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氧供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试验系统,液氧,氧化性,爆燃
氧供给论文文献综述
李久龙,欧阳雪,游良平,罗天培[1](2016)在《一起发动机试验台液氧供给系统氮气吹除管路烧蚀的事故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阶段火箭和新型导弹发动机大型地面试验系统中,液氧系统主要用于为试验工件提供氧化剂。因发动机推力不断加大,推进剂流量不断增大,对地面试验系统中氧化剂的供给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氧的强氧化性,加之压力升高后极易与金属管道产生烧蚀甚至爆燃,所以在液氧供给系统重点部位设置氮气吹除以确保系统安全,可见氧化剂供应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关系到试验系统整体及参试人员的安全问题。本文通过对一起发动机试验台液氧供给系统的氮气吹除管路烧蚀事故进行分析,得出引发事故的关键原因,对后续试验台氧化剂供给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6年01期)
刘学[2](2009)在《不同氧供给处理对水稻生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虽起源于沼泽生境,氧气仍然是其正常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改善稻田土壤的通气状况,提高水稻根际含氧量,已成为水稻栽培研究的重要方向。前人研究了干湿交替灌溉、间歇灌溉、湿润灌溉等灌溉方式来调节稻田土壤的通气状况,在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抗逆性、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时因受到天气、田块位置、灌溉设施等因素的影响而使其应用效果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本研究以杂交籼稻两优培九和中浙优1号、籼粳杂交稻甬优九号、常规粳稻秀水09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和大田栽培的方法,利用超微气泡发生技术和其它增氧方式处理灌溉水,人为调控水稻根系生长环境中的氧气含量,研究不同氧环境对水稻生长、根系发育、群体建成、光合生产与产量形成以及衰老特性的影响,探索环境增氧与水稻生长发育的关系。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试验结果初步表明:超微气泡水增氧灌溉处理明显促进了分蘖的早发快长,提高了水稻生育前期较快的分蘖发生和生长速率,形成较高的叶面积指数;超微气泡水增氧灌溉还提高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产物的形成和干物质积累,使叶片有较高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延缓了叶片衰老,延长功能期。以水带氮施肥有效地增加了超微气泡水增氧灌溉对稻株有利影响的效果,表现出在整个生育期内地上部器官较大的生长优势和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2、增氧处理的盆栽水培试验结果表明,叁种增氧处理均能提高水稻的根际氧含量,使根系的总长度、总表面积、根干重、平均根长和根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平均根粗和分支根数却有所降低;连续充气增氧处理的平均根长明显高于其他增氧处理,但根条数、根粗和分支根数却明显降低。增氧处理能有效提高根系活力,明显增加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占总吸收面积的比例,其中间歇充气和超微气泡水两处理的增加量尤为明显。超微气泡水增氧处理,与普通水灌溉处理相比,显着增加了齐穗期的伤流量以及伤流液中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同时,增氧处理也增加了齐穗期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3、超微气泡水增氧灌溉+以水带氮施肥处理显着提高了水稻籽粒产量,分析其产量构成因子,主要是有效穗数和群体颖花量及结实率的明显提高。超微气泡水增氧灌溉+以水带氮施肥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明显高于超微气泡水增氧灌溉+常规施肥施肥、普通水灌溉+以水带氮施肥和普通水灌溉+常规施肥施肥叁个处理,而细胞间隙CO2浓度则低于这叁个处理。相关分析表明,齐穗期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与产量呈显着正相关,细胞间隙CO2浓度与产量呈显着负相关,而灌浆期的光合参数与产量相关性均未达显着水平。4、叁种增氧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延缓水稻后期衰老进程。试验中间歇充气处理的叶片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开花至花后21天内均最高,而常规灌溉水处理则最低;SOD和POD活性的下降速度以超微气泡水处理最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为间歇充气处理最慢。各个处理的叶片MDA含量在0-7天内增加量较小,而在7-14天MDA含量迅速增加。其中常规灌溉水处理下的MDA含量的增加速度要高于叁种增氧处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9-06-01)
