力量,这样才能使商业银行在面对利率剧烈波动时不至于产生系统性的冲击。最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必然会不断推进,十二五时期已经明确指出要建立起基本的利率体系。鉴于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的影响,要在宏观上做好顶层设计和微观上技术突破。

王习[3]2013年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文中指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由于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造成了利率波动幅度和频率的扩大,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利率风险。但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认识水平有限,对其关注程度不够;而且,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方面的研究的进展还不是很大,与我国的银行业相适应的利率风险管理办法还比较短缺。因此加强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能为商业利率风险管理实践提供智力支持。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写作背景及意义,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情况,并加以总结。第二章,简要介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内涵,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形成原因。第叁章,从利率风险的识别、度量和控制叁个方面全面地分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问题。第四章,介绍叁种主要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方法即:敏感性缺口分析法、持续期分析法、模拟分析法,在此基础上,·对这叁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第五章,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利率调整情况,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利率风险及其特点。从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大力大战中问业务、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和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等五方面提出强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风险管理。

邱玉玲[4]2014年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自20世纪以来,欧美等一些国家逐步放宽了针对金融市场的管制,利率市场化逐步得到推进,在这种情况下,利率的变动越来越快,很大程度上对银行的利润产生了冲击,进而使得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逐步加大。特别是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进一步加大,利率和汇率两者之间的关联进一步凸显,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和严峻,商业银行所承受的市场风险、特别是利率方面的风险不断加剧,这种形势促使银行必须重视和加大针对利率风险管理。巴塞尔委员会也针对利率风险管理出台了12条原则,反映了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并将成为各个国家的监管部门对银行实施相关监管的重要内容。我国虽然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逐步加快,但是利率波动范围依然没有完全放开,且利率管制方面的政策性因素依然较重,同时,国内的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化的程度方面还有待提高,对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还没有得到足够意义上的体现。在这种形势之下,国内的银行很有必要学习国际上先进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一些做法,充分参照他们针对利率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符合国内商业银行实际的利率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系统,使国内银行所承受的利率风险得到较为有效的降低。本文在开篇首先介绍了利率风险及其管理原则,接着从管理的意识、手段、风险的量化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管理的现状,随后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预测与度量方法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与之相关的一些金融工程方法,对其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评述,最后从金融环境的建设、金融工程方法的运用、金融电子化的建设、资产负债的管理、利率预测机制和产品定价完善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利率风险管理的应对之策。

冯文晋[5]2007年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国际比较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世界范围内出现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西方发达国家在70年代相继放松了金融管制,利率逐渐市场化,市场利率波动日益频繁,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收益和增长,银行面临很大的利率风险。从国际经验来看,阿根廷、智利等国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都曾出现大批商业银行倒闭的事件。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都开始重视利率风险管理工作,在利率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理念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利率市场化中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发展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利率市场化趋势不可避免。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市场的利率波动幅度必然会加大,波动频率增强。因此,对于仍然以利息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的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利率风险无疑将会越来越大,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承担着巨大的利率风险。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意识却非常淡薄,缺乏利率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手段,缺少利率风险管理人才,在利率风险面前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可见研究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利率风险管理问题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迫切需要。本文首先介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概述,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率风险管理的发展演进过程。接着介绍了德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状况和美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状况。然后介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比较分析我国利率风险管理与西方国家先进成熟的利率风险管理的差别,从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利率风险管理中吸取经验,总结出适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形成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相配合的利率风险管理体制。

刘湘云[6]2007年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动态综合计量与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将面临日益严重的利率风险: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且涉及千家万户;因此,研究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计量与管理问题已成为金融界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首先,本文提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形成机理存在收入效应、市值效应和动态效应等叁种途径,从而银行利率风险计量必须全面考虑这叁种效应。其次,基于利率敏感性标准重新划分商业银行业务,并遵循动态、精确和理性原则对商业银行所有的利率敏感性业务面临的利率风险进行识别:研究表明,不同的银行利率敏感性业务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形式有所区别。从操作上讲,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可以分为单一利率风险和综合利率风险;相应地,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计量也包括单一利率风险计量和综合利率风险计量两个层次。本文采取“先单一后综合”的利率风险计量路径,先运用各种调整久期分析研究一些特殊银行业务的利率风险计量,如有隐含期权的可赎回债券、含有违约风险的逾期贷款等。其叁,从收益曲线非平移和利率期限结构等利率动态行为角度考察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动态计量问题;本文提出,若要测度利率变化对银行未来净值和预期收益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利率期限结构和收益率曲线非平移等利率动态行为,来构建相应的随机久期模型。其四,构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动态综合计量的基本框架,根据民生银行2005年年报进行实例计算和效率分析,实证研究表明:期权调整久期、违约调整久期、考虑收益率曲线非平移的随机久期和基于利率期限结构的随机久期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利率风险计量精确度。最后,提出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动态随机久期免疫模型,结合中国民生银行实例分析得出,相对传统久期免疫策略来说,动态随机久期免疫策略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研究中采用了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一般分析与特殊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尤其是为了构建一个客观实用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动态综合计量模型,本文在定量分析中非常注重随机积分、随机微分、线性规划及数理统计工具和计算机先进技术的有机结合,并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具体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①建模方法主要采用动态随机模拟法;②参数估计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MLE)和广义矩分析法(GMM):③模型检验采用历史数据拟合法。

