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铝碳先驱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硅烷,先驱,陶瓷,耐高温,纤维,碳化硅,表征。
铝碳先驱体论文文献综述
尚心莲[1](2018)在《有机先驱体聚碳硅烷对低碳铝碳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碳复合耐火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抗热冲击性和抗渣性而广泛用于连铸和炉外精炼等系统。近年来,随着洁净钢的发展和低碳环保理念的推广,传统碳复合耐火材料碳含量高的问题日益突显。例如钢水增碳、热损失大和石墨资源消耗量大以及CO_2等温室气体排放等,因此低碳化是碳复合耐火材料发展的必然趋势。简单降低碳含量,引起材料热导率降低、热膨胀增加,导致材料的抗热震性和抗渣性大幅下降,影响材料的使用效果。碳复合耐火材料碳源包括组分碳和结合碳,结合碳对含碳材料尤其是低碳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此本课题从改性含碳材料结合剂的角度出发,采用聚碳硅烷(PCS)为添加剂,研究了聚碳硅烷类型、添加量和热处理温度对酚醛树脂热解及低碳铝碳耐火材料的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聚碳硅烷热解在还原气氛下生成含Si纤维的生长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聚碳硅烷通过交联固化生成不溶不熔的叁维网络结构。将PCS引入酚醛树脂后,在热处理过程中,PCS与树脂反应,改变树脂结合碳的形貌和结构。结合碳由各向同性的致密玻璃碳结构转变为疏松多孔的结构,PCS起到了树脂改性的作用。当热处理温度高于1400℃时,结合碳内部有大量含Si纤维生成。(2)固态聚碳硅烷(SPCS)反应活性较低,微量加入低碳铝碳材料中,随着SPCS加入量提高,材料强度先下降后升高。当SPCS含量为0.6 wt%,热处理为950℃时,试样常温抗折强度、高温抗折强度和热震后残余抗折强度较高。1550℃热处理后,试样常温抗折强度、高温抗折强度最佳,热震后残余抗折强度最佳,强度保持率略有下降。(3)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LPCS)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更多的活性反应基端,与酚醛树脂反应更为剧烈,结合碳结构转变为更为疏松多孔的结构。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LPCS完成有机-无机转变后,裂解产物由无定形态SiC_xO_y叁维网络转变为含Si陶瓷纤维。本实验条件下,1550℃热处理后,试样常温、高温抗折强度最佳,热震后残余强度最高,低碳铝碳材料综合性能最佳。(4)SPCS和LPCS微量加入低碳铝碳材料中,聚碳硅烷与酚醛树脂反应,结合碳结构由致密的玻璃碳结构转变为多孔结构,试样显气孔率增加,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抗氧化性下降。聚碳硅烷裂解产物SiC_xO_y可以起到一定的抗氧化剂作用,由于加入量较低,作用不明显。(本文来源于《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期刊2018-06-30)
郝振宇,周大利,华坚,雷乐颜,迟文伟[2](2013)在《SiC陶瓷纤维先驱体——聚铝碳硅烷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温常压下,以聚二甲基硅烷(Polydimethylsilane,PDMS)和乙酰丙酮铝(Al(AcAc)3)为原料,合成了碳化硅(SiC)陶瓷纤维先驱体———聚铝碳硅烷(Polyaluminocarbosilane,PACS)。采用红外光谱法和凝胶渗透色谱法对制备的PACS进行了结构和分子量表征;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反应温度、裂解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配比4种因素对PACS的Si-H键含量、支化度和数均分子量Mn的影响,并用极差分析法进行了主次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是上述叁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各指标对PACS后续纺丝性能和高温碳化过程的影响,确定制备PACS较优的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390℃、裂解温度490℃、反应时间10h及原料Al(AcAc)3与PDMS配比4%(质量分数)。(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3年12期)
赵大方,李效东,郑春满[3](2008)在《添加填料合成SiC(Al)纤维的先驱体聚铝碳硅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硅碳硅烷和乙酰丙酮铝为原料,在反应装置的裂解柱中加入填料,在常压下合成了聚铝碳硅烷.结果表明:添加填料使合成聚铝碳硅烷的时间缩短46%,聚铝碳硅烷的从1008增大到2436,分子量的分布变窄,—Si—Si—键的含量低;在N_2气氛中,在400℃以下失重减少,在1200℃陶瓷的产率从65%提高到69%;加入填料可促进—Si—Si—链转化为—Si—C—Si—链,制备出的聚铝碳硅烷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氧的增重少,预氧化烧成后得到的Si—Al—C—O连续纤维强度为2.1 GPa,在Ar中1800℃烧结可得到致密的SiC(Al)纤维.纤维的结晶行为与不加填料时的类似.