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酶葡萄糖传感器论文-李美霞,冯亚鹏,解秀亮,谢娟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论文-李美霞,冯亚鹏,解秀亮,谢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酶葡萄糖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氮硫掺杂石墨烯,电催化,CuO纳米颗粒,非酶葡萄糖传感器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李美霞,冯亚鹏,解秀亮,谢娟[1](2019)在《CuO-NSG的制备及其在非酶葡萄糖传感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氮和硫共掺杂石墨烯(NSG)作为固定CuO纳米颗粒的新型载体材料,并将获得的CuO-NSG作为电催化葡萄糖氧化(EGO)的催化剂应用于非酶葡萄糖传感器,解决EGO催化剂的稀缺性和高成本性。结果表明,NSG赋予CuO-NSG大的表面积,且NSG和CuO之间存在强界面耦合。由于NSG的显着效果和NSG与CuO的协同效应,CuO-NSG显示出比CuO和Cu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更高的EGO活性。基于CuO-NSG的传感器显示出优异的葡萄糖感测性能,表现出1722μA·mmol·L~(-1)·cm~(-2)的高灵敏度和0.07μmmol·L~(-1)的低检测限及在实际样品分析中的选择性、再现性、稳定性和可行性的良好检测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王永鹏,徐子勃,刘梦竹,张海博,姜振华[2](2019)在《多孔泡沫状CuO微纳米纤维的制备及用于无酶葡萄糖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煅烧工艺制备多孔泡沫状Cu O微纳米纤维.通过SEM,IR及XRD对材料进行形貌与结构表征.样品表面粗糙且呈多孔泡沫状.利用该材料对玻碳电极进行修饰,并检测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电氧化性能,发现该电极对葡萄糖的检测灵敏度为6.17μA·L·mmol~(-1)·cm~(-2),检测限为65.3μmol/L.同时,该电极对抗坏血酸、尿酸和乙醇表现出良好的抗干扰性.这些优良的性能取决于Cu O特殊的形貌.多孔泡沫结构有助于增大比表面积从而提高与葡萄糖的反应活性.研究表明,多孔泡沫状Cu O微纳米纤维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梁红波[3](2019)在《基于MIL-53型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时刻把控血糖浓度变化对于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为止,商用的血糖仪都是酶基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酶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并且此类葡萄糖传感器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维持酶活性导致制备工艺复杂。所以,科研工作者们尝试使用稳定、廉价的纳米材料制作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电极。例如:贵金属、过渡金属与过渡金属氧化物、碳材料以及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等。MOF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孔道尺寸可调节以及易于功能化等优点。因此,本文合成MIL-53型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应用于电化学无酶葡萄传感器中。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利用水热法合成MIL-53(Fe)材料,并用导电粘结剂粘附于金属钛片基底表面制作出电极。该电极对葡萄糖检测灵敏度为0.15302 mA·mM~(-1) cm~(–2)(mol·L~(-1)简记为M);线性范围是10μM~0.8 mM;检出限为0.67μM(S/N=3);单支电极五次重现性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RSD)RSD=3.57%;多支电极五次重现性RSD=3.83%。利用水热法合成MIL-53(Ni)材料,原位生长于泡沫镍基底表面,直接用于葡萄糖检测。灵敏度达到26.03 mA·mM~(-1) cm~(–2);线性范围为5 mΜ~1.4 mM;检出限为0.33μM(S/N=3)。单支电极五次重现性RSD=4.16%,多支电极五次重现性RSD=3.77%。由于自支撑MIL-53(Ni)电极与MIL-53(Fe)电极同属于一种MIL-53型MOF所以都具有优异的抗干扰性、抗毒化性、重现性、稳定性。自支撑MIL-53(Ni)电极由于具有自支撑结构获得更高的灵敏度、更低的检出限、更宽的线性范围。并且将自支撑MIL-53(Ni)电极检测实际血清样品取得良好效果,加标回收率趋近100%。由于双金属材料具有协同效应,可以提高对葡萄糖的催化效果,本实验探索使用水热法合成自支撑MIL-53(NiFe)双金属MOF。双金属MOF直接生长于泡沫镍表面,直接应用于葡萄糖检测。该电极检出限为0.13μM(S/N=3);灵敏度为41.95mA·mM~(-1)·cm~(–2);线性范围为2μM~0.4 mM;单支电极五次重现性RSD=3.67%;多支电极五次重现性RSD=3.11%。并且具有优异的选择性、抗毒化能力与长期稳定性。为了除去MOF孔道中的残留的对苯二甲酸分子,提高电极的线性范围,对电极进行热处理,将线性范围扩大到2μM~1.6 mM,同时保持着原电极优异的选择性、长期稳定性与抗毒化性。将两种双金属电极材料应用于实际血浆检测得到结果与实际血糖浓度相似,证明电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冯亚鹏[4](2019)在《石墨烯复合材料应用于非酶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高性能非酶型葡萄糖传感器就要开发高活性催化剂以促进电催化葡萄糖氧化(EGO),这是非酶葡萄糖感测的关键所在。Pt和其他贵金属是最活跃的EGO催化剂,但其稀缺性和高成本极大地限制了实际应用。石墨烯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以及高的电子流动性,石墨烯或其衍生物就能够来当做锚定一系列纳米材料的不二选择。在石墨烯薄膜上增添纳米小颗粒金属及氧化物会赋予“增强版”薄膜更多的活性位点和提高其电子迁移速率,这非常有益于使用这一材料的设备的性能提高。本论文主要通过化学氧化还原法制备出氧化石墨烯(GO),运用XRD和TEM分析,确定成功制备出性能优异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然后通过两步溶剂热法制备所需的CuO/RGO和CuO/NSG复合材料。运用XRD、TEM、XPS、Raman和TGA技术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确定成功制备出性能优异的CuO/RGO和CuO/NSG复合材料。然后将复合材料处理后附着在电化学工作站工作电极(玻碳电极)上对材料的电催化葡萄糖氧化活性、电阻、灵敏度和稳定性进行测试分析,得出CuO/NSG/GCE比CuO/RGO/GCE更好的EGO活性,CuO/NSG/GCE显示比CuO/RGO/GCE(432Ω)更小的电荷转移电阻为(278Ω),并计算出CuO/NSG/GCE的灵敏度约为1722μA/mM/cm~2,要高于CuO/RGO/GCE的1003μA/mM/cm~2,而且在储存半个月后CuO/NSG/GCE保持其原始电流响应的95.8%的高稳定,而CuO/RGO/GCE仅为原始电流响应的92%的高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9-06-01)

