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压配电TN-S系统主回路开关极数的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陈航宇[1](2021)在《不同接地型式的低压配网剩余电流保护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用电的需求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用电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大,电气火灾和人身触电事故是主要的安全风险。目前,我国剩余电流保护在运行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总保安装及投运率均较低的瓶颈问题,在预防火灾和防人身触电方面效果不够理想。针对这个问题,本论文以0.4k V低压配电网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接地型式的剩余电流保护适应性展开分析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首先,对福建地区低压配电网接地型式及部分配电台区剩余电流保护装置运行现状展开调研,了解现场低压接地型式。调研结果表明,TN-C、TN-C-S接地系统在福建部分地区低压配电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TN-C、TN-C-S接地系统中的配电变压器处均无法装设总保,对配电网的泄露电流以及人身触电无法起到保护作用,安全性差,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在国内针对TN-C、TN-C-S接地系统总保无法投运问题,还没有人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其次,本论文对TN-C、TN-C-S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相线碰壳故障、断零故障时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计算。由于总保无法投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本论文重点针对两个接地系统中总保无法投运问题,分析总保发生误动作的原理,提出将所有PEN线重复接地分流的电流接至原先总保处所测电流处的方法来消除重复接地分流的影响,使得总保在理论上能够投入运行。利用配电物联网技术对多端数据进行合成,采用配电物联网领域所用到的低功耗广域网技术(LPWAN)以及安全保护技术设计了系统总体构架,通过物联网的三层体系结构的功能及相互联系,实现对6个电流矢量和相加,理论上消除了PEN线重复接地的影响,使得总保能够在TN-C、TN-C-S接地系统中正常投运,并建立剩余电流在线监测云平台对总保进行实时监控。最后,以TN-C接地系统为例,验证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和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TN-C接地系统配电网仿真模型,对总保正常运行存在三相负荷不平衡时发生误动作进行分析验证;接着对所提出的利用配电物联网技术实现总保投运的方法进行验证;在总保能够投运的基础上,本论文验证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总保能够检测出单相接地故障时的对地泄漏电流并成功实现跳闸,保障设备及人身安全。本论文研究了总保在TN-C、TN-C-S接地系统中投运的理论可行性,对提高低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饶棪毓[2](2019)在《轨道交通低压供电系统开关极数选择与配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对地铁TN-S低压配电系统中主进线开关、母联开关、馈线开关、双电源切换装置开关极数选择与配合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选择方案,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地铁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建议。
张国华[3](2018)在《电热水器触电事故安全分析及司法鉴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热水器在现代社会家庭、旅馆、公寓、学校中的应用范围日益普遍,其带来的方便性越来越受重视,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使用安全问题,造成了人身伤亡事故,给社会、家庭留下了不和谐因素,甚至是人间的悲剧。如何杜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是目前我们讨论的社会热点话题和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以保障人身、财产安全。本研究拟采用理论分析、实地勘验调研及模型构建等方法针对电热水器工艺结构安全及司法鉴定支持开展研究,注重研究成果的理论创新性和工程实用性。