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兴铜矿钼的工艺矿物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高知睿,常玉虎,赵元艺,王裕先,孙义伟[1](2018)在《德兴铜矿矿石浮选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德兴铜矿是我国乃至世界着名的低品位多金属岩型铜矿之一,多年来德兴铜矿在矿石浮选过程中对Cu元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Re、Co、Au、Ag等伴生元素研究甚少。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物相分析等方法对德兴铜矿大山和泗州两个选矿厂不同浮选阶段的粉末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矿中主要金属硫化物为黄铁矿、黄铜矿和辉钼矿,分别富集于硫精矿、铜精矿、钼精矿中。Re和Co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硫化物中,Au和Ag分别以自然金和碲化物为主要载体。钼精矿中Re、硫精矿中Co、精铜中Au和钼粗精矿中Ag的含量在德兴铜矿浮选流程中最高,同时金红石、铂族元素、尾矿中的云母等均可以进行综合回收利用,以便提高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
卓华艳,肖燕,陈淼[2](2014)在《浅议不同分析方法测定钼矿物中钼的含量》文中指出在众多不同的钼含量物理化学分析方法中,通过分析方法的比对,结合德兴铜矿钼矿物的性质,选择出适合德兴铜矿不同品位钼矿物的分析方法,使得快速出具准确的分析报告,用于指导钼矿物的开采、浮选、综合回收、矿物特性研究及深加工。
谢小燕[3](2014)在《新型辉钼矿捕收剂的浮选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我国钼资源虽然储量大,但近年来钼资源越来越贫化。煤油和柴油是工业上常用的钼矿浮选捕收剂,而PM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捕收剂,研究二者捕收性能的差异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通过PM和混合油对辉钼矿的捕收性能、二者在水中的分散性能及其与辉钼矿的作用方式,揭示了PM与混合油对辉钼矿捕收性能的差异。在广东某辉钼矿实际矿石浮选中,PM捕收剂在用量低于混合油时,粗精矿品位、回收率基本相当。在钼粗选阶段进行捕收剂对比试验表明,当捕收剂PM的用量为96g/t时,钼粗精矿的回收率为96.62%,品位为3.16%;当混合油用量为128g/t时,钼粗精矿的回收率为95.10%,品位为3.96%。PM、混合油、戊基黄药三种捕收剂对辉钼矿的捕收性能大小顺序为PM>混合油>戊基黄。这与三者的适宜浮选pH范围大小排列顺序一致,具体分别为:混合油4-8,PM2-10,戊基黄药4-7。PM与水之间的疏水引力大于混合油与水之间的疏水引力,所以PM在水中的分散性能比混合油在水中的分散性能好,增加了浮选体系中捕收剂与辉钼矿相互碰撞的机率,增大了辉钼矿的回收率。另一方面,PM与石英之间的疏水引力小于混合油与石英之间的疏水引力,所以PM对脉石矿物的捕收能力差,即PM的选择性能比混合油更好。红外光谱测试表明:PM及混合油在辉钼矿表面的吸附均为物理吸附。
曾海鹏[4](2014)在《丰山铜矿铜钼铁多金属综合回收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人类对金属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得矿产资源越来越紧缺,提高选矿技术经济指标,充分回收矿产资源中伴生的有价元素,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丰山铜矿属矽卡岩型铜矿,矿石中主要含铜,另伴生钼、金、银、铁、硫等资源可供综合回收。原选厂采用一粗二扫一精、粗精矿再磨、铜硫分离流程,只回收铜和硫矿物。铜精矿品位22.86%,回收率89.75%,铜精矿含Au6.53g/t、Ag190.71g/t;硫精矿品位24.46%,回收率32.5%,钼矿物和铁矿物没有进行回收,本研究围绕丰山铜矿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展开研究。本论文针对大冶有色丰山铜矿自2004年以来选矿工艺研究和选矿厂改造工作,通过对丰山铜矿矿物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对铜钼矿石的选矿工艺,铜钼分离等综合回收有价金属的技术进行研究,在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再选,铜钼分离、尾矿选铁、综合回收金银等工艺上做了大量的实验,确定了综合回收钼、金、银、铁等金属的选矿工艺和药剂条件,即一粗三扫一精、粗精矿再磨、铜钼硫分离、铜钼分离、尾矿磁选的选矿流程,并进行分段闭路实验。提高了选矿技术指标:铜精矿品位23.69%,回收率91.50%,铜精矿含Au7.6g/t、Ag221.83g/t;钼精矿品位45.982%,回收率37.08%。每年可以回收率钼金属量110吨,回收铁精粉11000吨、每年可比原来多回收金28公斤,银800公斤,增加产值3000万元以上。
