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氟乙烷论文_马超峰,李玲,石能富,金佳敏,刘武灿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氟乙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烷,氟化,乙烯,乙炔,催化剂,氢键,氟化氢。

二氟乙烷论文文献综述

马超峰,李玲,石能富,金佳敏,刘武灿[1](2019)在《2-氯-1,1-二氟乙烷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2-氯-1,1-二氟乙烷的多种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各种制备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以2-氯-1,1-二氟乙烯为原料的催化加氢法,具有生产条件简单、转化率及收率高等优点,工业化价值高。并讨论了它在农药、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徐卫国,张建君[2](2019)在《1,1,1,2-四氯-2,2-二氟乙烷的制备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1,1,1,2-四氯-2,2-二氟乙烷的性质,总结了它的各种合成方法,讨论了它在农药、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有机氟工业》期刊2019年01期)

陈军华,郑阳,汪娟,冯刚,夏之宁[3](2017)在《1,1-二氟乙烷二聚体的转动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波谱是研究气态分子内部动力学和超精细结构的有力工具,它可以提供配合物内分子的超精细结构、内部动力学、能量关系及构象平衡等信息。本研究中,我们采用新搭建的超声喷射傅里叶变换微波波谱研究了1,1二氟乙烷二聚体。实验测定了理论计算中最稳定的两个构型(见图1),两个构型均以3个C-H…F-C弱氢键相互作用,并且只有F8原子形成的这一个弱相互作用位点不同,其余两个弱氢键则是以相同的原子相互作用。除了母体体系,还测定了构型Ⅰ在自然丰度下4个~(13)C同位素的转动光谱,由此计算得到配合物分子碳原子的键长和距离:r(C1C2)=1.47(5)A,r(C9C10)=1.50(1)A,r(C9C2)=3.732(5)A,分子间碳原子的夹角:∠C9C2C1=90(1)°。改变构型Ⅰ的5个参数,其余参数固定在理论计算值(MP2/6-311++(d,p)),可以使它的转动常数很好的符合实验值,进而得到构型Ⅰ的3个弱氢键键长r(H_5F_(11))=2.664(2)A,r(H_6F_(12))=2.572(2)A和r(F_8H_(13))=2.586(2)A。改变构型Ⅱ的2个参数,其余参数固定在理论计算值,得到构型Ⅱ的弱氢键键长r(H_5F_(11))=3.005(5)A,r(H_6F_(12))=2.485(5)A和r(F_8H_(14))=2.452(5)A。计算得到两个配合物的解离能分别为9.1kJ mol~(-1)(Ⅰ)和3.2 kJ mol~(-1)(Ⅱ),表明构型Ⅰ的3个弱氢键相互作用更强。对超声膨胀中观察到的两个配合物的布局数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的布局比N_Ⅰ/N_Ⅱ~6/1。(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8-18)

谭启晨[4](2016)在《乙炔氢氟化制备氟乙烯和二氟乙烷催化剂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炔与无水氟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乙炔氢氟化反应,生成氟乙烯和二氟乙烷,既可以应用于PVF与含氟精细化学品的生产,也是ODS良好的替代品,在制冷领域以及复合材料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合适的气相催化剂应用于固定床反应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本文分别采用硝酸铬和氨水共沉淀制备催化剂,并添加助剂Mg、Zn,考察了金属添加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为了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寿命,分别以χ-氧化铝、α-氧化铝、γ-氧化铝为载体,负载金属Cr、Ni、Co等,考察了不同载体及金属负载量对乙炔氢氟化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比表面测定(BET)、粒度测试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表征。根据催化剂评价系统要求与乙炔氢氟化工艺特点,搭建了催化剂评价装置,首先确定了催化剂评价条件为温度250℃左右、空速600h-1,乙炔氟化氢摩尔比3:1~6:1。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中,在Zn含量为1%时,VF与R152a选择性达58%,转化率达80%;采用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以α-氧化铝负载5%铬的催化剂,VF与R152a总选择性达86%,转化率为99%;对于双金属负载催化剂,以γ-氧化铝为载体,负载5%铬和1%镍的催化剂,氟乙烯的选择性达60%,产物总选择性也达到83%。根据微反应装置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年产1万吨乙炔氢氟化工业装置的Aspen模拟及设计。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量的情况下,以Cr(5%)·Ni(1%)/γ-Al2O3为催化剂的工艺总投资费用稍高于以Cr(5%)/α-Al2O3为催化剂,且在总收益上后者优于前者,这说明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以及产物的比例对此工艺的应用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期刊2016-03-20)

