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支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社会支持,自闭症,心理健康,网络,抑郁,方式,质量。
社会支持论文文献综述
熊波,陈晶晶,王珊珊,孙国栋[1](2020)在《人格、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对海军某部官兵生命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海军某部军人生命质量状况,分析人格、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318名官兵现场集中测试,量表采用TDL生命质量测定表(TDL-QOL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Amos17.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生命质量处于中等以上等级水平者为287人(90.25%);士兵组生命质量水平显着高于士官组(F=5.045,P=0.007),在生命质量总分(t=2.217,P=0.027)及自我健康意识因子(t=2.746,P=0.006)上已婚组军人显着低于未婚组;TDL-QOLAS总分与EPQ的精神病质(r=-0.268,P<0.01)、神经质(r=-0.483,P<0.01)呈显着负相关,与内外向(r=0.240,P<0.01)、掩饰(r=0.110,P<0.05)呈显着正相关;TDL-QOLAS总分与积极应对呈显着正相关(r=0.290,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着负相关(r=-0.351,P<0.01);TDL-QOLAS总分与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3个因子呈显着正相关(r=0.249,0.157,0.230;P<0.01);结构方程模型中生命质量的复回归分析的多元相关系数平方为0.58,各变量对生命质量的总效应大小依次为:人格(-0.706)、社会支持(0.409)、积极应对(0.184)、消极应对(0.123)。结论:人格影响海军某部官兵生命质量的效应较大,包括直接作用以及通过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为中介的间接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20年01期)
崔璨,刘芳[2](2020)在《心肌梗死患者积极心理品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患者积极心理品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理健康状况[凯勒斯10量表(K10)]将患者分为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组(n=27,K10得分10~15分)和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组(n=63,K10得分16~50分),评估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心理弹性水平[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CD-RISC10)]、社会支持度[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I患者积极心理品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结果:①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组较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组在职者、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者比例低(χ~2=3.944,5.247;P<0.05),心功能分级Ⅰ级和Ⅱ级者比例高(χ~2=8.195,P<0.05);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史、饮酒史和冠心病史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组CD-RISC10、PSSS及APGAR得分均高于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组(t=5.425,4.952,5.755;P<0.05);③CD-RISC10、PSSS及APGAR得分均与K10得分呈负相关(r=-0.498,-0.527,-0.607;P<0.05)。结论:MI患者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高心理弹性水平及社会支持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20年01期)
王乾宇,朱志坚,王心怡[3](2019)在《某武警院校学员凝聚力、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军校学员凝聚力、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部队凝聚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抑郁量表对某武警院校418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各量表得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22.0结合Hayes(2013)编制的宏的方法检验各变量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418名研究对象的凝聚力、社会支持、心理韧性、抑郁变量平均得分分别为(3.49±0.57)、(5.62±0.93)、(3.73±0.46)、(1.63±0.57)分。学员凝聚力、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抑郁均存在负相关(r=-0.45、-0.39、-0.43,P <0.01)。社会支持在凝聚力与抑郁之间的间接效应为0.06,心理韧性在凝聚力与抑郁之间的间接效应为0.06,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在凝聚力与抑郁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间接效应为0.03。[结论]凝聚力除了直接作用于军校学员的抑郁,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或者心理韧性间接影响抑郁,并且可通过社会支持进而影响心理韧性间接影响抑郁。(本文来源于《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期刊2019年06期)
朱瑜[4](2019)在《社会支持视角下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主力的青年教师面临着社会、学校、工作、个人和家庭等多方面问题的困扰。当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又缺乏社会支持时,这些青年教师必然会受到挫折和失败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如何从社会支持的角度帮助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解决心理困扰,对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52期)
彭青云,赵向红,魏思佳[5](2019)在《老年人走失及其社会支持系统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人走失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走失事件频发,是个体、家庭、社会和政府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老年人患病或经济贫困,家庭照料资源匮乏,防护措施不到位;社区服务发展滞后,大众传媒对老年人走失问题关注不够,老年群众组织功能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政府管理部门职责不明。鉴于此,应多管齐下,构筑预防老年人走失的社会支持系统,从促进老年人自身的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防护意识,发挥社区、新闻网络媒体等的作用和寻人功能,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及相关政府部门职责分工出发,为老年人走失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9年12期)
刘丽,刘梦虹,彭羽涵,牛贵宏[6](2019)在《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交媒体不仅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其获得网络社会支持的重要载体。研究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的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为此,对某院校84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性别差异显着,专业、年级、年龄差异不显着。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大学生自我教育叁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立珍,李雅,唐凤平,罗金桃,程亮[7](2019)在《养老机构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株洲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焦虑、抑郁现状,并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焦虑、抑郁发生率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和社会支持量表对株洲市养老机构的378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株洲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无焦虑者204例(54.0%),有焦虑者174例(46.0%);抑郁者244例(64.6%)。社会支持总分为(35.75±5.40)分,处于中等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株洲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焦虑、抑郁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且与社会支持呈显着负相关。建议从社会、家庭、养老机构3个层面给予养老机构老年人良好的社会支持,减少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共同维护与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34期)