冯尔娅[7]2013年在《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浪潮的产物,它对融资效率的提高、金融机构定价机制的建设、规范的金融市场环境的形成、货币政策微观传导机制的形成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78年,但是1996年之前的改革进展非常迟缓,自1996年开始我国对利率管制方面的改革才得以快速推进。放松利率管制,逐步实现由市场掌控的利率定价权,为商业银行带来众多益处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风险,其中的利率风险尤为严重,因此银行类经营机构在利率风险管理中将面临新的挑战。该文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为前提,以大型和中小型银行在利率波动下的风险为主线,对此前提下不同类型银行的利率风险进行研究。文章布局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对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及文章框架进行介绍,并分析了研究中做出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指出未来可能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二部分对该文的理论基础和前面学者研究的成果进行综述。第叁部分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影响以及在此背景下的利率风险成因和分类。第四部分介绍了利率风险的衡量方法并对其适用性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对利率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第六部分针对上述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利率风险管理的建议和侧重点。作为文章的主体内容,第五部分实证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在GARCH-GED模型和TARCH-GED模型的基础上,运用VaR方法对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利率风险进行度量,研究得出的结论有以下几点:(1) Chibor服从平稳分布,具有条件异方差,因此可以对其建立GARCH类模型。(2)在GED分布下的GARCH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我国利率波动受外部冲击的影响较大,并且具有长期记忆性,利率波动具有持有性,在短期内难以消除。(3)通过对在GED分布下的TARCH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在外部冲击下,利率波动率有明显的杠杆效应,并且负的外部冲击的杠杆作用更显着。(4)运用失败率方法对VaR模型进行的后验检验表明在GARTH-GED模型和TARTH-GED模型基础上建立的VaR模型能够较好地度量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并且TARTH-GED模型检测的准确率更高。然后,在总体利率风险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型和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运用利率敏感性缺口等四项指标进行衡量,来判断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下的利率风险的差异,得出的结论如下:(1)四家大型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运用的是防守型策略,无论利率上升或下降,均保持负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和负的利率敏感性系数偏离度,这种策略在利率下降时能使其获利,但是在利率上升阶段将会使其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而中小型商业银行特别是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利率敏感性缺口的调整较为灵活,且对利率变动的反应速度较快,在利率调整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防御利率风险。(2)中小商业银行中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较强,城市商业银行虽然能敏感地对利率变动做出反映,但是其对利率敏感性缺口的调控不尽合理,因此面临的利率风险较大。(3)我国商业银行中长期资产负债不匹配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在大型商业银行中更为严重,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中长期利率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应该重视中长期资产负债的匹配问题,防范由此产生的利率风险。(4)利率调整传导的时滞效应可能会为商业银行带来严重的利率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尽量缩短时滞效应的时间,灵敏地调整利率敏感性缺口,以免在利率变动时遭受损失。(5)中央银行对利率的调整具有不确定性,利率调整幅度不统一,加大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的难度,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因此中央银行应逐步实现利率调整的标准化,降低利率调整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叁点:(1)在研究对象的选取方面,目前对利率管制不断放松的背景下,存贷款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的研究较多,但是专门针对利率市场化中大型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差异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运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法对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下的利率风险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结论。(2)在实证计量方面,先采用VaR法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总体利率波动所引发的风险进行实证研究,然后在对利率风险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又运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法对大型和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进行比较研究。此外,在前面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利率敏感性缺口法的四项指标的平均值,运用平均值对利率风险进行了更加直观的比较。(3)在对策建议方面,先对利率风险防范的建议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控制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下面临的利率风险的差异,分别对这两种类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侧重点进行分析。本文可能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四点:(1)在对商业银行的界定方面,出于分析的需要,该文所界定的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而未考虑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该界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2)在文献综述方面,由于获取外文文献的渠道有限,所以参考文献中外文文献数量的有限并且年份比较久远,其现实意义受限,此外,单独对大型和中小型银行利率风险进行研究的外文文献较少,所以对这两类经营机构的利率风险比较研究的外文文献存在缺失问题;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出时间的较晚,在此背景下对利率风险管理的研究还不成熟,并且2000年以前的研究较少,所以中文参考文献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尚需完善。