侯英[5](2014)在《钼铜矿石的高压辊碎磨特性和浮选分离研究》文中认为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高压辊磨机是目前国内外选矿领域“多碎少磨技术”和“选择性粉碎技术”发展的主流,其节能降耗效果十分显着,在水泥行业和铁矿选矿领域的应用十分普遍,但国内在有色金属矿选矿领域的应用还少见报道。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以填补国内空缺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其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显而易见。本论文以西藏墨竹工卡邦铺钼铜矿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石进行高压辊磨和颚式破碎,借助粒度特性分析、粒级金属分布分析、Bond球磨功指数分析、SEM扫描电镜分析、EDS能谱分析,研究了钼铜矿石粉碎产品的产品特性,粉碎产品的磨矿特性和磨矿产品的浮选特性。并通过X射线衍射、SEM扫描电镜、EDS能谱、MLA矿物单体解离度、ICP-AES等检测和分析,考查了不同粉碎方式对钼铜矿石产品特性、磨矿特性和浮选特性的影响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高压辊磨机-3.2mm粉碎产品(高压辊磨产品)的细粒级含量多,-0.074mm粒级含量比颚式破碎机-3.2 mm粉碎产品(颚式破碎产品)高7.0l%,粒度分布更加均匀;随着Bond球磨功指数目标粒度的减小,高压辊磨产品比颚式破碎产品的Bond球磨功指数降低的幅度在逐渐减小;适合于高压辊磨产品的磨矿细度修正系数为K5=(P80+15.7)/1.138P80;对高压辊磨产品和颚式破碎产品的Bond球磨功指数应用MATLAB7.1进行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可以得到邦铺铝铜矿石任意磨矿细度下的Bond球磨功指数;高压辊磨产品和颚式破碎产品表面微裂纹显示,高压辊磨产品表面的晶内裂纹和解离裂纹较颚式破碎产品多。磨矿动力学参数k和m对磨矿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磨矿时间t<<e1/k时,k对筛上累积产率R的减少起主要的作用,k越大,磨矿速度越快;在磨矿时间t>>e1/k时,m对筛上累积产率R的减少起主要作用,m越大,磨矿速度越快;在磨矿时间t=e1/k附近时,k和m共同影响筛上累积产率R的减少,共同影响磨矿速度。通过对磨矿动力学参数的研究来评价磨机的实际工作情况,可为选择最佳的碎磨方式、磨机结构和操作条件提供依据。高压辊磨和颚式破碎对产品磨矿特性的研究表明:在-3.2+0.105mm粒级时,粒度越粗,高压辊磨产品与颚式破碎产品的磨矿速度相差越大。在-0.105+0.038mm粒级时高压辊磨产品和颚式破碎产品磨矿速度的最大值相等,主要是磨矿概率影响高压辊磨产品和颚式破碎产品的磨矿速度。高压辊磨产品-3.2+0.105mm粒级的磨矿速度远远高于颚式破碎产品的磨矿速度,而高压辊磨产品-0.105+0.038mm粒级的磨矿速度等于颚式破碎产品的磨矿速度,根据不同粒级磨矿速度的差异,球磨机对高压辊磨产品的粗粒级有选择性的快速磨矿作用。对高压辊磨和颚式破碎产品进行磨矿—浮选特性的研究表明:高压辊磨—球磨工艺最佳的磨矿细度为-0.074mm含量占65%,颚式破碎—球磨工艺最佳的磨矿细度为-0.074mm含量占75%,高压辊磨—球磨和颚式破碎—球磨适宜的浮选药剂制度相同,但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即采用高压辊磨工艺可以放粗高压辊磨产品的磨矿细度。局部闭路试验结果显示:高压辊磨产品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65%比颚式破碎产品磨矿细度-0.074mm含量75%的钼粗精矿钼品位高0.83%,铝回收率高1.05%;铜粗精矿铜品位低0.02%,铜回收率高2.66%。高压辊磨产品磨矿细度-0.074mm含量65%比颚式破碎产品磨矿细度-0.074mm含量65%的钼粗精矿钼品位低0.07%,钼回收率高1.93%;铜粗精矿铜品位低0.15%,铜回收率高4.05%。对高压辊终粉磨产品的粒度特性和浮选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V型选粉机转子的转速(转子转速)为200 r/min条件下得到的产品比转子转速50 r/min条件下得到的产品粒度更细,-0.074mm粒级含量高10.85%,粒度分布更加均匀;转子转速200 r/min时的浮选效果比转子转速50 r/min时要好,钼粗精矿的钼回收率和铜回收率分别高14.28%和12.39%;与高压辊磨产品磨矿细度-0.074mm含量65%条件进行浮选相比,高压辊终粉磨产品进行浮选获得的钼粗精矿钼品位高9.10%,铜品位高11.58%,钼回收率低7.67%,铜回收率高34.48%。