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氧的转移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充氧曝气,盘式微孔曝气器,COD,K_(La)
氧的转移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李婷,王玲玲,王晓雯[1](2016)在《不同COD对曝气充氧装置氧总转移系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生产中,曝气器的充氧能力往往随着水体COD的变化而变化,在本项创新试验中,通过对曝气器、水泵和空气压缩机等元件的选择,组装形成曝气充氧装置并进行相关试验。(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6年03期)
于林堂,徐亚军,吴军,张键,周春洪[2](2014)在《氧转移系数K_(La)的计算机数据采集与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的曝气设备充氧性能实验中K La测定需要作图及大量的计算,花费大量的人工,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求出K La。本文将通过计算机数据采集的方法,自动记录溶解氧数据,再由计算机非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拟合计算。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计算机自动数据采集的方法除了可以避免手工数据记录误差、测定快速之外;还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判断,对可能的导致实验误差或错误的问题进行诊断。(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4年02期)
庄健,齐鲁,刘国华,李美娣,张晓军[3](2013)在《总溶解性固体(TDS)对微孔曝气氧总转移系数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鼓风曝气时的氧传质影响因素的探究一直是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总溶解性固体(TDS)是影响微孔曝气氧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中试试验,研究了TDS浓度对微孔曝气器氧总转移系数(K La)的影响,并推导了微孔曝气器氧总转移系数关于TDS浓度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K La随TDS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其经验公式为K La=0.0090(72.4934+0.2334TDS)0.2569。(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3年06期)
孙剑辉,高健磊,石岩,曹军,张建新[4](2011)在《污水COD对氧总转移系数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污水为试验对象,通过测量清水和不同COD污水中的氧总转移系数KLa和饱和溶解氧浓度Cs,研究了污水COD对KLa以及清污修正系数α和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3.5±1)℃、曝气量为1.0 m3/h、进水COD为200~550 mg/L的条件下,KLas随污水COD的升高而降低,平均变化率为-0.018%;α值随COD的增加而减小,平均值为0.48;β值随COD的增加变化不大,平均值为0.89。(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1年11期)
孙剑辉,石岩,高健磊,曹军,张建新[5](2010)在《污水COD浓度对氧总转移系数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曝气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好氧生物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工艺环节,它的作用是向曝气池内充氧,保证微生物生化作用所需之溶解氧,并保持曝气池内微生物、底物、溶解氧叁相的充分混合,为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提供有利的生化反应条件。曝气设备的能耗占污水处理厂总能耗的60%-70%,其中氧传质速率是影响能耗和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09-24)
汤利华,孟广耀[6](2007)在《水深对曝气过程中氧总转移系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处理曝气过程传氧速率的有关计算没有考虑水深对氧总转移系数KLa的影响.经过理论分析,导出了由水深引起的KLa变化的修正系数计算公式.理论计算表明,水深对KLa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对传氧速率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曝气过程的有关计算中不应忽略不计.为验证水深对KLa的影响,进行了曝气充氧的试验.理论分析的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表明可以采用由理论分析得出的公式对KLa修正计算.在曝气深度为2.5~4.5 m的范围内,修正系数的范围为0.78~0.86.(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6期)
陈吕军,钱易[7](1993)在《盐浓度对清水充氧试验中氧转移系数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进行了盐浓度对氧总转移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中电导率为1300μs/cm以下时,水中盐浓度对氧总转移系数的影响很小。(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1993年05期)
王全金[8](1993)在《污水曝气充氧总转移系数的数值拟合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污水氧总转移系数的数值拟合方法。该方法将(dc)/(dt)~c直线方程离散化,根据实测数据t_i,c_i,运用最小二乘法,求得氧总转移系数。文中提出的方法克服了图解法在绘制c—t曲线和(dc)/(dt)~c曲线时引入的误差。与之相比,本方法具有精度较高,计算较简便的优点。(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学报》期刊1993年02期)
陈季华,奚旦立,姜佩华[9](1993)在《染整废水氧转移系数K_(La)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染整废水中氧转移的速率,为工程设计、曝气机选择及动力效率测定,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上海环境科学》期刊1993年01期)
褚德萤,刘力,刘瑞麟[10](1987)在《氟化钠及氯化钠由水至水与二氧六圜混合溶剂的标准转移Gibbs能及活度系数的测定——应用离子选择电极研究溶液热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钠离子玻璃电极分别和氟离子及氯离子选择性电极组成无液接界可逆电池测定电池在NaF-H_2O-1,4-(CH_2)_4O_2(二氧六圜)及NaCl-H_2O-1,4-(CH_2)_4O_2体系的标准电动势,计算NaF及NaCl由水至水-二氧六圜混合溶剂的转移Gibbs能及盐在不同组成溶液中的活度系数。并将NaCl-H_2O-1,4-(CH_2)_4O_2体系的△E_t~·的测定值与文献值进行比较,结果进一步表明应用离子选择性电极进行溶液热力学研究是可靠的,此外,将本文的结果与以前的工作比较,讨论了溶剂对△G_t°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1987年05期)
氧的转移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常规的曝气设备充氧性能实验中K La测定需要作图及大量的计算,花费大量的人工,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求出K La。本文将通过计算机数据采集的方法,自动记录溶解氧数据,再由计算机非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拟合计算。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计算机自动数据采集的方法除了可以避免手工数据记录误差、测定快速之外;还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判断,对可能的导致实验误差或错误的问题进行诊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的转移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李婷,王玲玲,王晓雯.不同COD对曝气充氧装置氧总转移系数的影响[J].河南科技.2016
[2].于林堂,徐亚军,吴军,张键,周春洪.氧转移系数K_(La)的计算机数据采集与计算[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
[3].庄健,齐鲁,刘国华,李美娣,张晓军.总溶解性固体(TDS)对微孔曝气氧总转移系数的影响研究[J].环境工程.2013
[4].孙剑辉,高健磊,石岩,曹军,张建新.污水COD对氧总转移系数影响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1
[5].孙剑辉,石岩,高健磊,曹军,张建新.污水COD浓度对氧总转移系数影响的研究[C].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0
[6].汤利华,孟广耀.水深对曝气过程中氧总转移系数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7].陈吕军,钱易.盐浓度对清水充氧试验中氧转移系数的影响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3
[8].王全金.污水曝气充氧总转移系数的数值拟合法[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3
[9].陈季华,奚旦立,姜佩华.染整废水氧转移系数K_(La)值的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3
[10].褚德萤,刘力,刘瑞麟.氟化钠及氯化钠由水至水与二氧六圜混合溶剂的标准转移Gibbs能及活度系数的测定——应用离子选择电极研究溶液热力学[J].物理化学学报.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