本文主要研究进展和成果总结如下:(1)依托近今年发生在辖区内的几起电热水器人身伤亡事故,经过法院委托、业务受理、当事人问询、现场实物勘验、试验室内检验检测,并根据当前家用电热水器国家标准,依据法院委托的鉴定事项分别给出结果及原因分析,得出判定结论,为法院解决人身伤害事故责任划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提出基于STAMP方法的电热水器系统安全触电事故分析方法,明确触电事故中的风险演化路径及关键节点,指出不同安全控制结构在阻断事故演化路径中的作用,探索电热水器不同触电方式对于触电者的后果严重程度,根据事故调研和电热水器的结构分析,考虑多种情况下电流来源;基于STAMP方法,提出电热水器的全寿命周期内的风险管控措施。(3)结合案例,阐述产品质量鉴定工作的必要性、必备要素。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机构作为出具数据、给予判定结论用以司法机关责任认定的主体,其合法性、规范性、准确性、公正公平性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司法部门的责任认定警示设备生产方、消费者,房屋住宅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在产品生产、安装、使用等环节上必须严格按法律法规、条例规范要求,真正落实好主体责任,以最大程度减小安全隐患。
廉克勐[4](2017)在《制氧厂循环水系统的供配电设计及节能改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的推广应用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的电力行业、冶金行业等少数工业领域企业才开始使用高压变频器。近几年,伴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全行业面临着去产能的巨大压力。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多项钢铁、煤炭去产能政策。在这种大环境下,钢铁企业全年的生产计划根据市场行情会造成巨大波动,这势必影响制氧的机组开机组合。而作为制氧机组配套的循环水系统,也将频繁调整水泵开停模式,循环水系统的节能改造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八钢公司制氧厂循环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的设计研究,对供配电系统实际运行中存在的一些故障进行研究并找出解决方案。重点分析实际生产中,因为不同机组的组合模式和所开设备的多少,造成八钢公司循环水系统供配电系统能耗较高,无法实现水压自动调节等问题。对八钢公司循环水系统中实际运行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我厂在生产实践中对制氧厂循环水系统水泵进行了变频技术改造。通过项目的实施及试验,充分证明循环水系统进行高压变频技术改造可以有效的降低能耗,实现水压、水量的自动调节等功能,充分证明了该变频改造的必要性,为宝钢集团八钢公司制氧厂继续深化改造提供了宝贵经验。我厂的实践证明,变频器具有减少设备用电损耗、性能稳定可靠等优点,具有非常明显的节电效果,并且控制系统具有功能灵活、性能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等功能。通过技术改造,可以将上位机的PLC系统和下位的高压变频器有机结合,从而满足各种工业调速系统的需求。变频器调速控制系统的改造,值得在宝钢集团内部甚至全钢铁企业中推广使用。
龚骏昌,黄兢业,周积刚[5](2016)在《自恢复式过欠压保护器标准及技术研究分析》文中提出介绍JB/T 12762—2015《自恢复式过欠压保护器》标准的编制背景,从分类、额定参数、机械结构、动作特性、电气性能、试验等方面对标准进行了技术研究,促进了行业技术发展,提高了产品可靠性,同时可为相关人员提供参数依据。
罗琪[6](2016)在《电涌保护器在石化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涌是危害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石化行业多采用安装电涌保护器的方法来抑制低压配电系统电路中产生的电涌,结合石化工程项目应用实例阐述了如何在石化低压配电系统中选择和安装布置电涌保护器。
陈风叶[7](2015)在《TN-S系统和四极开关电器在化工厂中的适用性》文中提出基于化工厂供配电系统的实际情况,结合基本的设计规范,讨论了TN-S系统及四极开关电器在化工厂的适用性,针对四极开关电器中性极故障引起中性线断开的可能性风险——即所谓的"断零",并提出了抑制的措施。关于TN-S系统以及是否采用四极开关电器在检修和故障时断开中性线,国内有较多的文献来阐述这方面的问题,较多数的文献的看法是:TN-S系统慎用四极开关电器,原因主要在于四极开关电器的中性极故障会使中性线
梁永春[8](2015)在《低压电气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认为主要介绍了低压电气系统配电和电气传动设备在设计及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李道本[9](2014)在《低压配电系统不同接地型式电源转换可行性研究》文中指出我国低压配电系统普遍采用TN系统或TT系统,国际标准IEC 60364-5-56:2009对于安全设施供电系统要求"在采用自动断电作为电击保护的措施时,发生第一次故障时宜不切断电源。IT系统中,应设绝缘监测装置在第一次接地故障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即推荐采用IT系统。安全设施用电设备存在由正常电源、备用电源和安全设施电源供电的问题,研究低压配电系统不同接地型式电源转换的可行性十分必要。通过对TN系统、TT系统及IT系统电击防护故障保护要求的兼容性、转换开关极数选择和供电连续性的分析研究,提出建议,供业内人士参考。
