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射电镜数字化及图像处理分析

透射电镜数字化及图像处理分析

彭喜英[1]2004年在《透射电镜数字化及图像处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的数字化已成为信息传送、处理和存储的最有效的方法。把透射电镜所获得的各种图像实时地转变成数字信号并采用联机的图像系统对电镜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成为了电子显微学中的重要研究手段,是现代电子显微镜图像处理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在现有透射电镜JEM-100CX的基础上配置一个数字图像转换、处理和分析系统,把透射电镜所获得的图像数字化,并通过编写的程序对透射电镜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最后输出分析结果。本课题主要完成了以下一些工作:第一章的绪论部分阐述了透射电镜的发展和应用,分析了电镜图像数字化的重要意义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以及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在电镜图像分析中的应用。第二章介绍了透射电镜数字化的硬件配置和软件技术基础,并分析了面向对象设计和数据库技术对透射电镜图像处理和分析的具体支持。第叁章介绍了利用双线性插值法还原被扭曲的电镜图像。选择了图像骨架细化和轮廓提取的算子对电镜图像进行预处理。第四章是对电镜的微观形貌图像进行定量分析,构造了材料组织晶粒度和粉末颗粒球化率分析的算法与实现。第五章是透射电镜选区衍射电子花样图像的结构分析,利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并结合透射电镜衍射图像分析方法对电子衍射花样进行标定。第六章分析了材料断口图像疲劳纹的边缘检测与特征提取,通过计算机测量和计算了疲劳纹的扩展速率。

龚丹, 曾立波, 张宏波, 吴琼水, 江益[2]2005年在《透射电镜CCD数字图像系统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系统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CCD和合理的光路设计对普通的电子显微镜进行了改造,增加了一个图像处理系统,并成功地安装在H600透射电镜上.该系统具有分辨率高、结构紧凑、成本低以及对原电镜结构不做任何改动等优点,可以广泛地用于国内大多数的透射电镜的改造,是进口设备优良的替代品.

邵建达, 范正修, 王桂英, 丁志华[3]1994年在《多层膜结构和界面分析应用中的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剖面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利用高倍放大的超薄多层膜的剖面图,经FC数字化图像处理系统进行数字化处理后,给出详细的定量结构参数的详细过程。并给出了对利用平面磁控溅射淀积的10个周期数的Mo/Si周期多层膜的实际处理结果,获得了界面上的渗透层厚度和粗糙度值,并与小角X光衍射法测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陈朝庆, 邵贝羚, 孙继光, 刘安生, 安生[4]1999年在《透射电镜CCD数字图像接收处理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简单介绍了积累型TV扫描CCD数字成像处理系统,并将该系统成功地安装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JEM-2000FX透射电镜上。

姚骏恩[5]1996年在《我国超显微镜的研制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记述了我国研制的各种超显微镜,包括: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微区分析仪,电子衍射仪,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的主要性能及发展过程。

张斌[6]2014年在《Nd_(1.85)Ce_(0.15)CuO_(4-δ)材料制备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以EDTA为螯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添加剂的情况下合成了 Nd-Ce-Cu-O体系的胶体,并在500℃合成了纯相Nd_(1.85)Ce_(0.15)CuO_(4-δ)。分析发现其成胶机理为EDTA和金属阳离子整合形成络合物后,络合物之间通过聚合作用形成胶体粒子,进而形成凝胶。所制备的粉体颗粒呈片状,粒径为纳米级别。粉体的HRTEM研究发现,Ce选择性掺入体心(棱)位置,导致粉体结构呈现出两层Nd-两层Nd(Ce)的交替层状长周期结构。通过实验论文提出胶体成相机制,指出如某相在低温下是稳定的,且元素在交替中的分布是均匀的情况下,有机物分解完的温度就是该相的合成温度。靶材研究发现胶体制备中的添加剂、pH值,以及预烧和终烧温度对靶材的性能影响很大。当添加剂为氨水,pH=6,预烧和终烧温度分别为700和1050℃的条件下制备出的靶材具有高致密度和低电阻率,该靶材被用于薄膜的制备。靶材烧结机理和电导率的研究中发现,所制备的靶材具有择优取向且致密度高,是因为粉体呈片状且粒径适中,以及足够的液相;载流子的散射概率和晶界的正相关性导致了靶材致密性和电导率的正相关。实验在低激光能量和无Ar气氛下合成了 NCCO薄膜,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薄膜生长取向由a向c轴转变,Ce_(1-y)Nd_yO_(1.76)杂相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随着生长氧压的增加薄膜取向也从a向c轴转变,杂相峰随氧压变大而增强。不同取向的薄膜都呈岛状生长,但c轴取向的薄膜有较小的粗糙度,薄膜的失配度是影响取向变化的主要原因。实验测定了粉体和薄膜的Raman光谱,光谱对薄膜的取向和应力非常敏感。

朱丹丹[7]2011年在《硬化性牙本质粘结界面形态的观察和粘结强度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通过研究经全酸蚀牙本质粘结系统分别处理正常牙本质和硬化性牙本质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来观察获得的混合层超微结构特点,并利用微拉伸测试方法对其粘结强度进行测试,为临床操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因牙周病而拔除的磨牙20颗,颌面具有典型硬化性牙本质,作为实验组;另选择因正畸减数而拔除前磨牙20颗,根尖孔已形成,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牙全部应用3M Single Bond全酸蚀粘结系统处理牙本质,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下观察粘结界面的微观形态;在微拉伸测力仪上进行粘结强度测试。对所得出的镜下观察结果进行描述,实验数据用SPSS11.5软件做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经全酸蚀粘结系统对正常牙本质与硬化性牙本质进行粘结处理后TEM下观察均可见到清晰的混合层,硬化性牙本质混合层相对于正常牙本质较薄;微拉伸粘结强度值(M Pa)结果为正常牙本质组(40.55±4.34),硬化性牙本质组(38.43±2.28),得出不同牙本质类型对粘结强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M Single Bond全酸蚀系统处理正常牙本质获得的混合层与硬化性牙本质获得的混合层在TEM下对其形态学观察,硬化性牙本质的较薄。微拉伸实验研究,在同种粘结系统情况下,得出硬化性牙本质的粘结强度低于正常牙本质,为临床操作时的方法改进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透射电镜数字化及图像处理分析[D]. 彭喜英. 华中科技大学. 2004

[2]. 透射电镜CCD数字图像系统的研制[J]. 龚丹, 曾立波, 张宏波, 吴琼水, 江益.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05

[3]. 多层膜结构和界面分析应用中的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剖面分析[J]. 邵建达, 范正修, 王桂英, 丁志华. 中国激光. 1994

[4]. 透射电镜CCD数字图像接收处理系统[J]. 陈朝庆, 邵贝羚, 孙继光, 刘安生, 安生. 现代仪器. 1999

[5]. 我国超显微镜的研制与发展[J]. 姚骏恩. 电子显微学报. 1996

[6]. Nd_(1.85)Ce_(0.15)CuO_(4-δ)材料制备及机理研究[D]. 张斌. 昆明理工大学. 2014

[7]. 硬化性牙本质粘结界面形态的观察和粘结强度的研究[D]. 朱丹丹. 大连医科大学. 2011

标签:;  ;  ;  

透射电镜数字化及图像处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