不同碎磨方式碎磨流程能耗的对比结果表明:高压辊磨—球磨工艺在磨矿细度-0.074mm含量占65%时比颚式破碎—球磨工艺在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占75%时节省能耗23.84%;高压辊磨终粉磨流程比颚式破碎—球磨工艺在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占75%时节省能耗30.98%。本论文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钼铜矿石不同粉碎方式下产品特性的差异,以及不同粉碎方式时粉碎产品磨矿特性和磨矿产品浮选特性的差异和相关关系。该研究成果为高压辊磨机在有色金属矿选矿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郭灵敏,刘建国,兰秋平,罗良德[6](2012)在《铜钼分离新型抑制剂制备与选矿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简要介绍德兴铜矿铜钼分离工艺研究成果与现状。采用生化法制备新型高效抑制剂HXM,重点开展HXM新药剂抑铜效能试验及与硫化钠对比试验,针对新药剂对后续精选作业产生影响起因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药剂工艺获得钼精矿中钼品位为48.86%、铜含量1.64%的合格钼精矿,与现场硫化钠工艺指标基本相当,但药剂成本较原工艺可降低近30%。
袁明华,周全雄[7](2012)在《云南某钼矿工艺矿物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南某钼矿地质金属储量3万t,平均品位0.3%,矿石中含有少量铜。为了合理开发这部分资源,对采自矿床中的样品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在弄清矿石工艺矿物学性质的基础上,指出了加工回收工艺方向。以加工回收工艺结合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综合研究,预测出矿石的理论回收技术指标。
吕发奎[8](2010)在《辉钼矿与难选钼矿的柱式高效分选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钼是一种重要的稀有金属和战略储备资源,对整个国民经济及人类健康,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矿石开采量加大,富矿资源减少,贫细杂难选钼矿石的比例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钼选矿呈现出典型的微细粒分选的特点,并出现了两大需求与研究热点:一是钼精矿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是难选钼矿的开发与利用。辉钼矿与难选钼矿的柱式高效分选工艺研究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本文首先对钼矿分选的可浮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无论精选过程、粗选过程还是难选钼矿的分选,可浮性都呈现变化的物性特征-“开始易浮,后期可浮性逐渐变差,越来越难浮”。以物性为背景,提出了把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分选方法应用于钼分选的设想,并结合对“非均衡”分选过程的分析,研究了其适用于钼矿高效分选的可能性。此外,系统分析研究了微泡析出及形成对基于微细粒易浮钼矿分选的独特作用,并围绕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旋流力场的作用机理和管流矿化的紊流环境对难选颗粒的分选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开展了辉钼矿柱式精选研究,建立了钼矿精选半工业分流试验系统并进行了系列分选试验。在确定了处理量和药剂制度及操作参数等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连续运转试验,结果表明:以浮选粗精矿再磨后的物料为试验入料,在平均品位5%、处理量1.51t/d的条件下,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一粗两精流程,获得钼精矿品位53.21%,精选回收率92.95%的指标;通过与一粗两精一扫流程的对比试验,确定了一粗两精为最终试验流程;与现场浮选机九次精选一次精扫工艺相比较,在相同入料条件下,采用该工艺钼精矿品位提高6.52%,精选回收率提高7.31%。