何伟洪[10](2012)在《家用电热水器安全使用风险评估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广东省内发生多起因为使用家用电热水器导致的触电事故,造成重大损失。电热水器触电事故多数直接导致人员死亡,其危害和发生频次是各类电器触电事故中最为突出的。本项目研究通过分析电热水器触电事故案例,以及对其安装使用情况的调研,对影响电热水器安全使用的安全因子经行挖掘分析,建立评估模型,针对其中的关键因子,研究并建立快速检测方法,针对广东省的电热水器生产企业以及消费者用户进行调研,进行统计分析,对我省电热水器安全使用状况进行风险评估。近年来,由于质检系统未建立相关的快速检测平台,事故发生后,通过省质监局投诉中心指定相关单位成立鉴定专家组,由于没有相对规范的快速检验检查方法,专家组成员日常工作繁忙,现场情况复杂,导致工作比较被动,错失找到事故原因的最佳时机。到目前为止,仍有多次电热水器触电死亡事故无法找出根本原因。涉案企业也无法知道自己生产的产品为什么发生这样的情况,下一步如何整改产品提高质量,也给政府的公信力和公正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项目研究出导致使用电热水器触电事故的原因,并搭建出一个触电事故快速检测平台,对于应对触电事故等突发事件做到“技术预案做统领、便携设备配置做支撑、有经验的人才队伍做支持”,快速的处理触电事故。本项目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触电事故的原因,搭建快速检测平台,对政府相关部门应对触电事故等突发事件建立应急预案,并对电热水器的安全使用进行风险评估,对促进电热水器的安全使用并带动行业技术进步有积极意义。本项目提出标准修订和电热水器安全使用等建议对减少和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低压配电TN-S系统主回路开关极数的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压配电TN-S系统主回路开关极数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接地型式的低压配网剩余电流保护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低压接地型式应用情况 |
1.2.2 剩余电流保护技术研究现状 |
1.2.3 触电保护技术研究现状 |
1.2.4 配电物联网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与剩余电流保护 |
2.1 福建地区接地型式及台区RCD运行调研 |
2.1.1 福建地区接地型式情况 |
2.1.2 配电台区的现场调研 |
2.2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 |
2.2.1 TT接地系统 |
2.2.2 TN接地系统 |
2.2.3 IT接地系统 |
2.2.4 各接地型式综合分析 |
2.3 剩余电流保护 |
2.3.1 剩余电流保护动作原理 |
2.3.2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分类 |
2.3.3 剩余电流保护与人身触电保护的关系 |
2.3.4 分布式电源对剩余电流的影响 |
2.4 剩余电流保护的配置与整定 |
2.4.1 剩余电流保护的配置 |
2.4.2 剩余电流保护的整定 |
2.4.3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安装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TN-C、TN-C-S系统安全性分析 |
3.1 单相接地故障 |
3.1.1 金属性接地分析 |
3.1.2 高阻性接地分析 |
3.2 相线碰壳故障 |
3.3 断零故障 |
3.4 总保无法投运原理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配电物联网技术的剩余电流保护 |
4.1 总保正常投运解决方法 |
4.2 物联网技术在TN-C、TN-C-S中应用的需求分析 |
4.2.1 配电物联网关键技术 |
4.2.2 系统总体构架 |
4.3 系统技术方案 |
4.3.1 智能终端设备分布 |
4.3.2 总保正常投运工作流程 |
4.3.3 剩余电流在线监测云平台工作流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仿真分析 |
5.1 总保发生误动作原理验证 |
5.2 总保正常投运方法验证 |
5.3 模拟总保正常投运单相接地故障验证 |
5.3.1 金属性接地故障仿真分析验证 |
5.3.2 高阻性接地故障仿真分析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轨道交通低压供电系统开关极数选择与配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低压供电系统开关极数选择与配合分析 |
1.1 进线开关、母联开关的极数选择 |
1.2 三级负荷总开关及其他馈线开关极数选择 |
1.3 双电源切换装置开关(ATS)极数选择 |
2 可能存在的问题 |
3 结语 |
(3)电热水器触电事故安全分析及司法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家用电热水器结构系统 |
2.1 结构及分类 |
2.2 电热水器用电环境因素 |
2.2.1 电源插座 |
2.2.2 住宅电气线路 |
2.2.3 住宅外部供配电 |
2.2.4 质量标准要求 |
2.3 触电事故的本质 |
第三章 触电事故案例现场勘验与分析 |
3.1 事故案例一分析 |
3.1.1 案例一现场勘验及检测 |
3.1.2 案例一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
3.2 事故案例二分析 |
3.2.1 案例二现场勘验及检测 |
3.2.2 案例二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
