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宫廷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宫廷,初唐,盛唐,诗体,贞观,诗人,政治。
宫廷诗论文文献综述
姚东[1](2019)在《初唐宫廷诗体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初唐宫廷修书活动较多,这些修撰活动对宫廷诗的发展也存在一定影响。本文第一章,利用《文馆词林》残卷这一重要文献,探究宫廷修书在初唐宫廷的影响。本章首先剖析了《文馆词林》的编纂体例,发现它的编纂体例深受《艺文类聚》编纂体例的影响。其编纂体例也有独特之处,一是分类层级更多,二是将“部”当作一个重要的分类层级,叁是体例体现着明确的诗体意识。其次,本文对《文馆词林》的书写体例进行了研究,揭示了题名、题注的特点,并探究了《文馆词林》题注与诗序的关系。再次,仔细分析了《文馆词林》残卷诗作的体式特征,揭示其所蕴含的诗体意蕴;通过梳理《文馆词林》在初唐宫廷的流传情况,进而分析其在初唐宫廷的影响。最后,文章探究了《文馆词林》对宫廷四言诗体式发展的影响及初唐宫廷四言诗的特色。第二章是初唐宫廷五言律诗的体式演变研究。第一部分,笔者认为武德贞观时期的宫廷诗体式实际上是齐梁体的承继,但同时也有发展。第二部分,发现高宗武后时期出现了大量合律的宫廷诗。笔者又对《笔札华梁》、《文笔式》、《诗髓脑》这叁部重要诗格着作进行分析,揭示这一时期宫廷诗体式的理论规范。第叁部分从对偶、用韵、平仄全面梳理了中宗时期宫廷诗的体式特点。第叁章是初唐宫廷七言律诗的体式演变研究。本章第一部分,对部分诗歌进行了系年,并剔除了一些混入初唐时期的诗作,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七言律诗体式的演变轨迹。第二部分梳理了七言律诗的演变过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了初唐宫廷七言律诗在对偶和用韵方面的演变轨迹。第叁部分笔者以武后时期游石淙活动为个案,借助《夏日游石淙诗并序》碑深入地分析了宫廷这一特殊背景对宫廷诗体式演进产生影响的叁条路径。(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5-01)
袁媛,方艳霞,周晓辉[2](2016)在《小议宫廷诗在初唐诗坛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整个初唐诗坛,毫无疑问,宫廷诗无论从那个角度来审视,都居于主流地位,这一情况,值得我们重新认识整个初唐宫廷诗的历史地位及文学价值。(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6年19期)
田语[3](2015)在《诗歌“盛世图景”的建构——太宗朝宫廷诗传播过程的内在机制和意义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太宗朝诗歌具有雍容华丽、典雅大气的宫廷诗典型特点。从社会学与传播学的角度看,太宗朝宫廷诗所形成的风格特点,以及它对诗歌艺术乃至意识形态施加影响的方式,不仅是对南朝诗歌的承袭,而是由太宗朝宫廷诗人群体诗歌传播过程所影响与决定的。太宗朝的宫廷诗歌传播是一种典型的组织性传播,且是一种对公共性象征符号的传播与扩散活动。通过编码—解码的信息交换过程,太宗朝诗歌的"盛世图景"得以建立并巩固。(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张宁[4](2014)在《盛唐宫廷诗风格的新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玄宗君臣的宫廷诗创作,在较大程度上突破了前代的写作传统,呈现出与初唐宫廷诗明显不同的风格面貌。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叁方面:娱乐性的消退,风骨的追求,意境的浑融。他们的某些诗歌已经堪比盛唐诗,或者已然盛唐诗。这为盛唐时代的诗歌创作起了示范和开风气的作用。从这一角度讲,盛唐宫廷诗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中)》期刊2014年06期)
宇文所安[5](2013)在《在708年怎样写宫廷诗:形式、诗体及题材(二)》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外汉学家小传宇文所安(1946~),原名斯蒂芬·欧文(Stephen Owen)。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1959年移居巴尔的摩。在巴尔的摩公立图书馆里沉湎于诗歌阅读,并初次接触中国诗:虽然只是英文翻译,但他迅速决定与其发生恋爱,至今犹然。1972年获耶鲁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随即执教耶鲁大学。二十年后应聘哈佛,任教东亚系、比较文学系,现为詹姆斯·布莱恩特·柯南德特级教授。有着作数(本文来源于《国学》期刊2013年11期)
宇文所安[6](2013)在《在708年怎样写宫廷诗:形式、诗体及题材(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宫廷诗是一种规范化的艺术,体现在结构、主题范围、词汇范围及摒弃强烈的政治道德和个人感情。这种规范化主要是宫廷应景诗写作背景的产物。前几世纪存留的宫廷诗创作资料十分零碎,但是中宗的第二次统治时期(705—710)却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包括诗篇、完整的组诗及逸事,足以构成相对完整的图像。(本文来源于《国学》期刊2013年10期)
