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血栓模型论文-陈良,蒋锦琪,张道良

冠状动脉血栓模型论文-陈良,蒋锦琪,张道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冠状动脉血栓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冠状动脉,月桂酸钠,微血栓,模型

冠状动脉血栓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陈良,蒋锦琪,张道良[1](2012)在《大白兔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新西兰大白兔冠状动脉微血栓的模型,探讨其机制。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4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20只)、假手术组(20只)和对照组(5只)。开胸后阻断升主动脉10s,模型组经主动脉根部注入月桂酸钠1.5mg/kg(浓度为40mg/ml),假手术组注入相同体积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术后1、3、24、72h分别取心脏病理检测,各时间点各取5只大白兔,每个心脏取5张切片,观察各组微血栓形成情况、计算血栓形成率。于术前和术后3h各采血2ml,测定、比较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结果:模型组在注入月桂酸钠后1h微血栓形成率为(8.49±3.12)%,于注射后3h[(24.21±6.52)%]达高峰,24h[(16.65±5.84)%]和72h[(9.87±3.55)%]后逐渐减少,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O下降[(7.30±0.86)μmol/L∶(3.49±0.81)μmol/L,P<0.01],ET-1上升[(17.83±1.89)pg/ml∶(29.21±2.19)pg/ml,P<0.01],VEGF上升[(96.74±11.06)pg/ml∶(145.20±11.12)pg/ml,P<0.01]。结论:用月桂酸钠(经主动脉)行冠状动脉内注射能成功地建立新西兰大白兔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其最佳剂量和时间点为1.5mg/kg和术后3h,其主要机制为月桂酸钠导致了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损伤和(或)功能障碍。(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郝春华,王维亭,宋书辉,赵专友,汤立达[2](2012)在《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冠状动脉血栓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冠状动脉血栓致心肌梗死模型。方法大鼠分为激光和化学单独刺激组、联合刺激组和重组葡激酶处理组,通过注射光敏剂四氯四碘荧光素二钠(虎红)后激光照射冠状动脉形成血栓致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比较各组血管栓塞程度以及心电图Ⅱ导联ST段高度变化选择出最佳模型。并用该模型评价重组葡激酶溶栓作用效果。结果相对于单独刺激组,联合刺激组心脏激光照射处均出现明显损伤病灶。HE染色心肌细胞肿胀,排列紊乱,动静脉内均见血栓。心电图出现不同程度心律失常,ST段抬高。其中注射40 mg.kg-1虎红后照射15 min心律失常出现时间较早,心电图ST段抬高幅度高、维持时间长,而且死亡率低,为本研究中最佳光化学法冠状动脉血栓模型。重组葡激酶处理组能够部分溶解动静脉血管内血栓,减小血栓面积(P<0.01),抑制ST段抬高(P<0.05~0.01)。结论该文建立了最佳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冠状动脉血栓模型,适于溶栓药物研发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2年01期)

熊信林,谢建,王珏,王朝晖,苏冠华[3](2009)在《fgl2凝血酶原酶在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fgl2凝血酶原酶在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中表达及意义。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78只,随机分到模型组36只,假手术组36只和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术后1h、1d、1周、2周、3周、4周各6只。模型组经主动脉根部注入月桂酸钠,假手术组注入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分别用HE与纤维特染染色、ELISA、RT-PCR法、免疫(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06-11)

李淑梅,曾凯,钟玲,孙伏清,傅发源[4](2007)在《经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微血栓构建大鼠急性左心衰竭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重复性好、相对稳定的大鼠急性左心衰模型。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4)、假手术组(n=12)。经左心室内注射自体微血栓、同时短暂主动脉夹闭,造成冠状动脉微栓塞及左室微小心肌梗死,构建大鼠实验性左心衰模型。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血液动力学和病理学检测观察大鼠的心功能变化及心肌微小梗死灶面积。结果术后模型组除8只死亡,存活的16只大鼠均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活动及进食减少等表现。术后48h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显着降低,左室收缩压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最大下降速率)明显下降,伴左室舒张末压显着升高。HE染色显示模型组斑片状心肌梗死灶,梗死面积(21.00±2.55)%;肺组织显示肺水肿。结论冠状动脉微栓塞是构建小动物急性左心衰竭模型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07年14期)