王刚,郑海峰,尹红,袁慎峰,陈志荣[5](2016)在《活性炭负载金属氯化物催化1-氯-1,1-二氟乙烷裂解制备偏氟乙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裂解温度为400~630℃、空时为32 s条件下研究了活性炭负载金属氯化物催化剂(Fe Cl3/C、Cu Cl2/C和Ni Cl2/C)催化1-氯-1,1-二氟乙烷(HCFC-142b)裂解制备偏氟乙烯(VDF)的过程。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种类对原料转化率和VDF含量及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 Cl3/C和Cu Cl2/C的催化活性较高,Ni Cl2/C无明显催化作用。反应温度为400~500℃时,Fe Cl3/C使HCFC-142b转化率提高约10%~20%,VDF含量增加约3%~8%,选择性下降约10%~14%。反应温度为400~480℃时,Cu Cl2/C使HCFC-142b转化率和VDF含量提高50%以上,选择性也明显提高。推测Fe Cl3/C和Cu Cl2/C的催化机理为碳正离子机理。(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2016年01期)

徐美燚[6](2015)在《一氯二氟乙烷生产装置工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氟一氯乙烷(简称HCFC-142b)(俗称F142b)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略有芳香味。易溶于油,难溶于水。其分子式:CCl F2CH3;沸点:-9.2℃;临界温度:136.45℃;临界压力:4.12MPa;HCFC-142b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常作为制冷剂、发泡剂。但是在工业中它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偏氟乙烯单体(VDF)的原料,而偏氟乙烯又是制备氟橡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单体。本文是根据设计任务书对HCFC-142b生产装置进行工艺系统的详细设计,设计过程严格参照相关标准规范,充分考虑到自动化控制以减少人员操作,保证生产安全。(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5年10期)

王刚,郑海峰,尹红,袁慎峰,陈志荣[7](2015)在《1-氯-1,1-二氟乙烷裂解制备偏氟乙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镍质裂解管中利用1-氯-1,1-二氟乙烷(HCFC-142b)空管裂解制备偏氟乙烯(VDF),探究进料流量和裂解温度对原料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裂解温度为550~600℃,进料流量为0.15~0.60mL/min时原料转化率较高,产物选择性较好,该工艺较适宜制备VDF.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得到HCFC-142b脱HCl和脱HF反应过程的过渡态结构,计算600℃下脱HCl和脱HF反应的热力学数据和动力学数据,得到反应活化能为225.49和271.15kJ/mol,计算结果与文献值较为接近,说明该计算方法可靠.(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5年09期)

王术成,张迪,林胜达,于万金,刘武灿[8](2014)在《1,1-二氟乙烷气相脱氟化氢制备氟乙烯催化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1,1-二氟乙烷(R152a)气相脱氟化氢制备氟乙烯的方法,简述了脱氟化氢的反应机理。叙述了主要几种气相脱氟化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铬基催化剂和铝基催化剂。认为通过添加合适的助剂调变酸性制备中等酸强度的脱氟化氢催化剂是其保持高活性和稳定性的关键,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工生产与技术》期刊2014年06期)