对精选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影响精选回收率的主要是磨矿细度、解离度和分选溶液环境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管流浮选装置的独特结构有利于析出和形成大量微泡,对于钼矿精选的细颗粒物料分选十分有利,大量的微泡不仅可以极大提高矿化概率,更有利于表面疏水性极好的辉钼矿颗粒加速上浮。浮选柱无法应用于粗选工艺和难以实现全流程分选工艺,是目前浮选柱设备的薄弱环节。在钼精选的基础上,本文对流沙山钼矿进行了实验室试验和柱式全流程分选工业应用试验研究。通过实验室试验确定了磨矿细度药剂制度和磨矿细度等试验,在确定了处理量、循环量和充气量等条件后进行了全流程分选工业系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针对流沙山钼矿石中硫化钼为易选的辉钼矿,氧化钼以难选钼钙矿为主的特点,采用柱式工艺对硫化矿和氧化矿分别选别,硫化矿采用一粗两精流程,氧化矿采用脱泥分选、粗粒分选和一次精选的流程,获得了硫化钼精矿品位45%以上、氧化钼精矿10%以上,综合钼精矿品位42%以上、综合回收率70%以上的指标。对粗选过程和全流程分选进行分析认为,旋流力场结构促进了矿化气絮团的分离效果,中矿循环返回再选使难选颗粒有了多次矿化分离的机会,因而可以提高粗选环节的回收率。本文对夜长坪难选氧化钼矿进行了柱式分选研究,建立了从实验室到工业应用的各级试验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难选氧化钼矿的系列试验研究。实验室细泥分选试验结果表明:浮选柱在分选细泥方面比浮选机更加优越;半工业分流试验结果表明:对难选氧化钼矿细泥采用柱式一粗两精流程,可以获得钼精矿品位28.55%、回收率59.52%的分选指标,并确立了一粗两精为最终试验流程;柱式细泥工艺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柱式一粗两精流程,精矿品位平均26.9%,尾矿品位平均0.080%,平均回收率为57.81%,获得的各项指标接近于半工业分流试验;柱式细泥分选流程,可使整个生产系统钼精矿指标提高2.33%,尾矿品位降低0.01%,平均回收率提高5.28%。对分选过程进行分析认为,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强紊流分选环境有利于可浮性差的难选钼矿分选。对于提高难选钼矿石的分选效率作用比较明显。本文在对钼矿分选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理论探索,开发了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应用于辉钼矿精选、钼矿全流程分选、难选钼矿分选等不同的高效分选工艺,获得了较好的分选指标,也为高效开发利用国内钼矿资源提供了一种途径。
蔡春林,覃文庆,邱冠周,徐本军[9](2006)在《表面改性对JT-235浮选铜钼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难选铜钼矿难于浮选的原因主要是矿物表面被氧化。通过对铜钼矿表面改性,然后采用新型浮选剂JT-235进行浮选,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电场改性后,铜钼矿石铜回收率达到79%,钼回收率增加到75%;经过碱改性后,铜回收率增加到89%,钼回收率增加到84%;经过盐酸改性后,铜回收率最高达到83.5%,钼回收率达到80%。改性方法简单可行,成本增加不大。
林春生,夏华龙[10](2003)在《德兴铜矿钼的工艺矿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德兴铜矿的钼生产和加工都已达到较大的规模 ,对钼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认识。本文对辉钼矿在矿床中矿物特征、辉钼矿在选别过程中的工艺矿物性质变化进行了分析 ,对钼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微量元素工艺矿物性质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为生产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德兴铜矿钼的工艺矿物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德兴铜矿钼的工艺矿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德兴铜矿矿石浮选的工艺矿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
2 样品及分析测试 |
2.1 样品采集 |
2.2 鉴定与分析测试 |
3 矿物学特征 |
3.1 矿物含量 |