3.3 事故案例三分析 |
3.3.1 案例三现场勘验及检测 |
3.3.2 案例三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
3.4 事故案例四分析 |
3.4.1 案例四现场勘验及检测 |
3.4.2 案例四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
3.5 电热水器触电事故案例总结 |
第四章 电热水器事故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 |
4.1 电热水器事故风险分析 |
4.1.1 电热水器事故类型及原因分析 |
4.1.2 电热水器事故树构建与分析 |
4.1.3 电热水器事故风险分析责任认定 |
4.2 基于STAMP电热水器触电事故分析 |
4.2.1 电热水器STAMP模型构建 |
4.2.2 电热水器漏电模式分析 |
4.2.3 电热水器触电模式分析 |
4.2.4 电热水器安全控制结构失效分析 |
4.3 电热水器风险防控措施 |
4.3.1 消费者 |
4.3.2 生产企业 |
4.3.3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
4.3.4 电力部门 |
4.3.5 电热水器全寿命周期触电风险管控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热水器事故处置预案及司法鉴定 |
5.1 电热水器事故处置预案 |
5.1.1 成立组织机构 |
5.1.2 事前制定程序文件 |
5.1.3 事中现场应急处置 |
5.1.4 事后调查处理 |
5.1.5 预案完善 |
5.2 产品质量司法鉴定 |
5.2.1 基本含义 |
5.2.2 司法鉴定必要性 |
5.2.3 司法鉴定必备要素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制氧厂循环水系统的供配电设计及节能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水泵节能技术应用与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水泵节能技术应用与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水泵节能技术应用与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制氧厂循环水配电系统设计 |
2.1 供配电设计基础 |
2.2 制氧厂循环水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
2.2.1 上级变电站短路电流计算 |
2.2.2 循环水供配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
2.3 制氧厂循环水系统变配电所位置及变压器选择 |
2.4 制氧厂循环水系统变配电站主接线及低压配电形式 |
2.4.1 电气主回路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
2.4.2 变配电所主结线设计 |
2.4.3 低压配电系统接线方式 |
2.5 制氧厂循环水系统高低压电气设备的选择 |
2.5.1 高低压电气设备选择和校验原则 |
2.5.2 低压断路器的选择 |
2.5.3 低压配电屏的选择 |
2.5.4 接触器的选择 |
2.5.5 低压启动器的选择 |
2.6 制氧厂循环水系统导线及电缆的选择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制氧厂循环水供配电系统缺陷分析 |
3.1 制氧厂循环水系统供配电系统运行缺陷 |
3.2 供配电系统改造可行性分析 |
3.3 制氧厂循环水系统供配电系统改造说明 |
3.4 制氧分循环水系统变频改造总体技术方案 |
3.5 制氧厂循环水系统电气设备常见故障及改造 |
3.5.1 高压柜电缆接头故障 |
3.5.2 变压器重瓦斯跳闸故障 |
3.5.3 低压电气设备故障 |
3.5.4 电网波动水泵跳车故障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变频控制系统改造设计 |
4.1 常用调速节能方式 |
4.1.1 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 |
4.1.2 变频调速原理 |
4.1.3 液力耦合器和变频调速一般选择 |
4.2 循环数水泵工艺要求及变频器的选择 |
4.2.1 工艺要求 |
4.2.2 变频器的选择 |
4.3 循环水泵变频调速系统设计方案 |
4.4 循环水系统变频改造施工方案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变频控制系统实现及运行效果分析 |
5.1 变频控制系统的基本运行模式 |
5.1.1 变频器的基础技术参数 |
5.1.2 变频器运行方式 |
5.1.3 变频器停机方式 |
5.1.4 变频器控制方式 |
5.1.5 变频器给定方式 |
5.1.6 变频器的保护及特性 |
5.2 变频器安装就位及降温设施 |
5.3 变频器的人机界面 |
5.3.1 主界面 |
5.3.2 功能设置 |
5.3.3 参数设置 |
5.3.4 故障记录 |
5.4 变频器的维护保养 |
5.4.1 变频器的日常检查工作 |
5.4.2 变频器的定期保养工作 |
5.4.3 变频器的备品备件更换工作 |
5.5 循环水系统DCS控制系统的修改和完善 |
5.5.1 DCS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
5.5.2 操作员站新增变频操作画面功能及配置描述 |
5.6 变频调试中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
