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干湿状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干湿,应力,状态,工况,模型,道路,网篮。
干湿状态论文文献综述
杨炜,周凯霞,刘佳俊,张志威,王童[1](2019)在《结合迁移学习和Inception-v3模型的路面干湿状态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方法对路面干湿状态识别分类正确率较低的情况,提出了基于迁移学习的路面干湿状态识别方法。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强大的特征学习和表达能力,自动学习干湿路面的特征,并采用迁移学习的方法将Inception-v3模型在ImageNet图像数据集上学习得到的知识深度迁移至路面干湿状态识别任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测试集上测得的分类准确率约为94.5%,与非迁移学习算法和基于底层视觉特征识别学习的算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良好的鲁棒性,以及较强的泛化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9年08期)
周成龙,胡益雄,冯绕[2](2019)在《空调机组蒸发器干、湿工况临界状态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不同工况下空调机组中蒸发器干、湿工况及其转变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干湿临界工况"的概念,得到了干湿临界工况数值组。研究结论为蒸发器干、湿工况提供判定依据,并为空调机组性能预测及节能运行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9年04期)
高小云,刘家国,赵贵涛,邹维列[3](2019)在《低应力状态下干湿-冻融循环对季冻区膨胀土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渠道浅层土体的实际应力状态,开展了一系列低围压下的叁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分别研究了干湿循环、冻融循环和干湿-冻融循环叁种环境作用对取自黑龙江大庆的膨胀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和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围压下:未经历和经历了叁种循环作用的试样,其应力-应变曲线总体上表现为弱应变软化型或应变稳定型;相同围压下,经历了叁种循环作用的试样均随作用次数的增加,产生破坏强度明显降低的现象,其中经历干湿-冻融循环的试样在作用8次后趋于稳定,其试样破坏强度降低的幅度最大;经历叁种循环作用后,试样黏聚力均呈指数型衰减,而内摩擦角变化不大,其中经历干湿-冻融循环作用的试样黏聚力衰减程度最大。(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纪郑瑜[4](2019)在《离心泵干湿状态下振动特性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振动是影响离心泵机组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因素,对离心泵进行动力学研究,为离心泵设计提供依据成为研究离心泵振动的热点。文章针对某离心泵实验台,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对其离心泵振动特性在8种工作状态下,分别记录离心泵1在干态与湿态平稳运行以后5s的加速度信号。利用Origin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FFT分析,结果证明了干态分析和湿态分析下,离心泵各阶倍频的数值高度相近,因此,可以将原有的设计流程加以改进,在干态下进行设计即可。这样可以简化设计流程,节省设计经费,且设计结果在解决避免离心泵在各阶倍频下工作这一任务时有着较好的效果。因此,文章基于现有的离心泵设计方法,提出改进意见,提高了离心泵设计的工作效率,为离心泵结构设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孔宪京,宁凡伟,刘京茂,邹德高,周晨光[5](2019)在《应力路径和干湿状态对堆石料颗粒破碎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堆石料颗粒破碎是引起高土石坝变形的重要因素。在大坝填筑、蓄水期,堆石料的应力路径和干湿状态均是变化的。通过大型叁轴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应力路径和干湿状态对堆石料颗粒破碎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相同初始条件下,按不同应力路径达到同一轴向应变停机时测定的颗粒破碎率是不同的,等围压σ_3试验产生的颗粒破碎最大,等平均主应力p试验的次之,等最大主应力σ_1试验的最小,但不同应力路径下的颗粒级配演化规律是一致的。(2)相同初始条件下,湿样的颗粒破碎率明显高于干样,且二者的差距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干湿条件下的颗粒级配演化规律同样是一致的。(3)建立的考虑母岩强度的颗粒破碎率与塑性功的关系可以较好地统一描述不同应力路径及干湿状态下的颗粒破碎。该研究成果可为建立复杂应力路径及干湿变化条件下考虑颗粒破碎的堆石料弹塑性本构模型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小萌,周储伟[6](2017)在《干/湿状态下HFRP搭接接头的剪切蠕变试验及分数阶导数流变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搭接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的重要连接方式,长期性能是该技术实际工程应用的关键.对不同恒定应力和湿度状态下混杂FRP(HFRP)双搭接接头的剪切蠕变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观测到了明显的蠕变变形,测定了蠕变与恒定应力及湿度的关系.进一步采用分数阶导数流变模型对试件的蠕变进行模拟.根据模型所包含的Mittag-Leffler函数的性质采用了改进的Powell优化算法,并确定了合理的初值,结合试验曲线拟合得到模型各参数值.根据搭接接头蠕变的特点,在经典分数阶流变模型中引入了表征应力水平对搭接接头非线性蠕变特性影响的函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数阶蠕变柔量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变模型能够采用简单的表达形式和较少的参数对试件的非线性蠕变行为进行拟合,在30%~70%恒定应力范围内准确模拟了双剪搭接接头的蠕变曲线.