汪文俊[3](2008)在《氧供给对啤酒酵母生长和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5L发酵罐中不同体积氧传递系数(KLa)和溶解氧分压对高产腺苷甲硫氨酸的啤酒酵母(S.cere-visiae)生长和S-腺苷甲硫氨酸(SAM)合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KLa和溶解氧分压对S.cerevisiae的生长和SAM合成有着显着的影响,较高的KLa和溶解氧分压更有利于生长和SAM合成。在初始KLa为148.5 h-1时,S.cerevisiae的生物量、SAM产量和含量最高,分别为19.37 g·L-1、1.99 g·L-1和103 mg.g-1 DCW。在溶解氧分压为较高的50%时,S.cerevisiae的生物量、SAM产量较高,最大值分别为18.57 g·L-1和1.91 g·L-1。(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9期)
更登,王占刚[4](2006)在《高原低氧对青少年最大氧供给和氧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原低氧对青少年最大氧耗量(VO2max)、最大氧供给量(DO2max)及氧利用的影响。方法:对叁个不同海拔高度(2 260m,3 417m,4 300m)各15例健康青少年的氧动力学指标进行测试。用自行车负荷递增法直接测VO2max等气体交换指标;耳氧仪同步记录氧饱和度(SO2);心阻抗法测定最大心指数(CImax)。结果:血红蛋白浓度(Hb)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P<0.05);VO2max、DO2max、CImax和SO2均随海拔升高而下降(P<0.05);叁个海拔高度的最大氧摄取率(ERO2)无明显变化;VO2max和DO2max在叁个海拔高度及总体样本中均呈显着直线相关(r=0.77、0.71、0.72、0.98,P<0.05)。结论:随海拔高度的升高VO2max、DO2max逐渐下降。高原青少年VO2max降低的原因为DO2max不足,而非氧利用障碍;CImax和SO2的下降是DO2max不足的决定因素,同时也是VO2max降低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高原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02期)
梁杰[5](2006)在《减压释放获取水中溶解氧供给呼吸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人类来说,潜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不仅在于它重要的国防意义,更在于它能够使我们探索海洋的秘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而传统的携氧潜水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潜水员在水下的停留时间取决于氧气瓶的容量,由于氧气瓶的容量有限,潜水时间一长,就需要经常更换气瓶,而往氧气瓶里压缩输入氧气既昂贵又危险。潜水位置也不能离潜水基地太远。海水因大气的溶解和生物的作用,本身就溶解有大量的氧气,携氧潜水忽略了潜水者周围的巨大氧源。为了摆脱传统携氧潜水方式带来的弊端,使人类能够更安全、更长久进行海洋潜水,科学家与工程学家们一直都在致力于直接从海水中提取氧气供潜水者呼吸方法的研究与探索。本文主要研究讨论了通过采用减压释放的方式是否能从海水中直接获取氧气供潜水者呼吸的可行性。研究包括以亨利定律为基础,讨论了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水温和盐度的关系,分析了减压释放获取氧气的机理;通过减压释放试验讨论了减压释放气体量与压强、水温与盐度的关系,推导出释放气体量的数学模型;比较分析了海水中溶解气体和减压释放气体的成分比例差异;从气体溶解动力学出发,推导出气体减压释放速率动力学方程;探讨了如何通过试验装置的改进,在很大程度的提高减压释放速率,从而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氧气;对海洋的实际环境作出研究与分析,讨论通过减压释放方法获取氧气供潜水者呼吸的实际可行性,并根据讨论结果,对实用型装置各项技术参数作出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通过采用减压释放的方式直接从海水中获得生存所需的氧气在理论和小试上都是现实可行的。只要将具有一定静水压强并溶有氧气的海水减压至足够低的压强,就可以获得生存所需的氧气;随着温度和盐度的升高,溶解在海水中氧气就会减少,这将有利于更多的氧气从水中释放;由于气体的亨利系数的不同,溶解在海水中空气的成分比例与大气中完全不同,但是通过减压释放这一逆溶解过程所解析的气体成分比例与空气几乎相同;未增设搅拌器的减压释放装置,氧气的释放速率非常缓慢,通过增加搅拌装置和增大装置单位体积表面积,释放速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短时间内获取了足够量的气(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6-06-01)
