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送冰的人来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的人,来了,奥尼,尤金,巴赫,尼采,困境。
送冰的人来了论文文献综述
尤树青[1](2019)在《论《长日入夜行》和《送冰的人来了》中对过去的再创造》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戏剧受舞台表演等因素的制约,发生在过去的情节并不能在当下完全、忠实再现,而是通过人物对话或独白表现,这个复述的过程也就是对信息进行二次加工的过程。奥尼尔后期的两部作品《长日入夜行》和《送冰的人来了》比较严格地遵守“叁一律”,对过去的再创造是这两部作品中一个反复出现的母题。本论文从叙事学的角度研究两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对过去的重构,探究他们重构过去的复杂心理动机、多种重构方法、差异巨大的重构效果。在此基础上,论文阐释重构过去对两部戏剧主题思想表现、人物刻画、以及戏剧艺术性的贡献。本文主体部分共有叁章,根据不同的心理动机将话剧人物对过去的再创造分为了叁类,每一章节针对一类人物。第一章是人物通过再创造过去实现自我强化,以《长日入夜行》中的玛丽和《送冰的人来了》中的霍普为例。这类人物在复述过去时会以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叙事视角回看过去,将自我作为事件的中心,过度突出或美化正面的记忆,掩盖或忽略负面记忆。此外,他们还通过援引他人对自己的肯定、贬低和揭露其他人物阴暗面等等的方式来巩固自我强化的感受和效果。第二章主要分析人物通过对过去再创造实现自我辩护,以《长日入夜行》中的蒂龙和《送冰的人来了》中的帕里特和希基为例。他们在复述过去时会以第一人称外聚焦的叙事视角回看过去,将所发生的事件作为复述的中心,善于调动听话人的同情,同时通过引导听话人建立对过去的记忆、建造一个与听话人目前处境相似的过去等等的方式,以期唤起听话人的同理心,从而实现自我漂白。在刻画这类人物时,奥尼尔用了许多只活在过去的“不在场”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不在场”的人物来突出表现过去对于现在不可磨灭的影响。第叁章主要分析人物通过对过去再创造实现自我超越,以《长日入夜行》中的埃德蒙和《送冰的人来了》中的拉里为例。这类人在复述过去时采用“编辑性的全知”叙事视角,复述的中心并非陈述事件而是表现自我对过去的主观感受,通过建构一个理想化的过去来实现心理上的自我超越。这类角色通常与奥尼尔本人的性格和经历相似,奥尼尔通过刻画这类人物来表达自己对剧中、剧外的各类事件的看法。通过叁章的论述,本论文最终认为,过去并非是过去的过去,而是现在的过去。用虚幻的过去自我欺骗、逃避现实是人物在进行重构过去时最主要的心理动机,奥尼尔在表现剧中人物重构过去时所采用的各种手法也都很巧妙地强化了再创造过去的戏剧艺术效果。奥尼尔似乎也希望通过揭露再创造的本质呼吁人们走出虚幻、直面现实。(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高思春[2](2018)在《《底层》与《送冰的人来了》中的戏剧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尔基的《底层》与奥尼尔的《送冰的人来了》虽然在主题上存在重大差异。但在具体戏剧手法上,两部作品相似之处很多,如剧本的复调结构、表演上的多声部、横断面的人像展览式模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奥尼尔在创作上对高尔基这部作品的借鉴与吸收。(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21期)
周文怡[3](2018)在《《送冰的人来了》中白日梦境与酒神精神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奥尼尔在《送冰的人来了》中,依托霍普酒馆,描绘了一群无家可归的酒徒,他们背景身份各异,聚集在廉价的小酒馆中互诉衷肠,共同期盼希基加入,在霍普老板的生日宴中尽情狂欢。他们在酒精的麻醉下,排解现实世界的绝望和苦楚,将美好生活的愿景寄托于"明日",呼应了尼采所述的酒神精神,在酒神世界中纵情狂欢,忘却自己。本文试图分析角色的白日梦境,以及文本中酒神精神的具体体现,进一步对比奥尼尔对尼采哲学的继承及差异。(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26期)
那艳武,迟红[4](2018)在《穿越时空的灵魂对白——论吴兴国《等待果陀》与奥尼尔《送冰的人来了》之相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吴兴国根据《等待戈多》改编创作的京剧《等待果陀》于近日在陕西大剧院上演,其传统与现代融合之形式、东西哲思缠绕之智慧使该剧自上演以来盛誉不断。本文通过对吴兴国《等待果陀》和奥尼尔《送冰的人来了》这两部剧作进行平行研究,探讨这两部剧作之关联及其吴兴国与奥尼尔的相通之处。(本文来源于《当代戏剧》期刊2018年04期)
