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体育课成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能训练,小学生,专项准备活动,体质测试
体育课成绩论文文献综述
赵海霞,武家宝[1](2019)在《将体能训练加入体育课专项准备活动中对小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关键的时期需要全面协调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健康,针对性的对小学生制定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近些年,小学生的体质还处于下降的状态,近视眼,肥胖率还处于上升阶段,小学生营养过剩,运动较少也是使他们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体质健康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学生体质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影响着民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发展。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和素质第一的思想,切实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是每个体育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因此,为了增强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贯彻落实国家发布的增强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意见,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研究将体能训练加入到小学生的体育课专项准备活动中,探究在专项准备活动中加入体能训练对小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影响情况。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体能训练、小学生身体素质、小学生体能训练、小学生体质测试、小学生体质健康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百链云等搜索了大量的文献,为我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北京体育大学和国家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20余本,使我的研究思路更加清晰;专家访谈法,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的体能教研室和田径教研室的专家进行访谈,筛选出了学生在体育课专项准备活动中适合的体能训练动作;实验法,选取了北京市某小学进行实验研究,随机选取了叁年级的两个班进行实验,随机分为实验班32人和对照班32人,实验组在专项准备活动中进行体能训练,对照班进行平时的专项准备活动,分别进行12周,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实验前和实验后的体质测试项目的成绩测试;数理统计法,通过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利用SPSS 22.0对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对实验前后的数据组内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来呈现实验结果分析。研究结果: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相对比,实验班的体质测试成绩提高明显,实验班的体质健康水平高于对照班;将体能训练加入到专项准备活动中的实验班练习后成绩提高明显,其中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实验班在跳绳、50米和肺活量中的成绩提高幅度明显;实验班与对照班提高明显的项目相对比而言,跳绳提高的幅度最高,由实验前的96.66个提高到了实验后的117.88个,其次是肺活量和50米,提高幅度较大,在仰卧起坐和坐位体前屈中实验班与进行平时专项准备活动的对照班没有显着性的差异,但实验班的坐位体前屈和仰卧起坐成绩均较高于对照班。体能训练通过形式多样,器材多变的特点与叁年级的小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叁年级的小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提高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研究结论:将体能训练加入到体育课专项准备活动中能够提高小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和体质健康的水平,应该将体能训练融入到小学体育课的专项准备活动中去;通过将体能训练加入到体育课的专项准备活动中能够提高学生的速度、协调性和灵活性等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加入体能训练的专项准备活动和平时的专项准备活动相比较,加入了更多的体能器材,课上增加了器材的多样化练习和技术动作的多变性,不仅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提高小学生在体育课中的积极性,不仅使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高,还能够为课的基本部分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体育课更好的开展和小学生对体育课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体能训练在体育课专项准备活动中的应用,对小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能够有效的改善小学生的近视眼、肥胖和体质弱的现象,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切实发展好小学生在关键时期的身体健康发展,为小学生以后在体育运动道路上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使每一位小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路国华,廖羽祥,王海洋,王帅[2](2019)在《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文件对高校学生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要求的提出,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评价才逐渐得到重视。目前国内各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定一直存在"以主观印象分为主,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标准不统一"等现状。对此,国内逐渐有学者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两方面展开研究尝试去改善这些现状。平时成绩的评价方法是建立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之上的,只有夯实了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以促进大学生健康素养与体质健康水平。目前国内鲜有学者对体育课平时成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采用的都是问卷调查法,通过相关领域专家的经验来构建指标体系,缺点在于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只有保持主客观相一致,才能探索和发现真理。本文通过以体育课平时成绩的概念及原则为导向,通过文献梳理及德尔菲法来初步确定体育课平时成绩指标体系范围,根据指标体系范围建立调查问卷大纲,再通过相对客观的因子分析法对问卷的大数据进行检验分层,确定公共因子,从而达到主客观一致,探索出更为完善的体育课平时成绩评价指标体系。为构建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通过德尔菲法确定范围,进而筛选出16个指标,即出勤率,按照要求着装,参与意识,平时测验成绩进步幅度,运动技能进步幅度,体质水平进步幅度,积极乐观的表现,意志表现,自信心表现,集体意识,帮助他人,师生配合度,体育社团活动,参加校内运动会,各类单项竞赛,校运动队训练。结果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再采用大范围实地调查后,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测试,所得KMO和巴特利特检验结果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旋转,旋转6次迭代之后收敛完成,得到因子载荷矩阵,根据矩阵负荷优先的原则,负荷越大的成分对主因子的贡献越大,可以判断出每个变量相对于某个因子的重要程度,然后根据其重要程度,对因子进行重新命名,最后确定了学习态度(包含出勤率,按照要求着装和参与意识),进步幅度(包含平时测验成绩进步幅度,运动技能进步幅度和体质水平进步幅度),情意表现(包含积极乐观的表现,意志表现和自信心表现),合作意识(包含集体意识,帮助他人和师生配合度)和课余体育活动(包含体育社团活动,参加校内运动会,各类单项竞赛和校运动队训练)5个关键因子。然后根据体育课平时成绩评价内涵及释义分析,在遵循多样化原则,相对独立性原则,易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完善并建立了体育课平时成绩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情意表现,合作意识和课余体育活动等五个维度去评价体育课的平时成绩,与体育课平时成绩评定概念中的评价范围(学习态度,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和进步幅度)基本保持一致,表明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从主观与客观上都相对合理。同时,在评价体系中增加了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方面的指标,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提升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进而形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为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评定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为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的量化管理夯实了基础。