5.6.1 变频器调试步骤 |
5.6.2 变频调试问题 |
5.6.3 试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
5.7 节电效果分析 |
5.8 变频改造后的优缺点 |
5.9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论文 |
(5)自恢复式过欠压保护器标准及技术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标准及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
1.1 根据结构类型分类 |
1.2 根据极数分类 |
1.3 根据带与不带过电流保护型式分类 |
1.4 额定短路能力Icn标准值 |
1.5 额定限制短路电流能力Inc标准值 |
1.6 标志产品信息 |
1.7 机械结构 |
1.7.1 指示器或者指示灯的颜色 |
1.7.2 自动恢复功能闭锁装置 |
1.8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
1.9 过电压条件下的动作特性 |
1.1 0 欠电压条件下的动作特性 |
1.1 1 过/欠电压条件下的动作特性试验 |
1.1 2 过载性能 |
1.1 3 不带过电流保护OUPA的短路试验 |
2 结语 |
(6)电涌保护器在石化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防雷系统工程 |
2 电涌保护器的作用 |
3 电涌保护器的种类及在石化行业的应用 |
3.1 按设计类型分类 |
3.2 按用途分类 |
4 电涌保护器选择的重要参数 |
5 电涌保护器的安装 |
5.1 SPD的安装位置及在石化系统的应用示意 |
5.2 SPD的接线形式 |
5.3 SPD安装的注意点 |
6 SPD的级间配合 |
7 电涌保护器在石化项目中的设计实例 |
7.1 确定该项目所在区域的雷击大地密度值Ng |
7.3 确定SPD的重要参数 |
7.4 确定SPD的安装位置 |
7.5 确定SPD的接线形式 |
7.6 SPD的最终选型 |
8 结束语 |
(7)TN-S系统和四极开关电器在化工厂中的适用性(论文提纲范文)
TN-S系统和四极开关电器在化工厂中的适用性分析 |
有利于削弱开关电器中性极故障风险的因素和措施 |
结束语 |
(8)低压电气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正确进行计算负荷 |
3 低压电气系统的接地 |
4 固定式低压柜回路设计 |
5 低压柜内部主母线及其他主回路导体的选择 |
5 结束语 |
(9)低压配电系统不同接地型式电源转换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安全设施供电保护的兼容性探讨 |
1. 必须设置短路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 |
2. 短路保护整定值需满足保护最小灵敏度要求 |
3.电击防护故障保护的相关规定 |
(1)TN系统电击防护的故障保护 |
(2)TT系统电击防护的故障保护 |
(3)IT系统电击防护的故障保护 |
低压配电安全设施电源段TN、IT不同接地系统供电时保护兼容举例分析 |
1. 主接线 |
(1)IT系统主接线 |
(2)TN系统主接线 |
(3)主接线的构成 |
(4)示例工作程序简介 |
(5)主接线讨论 |
安全设施供电连续性要求探讨 |
结束语 |
(10)家用电热水器安全使用风险评估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项目概述与案例 |
1.1 本项目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项目目的与研究的意义 |
1.2.1 完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应急能力 |
1.2.2 项目研究的目的 |
1.2.3 项目研究的意义 |
1.2.4 对触电事故的思考 |
1.3 项目的思路与架构 |
1.4 案例的总体情况 |
1.4.1 案例 1:2008 年深圳罗湖某品牌燃气热水器质量事故 |
1.4.2 案例 2:2008 年深圳福田某品牌燃气热水器事故 |
1.4.3 案例 3:2008 年东莞黄江某品牌储水式电热水器事故 |
1.4.4 案例 4:2008 年东莞虎门某品牌储水式电热水器事故 |
1.4.5 案例 5:2008 年东莞长安某品牌快热式热水器事故 |
1.4.6 案例 6:2009 年广州白云区太和某品牌储水式电热水器事故 |
1.4.7 案例 7:2009 年广州市白云区某品牌电热水器事故 |
1.4.8 案例 8:2009 年广东连州某品牌自动麻将机触电事故 |
1.4.9 案例 9:2010 年深圳宝安某品牌燃气热水器触电事故 |
1.4.10 案例 10:2010 年肇庆鼎湖某品牌储水式电热水器触电事故 |
1.4.11 案例 11:2010 年广州市花都区华镇某品牌储水式电热水器触电事故 |
1.4.12 案例 12:2010 年开平市某品牌燃气热水器与某品牌排气扇质量鉴定 |
1.4.13 案例 13:2011 年梅州五华某品牌电冰箱触电事故 |
1.4.14 案例 14:2012 年深圳宝安某品牌燃气热水器触电事故 |
1.4.15 案例 15:2012 年增城市某品牌储水式电热水器触电事故 |
第二章 触电事故原因与理论分析 |
2.1 触电事故的种类 |
2.1.1 直接接触触电 |
2.1.2 间接接触触电 |
2.1.3 跨步电压触电 |
2.1.4 剩余电荷触电 |
2.1.5 感应电压触电 |
2.1.6 静电触电 |
2.2 接地的必要性与接地的种类 |
2.2.1 接地装置的构成 |
2.2.2 接地的种类 |
2.3 接地保护的分类与表示方法 |
2.3.1 电力系统对接地与接零的表示方法与含义 |
2.3.2 TN 系统 |