孙思秦,石晓钟,胡海龙,马国华[5](2019)在《镍基碳材料的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研究的最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的导电性和电化学稳定性良好,可应用于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本文就微晶石墨-掺硼金刚石(MG-BDD)载体、石墨烯(GE)载体、碳纤维(PCF)载体和碳纳米管(CNT)载体研究的最新进展,对镍基碳材料表征和制备方法的优势以及其在葡萄糖检测时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为新型镍基碳材料的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的制备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09期)

黄文峰,陈晋阳,王英迪,邹米华[6](2019)在《CuO/EMT沸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比较温和简单的条件下合成具有高比表面、开放孔结构以及颗粒尺寸小的纳米EMT沸石,再通过浸渍焙烧法获得纳米CuO颗粒并负载于EMT沸石.将制得的材料应用于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结果表明该无酶传感器对葡萄糖的检测具有响应快、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等特点.(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孙思秦,石晓钟,胡海龙,马国华[7](2019)在《镍基合金材料的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研究的最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镍基合金材料综合了构成其各金属的优点,使其对葡萄糖的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就二氧化钛(TiO_2)复合、氧化钴(Co_3O_4)包壳和磷酸镍铵(NH_4NiPO_4)包壳研究的最新进展,对镍基合金材料表征和制备方法的优势以及其在葡萄糖检测时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为新型镍基合金材料的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的制备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08期)