叶明芳,陈丹,傅发源,陈良龙,洪华山[5](2004)在《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的建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相当常见,并且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目的: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的病理生理意义奠定基础。地点、材料和干预:实验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鼠类动物实验室完成。实验选取24只SPF级雄性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只。钳夹升主动脉后自主动脉根部注入月桂酸钠1.0mg/kg,1.5h后取标本。主要观察指标:注入月桂酸钠后大鼠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损害及微血栓形成情况;早期缺氧心肌情况。结果:①注入月桂酸钠1.5h后冠状动脉微血栓组所有大鼠均出现微动脉血管内皮损伤及微动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无此情况(P<0.01);冠状动脉微血栓组微动脉内皮损伤率为(10.17±2.33)%,血栓形成率为(9.42±2.02)%。②Nagar-Olsen染色显示心肌缺血区域占所观察心肌横截面面积的(7.52±2.26)%,对照组无心肌缺血(P<0.01)。结论:月桂酸钠可稳定地诱发冠状动脉微血栓形成,此模型可作为冠状动脉微血栓及微栓塞研究的平台。(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4年21期)

叶明芳,陈良龙,陈丹,洪华山[6](2003)在《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 方法 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冠脉微血栓组 (模型组 ) ,每组各12只。钳夹升主动脉后自主动脉根部注入生理盐水或月桂酸钠 1.0 mg/ kg,1h后取标本。苏木精 -伊红染色观察冠脉微循环改变 ,Nagar- Olsen染色观察早期心肌低氧程度。 结果  (1)模型组出现微动脉血管内皮损伤及微动脉血栓形成 ,对照组无此情况 (P <0 .0 1) ;模型组微动脉内皮损伤率为 10 .17%± 2 .33% ,血栓形成率 9.4 2 %±2 .0 2 %。 (2 ) Nagar- Olsen染色模型组心肌缺血区域占所观察心肌横截面面积的 7.2 0 %± 2 .4 3% ,对照组无心肌缺血 (P<0 .0 1)。 结论 月桂酸钠可稳定地诱发冠脉微血栓形成 ,该模型可用于冠脉微血栓及微栓塞研究的平台(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应华忠,王德军,徐孝平,陈民利[7](2002)在《犬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评价和筛选溶血栓药物的动物模型。方法利用电刺激损伤犬冠状动脉左回旋支(LCX)内膜形成血栓阻塞冠脉,观察血流量变化至0ml/min为血栓形成,记录电刺激时间、心电、血栓湿重。结果电刺激损伤犬冠状动脉左回旋支(LCX)内膜血流阻断时间为28±14.63min,冠脉血流量从15±2.3ml/min降至0ml/min,2小时内未出现再通现象,平均血栓湿重为16.6±4.2mg,血栓形成后心电ST明显抬高。结论用电刺激损伤犬冠状动脉左回旋支(LCX)内膜可100%形成血栓模型,形成的模型类似于人类,可作为评价和筛选溶血栓药物的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首届中国中医药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论文汇编》期刊2002-12-01)

应华忠,王德军,徐孝平,陈民利,吴茵[8](2002)在《犬冠状动脉血栓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用 3%戊巴比妥钠 30 mg/ kg静脉注射麻醉犬 ,分离气管及右股动、静脉 ,插管用于测定动脉血压、补充麻醉。左侧第四、五肋间开胸 ,暴露心脏 ,分离冠状动脉左回旋支 (L CX) ,钩上合适的电磁流量仪探头 ,连续记录左旋支血流量。在 L CX下穿(本文来源于《上海实验动物科学》期刊2002年03期)

潘伟民,叶红华,蒋建设,程典升,陈晓敏[9](2000)在《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建立一种合适的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方法 :选择健康杂种犬 12只 ,用心导管技术将铜网圈置入犬冠状动脉内 ,使之在局部形成血栓。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内有阻塞性血栓形成 ,病理切片显示犬冠状动脉内血栓与人类冠状动脉血栓结构相似。结论 :该法操作简单 ,重复性好 ,血栓形成耗时较短 ,平均仅 ( 16 .8± 10 .5 ) m in,闭塞血管可任意选择(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00年07期)