3.2 矿物中Re、Co、Au和Ag含量特征 |
4 地球化学特征 |
4.1 主要元素的含量特征 |
4.2 元素的相关特征 |
5 物相特征 |
6 讨论 |
6.1 矿物学特征 |
6.2 德兴铜矿浮选过程地球化学特征 |
6.3 工艺地球化学的提出 |
6.4 综合利用 |
7 结论 |
(2)浅议不同分析方法测定钼矿物中钼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钼分析方法 |
2.1 钼酸铅重量法 |
2.2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
2.3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
2.4 过氧化钠熔融一硫氰酸铵差示光度法 |
2.5 硝酸铅容量法 |
2.6 EDTA差减滴定法 |
2.7 微波法 |
3 钼分析方法的选择 |
3.1 分析方法的初步确定 |
3.2 分析方法的最终确定 |
4 结语 |
(3)新型辉钼矿捕收剂的浮选作用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文献综述 |
1.1 辉钼矿 |
1.2 钼矿资源概况 |
1.2.1 世界钼矿资源概况 |
1.2.2 中国钼矿资源概况 |
1.3 钼市场形势 |
1.4 辉钼矿的应用概述 |
1.5 国内辉钼矿选矿现状 |
1.6 辉钼矿的浮选药剂及药剂研究进展 |
1.7 DLVO及EDLVO理论 |
1.7.1 范德华力能 |
1.7.2 静电力能 |
1.7.3 水化力能 |
1.7.4 疏水力能 |
1.7.5 空间稳定化力 |
1.7.6 磁吸引力 |
1.8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思路 |
2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2.1 试样 |
2.1.1 单矿物试样 |
2.1.2 实际矿石试样 |
2.2 药剂及仪器 |
2.3 试验研究方法 |
2.3.1 单矿物浮选试验 |
2.3.2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 |
2.3.3 接触角测量 |
2.3.4 红外光谱测试 |
2.3.5 动电位测试 |
3 钼矿石的选矿试验研究 |
3.1 矿石工艺矿物学性质 |
3.1.1 矿物组成 |
3.1.2 主要矿物的嵌布粒度特性 |
3.1.3 主要矿物的解离度测定 |
3.1.4 主要矿物矿物学特性 |
3.1.5 小结 |
3.2 试验原则流程的确定 |
3.3 钼粗选条件试验 |
3.3.1 钼粗选磨矿细度试验 |
3.3.2 捕收剂种类对钼粗选的影响 |
3.4 调整剂种类对钼精选的影响 |
3.5 闭路试验 |
4 捕收剂对辉钼矿的捕收性能 |
4.1 单一捕收剂浮选辉钼矿 |
4.1.1 混合油对辉钼矿的捕收性能 |
4.1.2 PM对辉钼矿的捕收性能 |
4.1.3 戊基黄药对辉钼矿的捕收性能 |
4.2 本章小结 |
5 捕收剂的浮选作用机理研究 |
5.1 捕收剂表面能参数 |
5.2 界面相互作用自由能 |
5.3 混合油及PM在水中的分散性能 |
5.3.1 捕收剂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自由能 |
5.3.2 扩展的DLVO理论及其势能曲线 |
5.3.3 捕收剂与水之间相互作用的势能曲线 |
5.4 混合油及PM与脉石矿物石英之间的相互作用 |
5.4.1 捕收剂与石英之间的相互作用自由能 |
5.4.2 捕收剂与石英之间的相互作用势能曲线 |
5.5 捕收剂与辉钼矿表面的相互作用 |
5.6 捕收剂对辉钼矿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4)丰山铜矿铜钼铁多金属综合回收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文献综述 |
1.1 硫化矿浮选 |
1.1.1 多金属矿浮选工艺流程 |
1.1.2 硫化铜矿石主要浮选工艺流程 |
1.1.3 铜硫矿石主要浮选药剂 |
1.2 铜钼矿选矿研究现状 |
1.2.1 原则流程 |
1.2.2 铜钼混合精矿分离的工艺 |
1.2.3 铜钼分离方法的新进展 |
1.2.4 铜钼分离未来研究方向 |
1.3 丰山铜矿选矿简况 |
1.3.1 丰山铜矿的矿石特性 |
1.3.2 丰山铜矿原工艺流程 |
1.3.3 丰山铜矿选矿经济技术指标 |
1.3.4 丰山铜矿钼矿物选矿研究情况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2 矿样、试剂、仪器及研究方法 |
2.1 矿样 |
2.1.1 试验样采样 |
2.2.2 试验矿样制样和分析结果 |
2.2 试剂 |
2.3 仪器 |
2.4 研究方法 |
3 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
3.1 矿石的矿物组成及物相分析 |
3.2 铜硫矿物的嵌布特征 |
3.2.1 黄铜矿 |