研究结论:1.通过因子分析,确定了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价指标是学习态度,进步幅度,情意表现,合作意识和课余体育活动5个因子。2.构建的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价指标体系,从主观与客观上相对合理,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进而形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3.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价应该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叁方面来进行更为合理。4.本研究重点确立了如何建立更完善的体育课平时成绩评价指标评价体系,没有继续运用回归分析来建立模型,未解决如何将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建立模型的问题,这也是下一步将要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廖羽祥,王海洋,王帅,路国华[3](2019)在《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各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定一直存在"以主观印象分为主、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为加强体育教学的过程管理,构建更为科学的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评价指标体系,在对体育课平时成绩概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的范围及问卷大纲,采用因子分析对评价指标进行分层,确定了5个公共因子并对其命名释义,最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日后建立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量化管理模型奠定基础,促进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评定的改革。(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廖羽祥,王海洋,陈忠,路国华[4](2019)在《大学体育课平时成绩评定探析——以长江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江大学体育课的教师、学生、平时成绩手册为调查对象,采用资料分析、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定指标、考核形式及评定结果等3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平时成绩评定的因素,结果显示:大学体育课平时成绩使用的评定指标过于单一,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考核形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平时成绩手册记录不规范、分值区分度小,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郭珺[5](2019)在《体育课各项成绩对比分析和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业的深入,孩子身体的素质呈下降趋势。孩子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长大之后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为自己的祖国贡献力量。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儿童身体素质与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学生真实的身体素质情况,并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使祖国拥有坚强的后备军。(本文来源于《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孔飞[6](2019)在《普通高校通识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改革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高校中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基本上会从事体育教学工作,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是诞生体育教师的摇篮。如果要更好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就应该关注高校中的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务必完善好体育课成绩的评价制度和体系。故文章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当下高校中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改革的内容,对其必要性进行重要阐述,并针对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利于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改革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本文来源于《年轻人》期刊2019年15期)
吴玉华[7](2019)在《浅谈为什么要对体育课成绩进行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国家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全国各地相继进行了体育中考改革,体育也从原来的20分提高到了现在的50分。七、八、九年级的平时成绩为5分,九年级中考为35分。这充分说明平时体育课成绩评价越来越重要了,因为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当今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课成绩究竟要评价什么?怎么评价?不仅仅是专家和决策者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众多一线教师也应该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仔细思考,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让体育课成绩评价更全面。(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学)》期刊2019年04期)
于蕾[8](2019)在《普通高校通识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改革必要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阶段的体育教育专业大都培养的是未来的国家体育教师,是产生体育教师的重要源地。因此为了加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推动高校阶段的体育教育事业,必须建立健全体育课的成绩评价体系。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几种研究方法对高校阶段的体育课程成绩评级体系展开讨论与探究,分析其必要性,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本文来源于《营销界》期刊2019年13期)
周首荣[9](2018)在《呼和浩特市初叁体育课分层教学对体育中考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出台的国家中考改革指导意见,将体育科目上升到与“语数外”叁大主科同等的地位,这一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使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保证了体育课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随着学校体育不断进行深化改革,初叁体育课中一系列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体育中考日益受到关注,对学生体育中考成绩越来越重视,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导致中考前的体育课堂完全沦为应付考试项目的训练场,教学内容以体育中考为中心制定计划,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体育教师在注重成绩的同时不能兼顾所有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体育中考成绩,是一个较为尖锐的问题。本文在初叁体育课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以呼和浩特市第叁十五中学初叁年级两个班84名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研究在初叁体育课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学生体育中考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两班学生体育中考成绩检测结果中P<0.05,与传统教学相比分层教学效果明显;实验前后两班在耐力跑、一分钟跳绳、立定跳远成绩提高幅度明显,但对照班没有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班有显着性差异P<0.01;在提升学生体育中考成绩方面分层教学优势明显。分层教学关键的部分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合理划分层次对提高学生成绩非常重要。2分层教学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验班持完全赞同的学生由实验前17%提升至40%;不赞同的学生由实验前的12%下降到0%;分层教学中教师通过安排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帮互助,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要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去看待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3分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制定每节课的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技术动作。