单红卫,杨兴易,景炳文,郭昌星[6](2001)在《全身氧供给与器官组织叁磷酸腺苷含量间的变化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索脓毒性休克时全身氧供给 (DO2 )与器官组织叁磷酸腺苷 (ATP)含量间的变化关系。方法 以大鼠盲肠结扎穿孔 (CLP)方法复制脓毒性休克模型 ,随机分为CLP前及CLP后 2、4、6、7和 8h共 6组 ,测定全身DO2 后 ,立即处死动物并取心、肝、肾组织标本 ,用生物发光法测定ATP含量。结果 DO2 在CLP后呈进行性下降 ,早期DO2 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时 ,心、肝、肾组织ATP含量变化不明显 ,呈非氧供依赖关系 ,当DO2 分别降至某临界值后 ,随着DO2 减少 ,组织ATP亦减少 ,呈氧供依赖关系。结论 全身氧供给与心、肝、肾组织ATP含量间均呈双相变化关系 ,但其各自的DO2 临界值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国急救医学》期刊2001年12期)
单红卫,杨兴易,陈学云,景炳文[7](2000)在《失血性休克时大鼠全身氧供给与氧消耗关系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失血性休克时大鼠全身氧供给 (DO2 )与氧消耗 (VO2 )关系变化。方法 按每次 4ml/kg ,每隔 0 5h分次从静脉放血 ,观察大鼠休克过程中DO2 ,VO2 ,氧摄取率 (ExtO2 )等变化。结果 失血 2 0h时平均动脉压开始明显下降 (P <0 0 1 )。在休克早期 ,DO2 呈进行性下降 ,ExtO2 出现代偿升高 ,VO2 维持相对不变 ,呈非氧供依赖关系 ;当DO2 降至2 7 64ml·min- 1 ·kg- 1 后 ,VO2 随DO2 线性降低 (P <0 0 1 ) ,即呈氧供依赖关系 ,并伴血乳酸浓度升高。结论 失血性休克时DO2 与VO2 间呈双相变化关系 ,氧供依赖关系的变化反映了全身组织缺氧的存在(本文来源于《中国普通外科杂志》期刊2000年05期)
陈学云,单红卫,杨兴易,景炳文[8](2000)在《失血性休克时大鼠全身氧供给与氧消耗关系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失血性休克时全身氧供给 (DO2 )与氧消耗 (VO2 )关系的变化。方法 按 4ml/kg、每隔 0 5小时分次从静脉放血 ,观察大鼠休克过程中DO2 、VO2 、氧摄取率(ExtO2 )等变化。结果 失血 2 0小时平均动脉压开始明显下降 (P <0 0 1)。在休克早期 ,DO2随进行性下降 ,ExtO2 出现代偿升高、VO2 维持相对不变 ,呈非氧供依赖关系 ;当DO2 降至2 7 6 4ml·min- 1 ·kg- 1 后、VO2 随DO2 线性降低 (r=0 788,P <0 0 1) ,即呈氧供依赖关系 ,并伴血乳酸浓度升高。结论 失血性休克时DO2 与VO2 间呈双相变化关系 ,氧供依赖关系出现反映了全身组织缺氧的存在(本文来源于《急诊医学》期刊2000年02期)
王占刚,陈秋红,阮宗海[9](1999)在《不同海拔高度青少年最大氧供给和氧利用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原青少年最大氧耗量(VO2max)、最大氧供给量(DO2max)及氧利用的特点。方法对叁个不同海拔高度(2260m,3417m,4300m)各15例健康青少年的氧动力学指标进行测试。用自行车负荷递增法直接测定VO2max等气体交换指标;耳氧仪同步记录氧饱和度(SO2);心阻抗法测定最大心指数(CImax)。结果血红蛋白浓度(Hb)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P<0.05);VO2max、DO2max、CImax和SO2均随海拔升高而下降(P<0.05);叁个海拔高度的最大氧摄取率(ERO2)无明显变化;VO2max和DO2max在叁个海拔高度及总体样本中均呈显着直线相关(r=0.77、0.71、0.72、0.98,P<0.05)。结论高原青少年VO2max降低的原因为DO2max不足,而非氧利用障碍;CImax和SO2的下降是DO2max不足的决定因素,同时也是VO2max降低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期刊1999年02期)
单红卫,杨兴易,陈学云,景炳文[10](1999)在《PEEP对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全身氧供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全身氧供给(DO2)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放置Swan-Ganz导管,依次调节PEEP为0、049kPa、098kPa、147kPa四种压力水平,分别测定气体交换功能及氧动力学指标。结果PEEP为048kPa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即开始明显升高(P<05),心脏指数(CI)却出现降低(P<005),随着PEEP增加,CI逐渐下降。DO2在PEEP为098kPa以下时变化不显着,在147kPa时出现显着下降(P<005),而氧摄取率(ExtO2)则有所增加(P<005)。结论PEEP使用不能明显提高DO2,高水平的PEEP可以降低DO2,必须采取措施提高CI才能使DO2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急救医学》期刊1999年04期)