张闯,张波,尉明全[9](2014)在《离子改性Y分子筛吸附分离1,1,1,2-四氟乙烷/1,1-二氟-2-氯乙烯》一文中研究指出用CaCl2、La(NO3)3和Ce(NO3)3溶液对NaY分子筛进行离子改性制备出CaY、LaY和CeY分子筛。将其及NaY为吸附剂,利用动态吸附法评价其吸附分离1,1,1,2-四氟乙烷(HFC-134a)产品中微量1,1-二氟-2-氯乙烯(HCFC-1122)的性能。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XRD)、吡啶红外(FTIR)和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手段对新鲜及再生后的吸附剂进行结构和表面性质表征。结果表明:CaY、LaY与CeY分子筛上的Brφnsted酸中心可与HCFC-1122形成π-吸附配合物,从而将吸附流出气中HCFC-1122的残余率降低至1.0%以下;Brφnsted酸强度越高,π-吸附配合物越容易形成,最低吸附温度越低(CeY<LaY<CaY)。220℃下穿透吸附容量随CaY<LaY<CeY增加,归因于较少的强Brφnsted酸和弱Lewis酸数量有利于HCFC-1122的π-吸附配合物引发程度较低的聚合反应。吸附剂的热脱附再生性能不佳与其表面酸中心覆盖物难以脱除有关。(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雷俊,张彦,龚海涛[10](2014)在《一种同时生产1,1,1,2-四氟乙烷和二氟甲烷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同时生产1,1,1,2-四氟乙烷(HFC-134a)和二氟甲烷(HFC-32)的方法,以1,1,1-叁氟-2-氯乙烷(HCFC-133a)、二氯甲烷(HCC-30)及无水氟化氢(AHF)为原料,通过气相氟化催化一步反应可同时生产1,1,1,2-四氟乙烷和二氟甲烷。(本文来源于《有机氟工业》期刊2014年02期)

二氟乙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1,1,1,2-四氯-2,2-二氟乙烷的性质,总结了它的各种合成方法,讨论了它在农药、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氟乙烷论文参考文献

[1].马超峰,李玲,石能富,金佳敏,刘武灿.2-氯-1,1-二氟乙烷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浙江化工.2019

[2].徐卫国,张建君.1,1,1,2-四氯-2,2-二氟乙烷的制备与应用[J].有机氟工业.2019

[3].陈军华,郑阳,汪娟,冯刚,夏之宁.1,1-二氟乙烷二聚体的转动光谱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论文集.2017

[4].谭启晨.乙炔氢氟化制备氟乙烯和二氟乙烷催化剂的研制[D].山东理工大学.2016

[5].王刚,郑海峰,尹红,袁慎峰,陈志荣.活性炭负载金属氯化物催化1-氯-1,1-二氟乙烷裂解制备偏氟乙烯[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6

[6].徐美燚.一氯二氟乙烷生产装置工艺设计[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

[7].王刚,郑海峰,尹红,袁慎峰,陈志荣.1-氯-1,1-二氟乙烷裂解制备偏氟乙烯[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

[8].王术成,张迪,林胜达,于万金,刘武灿.1,1-二氟乙烷气相脱氟化氢制备氟乙烯催化剂研究进展[J].化工生产与技术.2014

[9].张闯,张波,尉明全.离子改性Y分子筛吸附分离1,1,1,2-四氟乙烷/1,1-二氟-2-氯乙烯[J].化工学报.2014

[10].雷俊,张彦,龚海涛.一种同时生产1,1,1,2-四氟乙烷和二氟甲烷的方法[J].有机氟工业.2014

论文知识图

六氟异丙醇取代苯萘硅烷对多种饱和气...一5不同发泡剂制得制品的反光显微镜照片...含50ppb内标的高纯氮气和100ppb的标准气...各c0p数据与关联式(10)的偏差制备含氟农药氟利昂-一氟叁氯甲烷分子模型

标签:;  ;  ;  ;  ;  ;  ;  

二氟乙烷论文_马超峰,李玲,石能富,金佳敏,刘武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