3.2.2 斑铜矿 |
3.2.3 黄铁矿 |
3.3 钼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嵌布特征 |
3.4 金、银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嵌布特征 |
3.5 铁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嵌布特征 |
本章小结 |
4 铜钼选矿回收工艺研究 |
4.1 铜钼硫混合浮选 |
4.1.1 浮选条件试验 |
4.2 铜钼和硫分离试验 |
4.2.1 混合精矿再磨试验 |
4.2.2 铜钼混选闭路流程试验 |
4.3 铜钼分离试验 |
4.3.1 铜钼分离条件试验 |
4.3.2 铜钼分离闭路试验 |
本章小结 |
5 伴生磁铁矿回收工艺研究 |
5.1 粗选磁场强度试验 |
5.2 铁粗精矿再磨试验 |
5.3 精选磁场强度试验 |
5.4 磁选中矿的处理 |
本章小结 |
6 金银综合回收工艺及实践 |
6.1 捕收剂试验 |
6.2 综合回收金银实践 |
本章小结 |
7 铜钼铁综合回收新工艺及应用实践 |
7.1 铜硫分离实践 |
7.1.1 铜硫分离系统的必要性 |
7.1.2 铜硫分离的技术指令 |
7.1.3 铜硫分离生产工艺设备配置 |
7.1.4 铜硫分离的经济技术指标 |
7.1.5 铜硫分离的工艺特点 |
7.1.6 铜硫分离的工艺的改进 |
7.2 铜钼分离实践 |
7.2.1 建设铜钼分离系统的可行性 |
7.2.2 铜钼分离生产工艺设备配置 |
7.2.3 铜钼分离的技术指令 |
7.2.4 铜钼分离的经济技术指标 |
7.2.5 铜钼分离的工艺的改进 |
7.3 尾矿选铁实践 |
7.3.1 选铁生产工艺 |
7.3.2 选铁指标 |
本章小结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钼铜矿石的高压辊碎磨特性和浮选分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钼矿和铜矿资源现状 |
1.1.1 钼矿资源概述 |
1.1.2 铜矿资源概述 |
1.2 钼铜矿选矿研究现状 |
1.2.1 硫化铝矿浮选研究现状 |
1.2.2 硫化铜矿浮选研究现状 |
1.2.3 氧化铜矿浮选研究现状 |
1.3 高压辊磨机的研究现状 |
1.3.1 高压辊磨机的研究历史 |
1.3.2 高压辊磨机的工作原理 |
1.3.3 高压辊磨机的优缺点 |
1.3.4 高压辊磨工艺的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的选题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章 试验样品、设备、试剂及研究方法 |
2.1 试验样品 |
2.2 试验试剂 |
2.3 仪器设备 |
2.4 试验研究方法 |
2.4.1 高压辊磨试验 |
2.4.2 颚式破碎试验 |
2.4.3 分批磨矿试验 |
2.4.4 高压辊终粉磨试验 |
2.4.5 浮选试验 |
2.5 分析方法 |
2.5.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2.5.2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 |
2.5.3 矿物单体解离度(MLA)分析 |
2.5.4 溶液中离子含量(ICP-AES)分析 |
2.6 分选效率评定方法 |
第3章 不同粉碎方式对邦铺钼铜矿石产品特性的影响研究 |
3.1 高压辊磨与颚式破碎试验 |
3.2 产品粒度特性的对比研究 |
3.3 粒级金属分布分析 |
3.4 磨矿曲线的对比研究 |
3.5 球磨机处理能力对比研究 |
3.6 BOND球磨功指数的对比研究 |
3.7 BOND球磨功指数磨矿细度修正系数K_5的修正 |
3.8 BOND球磨功指数图形用户界面的建立 |
3.8.1 高压辊磨产品图形用户界面的建立 |
3.8.2 颚式破碎产品图形用户界面的建立 |
3.8.3 高压辊磨和颚式破碎产品功指数程序计算结果的验证 |
3.9 高压辊磨和颚式破碎产品表面微裂纹的对比研究 |
3.10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不同粉碎方式对邦铺钼铜矿石磨矿特性的影响研究 |
4.1 磨矿动力学原理 |
4.1.1 粒度特性方程 |
4.1.2 磨矿动力学方程 |
4.2 磨矿动力学参数的理论意义 |
4.2.1 解析几何方法 |
4.2.2 偏导数方法 |
4.3 高压辊磨和颚式破碎产品的分批磨矿试验 |
4.3.1 高压辊磨和颚式破碎产品粒度特性方程的建立 |
4.3.2 磨矿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4.3.3 磨矿动力学参数理论意义的验证 |
4.4 高压辊磨和颚式破碎产品磨矿速度的对比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不同粉碎方式对邦铺钼铜矿石浮选特性的影响研究 |
5.1 探索试验 |