张澍[10](1999)在《急性血栓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模型及其心律失常机制(摘要)》一文中研究指出Objective : To further identify the occurrence and mechanism of spontaneou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caused by thrombotic coronary occlusion- Methods : Regionalischemia was induced by thrombotic occlusion using a wire electrode to deliver a 200 ~300 μA anodic currentto the intima of the proximalleft circumflex artery (LCX) in 10 open chest dogs- Results : Total occlusion occurred 47 ±18 minutes after delivery ofthe current as indicated by a Doppler flowmeter- Current required to totalk occlusion of LCXwas 200 ~300 ( mean 255)μA- In nine dogs ,nonsustained VT(NSVT) originated from numerous ,differentfocalsites wasinitiated and maintained- Sustained VT(susVT) occurred in six dogs and was alsoinitiated by focal mechanisms located nearthe ischemic borderin four dogs and within the ischemic region in the other two- In three dogs ,the susVT was maintained primarily through a focal mechanism , which arose in the ischemic border region- In the other three dogs ,susVT was maintained by macroreentry extended from the subendocardium of the ischemic regionanteriorly through the septum as the fast pathway , towards the epicardium of the posterior area of LV and then intramurally back to the subendocardium as the slow pathway- VTchanged into VF within 10 ~41 seconds in four of these six dogs- The transition from VTto VF was due exclusively to intramural reentry with multiple wavefronts involving the nonischemic region in three dogs ,the ischemic border region in one ,and the ischemic region in one- Conclusion : Thrombotic occlusion of coronary artery by delivering anodic current to intima of the vessel is a useful model to study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acute ischemia-(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1999年S1期)

冠状动脉血栓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冠状动脉血栓致心肌梗死模型。方法大鼠分为激光和化学单独刺激组、联合刺激组和重组葡激酶处理组,通过注射光敏剂四氯四碘荧光素二钠(虎红)后激光照射冠状动脉形成血栓致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比较各组血管栓塞程度以及心电图Ⅱ导联ST段高度变化选择出最佳模型。并用该模型评价重组葡激酶溶栓作用效果。结果相对于单独刺激组,联合刺激组心脏激光照射处均出现明显损伤病灶。HE染色心肌细胞肿胀,排列紊乱,动静脉内均见血栓。心电图出现不同程度心律失常,ST段抬高。其中注射40 mg.kg-1虎红后照射15 min心律失常出现时间较早,心电图ST段抬高幅度高、维持时间长,而且死亡率低,为本研究中最佳光化学法冠状动脉血栓模型。重组葡激酶处理组能够部分溶解动静脉血管内血栓,减小血栓面积(P<0.01),抑制ST段抬高(P<0.05~0.01)。结论该文建立了最佳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冠状动脉血栓模型,适于溶栓药物研发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冠状动脉血栓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陈良,蒋锦琪,张道良.大白兔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的建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

[2].郝春华,王维亭,宋书辉,赵专友,汤立达.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冠状动脉血栓模型的建立和应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

[3].熊信林,谢建,王珏,王朝晖,苏冠华.fgl2凝血酶原酶在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C].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9

[4].李淑梅,曾凯,钟玲,孙伏清,傅发源.经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微血栓构建大鼠急性左心衰竭模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

[5].叶明芳,陈丹,傅发源,陈良龙,洪华山.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的建立(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4

[6].叶明芳,陈良龙,陈丹,洪华山.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3

[7].应华忠,王德军,徐孝平,陈民利.犬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建立[C].首届中国中医药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论文汇编.2002

[8].应华忠,王德军,徐孝平,陈民利,吴茵.犬冠状动脉血栓模型的建立[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2

[9].潘伟民,叶红华,蒋建设,程典升,陈晓敏.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建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0

[10].张澍.急性血栓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模型及其心律失常机制(摘要)[J].中国循环杂志.1999

标签:;  ;  ;  ;  

冠状动脉血栓模型论文-陈良,蒋锦琪,张道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