(3)在样本选取方面,样本银行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四家大型商业银行和四家中小型商业银行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能够大致说明大型和中小型商业银行面临利率风险的差异,但是如果将我国所有商业银行涵盖在内,可能得出的结论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在样本数据的选取方面,由于在该文完成之前2012年银行类经营主体的年度报告尚未对外公布,所以对样本数据的选取是截止到2011年,样本数据的选取比较滞后。(4)在实证分析方面,选取Chibor作为商业银行总体利率风险的衡量指标,而没有选用Shibor的原因是Shibor的产生只是16家商业银行报价的结果,因此Chibor的涵盖面更广,更具有代表性,但是在Chibor和Shibor的选取问题上,可能会存在异议。该问题未来可能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本文对利率风险的比较研究是以对大型和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划分为前提,中小商业银行的涵盖范围很广,这种划分比较笼统,不能很清晰地反映其内部各类银行的利率风险。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将中小型商业银行细分为新兴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农村信用社等,对其利率风险进行更加透彻的对比分析,以更好地了解各类银行利率风险的特点。(2)在第五章实证分析部分,根据对利率波动的叁个周期的划分,对大型和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进行了分段研究,.但是没有对这叁个周期的利率风险变动从宏观上进行把握。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将各个周期的变动作为一个整体,对各类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进行研究。(3)除了运用利率风险度量方法对各类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进行比较分析外,还可以结合各类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和存贷款利差等指标对其利率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杜蓓[8]2012年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利率自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有促进作用,但在此过程中,不管是已完成利率市场化的发达国家或者正在进行着市场化的发展中国家,都曾今或者正受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商业银行。发达国家在完成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也曾有过商业银行大面积发生亏损或者倒闭的现象,中国商业银行在面对本国利率市场化时所面临的利率风险急剧增大,亏损或者倒闭的可能性也增大,所以我国商业银行提升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的任务十分紧迫。国外经过叁十年的发展,在应对利率市场化过程的危机和利率风险管理方面都已经趋于成熟,由于这条道路是我们从没有经历过的,成功经验的照搬照套,却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当然,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引进并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理论知识,在自我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利率风险管理路径。中国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很低,风险意识淡薄,资本市场长期缓慢发展,与欧美日国家相比基础很薄弱,激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式很显然是不适合我国金融的客观情况的。在有计划的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风险的防范和金融市场的完善是我国完成利率市场化必备的条件,国家和相关机构的调控政策则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保障。中国商业银行在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时应充分考虑自身在风险管理水平上的高低和面临风险的大小和程度。具有标准性和强制性的OTS监管模式更适合短期贷款业务比例较高,长期抵押贷款少,面临风险相对较小的除四大行以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偏向灵活性和实用性的BIS监管模式更适合风险更大的国有四大行和自身实力相对较弱的农村信用社和部分城市银行。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无论从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市场化过程积累的失败经验和相关参数,还是资产负债结构方面都显得更为稀缺和单一。利率敏感性缺口和持续期模型,是中国商业银行目前最实用也最适合的计量模型。缺口模型直观的分析结果,完全适合中国单一的资产负债结构,满足其简单的监管目标。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可以分析出资产负债在量上面与风险水平相匹配,持续期模型可以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利率频繁波动的时间段对银行的市场价值进行分析。而在利率风险规避方面,中国商业银行在利率预测这一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较远,这有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存在,中国的利率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产负债管理自然而然成为了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过程中利率风险的主要策略。我国的商业银行要在未来面对利率完全市场化的状况,通过金融衍生品规避利率风险才是银行主要的出路。虽然在这几年,中国的衍生品交易有平稳上升的趋势。但是,金融衍生品的定价以及在金融衍生品业务开展的过程中防范投资风险,是商业银行面对的最大两个问题。本文总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是对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作介绍,并进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提出本文的创新点和需要完善的部分。第二章首先分析了银行将要面临的利率风险种类,并分析了国际商业银行所遭遇的利率风险的形成因素和利率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第叁章通过对利率风险最常用的四种计量方法: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持续期模型、VAR模型和压力测试的分析,分别分析了德国、美国和日本叁国在利率风险衡量模型使用上各自的特点。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国际商业银行最常用到的资产负债规避策略和金融衍生工具规避策略,以及BIS和OTS监管模式,并且分析了德国、美国和日本在选用监管模式上各自的特点以及利率风险规避策略的运用状况。第五章通过简要介绍我国利率市场的历史进程和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六章主要分析了德国、美国、日本和我国在利率市场化过程的差异;比较了利率风险衡量模型、规避策略和监管模式方面在前叁个国家的运用状况,并提出根据我国现有银行业务开展状况更适合的利率风险衡量模型、规避策略和监管模式,最后对中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提出了叁点建议。本文主要创新点在于:(1)结合了国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利率市场化过程和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理论,从利率市场化这一利率风险管理的必要背景环境中去分析利率风险管理。(2)以横向的对比分析方式,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利率市场化过程、利率风险衡量模型、风险规避策略和监管模式的差异进行了论述,并从中得出适合中国现阶段利率市场化程度和商业银行发展水平的相关结论。