2.3.3 TT 系统 |
2.3.4 IT 系统 |
2.4 接地保护的作用与必要性 |
2.4.1 保护接地的作用 |
2.4.2 保护接零的作用 |
2.4.3 重复接地的作用 |
2.4.4 过电压保护的作用 |
2.4.5 工作接地的作用 |
2.4.6 防静电接地的作用 |
2.4.7 隔离接地的作用 |
2.5 漏电保护器在漏电保护中的作用 |
2.5.1 低压电网的漏电与漏电电流 |
2.5.2 漏电保护器的种类 |
2.5.3 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 |
2.6 触电对人体的伤害 |
2.6.1 触电伤害的种类 |
2.6.2 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 |
2.7 事故调查情况汇总与初步原因分析 |
第三章 热水器安全使用风险评估 |
3.1 风险评估的有关定义 |
3.2 风险评估的类型 |
3.2.1 定性评估 |
3.2.2 定量评估 |
3.3 风险控制 |
3.3.1 风险控制对策[1][4][8] |
3.3.2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 |
3.4 有关安全性评估与风险评估 |
3.5 热水器安全使用风险评估 |
3.5.1 热水器的种类与市场容量 |
3.5.2 电热水器触电事故频次 |
3.5.3 电热水器安全使用的风险评估 |
3.6 电热水器安全使用的风险控制 |
第四章 电热水器触电事故模型与快速检测平台 |
4.1 实物模型的构想 |
4.2 实物模型的搭建 |
4.2.1 实物模型需要的相关设备 |
4.2.2 模型的连接 |
4.3 实物模型模拟触电的思路 |
4.4 实物模型触电故障点逐一故障模拟 |
4.4.1 电热水器本身绝缘破损导致人体触电 |
4.4.2 建筑物的地线带电 |
4.4.3 建筑物的地线接地电阻接地不良或电阻过大 |
4.4.4 其他故障 |
4.5 数据与原因分析 |
4.5.1 电热水器本身的质量问题 |
4.5.2 地线带电,电是怎么来的 |
4.5.3 接地电阻大小对触电事故的危害 |
4.6 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
4.6.1 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 |
4.6.2 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 |
4.6.3 应急预案的职责分工 |
4.6.4 应急预案细则 |
4.7 建立触电事故处置专家库 |
4.8 触电事故的快速检测: |
4.8.1 验证产品本身的仪器与快速方法 |
4.8.2 检测地线是否带电的仪器与快速方法 |
4.8.3 检测接地电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的仪器与快速方法 |
4.9 搭建触电事故的快速检测平台 |
第五章 本课题实战演练与成果 |
5.1 实际演练 |
5.1.1 组长撰写方案 |
5.1.2 专家组到现场勘验并开展质量鉴定 |
5.1.3 专家组组长撰写《质量鉴定报告》初稿 |
5.1.4 组织专家组成员分析事故原因并讨论《质量鉴定报告》,定稿报出 |
5.2 本项目的成果 |
5.2.1 完善了技术监督部门的质量鉴定程序 |
5.2.2 初步建立了触电事故的快速检测平台 |
5.2.3 增强了热水器的安全使用的信心 |
5.2.4 提出了有利于行业发展与安全使用的建议 |
5.3 对行业与消费者的建议 |
5.3.1 对电热水器行业(标委会)的建议 |
5.3.2 对电热水器企业的建议 |
5.3.3 对电热水器用户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低压配电TN-S系统主回路开关极数的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接地型式的低压配网剩余电流保护适应性研究[D]. 陈航宇. 厦门理工学院, 2021(08)
- [2]轨道交通低压供电系统开关极数选择与配合分析[J]. 饶棪毓. 电气化铁道, 2019(04)
- [3]电热水器触电事故安全分析及司法鉴定研究[D]. 张国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9)
- [4]制氧厂循环水系统的供配电设计及节能改造[D]. 廉克勐. 东北大学, 2017(02)
- [5]自恢复式过欠压保护器标准及技术研究分析[J]. 龚骏昌,黄兢业,周积刚.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6(23)
- [6]电涌保护器在石化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J]. 罗琪. 化工与医药工程, 2016(04)
- [7]TN-S系统和四极开关电器在化工厂中的适用性[J]. 陈风叶. 电气时代, 2015(09)
- [8]低压电气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 梁永春. 电气开关, 2015(01)
- [9]低压配电系统不同接地型式电源转换可行性研究[J]. 李道本. 电气应用, 2014(08)
- [10]家用电热水器安全使用风险评估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 何伟洪.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6)
标签:循环水系统论文; 接地系统论文;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论文; 低压配电系统论文; 接地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