于承琳[5](2018)在《存在困境与哲思超越——哈姆雷特和《送冰的人来了》中拉里的形象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生存于不同的时代,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和奥尼尔《送冰的人来了》一剧中的拉里却面临着同样的存在困境:对人性和世界的彻悟使其陷入绝望,责任感和本性之爱又使其不忍弃世。在暧昧与瘫痪的困境中,两者都通过哲思做出超越的努力:哈姆雷特自我毁灭式地扛起重整乾坤的重担,拉里则在更加浓重的绝望中通过爱和忍耐来抵抗虚无。尽管超越的形式不同,两者在存在困境中寻找意义的尝试都凸显了人的价值和尊严,体现了悲剧精神。(本文来源于《外文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刘靖靖[6](2018)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下的尤金·奥尼尔作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尤金·奥尼尔被称为美国的“现代戏剧之父”,其作品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追捧。通过对奥尼尔作品的研读,我们发现了其戏剧作品中的狂欢化因素。俄罗斯着名的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来的狂欢化理论,包括狂欢化的内涵,狂欢的双重性,狂欢的颠覆性,狂欢的建构性等。巴赫金理论多用于分析小说,较少用于戏剧分析。本文以巴赫金狂欢化的视角来分析尤金·奥尼尔戏剧作品《琼斯皇》、《拉撒路笑了》和《送冰的人来了》。这叁部作品分别属于尤金·奥尼尔早期、中期和晚期的作品,极具代表性地体现了奥尼尔创作特点,同时也进一步论证了巴赫金理论用于分析戏剧作品的可行性。尤金·奥尼尔的作品中的情节、戏剧手法以及人物无不体现着狂欢化的核心精神,体现了奥尼尔在狂欢化创作征程中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剧中出现的“加冕”和“脱冕”,人物的双重人格和各种形式的“笑”;分析了奥尼尔在戏剧上的颠覆与建构,表现了其在戏剧手法上对传统戏剧的继承与创新;通过对文本语言和人物潜在言语,以及对奥尼尔戏剧作品中常用的通俗语言的分析,发现了奥尼尔剧作中的“多声部”现象;探讨挖掘剧中出现的“小丑”、“骗子”和“怪诞人物”这一系列狂欢化人物载体,揭示了边缘底层人物的心酸生活。这些悲剧中暗含的喜剧因素更是让人啼笑皆非而又笑中带泪,哀叹不已,真可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从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视角解读尤金·奥尼尔的作品,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以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分析尤金·奥尼尔的作品一方面较为新颖,为奥尼尔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角度,深化了对奥尼尔的理解。奥尼尔将喜剧与悲剧、正面与反面结合在一起,使得其戏剧作品在世界文学史散发出独特的光辉。(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5)
于相坤[7](2017)在《尤金.奥尼尔悲剧中的生存困境和死亡意识——论《送冰的人来了》》一文中研究指出尤金.奥尼尔的一生是对戏剧探索的一生。他一生写过四十几部剧作,有现实主义也有表现主义剧作。在创作中,他总是进行勇敢的尝试,在探索戏剧不同的表现手段。特别是在他的后期创作中,他首先写出了《送冰的人来了》,在美国举坛上虽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毕竟打破了奥尼尔蛰居家中的十二年的沉默。此剧的创作手法与立意与早中期截然不同,这也是奥尼尔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11期)
高艳[8](2017)在《试论《送冰的人来了》悲剧主题对传统伦理价值观的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送冰的人来了》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晚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底层人民生存困境和精神道德危机的演绎。剧中人们用"酒神"与"日神"精神麻醉自己,以期逃避绝望恐怖的现实生活。这种迷醉与白日梦的生活方式最终使传统伦理价值观走向虚无。自由主义在传统伦理价值观的颠覆中抖落了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个人主义使传统伦理价值观中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也逼近崩溃的边缘。剧中人物矛盾分裂的内心世界与凄凉无助的悲惨结局预示着西方传统伦理价值观的危机。(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期刊2017年03期)