石雪,刘卓恒,刘旭[8](2019)在《自闭症患者帮扶关爱模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拥有庞大的自闭症人群,他们由于自身的缺陷无法与普通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容易被孤立。他们只能通过一些简单的语言、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在生活中难以自给自足。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较为缓慢,一些人对自闭症了解不够,甚至会歧视自闭症患者。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自闭症患者能够有适合其生活的环境,使他们能够有尊严地生活,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会支持体系,并通过网络平台扩大其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自闭症。(本文来源于《社会与公益》期刊2019年12期)
丁晓彤,丁亚萍,许勤,李惠萍[9](2019)在《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积极感受与依恋、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积极感受现状及其与成人依恋、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安徽省某叁甲医院住院的200例癌症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AC)、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社会支持问卷(SSRS)分别测量主要照顾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积极感受、成人依恋及社会支持水平。结果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为95.0%。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积极感受得分为(34.04±7.64)分,依恋焦虑得分为(72.09±14.92)分,依恋回避得分为(47.67±16.13)分,社会支持得分为(41.51±7.43)分。积极感受得分与依恋焦虑得分、社会支持得分均呈正相关(r=0.188~0.368,P<0.01),与依恋回避得分呈负相关(r=-0.239,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依恋焦虑、社会支持能够正向预测照顾者的积极感受。结论依恋焦虑、社会支持是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积极感受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以依恋理论为依据,基于积极感受的影响因素制定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不同依恋类型的照顾者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指导照顾者合理利用可获得的社会资源,考虑现存的社会支持,增加主观支持减轻其消极感受,帮助其感知到更多的积极感受,使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照顾任务,提高患者的照顾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刘小姣,陈鸿芳[10](2019)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间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及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及生存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调查13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医学应对问卷和肝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4.34±6.683)分、面对应对方式得分为(16.98±2.928)分、回避应对方式得分为(15.27±3.394)分、屈服应对方式得分为(9.42±3.636)分、生存质量得分(104.59±15.611)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面对应对方式、生存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回避应对方式和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关系;生存质量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关系,与回避应对方式和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关系;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3.76%。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相关,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社会支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患者积极心理品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理健康状况[凯勒斯10量表(K10)]将患者分为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组(n=27,K10得分10~15分)和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组(n=63,K10得分16~50分),评估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心理弹性水平[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CD-RISC10)]、社会支持度[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I患者积极心理品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结果:①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组较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组在职者、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者比例低(χ~2=3.944,5.247;P<0.05),心功能分级Ⅰ级和Ⅱ级者比例高(χ~2=8.195,P<0.05);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史、饮酒史和冠心病史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组CD-RISC10、PSSS及APGAR得分均高于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组(t=5.425,4.952,5.755;P<0.05);③CD-RISC10、PSSS及APGAR得分均与K10得分呈负相关(r=-0.498,-0.527,-0.607;P<0.05)。结论:MI患者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高心理弹性水平及社会支持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支持论文参考文献
[1].熊波,陈晶晶,王珊珊,孙国栋.人格、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对海军某部官兵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
[2].崔璨,刘芳.心肌梗死患者积极心理品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
[3].王乾宇,朱志坚,王心怡.某武警院校学员凝聚力、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抑郁之间的关系[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9
[4].朱瑜.社会支持视角下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智库时代.2019
[5].彭青云,赵向红,魏思佳.老年人走失及其社会支持系统构建[J].中州学刊.2019
[6].刘丽,刘梦虹,彭羽涵,牛贵宏.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刘立珍,李雅,唐凤平,罗金桃,程亮.养老机构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全科护理.2019
[8].石雪,刘卓恒,刘旭.自闭症患者帮扶关爱模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发展研究[J].社会与公益.2019
[9].丁晓彤,丁亚萍,许勤,李惠萍.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积极感受与依恋、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9
[10].刘小姣,陈鸿芳.原发性肝癌患者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间的关系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