金俊辉[8](2019)在《铂、镍基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疾病。对糖尿病人来说,控制血糖是每时每刻都需要重视的事情,所以监测自身血糖浓度成为他们每天的重要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致力于研发高效、便捷、可靠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实现对葡萄糖的实时、长期、准确的监测。研究方法:1、在常温下,采用叁电极系统,用循环伏安法将NiNPs电沉积到经过原位电还原的石墨烯修饰的GC电极上,以构建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并在探究了沉积液中Ni前驱体(氯化镍)浓度、沉积液pH值、循环伏安圈数等实验条件对所构建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催化氧化葡萄糖能力的影响后,在最适宜条件下构建了NiNPs修饰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并用计时电流法记录了该传感器在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中的电流曲线,用以研究其对葡萄糖的催化氧化能力,包括线性响应范围、检测下限、响应时间、灵敏度。并进一步研究了传感器的选择性、长期稳定性、可重复性等性质。2、在常温下,采用叁电极系统,用循环伏安法将Pt、Ni共同电沉积到经过原位电还原的石墨烯修饰的GC电极上,以构建PtNi纳米合金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并在探究了沉积液中Ni、Pt前驱体浓度、沉积液电解质种类、循环伏安圈数等实验条件对所构建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催化氧化葡萄糖能力的影响后,在最适宜条件下构建了PtNi纳米合金修饰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并用计时电流法记录了该传感器在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中的电流曲线,用以研究其对葡萄糖的催化氧化能力,包括线性响应范围、检测下限、响应时间、灵敏度。并进一步研究了传感器的选择性、长期稳定性、可重复性等性质。结果:1、实验表明,沉积NiNPs的最适宜条件分别为沉积液pH4.0,Ni前驱体浓度20mM,循环伏安圈数45。本文在最适宜条件下制备了NiNPs/rGO/GC电极,其表现出了对葡萄糖很高的催化活性。该传感器检测葡萄糖的线性范围为1μM~10mM,灵敏度为1178μA/(mM(88)~2),检测下限为1μM。除此之外,该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拥有对AA、UA、DA的良好的抗干扰性,拥有很快响应速度(约为3s)。2、实验表明,沉积PtNi纳米合金的最适宜条件分别为沉积液电解质硫酸钠,Ni前驱体浓度20mM,Pt前驱体浓度5mM,循环伏安圈数25。本文在最适宜条件下制备了PtNi/rGO/GC电极,其表现出了对葡萄糖很高的催化活性。该传感器检测葡萄糖的线性范围为0.02mM~9mM,灵敏度为12.45μA/(mM(88)~2),检测下限为0.02mM。(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李永健,代海坡,李纪伟,冯娜娜,翟辉[9](2019)在《基于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葡萄糖传感器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展,如今已经进入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发展阶段。介绍了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机理,综述了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NiO、CuO、Co3O4、ZnO等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2期)

肖棹月[10](2018)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葡萄糖的检测与分析对人体健康及疾病诊断、治疗和控制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一直为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特点。常见的葡萄萄糖电化学传感器按是否使用酶分为有酶传感器和无酶传感器。有酶传感器利用酶对底物高效率、转一性和温和的作用条件对酶进行催化,而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作用条件温和等优点。然而酶的活性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干扰限制了有酶传感器的应用。而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则能克服这些缺陷,可以实现连续葡萄糖监测,相比传统的葡萄糖传感器,高稳定,易于制造而备受关注。而其电极材料往往具有独特的微观或纳米结构,近年来,出现各种各样的材料包括贵金属、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石墨烯、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等。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电极材料,对无酶葡萄糖传感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8年24期)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煅烧工艺制备多孔泡沫状Cu O微纳米纤维.通过SEM,IR及XRD对材料进行形貌与结构表征.样品表面粗糙且呈多孔泡沫状.利用该材料对玻碳电极进行修饰,并检测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电氧化性能,发现该电极对葡萄糖的检测灵敏度为6.17μA·L·mmol~(-1)·cm~(-2),检测限为65.3μmol/L.同时,该电极对抗坏血酸、尿酸和乙醇表现出良好的抗干扰性.这些优良的性能取决于Cu O特殊的形貌.多孔泡沫结构有助于增大比表面积从而提高与葡萄糖的反应活性.研究表明,多孔泡沫状Cu O微纳米纤维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1].李美霞,冯亚鹏,解秀亮,谢娟.CuO-NSG的制备及其在非酶葡萄糖传感器中的应用[J].中国粉体技术.2019

[2].王永鹏,徐子勃,刘梦竹,张海博,姜振华.多孔泡沫状CuO微纳米纤维的制备及用于无酶葡萄糖传感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3].梁红波.基于MIL-53型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4].冯亚鹏.石墨烯复合材料应用于非酶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制备[D].河北工程大学.2019

[5].孙思秦,石晓钟,胡海龙,马国华.镍基碳材料的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研究的最新进展[J].西部皮革.2019

[6].黄文峰,陈晋阳,王英迪,邹米华.CuO/EMT沸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中的应用[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孙思秦,石晓钟,胡海龙,马国华.镍基合金材料的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研究的最新进展[J].西部皮革.2019

[8].金俊辉.铂、镍基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9].李永健,代海坡,李纪伟,冯娜娜,翟辉.基于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9

[10].肖棹月.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技术研究进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

标签:;  ;  ;  ;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论文-李美霞,冯亚鹏,解秀亮,谢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