叶小芳[7](2013)在《析贞观时期礼乐活动下创作的宫廷诗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初唐宫廷诗中有一部分诗歌是唐太宗及其重臣们在礼乐活动直接影响下创作的。联系具体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这些诗歌的内容和价值不仅是诗歌政教观的履践,同时它们对整个初唐宫体诗的变革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王进,陈卓雯[8](2012)在《托马斯·怀亚特宫廷诗的女性意识与性别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欧美学界通常盛赞文艺复兴的性别形象,怀亚特诗歌被视为男性气概的英国典型。怀亚特的赞美诗和讽喻诗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女性意识和性别书写。前者内敛的特征体现了宗教改革和君主王权对男性主题的权力制约,后者揶揄的态度反映了历史主体和女性视角对性别意象的政治隐喻。从这两个层面解读怀亚特宫廷诗歌,揭示其男性书写的女性意识和政治生活,从而进一步探讨其性别观念的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张宁[9](2012)在《盛唐宫廷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盛唐时期的宫廷诗歌活动很多,保留下来的宫廷诗数量也比较多。在开元前期,宫廷曾经一度处于诗坛的中心,为时人所瞩目,影响巨大。这在文学史上是重要的文学现象,很值得关注。因此,论文从盛唐宫廷诗坛盛衰与盛唐政治、盛唐宫廷诗的内容和主题、盛唐宫廷诗风格的新变及盛唐宫廷诗的文学史地位等四个方面对盛唐宫廷诗作了进一步探讨。引言部分主要对宫廷诗作了界定,介绍了盛唐宫廷诗的研究状况,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正文部分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通过开元初期宫廷诗坛的沉寂,张说入相与盛唐宫廷诗坛的繁荣,张九龄与盛唐宫廷诗的继续发展,盛唐后期宫廷诗坛的衰落等四节内容来描述盛唐宫廷诗坛盛衰与盛唐政治的关系。从开元初盛唐宫廷诗坛的沉寂,开元十一年宫廷诗歌的猛增,开元十叁年宫廷诗创作的繁荣直到开元二十五年后宫廷诗坛的衰落,无不贯穿着政治的因素。第二章分别对宴饮诗、游乐诗、巡幸诗、饯别诗展开论述。借以探讨盛唐宫廷诗与初唐宫廷诗在内容上的异同。宴饮诗和游乐诗延续了前代的宫廷诗传统,但内容更加充实,并反映出了新的气象和时代气息。与贞观时代相比,盛唐巡幸诗数量更多,玄宗君臣往往通过回顾先辈的创业艰难,表达对历史的反思。饯别诗是盛唐宫廷诗中最具特色的一类诗。这类诗的创作与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有很大关系。第叁章主要探讨盛唐宫廷诗风格的新变。这种新变突出地表现在其娱乐性的消退,相当一部分诗歌已经具有了凌厉的风骨,一些诗歌意境浑融,玄宗君臣的诗歌创作流露出了通俗化的倾向。这为盛唐诗的到来起了示范和开风气之先的作用。第四章主要探讨盛唐宫廷诗的文学史地位。阐述了盛唐时期宫廷作为盛唐前期诗坛中心的表现及影响,审美思潮的转变与宫廷诗坛中心地位丧失的关系,盛唐宫廷诗自身的局限。与真正的盛唐诗相比,盛唐宫廷诗毕竟还有其局限性。盛唐诗人正是克服了盛唐宫廷诗的不足,才成就了自身永恒的魅力。总之,在由初唐诗向盛唐诗过渡的这一环节上,盛唐宫廷诗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价值理应被重新评价。(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2-04-01)
李海燕[10](2010)在《上官婉儿与初唐宫廷诗的终结》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官婉儿是初唐独树一帜的宫廷诗人,她既是初唐宫廷诗的发扬光大者同时也是初唐宫廷诗的终结者。她不仅在创作上实现了对宫廷诗的题材、情感表达及格调气度的超越,而且在评判诸臣诗作时,有意识的标榜词气充盈,刚健明朗的诗风,在宫廷诗的内部突破了宫廷诗歌的创作题材与审美趣味,从而为唐代诗歌从初唐宫廷诗到盛唐之音的转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0年02期)
宫廷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整个初唐诗坛,毫无疑问,宫廷诗无论从那个角度来审视,都居于主流地位,这一情况,值得我们重新认识整个初唐宫廷诗的历史地位及文学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宫廷诗论文参考文献
[1].姚东.初唐宫廷诗体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9
[2].袁媛,方艳霞,周晓辉.小议宫廷诗在初唐诗坛的地位[J].北方文学.2016
[3].田语.诗歌“盛世图景”的建构——太宗朝宫廷诗传播过程的内在机制和意义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4].张宁.盛唐宫廷诗风格的新变[J].文学教育(中).2014
[5].宇文所安.在708年怎样写宫廷诗:形式、诗体及题材(二)[J].国学.2013
[6].宇文所安.在708年怎样写宫廷诗:形式、诗体及题材(一)[J].国学.2013
[7].叶小芳.析贞观时期礼乐活动下创作的宫廷诗意义[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8].王进,陈卓雯.托马斯·怀亚特宫廷诗的女性意识与性别书写[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2
[9].张宁.盛唐宫廷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10].李海燕.上官婉儿与初唐宫廷诗的终结[J].求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