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液压缓冲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缓冲器,液压,阻尼,电梯,特性,算法,数学模型。
液压缓冲器论文文献综述
林建新[1](2019)在《基于AMESim的电梯变液阻液压缓冲器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梯用液压缓冲器需要根据国家标准要求,在不同环境下满足设计标准要求,为此研究了液压缓冲器技术要求;根据缓冲器结构,建立了AMESim虚拟样机模型,分析了液压缓冲器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阻尼小孔和缓冲器缓冲腔死区,为设计合理的电梯用液压缓冲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9年35期)
殷彦斌,张宏亮[2](2019)在《电梯用液压缓冲器的缓冲原理与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电梯中常用的液压缓冲器的类型结构和缓冲原理。结合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和牛顿力学,建立了环状节流孔式液压缓冲器的分析模型,得到了节流面积-位移的函数,并进行简要分析,为渐变式节流式缓冲器的设计及缓冲特性研究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节流杆的轮廓曲线以及节流孔的面积变化是影响缓冲特性的重要因素,是缓冲器设计优化的重点研究内容;要充分考虑安装空间、载荷撞击质量和撞击速度的参数情况来选用适合的缓冲器。(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张宏宇,蒋爱民,徐轶群,何寥,吴建胜[3](2019)在《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液压缓冲器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以重物下落缓冲平台的液压缓冲器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并采用Runge-Kutta法求解缓冲系统动力学支配微分方程,模拟重物在缓冲器作用下的减速缓冲过程。之后以增大缓冲效率和降低系统压力为优化目标,通过粒子群算法优化阻尼孔孔径及孔间距,与以往等孔径等间距的经验设计相比,优化结构显着提高缓冲阻尼的效率,同时将系统最高压力控制在45 MPa以下。(本文来源于《液压气动与密封》期刊2019年06期)
姜文健[4](2019)在《弹簧液压缓冲器内部流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弹簧液压式缓冲器内部流场的不了解,在液压阻力系数的选取上不准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弹簧液压式缓冲器的发展。针对火炮后坐时弹簧液压式缓冲器内部流体流动情况,在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及实际后坐规律的基础上,采用了Profile文件运动边界驱动、弹簧—光顺方法加网格重构技术一起组成动网格技术,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合理简化、评估完网格质量后的叁维仿真模型,对该型弹簧液压式缓冲器内部流体流动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了缓冲器内液体流速、压强以及速度矢量的瞬态分布情况,揭示了该弹簧液压式缓冲器内液体流动的规律和特点,为以后弹簧液压式缓冲器的设计及故障分析提供支持。同时在仿真结果基础上,计算拟合了该弹簧液压式缓冲器的总体液压阻力系数,为以后该结构弹簧液压缓冲器的液压阻力系数提供了参考。最后将仿真与试验后得到的最大液压阻力进行对比,误差为10%,仿真结果基本符合要求。考虑到温度对该弹簧液压式缓冲器内部流场的影响,建立了-30℃、20℃、50℃温度下该弹簧液压式缓冲器内部流域的仿真模型并求解。分析结果显示:温度的不同对缓冲器内部流场及其分布影响显着,液压油工作温度的升高导致了后坐流液孔与节制流液孔处的流速减缓、I腔中液压油的压强的减小、以及液压阻力系数K的降低。考虑到后坐流液孔对弹簧液压式缓冲器内部流场的影响,建立了2、3、4个后坐流液孔、4mm、5mm、6mm直径后坐流液孔的该弹簧液压式缓冲器内部流域的仿真模型并求解。分析结果显示:后坐流液孔个数对液压阻力系数K的影响不大,后坐流液孔直径的减小直接导致了液压阻力系数K的增加,并且后坐流液孔的直径愈减小液压阻力系数K的增加效果愈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4-16)
王成龙,邱志伟,曾庆良,刘延玺[5](2019)在《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多孔式液压缓冲器阻尼孔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阻尼孔组合优化方案,实现了多孔式液压缓冲器的优化设计。根据缓冲器缓冲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和孔口流量特性,建立了多孔式缓冲器缓冲过程的动态数学模型;以阻尼孔直径、阻尼孔间距和阻尼孔数量为优化变量,基于缓冲器动态数学模型与模拟退火算法,建立了阻尼孔组合优化求解模型;根据该优化模型对阻尼孔的3个优化变量进行了组合优化,并将优化前后的数据输入到多孔式液压缓冲器的AMESim仿真模型中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同最初方案相比,组合优化后的液压缓冲器的内腔最高压力降低了12%,缓冲行程缩短了6.7%,缓冲过程更加平缓。(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9年04期)