康秀棋[9]2013年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风险的测度研究》文中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利率市场化和汇率自由化为核心的金融自由化浪潮波及全世界,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利率放开后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受到利率水平的频繁波动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因为利率的频繁波动,导致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和所持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无法确定和衡量,所以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风险就成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市场风险之一。利率市场化要求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必须有效的识别和准确的测度,如果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缺少有效的测度,那么利率风险管理就无从谈起,银行的经营风险就将急剧的放大。西方商业银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己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利率风险测度体系。因此,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和方法,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利率风险测度体系,提高我国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进行评述,深入的分析了利率风险形成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目前和将来我国商业银行业面临的利率风险。接着在从历史角度详细比较分析四种利率风险测度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利率敏感性缺口和久期这两种测度方法进行应用研究。最后通过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相关经验以及我国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测度方法的最优选择问题。

邵珊[10]2014年在《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意识到利率管制对本国金融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于是逐渐放开了对利率的管制,走上了利率市场化之路。这些国家在改革利率市场化时,有采取的是渐进式改革,也有采取的是激进式改革,有的取得了成功,也有的以失败而告终,这也说明利率市场化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程。我国是自1995年提出的利率市场化的思路,至今为止这项改革在我国也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到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对于商业银行,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以为其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比如有利于商业银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商业银行经营的自主性,但另一方面也为其带来了很多的风险,尤其是利率风险。利率风险属于银行的恒久性风险,会长期伴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存在。如何帮助商业银行应对利率风险成为金融界和金融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很多学者也展开了对利率市场化下的利率风险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选择利率市场化下的利率风险为研究内容,以中国农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农业银行的个例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的现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度量还不是特别准确,而利率风险防范工具还不完善,应对利率风险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基于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及应对现状,本文的目的主要是为商业银行提供一些应对利率风险管理的措施,为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作出重要的贡献。由此可见,本文的研究内容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及实际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将文章分为六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导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可能的创新与不足,并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各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两个方面考虑,并总结了这些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经验;第叁部分是对利率风险的研究,包括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分类、利率风险的度量方法、利率风险防范的工具等内容;第四部分是分析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风险管理,以农业银行为例,分析了利率风险及应对利率风险的能力;第五部分主要从微观及宏观的角度,提出了若干应对利率风险的对策;第六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

参考文献:

[1]. 利率衍生品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 徐鹤龙.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7

[2]. 中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完善及展望[D]. 刘强. 郑州大学. 2012

[3].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D]. 王习. 福建师范大学. 2013

[4].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 邱玉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

[5].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国际比较研究[D]. 冯文晋.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6].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动态综合计量与管理研究[D]. 刘湘云. 暨南大学. 2007

[7].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影响研究[D]. 冯尔娅. 西南财经大学. 2013

[8].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研究[D]. 杜蓓. 西南财经大学. 2012

[9].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风险的测度研究[D]. 康秀棋. 福建农林大学. 2013

[10].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研究[D]. 邵珊. 山东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  ;  ;  ;  ;  ;  ;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