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工业技师学院655000
摘要: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推动力,专业兴趣的形成依赖于学习兴趣的培养。面对素质相对较低、学习缺乏主动性、根本谈不上对学习有兴趣的中职学生,提高他们学习专业的兴趣是中职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中职教育中,教师遇到最普遍的问题是学生的责任意识差,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总是没精神,许多学生甚至是家长都认为,到中职学校只是混个文凭,找个“养活”自己的工作。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产业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而且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即具有综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市场上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培养的大多数学生只能胜任企业较简单的工作。因此,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迫在眉睫。面对素质相对较低、学习缺乏主动性、根本谈不上对学习有兴趣的中职学生,提高他们学习专业的兴趣是我们中职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中职教师,我谈谈能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些什么。
一、培养师生情感,营造中职生学习氛围
1.爱护学生。针对中职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中职院校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采取机智、风趣、幽默等方式,循循善诱,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的实例:有个学生因文化知识较差而不自信,课堂上总爱发出怪声音。如果此时公开批评,会让他失去尊严,于是笔者想办法在课堂探究活动中试着让他参与。一开始,他反应不积极,但后来慢慢也参与了。通过课下深入谈心了解到,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他在家庭和同学中间很少被重视,时间长了,便形成了不自信与自卑的心理。这样的学生比较多,教师应当多给予教育和爱护。
柏拉图曾将爱视为一切道德和精神进步的基础,甚至是一种非常特殊而又普遍的本性。一个对教育充满激情的教师,无疑会把学生视为活泼而丰富的创造者。教师之所以爱学生,不是因为他想要这么做,更不是因为他应该这么做,而是当师生通过接触、了解和不断交流后,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悦纳其学生的内心体验,是心甘情愿的付出,是一种想到自己学生的存在就产生的愉悦或关注。
2.尊重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堂发言,倾听学生的想法和见解,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是发自内心、真挚地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既见师长又遇知音的兴奋心情,从而从心理愉悦中萌发出一种学习的动力来。教师要多用鼓励和表扬的评价方法,鼓励和表扬是消除学生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的一剂良药。兴趣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教师只有关心、尊重、信任学生,平等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现代教育学理论为指导,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堂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我们能否用现代教学的观念、正确的思想去认识和占领这个阵地,是我们课堂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不能只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质量,而要从素质教育和能力方面来衡量。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古人说,余忆童稚时,能张日对日,明察秋毫,见渺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自然的万物都会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老师可以带学生参观或亲自动手进行实训活动,学生会对职校自己所选择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的好奇心在驱使自己观察、思考和提问;也就是说,学生因为有了好奇心才会去观察、探索、思考,产生主动学习的意向。需要提出的是,这不仅需要良好的职校教育,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素质、层次和内涵,而且全面、创新和新颖的第二课堂教育更是必不可少。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第二课堂的实践应用当中可以发现,学习和动手的兴趣是学生学习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并在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三、恰当设计职业技术课程与教学活动,以发现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目的和过程的统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向着学习目标推进的活动。兴趣是在活动中得以表达,并在活动过程中得以完成和发展的,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过程性,是目的和过程的有机统一。学生的发展因其年龄阶段不同,内在需求、关注的问题也会不同,其兴趣就会各有差异。教师要根据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特点,整合与兴趣相关的各种因素,形成学生学习兴趣得以产生的条件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性环境,通过活动的恰当设计,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自然地展露出来。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不但不比一般的教育来得简单轻松,相反,由于学生的复杂状况,教育过程会更加艰辛和长久。但是,陪同学生一起成长,尝试用各种手段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茁壮成长、学有所长,是对作为一名职校教师最大的肯定和荣誉,也必将进一步提高职校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曾庆伟教育学原理[M].济南:齐鲁书社,2007。
[3]秦林霖中职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中外企业家,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