5.2 磨矿细度条件试验 |
5.3 调整剂种类及用量对钼浮选指标的影响 |
5.3.1 水玻璃用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 |
5.3.2 碳酸钠用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 |
5.3.3 CMC用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 |
5.3.4 六偏磷酸钠用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 |
5.4 捕收剂种类、用量及配比对钼浮选指标的影响 |
5.4.1 煤油用量条件试验 |
5.4.2 柴油用量条件试验 |
5.4.3 煤油和柴油配比条件试验 |
5.5 调整剂种类及用量对铜浮选指标的影响 |
5.5.1 硫化钠用量条件试验 |
5.5.2 硫化钠+硫酸铵用量条件试验 |
5.6 捕收剂种类及用量对铜浮选指标的影响 |
5.6.1 丁基黄药用量条件试验 |
5.6.2 Z-200用量条件试验 |
5.7 局部开路试验 |
5.7.1 颚式破碎产品在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75%时局部开路试验 |
5.7.2 颚式破碎产品在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65%时局部开路试验 |
5.7.3 高压辊磨产品在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65%时局部开路试验 |
5.7.4 不同粉碎方式产品局部开路试验结果对比 |
5.8 局部闭路试验 |
5.8.1 颚式破碎产品在磨矿细度-0.074mm含量75%时局部闭路试验 |
5.8.2 颚式破碎产品在磨矿细度-0.074mm含量65%时局部闭路试验 |
5.8.3 高压辊磨产品在磨矿细度-0.074mm含量65%时局部闭路试验 |
5.8.4 不同粉碎方式产品局部闭路试验结果对比 |
5.9 本章小结 |
第6章 邦铺钼铜矿石高压辊终粉磨试验研究 |
6.1 高压辊终粉磨系统简介 |
6.2 终粉磨产品的粒度特性 |
6.3 终粉磨产品浮选条件试验 |
6.4 终粉磨产品浮选局部开路试验 |
6.5 终粉磨产品浮选局部闭路试验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不同碎磨方式碎磨流程能耗的对比研究 |
7.1 碎磨流程设计概述 |
7.1.1 磨矿流程及段数的确定 |
7.1.2 磨矿设备的选择 |
7.1.3 磨矿设备的计算 |
7.2 颚式破碎—球磨工艺流程的计算 |
7.2.1 产品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75% |
7.2.2 产品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65% |
7.3 高压辊磨—球磨工艺流程的计算 |
7.3.1 高压辊磨的单位能耗 |
7.3.2 产品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75% |
7.3.3 产品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65% |
7.4 高压辊磨终粉磨工艺流程的能耗 |
7.5 高压辊磨和颚式破碎工艺流程的对比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高压辊粉碎特性和浮选分离机理研究 |
8.1 粒度特性参数与粒度分布均匀程度的关系 |
8.1.1 解析几何方法 |
8.1.2 偏导数方法 |
8.2 产品的粒度特性分析 |
8.3 单体解离度的对比研究 |
8.4 矿浆溶液离子的对比研究 |
8.4.1 Cu离子对浮选的影响 |
8.4.2 Fe离子对浮选的影响 |
8.4.3 Ca离子对浮选的影响 |
8.4.4 Mg离子对浮选的影响 |
8.4.5 Na_2S对浮选的影响 |
8.5 高压辊粉碎特性和浮选分离机理分析 |
8.6 本章小结 |
第9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个人简介 |
(6)铜钼分离新型抑制剂制备与选矿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德兴铜矿铜钼分离研究成果与现状 |
1.1 脉动高梯度磁选 |
1.2 充氮工业试验 |
1.3 浮选柱精选工业试验 |
1.4 加酸调浆试验研究 |
1.5 铜钼分选抑制剂试验研究 |
1.6 铜钼分选分散剂试验研究 |
1.7 预处理新工艺试验研究 |
1.8 德兴铜矿铜钼分离工艺现状 |
2 利用生化法制备新型抑制剂HXM |
2.1 试验研究工艺 |
2.2 试验研究方法与步骤 |
2.2.1 生物法制备S2-试剂的试验研究方法 |
2.2.2 化学法制备HXM的试验研究方法与步骤 |
3 新型抑制剂选矿试验研究 |
3.1 新药剂探索试验 |
