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九小学36240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低年级的学生应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高年级的学生要“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小学生对课文插图画面的兴趣程度往往比文字更强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结合插图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让他们从色彩鲜艳的图画中去感悟文字背后的魅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将走进一个新的春天。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插图呢?
一、营造文本意境
丰富多彩、直观形象的教材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它形象直观,能辅助课文,激发想象。如果我们能利用它来营造文本意境,就能牢牢地把学生吸引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课文、理解内涵。
二、培养审美情趣
语文学科的美育功能对语文能力的培养有着异乎寻常的促进作用。美育,作为一种形象教育,在语文学科中所凭借的主要是文质兼美的课文,但教材插图具有美育强调的直觉性与愉悦性,因此更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教材中的插图内容广泛,涉及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风土人情等,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和绚丽多姿的社会生活都会引导学生畅游其中而获得美感。通过对插图的欣赏,学生可以获得真切的感受,产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向往未来、追求文明的情感。例如,在教完《草虫的村落》第二部分后,我结合文中“我看到了还有许多许多……”这段话,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结合上文的学习,想象一下:我在草虫的村落里可能还会看到些什么?学生经过观察,有的说:“我在草虫的村落里还看到一只小巧可爱的七星瓢虫在村落里迷失了方向,正左冲右撞,不知如何是好。远处,一只大的七星瓢虫正急匆匆地赶来,估计是在寻找它走失的孩子吧!”有的说:“那草茎下,一只黑得发亮的大甲虫正在对一只小甲虫说着话,估计是在教它如何在危险时绝处逢生。”还有的说:“石头旁,一只磕头虫正在村子里散步,它是多么的有礼貌,每遇到一个村民,都会点头问好。”……
看,插图的运用不仅能扩充课文的审美领域,还能把课文内容没有的给表达出来。学生通过图文的欣赏,其感受的敏锐度和辨别力也获得了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审美认识,使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
三、突破重点难点
课文内容,尤其是一些重难点,用语言讲解往往讲不明白,插图却是文字的补充和注解,教师可以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和课文对重要情节、人物形象的勾勒,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对课文的细致描摹,帮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的主旨。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师出示: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师:短短46个字,这里面包含着多少内容啊!请大家默默读一读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感人的画面?
生:我看见司马迁在流着眼泪写《史记》。
师:他看到了一个流泪写《史记》的司马迁,你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迁呢?
生:我看见了司马迁手里握着笔,紧紧咬着牙。
师:司马迁哪里是在用笔写《史记》,分明是在用血和泪书写,他把个人的耻辱、痛苦放在心底,终于写成了前无古人的《史记》,同时也谱写了自己悲壮的一生。司马迁仅仅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史记》吗?
看这一片断,我们不难感受到这位教师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悟,力求让学生通过品读文字,读出文字所蕴涵的画面,使静态的文字鲜活起来,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然而由于课文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感人场面的描述比较抽象,该教师又没有紧紧抓住关键词句引发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走进文字中,结果学生一时很难感悟想象画面,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想象不仅浮在文字表面,而且偏离了这段文字所蕴涵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意境。如果该教师能细细地研读夹在课文中用近半个页面绘成的插图,就会发现它与课文内容是多么的和谐与统一,是对这段文字很好的补充。图中司马迁在一盏昏暗的油灯下,手执毛笔在竹简上写字,身后一卷卷的竹简堆积如山,身下是杂乱的柴草,衣服破旧,似乎还血迹斑斑,但他的眼神坚定、有力,这是多么生动、形象的活教材呀!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借助插图,抓住“埋”“重又”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和体验出发,按一定顺序对画面进行全面而又有重点的观察感悟,把在画面中观察到的细节与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必能加深对“发愤”的理解。学生必然能清晰地认识受辱后发愤写《史记》的司马迁,形象地体验到司马迁历经耻辱、痛苦、责任、使命的抉择画面,感受到司马迁的勇气、毅力、恒心;感受到他的忍辱不是屈服,而是为了自己崇高的事业;感受到司马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史记》,还给我们留下了坚强不屈、永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将会是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步伐。这样既将课文所蕴涵的司马迁发愤的画面鲜活地呈现出来,更使学生深刻地体验到文章主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总之,教材中的插图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内容与形式、造型与色彩能创造一种符合不同年龄儿童所需要的智力发展、语言理解、审美欣赏要求的艺术境界。它不仅能烘托艺术形象、渲染课文情境、强化情感体悟,而且能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真正把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当收获一个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