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淀粉微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液,淀粉,吸附性,蜡质,酸酐,玉米淀粉,交联。
淀粉微乳论文文献综述
郑茂强,王辛,王猛,王四维[1](2010)在《微乳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酐蜡质玉米淀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应用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微乳液制备辛烯基琥珀酸酐蜡质玉米淀粉的工艺,产品取代度为0.020 2;OSA淀粉酯化速率与OSA浓度、淀粉浆浓度关系可表示为Rg=k[OSA][AGU]1/2,OSA与淀粉酯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5.97 kJ/mol。(本文来源于《粮食与食品工业》期刊2010年06期)
徐忠,伟宁,李强,刘艳艳[2](2009)在《反相微乳法制备玉米淀粉微球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大豆油为油相,采用反相微乳合成淀粉微球,选择淀粉浓度、油水相之比、乳化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4个因素为考察对象,对淀粉微球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淀粉微球制备的最佳条件为:淀粉浓度为25%、油水相之比为5∶1、乳化剂用量为0.9g和交联剂用量为0.20mL,制得的淀粉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5.51μm。(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09年05期)
于英梅,孙庆元,倪长军,周德,赵略[3](2007)在《反相微乳法合成淀粉微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植物油为油相,采用反相微乳法合成淀粉微球。以吸附量为指标进行正交实验,得到淀粉微球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浓度14%、油相100ml、乳化剂0.75g、交联剂4.8ml、搅拌速度1200r/min。利用红外光谱和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证明了可溶性淀粉与环氧氯丙烷发生了交联反应。(本文来源于《胶体与聚合物》期刊2007年03期)
孙庆元,于英梅,倪长军,周德,赵略[4](2007)在《反相微乳法合成淀粉微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植物油为油相,采用反相微乳法合成淀粉微球。以吸附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淀粉微球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浓度14%、油相用量100 mL、乳化剂用量0.75 g、交联剂用量4.8 mL、搅拌速度1200 r/min。利用红外光谱和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证明了可溶性淀粉与环氧氯丙烷发生了交联反应。(本文来源于《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张洪斌,姚日生,何葆芳,尤亚华,邓胜松[5](2004)在《W/O型微乳法制备淀粉基纳米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正己烷、Span60和NaOH水溶液的W/O型淀粉微乳液中,进行淀粉与环氧氯丙烷交联反应制备淀粉微球,用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水浆液制备出微球的流体力学半径Rh为708~113nm,其中粒径不超过100nm的纳米粒在整个微粒体系中占69%,平均粒径为922nm。TEM和DLS结果表明,制得的微粒呈圆球形,且微粒的流体力学半径随淀粉水浆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分布变宽,淀粉水浆液的浓度低有利于淀粉基纳米粒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04年10期)
淀粉微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大豆油为油相,采用反相微乳合成淀粉微球,选择淀粉浓度、油水相之比、乳化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4个因素为考察对象,对淀粉微球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淀粉微球制备的最佳条件为:淀粉浓度为25%、油水相之比为5∶1、乳化剂用量为0.9g和交联剂用量为0.20mL,制得的淀粉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5.51μ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淀粉微乳论文参考文献
[1].郑茂强,王辛,王猛,王四维.微乳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酐蜡质玉米淀粉的研究[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0
[2].徐忠,伟宁,李强,刘艳艳.反相微乳法制备玉米淀粉微球的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2009
[3].于英梅,孙庆元,倪长军,周德,赵略.反相微乳法合成淀粉微球的研究[J].胶体与聚合物.2007
[4].孙庆元,于英梅,倪长军,周德,赵略.反相微乳法合成淀粉微球的研究[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7
[5].张洪斌,姚日生,何葆芳,尤亚华,邓胜松.W/O型微乳法制备淀粉基纳米粒[J].应用化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