4分层教学培养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验后对两班学生体育情境兴趣量表的分析中P<0.01;分层教学中每两周开展一次的趣味练习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练习体育中考项目的主动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5分层评价的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自我学习的情况,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分层教学中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非常重要,分层评价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现状反馈给每一名学生不同的信息,以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6分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优秀学生为主,基础较差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在初叁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开展分层教学,注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为每一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缩小了学生间的成绩差距,全面的提高学生体育成绩。这种模式对体育教师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我的科研能力与专业知识水平,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本研究调查分析了初叁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学生体育中考成绩的影响。并对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对初叁体育课分层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对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体育中考成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8-06-25)
陈世忠[10](2018)在《小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专家意见的收集和整理,研究了小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确定了评价的指标、权重、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以期能够正确引导体育教学,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一、小学生体育课程目标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小学体育课程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它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突出了体育课程的健康目标。小学生的身心状况还处在发展期,小学体育课程的重点不在于掌握专业的运动技能,而在于激(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导学》期刊2018年14期)
体育课成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文件对高校学生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要求的提出,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评价才逐渐得到重视。目前国内各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定一直存在"以主观印象分为主,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标准不统一"等现状。对此,国内逐渐有学者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两方面展开研究尝试去改善这些现状。平时成绩的评价方法是建立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之上的,只有夯实了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以促进大学生健康素养与体质健康水平。目前国内鲜有学者对体育课平时成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采用的都是问卷调查法,通过相关领域专家的经验来构建指标体系,缺点在于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只有保持主客观相一致,才能探索和发现真理。本文通过以体育课平时成绩的概念及原则为导向,通过文献梳理及德尔菲法来初步确定体育课平时成绩指标体系范围,根据指标体系范围建立调查问卷大纲,再通过相对客观的因子分析法对问卷的大数据进行检验分层,确定公共因子,从而达到主客观一致,探索出更为完善的体育课平时成绩评价指标体系。为构建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通过德尔菲法确定范围,进而筛选出16个指标,即出勤率,按照要求着装,参与意识,平时测验成绩进步幅度,运动技能进步幅度,体质水平进步幅度,积极乐观的表现,意志表现,自信心表现,集体意识,帮助他人,师生配合度,体育社团活动,参加校内运动会,各类单项竞赛,校运动队训练。结果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再采用大范围实地调查后,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测试,所得KMO和巴特利特检验结果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旋转,旋转6次迭代之后收敛完成,得到因子载荷矩阵,根据矩阵负荷优先的原则,负荷越大的成分对主因子的贡献越大,可以判断出每个变量相对于某个因子的重要程度,然后根据其重要程度,对因子进行重新命名,最后确定了学习态度(包含出勤率,按照要求着装和参与意识),进步幅度(包含平时测验成绩进步幅度,运动技能进步幅度和体质水平进步幅度),情意表现(包含积极乐观的表现,意志表现和自信心表现),合作意识(包含集体意识,帮助他人和师生配合度)和课余体育活动(包含体育社团活动,参加校内运动会,各类单项竞赛和校运动队训练)5个关键因子。然后根据体育课平时成绩评价内涵及释义分析,在遵循多样化原则,相对独立性原则,易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完善并建立了体育课平时成绩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情意表现,合作意识和课余体育活动等五个维度去评价体育课的平时成绩,与体育课平时成绩评定概念中的评价范围(学习态度,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和进步幅度)基本保持一致,表明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从主观与客观上都相对合理。同时,在评价体系中增加了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方面的指标,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提升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进而形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为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评定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为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的量化管理夯实了基础。研究结论:1.通过因子分析,确定了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价指标是学习态度,进步幅度,情意表现,合作意识和课余体育活动5个因子。2.构建的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价指标体系,从主观与客观上相对合理,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进而形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3.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价应该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叁方面来进行更为合理。4.本研究重点确立了如何建立更完善的体育课平时成绩评价指标评价体系,没有继续运用回归分析来建立模型,未解决如何将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建立模型的问题,这也是下一步将要研究的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育课成绩论文参考文献
[1].赵海霞,武家宝.将体能训练加入体育课专项准备活动中对小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路国华,廖羽祥,王海洋,王帅.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廖羽祥,王海洋,王帅,路国华.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廖羽祥,王海洋,陈忠,路国华.大学体育课平时成绩评定探析——以长江大学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郭珺.体育课各项成绩对比分析和反思[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
[6].孔飞.普通高校通识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改革探究[J].年轻人.2019
[7].吴玉华.浅谈为什么要对体育课成绩进行评价[J].新课程(中学).2019
[8].于蕾.普通高校通识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改革必要性探究[J].营销界.2019
[9].周首荣.呼和浩特市初叁体育课分层教学对体育中考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10].陈世忠.小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