3.1.1 抑铜效能对比试验 |
3.1.2 性能对比试验 |
3.1.3 精选段试验及其产品分析 |
3.2 新药剂优化试验 |
3.3 闭路试验 |
4 结语 |
(7)云南某钼矿工艺矿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样采取与加工 |
2 研究结果 |
2.1 矿样钼物相分析 |
2.2 矿物组成 |
2.3 主要矿物粒度分布 |
2.4 矿物的嵌布特征 |
2.5 钼元素赋存状态 |
3 矿物回收工艺 |
4 理论加工回收指标预报 |
(8)辉钼矿与难选钼矿的柱式高效分选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Extended Abstract |
目录 |
图清单 |
表清单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课题的提出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 文献综述 |
2.1 钼矿可浮性研究现状 |
2.2 钼矿浮选技术研究现状 |
2.3 浮选柱及其分选工艺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3 钼矿可浮性特征与分选过程研究 |
3.1 钼矿可浮性特征 |
3.2 常规浮选过程 |
3.3 柱式分选过程的形成与分选环境的构建 |
3.4 柱分选试验平台 |
3.5 本章小结 |
4 辉钼矿柱式精选研究 |
4.1 原料来源与分析 |
4.2 槽式精选工艺 |
4.3 柱式精选工艺研究 |
4.4 不同分选工艺的比较 |
4.5 细粒分选机理探讨 |
4.6 本章小结 |
5 钼矿柱式全流程分选工艺研究 |
5.1 试验原料 |
5.2 实验室试验研究 |
5.3 柱分选工业系统试验研究 |
5.4 柱式全流程分选机理探讨 |
5.5 本章小结 |
6 难选钼矿的柱式分选工艺研究 |
6.1 试验原料 |
6.2 浮选机工艺与问题分析 |
6.3 细泥分选试验结果与讨论 |
6.4 难选钼矿柱式分选机理探讨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今后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表面改性对JT-235浮选铜钼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
1.1 样品和试剂 |
1.2 试验方法[8-9]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电场改性矿物表面对铜钼矿浮选的影响 |
2.2 碱改性矿物表面对铜钼矿浮选的影响 |
2.3 盐酸改性矿物表面对铜钼矿浮选的影响 |
3 结论 |
(10)德兴铜矿钼的工艺矿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矿石性质简介 |
3 辉钼矿在矿床中的矿物特征 |
4 辉钼矿的工艺矿物特征 |
4.1 磨矿细度问题 |
4.2 辉钼矿的浮选问题 |
4.2.1 辉钼矿的可浮性。 |
4.2.2 铜精矿品位与钼回收率。 |
4.2.3 石灰对钼的影响。 |
5 钼在铜精矿中的工艺矿物特征 |
5.1 铜钼精矿的预处理 |
5.2 铜钼精矿再磨问题 |
6 钼精矿中钼、铼的赋存状态 |
7 结论 |
四、德兴铜矿钼的工艺矿物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德兴铜矿矿石浮选的工艺矿物学研究[J]. 高知睿,常玉虎,赵元艺,王裕先,孙义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8(03)
- [2]浅议不同分析方法测定钼矿物中钼的含量[J]. 卓华艳,肖燕,陈淼. 铜业工程, 2014(04)
- [3]新型辉钼矿捕收剂的浮选作用及机理研究[D]. 谢小燕. 中南大学, 2014(03)
- [4]丰山铜矿铜钼铁多金属综合回收研究及应用[D]. 曾海鹏. 中南大学, 2014(03)
- [5]钼铜矿石的高压辊碎磨特性和浮选分离研究[D]. 侯英. 东北大学, 2014(12)
- [6]铜钼分离新型抑制剂制备与选矿试验研究[J]. 郭灵敏,刘建国,兰秋平,罗良德.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12(06)
- [7]云南某钼矿工艺矿物学研究[J]. 袁明华,周全雄.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12(02)
- [8]辉钼矿与难选钼矿的柱式高效分选工艺研究[D]. 吕发奎. 中国矿业大学, 2010(04)
- [9]表面改性对JT-235浮选铜钼矿的影响[J]. 蔡春林,覃文庆,邱冠周,徐本军. 湿法冶金, 2006(04)
- [10]德兴铜矿钼的工艺矿物研究[J]. 林春生,夏华龙. 铜业工程,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