氧供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稻虽起源于沼泽生境,氧气仍然是其正常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改善稻田土壤的通气状况,提高水稻根际含氧量,已成为水稻栽培研究的重要方向。前人研究了干湿交替灌溉、间歇灌溉、湿润灌溉等灌溉方式来调节稻田土壤的通气状况,在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抗逆性、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时因受到天气、田块位置、灌溉设施等因素的影响而使其应用效果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本研究以杂交籼稻两优培九和中浙优1号、籼粳杂交稻甬优九号、常规粳稻秀水09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和大田栽培的方法,利用超微气泡发生技术和其它增氧方式处理灌溉水,人为调控水稻根系生长环境中的氧气含量,研究不同氧环境对水稻生长、根系发育、群体建成、光合生产与产量形成以及衰老特性的影响,探索环境增氧与水稻生长发育的关系。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试验结果初步表明:超微气泡水增氧灌溉处理明显促进了分蘖的早发快长,提高了水稻生育前期较快的分蘖发生和生长速率,形成较高的叶面积指数;超微气泡水增氧灌溉还提高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产物的形成和干物质积累,使叶片有较高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延缓了叶片衰老,延长功能期。以水带氮施肥有效地增加了超微气泡水增氧灌溉对稻株有利影响的效果,表现出在整个生育期内地上部器官较大的生长优势和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2、增氧处理的盆栽水培试验结果表明,叁种增氧处理均能提高水稻的根际氧含量,使根系的总长度、总表面积、根干重、平均根长和根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平均根粗和分支根数却有所降低;连续充气增氧处理的平均根长明显高于其他增氧处理,但根条数、根粗和分支根数却明显降低。增氧处理能有效提高根系活力,明显增加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占总吸收面积的比例,其中间歇充气和超微气泡水两处理的增加量尤为明显。超微气泡水增氧处理,与普通水灌溉处理相比,显着增加了齐穗期的伤流量以及伤流液中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同时,增氧处理也增加了齐穗期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3、超微气泡水增氧灌溉+以水带氮施肥处理显着提高了水稻籽粒产量,分析其产量构成因子,主要是有效穗数和群体颖花量及结实率的明显提高。超微气泡水增氧灌溉+以水带氮施肥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明显高于超微气泡水增氧灌溉+常规施肥施肥、普通水灌溉+以水带氮施肥和普通水灌溉+常规施肥施肥叁个处理,而细胞间隙CO2浓度则低于这叁个处理。相关分析表明,齐穗期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与产量呈显着正相关,细胞间隙CO2浓度与产量呈显着负相关,而灌浆期的光合参数与产量相关性均未达显着水平。4、叁种增氧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延缓水稻后期衰老进程。试验中间歇充气处理的叶片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开花至花后21天内均最高,而常规灌溉水处理则最低;SOD和POD活性的下降速度以超微气泡水处理最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为间歇充气处理最慢。各个处理的叶片MDA含量在0-7天内增加量较小,而在7-14天MDA含量迅速增加。其中常规灌溉水处理下的MDA含量的增加速度要高于叁种增氧处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供给论文参考文献
[1].李久龙,欧阳雪,游良平,罗天培.一起发动机试验台液氧供给系统氮气吹除管路烧蚀的事故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
[2].刘学.不同氧供给处理对水稻生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3].汪文俊.氧供给对啤酒酵母生长和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8
[4].更登,王占刚.高原低氧对青少年最大氧供给和氧利用的影响[J].高原医学杂志.2006
[5].梁杰.减压释放获取水中溶解氧供给呼吸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6].单红卫,杨兴易,景炳文,郭昌星.全身氧供给与器官组织叁磷酸腺苷含量间的变化关系[J].中国急救医学.2001
[7].单红卫,杨兴易,陈学云,景炳文.失血性休克时大鼠全身氧供给与氧消耗关系变化的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
[8].陈学云,单红卫,杨兴易,景炳文.失血性休克时大鼠全身氧供给与氧消耗关系的变化[J].急诊医学.2000
[9].王占刚,陈秋红,阮宗海.不同海拔高度青少年最大氧供给和氧利用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9
[10].单红卫,杨兴易,陈学云,景炳文.PEEP对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全身氧供给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