(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郑春满,李效东,余煜玺,王浩,曹峰[4](2006)在《耐超高温SiC(Al)纤维先驱体——聚铝碳硅烷纤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硅碳硅烷(PSCS)与乙酰丙酮铝(Al(AcAc)3)为原料,在常压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备出聚铝碳硅烷(PACS),经过熔融纺丝制备了PACS纤维.应用GPC、IR、XPS、29Si-NMR、27Al-NMR、TG、SEM、元素分析和增重等一系列分析,分别对PACS纤维的微观组成、结构以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原料质量配比为6∶100(Al(AcAc)3∶PSCS)合成的PACS化学式为SiC2.0H7.5O0.13Al0.018,数均分子量为1700左右,最适宜制备PACS纤维;PACS纤维中主要存在SiC4、SiC3H等结构,同时存在Si—O—Al键;在氮气气氛中,PACS纤维的陶瓷产率达到52%左右;预氧化处理,PACS纤维中Si—H键与空气中的氧反应形成Si—O—Si交联结构,较聚碳硅烷(PCS)纤维易于氧化,经过预氧化的PACS纤维陶瓷产率达到80%左右,是制备耐超高温SiC(Al)陶瓷纤维的合适纤维;用预氧化PACS纤维制备的SiC(OAl)纤维和SiC(Al)纤维抗拉强度高,耐高温性能好.(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余煜玺,李效东,曹峰,冯春祥[5](2004)在《SiC陶瓷先驱体聚铝碳硅烷的合成及其陶瓷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硅碳硅烷(polysilacarbosilane,PSCS)与乙酰丙酮铝[Al(AcAc)3]反应制备了含铝SiC陶瓷的先驱体聚铝碳硅烷(polyaluminocarbosilane,PACS),化学式为SiC2.01H7.66O0.13Al0.018,相对分子质量Mr=2265。PACS中主要存在如下结构:—Si(CH3)2—CH2—,—Si(CH3)·(H)—CH2—。PACS在N2气中的陶瓷化表明:600℃以下PACS是有机状态;900℃时,PACS中C—H,Si—CH3结构消失,PACS基本完成了无机化;1300℃左右PACS完全脱H,真正完成了无机化,转化为SiC陶瓷。1300℃以下陶瓷化产物的X射线衍射线很宽,产物为不定型结构。1500℃以上的陶瓷化产物为结晶度较高的SiC陶瓷。(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余煜玺,李效东,陈国明,曹峰,冯春祥[6](2004)在《SiC(Al)陶瓷纤维先驱体聚铝碳硅烷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聚二甲基硅烷(PDMS)热解聚合的液相产物聚硅碳硅烷(PSCS)与乙酰丙酮铝(Al(AcAc)3)反应制备了SiC(Al)陶瓷纤维的先驱体聚铝碳硅烷(PACS)。选用PSCS为原料消除了Al(AcAc)3在合成反应过程中出现的升华现象。合成的PACS化学式为:SiC2.0H7.6O0.13Al0.018,数均分子量Mn=2265。研究反应过程发现PSCS发生裂解重排反应,Si-H键在反应中显示出巨大的活性,反应时伴随有乙酰丙酮气相副产物产生。反应机理研究表明,PACS分子量的增加是PSCS形成的Si-H键与Al(AcAc)3的配位基发生交联反应形成Si-Al键的结果。(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4年02期)
铝碳先驱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高温常压下,以聚二甲基硅烷(Polydimethylsilane,PDMS)和乙酰丙酮铝(Al(AcAc)3)为原料,合成了碳化硅(SiC)陶瓷纤维先驱体———聚铝碳硅烷(Polyaluminocarbosilane,PACS)。采用红外光谱法和凝胶渗透色谱法对制备的PACS进行了结构和分子量表征;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反应温度、裂解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配比4种因素对PACS的Si-H键含量、支化度和数均分子量Mn的影响,并用极差分析法进行了主次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是上述叁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各指标对PACS后续纺丝性能和高温碳化过程的影响,确定制备PACS较优的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390℃、裂解温度490℃、反应时间10h及原料Al(AcAc)3与PDMS配比4%(质量分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铝碳先驱体论文参考文献
[1].尚心莲.有机先驱体聚碳硅烷对低碳铝碳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D].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2018
[2].郝振宇,周大利,华坚,雷乐颜,迟文伟.SiC陶瓷纤维先驱体——聚铝碳硅烷的合成与表征[J].材料导报.2013
[3].赵大方,李效东,郑春满.添加填料合成SiC(Al)纤维的先驱体聚铝碳硅烷[J].材料研究学报.2008
[4].郑春满,李效东,余煜玺,王浩,曹峰.耐超高温SiC(Al)纤维先驱体——聚铝碳硅烷纤维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6
[5].余煜玺,李效东,曹峰,冯春祥.SiC陶瓷先驱体聚铝碳硅烷的合成及其陶瓷化[J].硅酸盐学报.2004
[6].余煜玺,李效东,陈国明,曹峰,冯春祥.SiC(Al)陶瓷纤维先驱体聚铝碳硅烷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