董颖[9](2016)在《不出场与操控——奥尼尔《送冰的人来了》女性角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奥尼尔是美国重要戏剧作家,他的作品《送冰的人来了》中的男性角色占据了舞台的绝大部分空间。然而剧中的女性角色并不总是附属于男性角色,尽管她们有的出场,有的不出场,但对剧中男性角色有着重要的影响,或者扮演供养者角色,或者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甚至于操纵他们的生活与命运。(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9期)
吴凡[10](2016)在《尤金·奥尼尔《送冰的人来了》中前景化语言翻译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一生共创作独幕剧21部,多幕剧28部,引领20世纪前期的美国戏剧进入了“黄金时代”。其剧作早已被译介到中国,国内研究奥尼尔本人及其作品的学者也不胜枚举。但很少有人单就其剧作的中文翻译进行研究,且奥剧内容深刻丰富、语言特色鲜明,尤其是剧中的一些前景化语言,生动风趣、意蕴十足。鉴于此,本文以英国着名语言学家G·Leech的质量前景化和数量前景化为理论依据,运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奥尼尔晚期杰出作品之一《送冰的人来了》中前景化语言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针对戏剧前景化语言翻译的几种方法,旨在强调前景化语言对表达作品艺术效果的重要作用从而引起广大译者对前景化语言翻译的关注和反思,提高剧作的翻译质量。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创新之处、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和论文结构。第二章概括了国内外对前景化理论的研究、戏剧翻译中前景化语言的研究、国内外对戏剧翻译的研究以及剧作《送冰的人来了》的研究。第叁章论述了该论文的理论框架,重点介绍了Leech提出的文体学中的质量前景化和数量前景化理论以及申丹提出的“虚假对等”。第四章例举了《送冰的人来了》中一些典型的前景化语言及其翻译,并做出了相应的分析。第五章尝试性地提出了前景化语言翻译的两种方法即直译和文化替换。第六章为全文总结,概括了论文的研究结果回答了第一章提出的研究问题,同时指出了该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送冰的人来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尔基的《底层》与奥尼尔的《送冰的人来了》虽然在主题上存在重大差异。但在具体戏剧手法上,两部作品相似之处很多,如剧本的复调结构、表演上的多声部、横断面的人像展览式模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奥尼尔在创作上对高尔基这部作品的借鉴与吸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送冰的人来了论文参考文献
[1].尤树青.论《长日入夜行》和《送冰的人来了》中对过去的再创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2].高思春.《底层》与《送冰的人来了》中的戏剧手法[J].大众文艺.2018
[3].周文怡.《送冰的人来了》中白日梦境与酒神精神分析[J].北方文学.2018
[4].那艳武,迟红.穿越时空的灵魂对白——论吴兴国《等待果陀》与奥尼尔《送冰的人来了》之相通性[J].当代戏剧.2018
[5].于承琳.存在困境与哲思超越——哈姆雷特和《送冰的人来了》中拉里的形象比较[J].外文研究.2018
[6].刘靖靖.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下的尤金·奥尼尔作品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8
[7].于相坤.尤金.奥尼尔悲剧中的生存困境和死亡意识——论《送冰的人来了》[J].北方文学.2017
[8].高艳.试论《送冰的人来了》悲剧主题对传统伦理价值观的诠释[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
[9].董颖.不出场与操控——奥尼尔《送冰的人来了》女性角色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10].吴凡.尤金·奥尼尔《送冰的人来了》中前景化语言翻译探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