刘大柱,戴冲,蔡旭青[6](2019)在《一种可用于斜行电梯的液压缓冲器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GB/T 35857-2018《斜行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在2018年2月份颁布,斜行电梯逐渐进入大众的视线。斜行电梯服务于指定的层站,其运载装置用来运载乘客或货物,且通过钢丝绳或链条悬挂,并沿与水平面夹角大于等于15°且小于75°的导轨上运行于限定路径内。液压缓冲器是电梯重要的安全部件之一,是一种耗能型缓冲器,市面上的电梯液压缓冲器是针对垂直运(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梯》期刊2019年02期)
郝保臣,孙卫国,潘孝斌[7](2018)在《某火炮液压缓冲器缓冲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火炮液压缓冲器在工作过程中流道结构变化的特点,在Fluent软件中建立了缓冲器的等效流场模型;根据伯努利方程,由工作腔压力推导反映液体流动过程受流道结构特征和流速影响的压力损失的液压阻力系数K,分析了流速、节流杆直径与液压阻力系数K之间的关系。将系数K动态取值的方法应用到某火炮运动机构仿真分析中,通过试验对比缓冲器活塞杆位移验证了系数K动态取值方法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周成,付帅,孟祥[8](2018)在《电梯液压缓冲器缓冲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取电梯用液压缓冲器复位弹簧刚度、缓冲质量、下落速度对缓冲特性的影响规律,应用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缓冲器液压阻力数学模型,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复位弹簧刚度、不同缓冲质量、不同下落速度工况下的缓冲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位弹簧刚度对缓冲性能有一定影响但优化的空间并不大;在重载工况下,该液压缓冲器满足性能要求,在轻载工况下,缓冲行程较短但缓冲减速度较大;随着下落速度的增大,缓冲过程平均减速度、最大减速度、缓冲行程均随之增大。(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8年13期)
陈亚玲,林晓明[9](2018)在《现代测量技术在液压缓冲器产品质量检测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分析了电梯部件液压缓冲器的工作原理,对液压缓冲器的资料检查和现场的复位试验、曳引条件试验等,讨论了规范要求及检测方法,总结了现代测量技术在液压缓冲器产品质量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本文来源于《日用电器》期刊2018年06期)
孟祥,李志刚,周成[10](2018)在《液压缓冲器节流杆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液压缓冲器节流杆进行优化设计。建立液压缓冲器节流杆优化模型,以节流杆尺寸参数为设计变量,以缓冲过程平均减速度和最大缓冲行程为目标函数,通过线性组合法构架多目标评价函数,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寻求节流杆尺寸的最优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节流杆具有更好的缓冲性能。对该型液压缓冲器的改进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和参考。(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8年10期)
液压缓冲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电梯中常用的液压缓冲器的类型结构和缓冲原理。结合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和牛顿力学,建立了环状节流孔式液压缓冲器的分析模型,得到了节流面积-位移的函数,并进行简要分析,为渐变式节流式缓冲器的设计及缓冲特性研究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节流杆的轮廓曲线以及节流孔的面积变化是影响缓冲特性的重要因素,是缓冲器设计优化的重点研究内容;要充分考虑安装空间、载荷撞击质量和撞击速度的参数情况来选用适合的缓冲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压缓冲器论文参考文献
[1].林建新.基于AMESim的电梯变液阻液压缓冲器研究分析[J].机电信息.2019
[2].殷彦斌,张宏亮.电梯用液压缓冲器的缓冲原理与结构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19
[3].张宏宇,蒋爱民,徐轶群,何寥,吴建胜.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液压缓冲器优化设计[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9
[4].姜文健.弹簧液压缓冲器内部流场分析[D].中北大学.2019
[5].王成龙,邱志伟,曾庆良,刘延玺.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多孔式液压缓冲器阻尼孔优化[J].液压与气动.2019
[6].刘大柱,戴冲,蔡旭青.一种可用于斜行电梯的液压缓冲器装置[J].中国电梯.2019
[7].郝保臣,孙卫国,潘孝斌.某火炮液压缓冲器缓冲特性研究[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
[8].周成,付帅,孟祥.电梯液压缓冲器缓冲特性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8
[9].陈亚玲,林晓明.现代测量技术在液压缓冲器产品质量检测中的研究[J].日用电器.2018
[10].孟祥,李志刚,周成.液压缓冲器节流杆优化设计[J].机床与液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