(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李映夏,焦圣明,包云轩,袁成松,朱毓颖[7](2017)在《高速公路路面干湿状态判别及积水模型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公路路面积水(积雪)过程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及其气象因子的影响,以江苏省金坛试验基地试验路段的道路气象数据作为模型输入数据,利用改进的Sass道路积水物理模型对3次降雨(雪)过程中的道路积水量进行模拟,通过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分级和与仪器记录、人工观测结果的对比,验证模型模拟路面状况的准确性,并探讨了气象因子对路面积水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改进的Sass模型可用于对道路干湿状况的模拟,且准确性较高,可推广到高速公路路面状况的实时监测和预报;(2)排水过程中,径流和蒸发在不同时期对排水量的贡献率差异较大,从总量上讲,径流对排水起了主要作用;(3)气象因子对道路积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水量直接影响道路积水,而其他气象因子则通过对蒸发量的影响来间接影响积水量。(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董荣珍,高印,卫军,齐云轩,刘优[8](2017)在《干湿循环作用下混凝土裂缝区域氯离子的传输状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干湿循环作用下混凝土裂缝区域的氯离子浓度分布和裂缝影响区域。制备了不同宽度横向裂缝的混凝土试件,采用干湿循环加速氯离子对混凝土的侵蚀,定期检测不同侵蚀周期试件破型后裂缝侧面以及试件上表面至钢筋方向的氯离子浓度。试验结果表明:氯离子浓度随着传输深度增加而降低,在20 mm处基本稳定。随着干湿循环的进行,在20个干湿循环周期后,裂缝宽度为0.1~0.5 mm的试件,裂缝侧面30 mm处氯离子浓度都大于0.1%,钢筋在裂缝左右30 mm范围内有锈蚀的危险。并且由于二维传输的互相影响,裂缝宽度越大,相同传输深度氯离子浓度也越高。(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7年04期)
李勇[9](2017)在《加载速率、干湿状态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不同配合比的普通混凝土在不同加载速率、干燥与湿润状态下的强度试验,探讨加载速率、干湿状态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破坏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强度等级为C2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不同加载速率下C30和C_a30(掺引气剂)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结果相差不大;强度等级为C60和C8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而提高,且强度等级越高,增长幅度越大。干燥状态和湿润状态下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相差很小,可忽略干湿状态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福建建材》期刊2017年03期)
高继平,王兆仑,冯志强[10](2016)在《粗集料干湿状态对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利用网篮法对粗集料进行密度测试时,通过将粗集料的表干状况界定为较干、正常和较湿叁种状态,并进行相应的表观相对密度和毛体积密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当粗集料的表干状况由湿到干变化时,对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有很大影响.在目标配合比设计中应对集料的表干状态进行合理的标定,准确确定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进一步选择最优级配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6年09期)
干湿状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不同工况下空调机组中蒸发器干、湿工况及其转变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干湿临界工况"的概念,得到了干湿临界工况数值组。研究结论为蒸发器干、湿工况提供判定依据,并为空调机组性能预测及节能运行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干湿状态论文参考文献
[1].杨炜,周凯霞,刘佳俊,张志威,王童.结合迁移学习和Inception-v3模型的路面干湿状态识别方法[J].中国科技论文.2019
[2].周成龙,胡益雄,冯绕.空调机组蒸发器干、湿工况临界状态的特性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9
[3].高小云,刘家国,赵贵涛,邹维列.低应力状态下干湿-冻融循环对季冻区膨胀土强度的影响[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
[4].纪郑瑜.离心泵干湿状态下振动特性分析与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5].孔宪京,宁凡伟,刘京茂,邹德高,周晨光.应力路径和干湿状态对堆石料颗粒破碎的影响研究[J].岩土力学.2019
[6].王小萌,周储伟.干/湿状态下HFRP搭接接头的剪切蠕变试验及分数阶导数流变模型[J].工程科学学报.2017
[7].李映夏,焦圣明,包云轩,袁成松,朱毓颖.高速公路路面干湿状态判别及积水模型应用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17
[8].董荣珍,高印,卫军,齐云轩,刘优.干湿循环作用下混凝土裂缝区域氯离子的传输状态[J].硅酸盐通报.2017
[9].李勇.加载速率、干湿状态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J].福建建材.2017
[10].高继平,王兆仑,冯志强.粗集料干湿状态对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影响分析[J].河南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