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城镇化建设是新时代的重要任务,国家关于城镇化建设的规划要求,到2020年国家平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同时要求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明确提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是落实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云南省经济发展落后,城镇化水平较低,云南省在目前难以扭转的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城镇化的进程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二者之间很可能互相冲突,这就要求云南省要在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利用和保护之间寻求平衡。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城镇化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试图测算云南省各州市城镇化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是否协调,并找出引致两者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进而可以找到促进各州市城镇化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协调发展的措施。综合考量后,本文首先选取了云南省11个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测算云南省11州市的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然后根据响应模型测算城镇化水平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响应指数,正响应表明二者相互促进,良性协调发展,负响应表示二者相互抑制,是恶性发展,需要缓和改善,零响应表示二者无明显关系;最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11州市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11州市的城镇化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测评结论。11州市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在时间演变方面整体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在空间演变方面存在并保持着以昆明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趋势,且11州市在2008-2016年这9年的城镇化综合指数的平均值的排名只有微小变化;从增长率来看,呈现出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区域其增长幅度相对越低,而城镇化水平越低的区域其增长幅度相对越高的规律。11州市中的大多数州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在时间演变方面有所提升,其中只有楚雄和文山有所下降;在空间演变方面存在西部最高,其次为滇中城市群,最后呈现出以滇中城市群为中心往四周递减的趋势,且2008-2016年这9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的平均值的高低排名只有微调,没有剧变;从增长率来看,整体上呈现出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靠前的州市其增长速度居中,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居中的州市其增长速度最靠前,而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最靠后的州市其增长速度最慢,其中楚雄和文山甚至还有下降。(2)对11州市响应指数的测评结论。根据11州市响应方向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将响应分为三类。正响应类——保山和临沧。优化响应类——昆明、玉溪和昭通。恶化响应类——楚雄、文山、德宏、曲靖、红河和丽江。(3)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结论。每个州市主要影响因素都由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和城镇化系统的指标构成。正响应类的保山市,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城镇绿地建设和社会保障投入力度;临沧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公路通车里程和固定资产投入等城镇化建设因素,以及废气处理能力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资源环境因素。优化响应类,包括昆明、玉溪和昭通,昆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力度以及湿地覆盖率;玉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污染处理较强、节能环保投资力度较大以及卫生技术人员缺乏;昭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污染处理能力欠佳以及其人均产值、人均建成区面积等城镇化建设不足的因素。恶化响应类,包括楚雄、文山、德宏、曲靖、红河和丽江,前三个州市的主要影响因素都存在耕地、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匮乏,以及工业污染排放量大、污染处理和节能环保投资不足的问题,在城镇化建设中,他们都面临着社会保障和就业以及教育投入少的问题;后三个州市的主要影响因素都有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少,另外,曲靖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较低,丽江、红河的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突出。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王诗语
导师: 刘争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模型,主要影响因素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资源科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单位: 云南财经大学
分类号: X24;F299.27
DOI: 10.27455/d.cnki.gycmc.2019.000045
总页数: 125
文件大小: 2976K
下载量: 247
相关论文文献
- [1].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新视角:行星边界框架的源起、发展与展望[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3)
- [2].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J]. 西部资源 2020(01)
- [3].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怎么算的? 一个需要深度研究的真命题——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的分析和建议[J]. 中国生态文明 2020(02)
- [4].云南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及其障碍因素探究——以玉溪市为例[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5].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特征与演进机制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 2020(05)
- [6].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进展评述[J]. 新疆农垦经济 2020(03)
- [7].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与实践应用——以烟台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10)
- [8].深圳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海洋技术学报 2020(04)
- [9].山地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区域协调发展分析:以贵州乌江流域为例[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9(03)
- [10].抚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9(06)
- [11].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J]. 环境与发展 2018(02)
- [12].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生态经济 2017(01)
- [13].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分析[J]. 资源与产业 2017(01)
- [14].搞清雄安资源环境承载力有多大[J]. 中国生态文明 2017(02)
- [15].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土地 2017(08)
- [16].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方法与提升路径[J]. 环境与发展 2017(06)
- [17].中国区域森林资源环境承载力特征探析[J]. 现代园艺 2017(18)
- [18].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评价——以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J]. 城市问题 2016(02)
- [19].青海省重点开发区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6(06)
- [20].广东大鹏半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J]. 生态科学 2014(06)
- [21].河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及障碍因素诊断[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7)
- [22].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与提升路径探析[J]. 湖南社会科学 2015(02)
- [23].试论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J]. 商 2015(18)
- [24].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特征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5(09)
- [25].辽宁省“十三五”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对产业布局影响的对策[J]. 辽宁经济 2015(09)
- [26].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以电白区为例[J]. 城市地理 2017(18)
- [27].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苏省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35)
- [28].科学测算村镇资源环境承载力[J]. 中国农村科技 2020(05)
- [29].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综述[J]. 中国环境管理 2018(06)
- [30].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安徽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