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会昌灭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会昌,佛教,灵宝,道教,湖州,安史之乱,幽州。
会昌灭佛论文文献综述
尤李[1](2015)在《论安史之乱和会昌灭佛对唐幽州佛教的影响——以《大唐云居寺故寺主律大德神道碑铭并序》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考察《大唐云居寺故寺主律大德神道碑铭并序》(简称《真性大德神道碑》),拓展分析了安史之乱和会昌法难对唐幽州佛教的影响,揭示出中晚唐幽州—卢龙镇佛教之特性。幽州地区律宗繁盛,出现了学问修行都很高的代表人物真性大德。安史之乱对北方佛教造成巨大冲击,但幽州的经济条件仍然十分优越,云居寺在战乱后仍很兴盛,得到众多富裕施主的供养。这为精深佛学研究的持续繁荣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中晚唐以降,朝廷屡次下诏禁止私度僧尼。但幽州节度使却毫无顾忌地在自己的辖区内邀请高僧开设戒坛度僧。这与安史之乱后,幽州—卢龙镇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俨然成为"独立王国"密切相关。幽州与唐廷在政治上的隔阂和争斗并不影响幽州与长安在佛教文化方面的互动。在会昌毁佛期间,幽州地区受自然条件、手工业门类限制,佛教功德事业受到影响,与河东地区的佛教文化交流暂时受阻。(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历史评论》期刊2015年00期)
齐倩楠[2](2015)在《唐武宗“会昌灭佛”的历史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唐武宗"会昌灭佛"这一历史事件,对于佛教来说是灭顶之灾,使中国佛教从隆盛走入了衰弱时期。由于寺院经济的膨胀,武宗过分推崇道教以及战争的沉重负担导致了会昌年间灭佛运动的兴起,唐武宗"会昌灭佛"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缓解了社会危机,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佛教在中国的衰微,阻碍了外来宗教在本土的传播与发展。(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5年04期)
许美惠[3](2014)在《论“会昌灭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会昌灭佛"是唐武宗在位时期(840-846)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佛教史上被称为"会昌法难"。关于"会昌灭佛"的原因,学术界已有几篇专文论及,~①但是对于其影响,目前研究很少涉及。赞宁说:"从汉至唐,凡经数厄,钟厄爰甚,莫甚武宗焉"~②,可见唐武宗灭佛事件对佛教影响甚大,那么"会昌灭佛"的影响都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在全面考察会昌灭佛活动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其影响。不妥之处,敬请指正。(本文来源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期刊2014年00期)
罗争鸣[4](2013)在《《洞玄灵宝叁师记并序》作者归属及相关的会昌灭佛问题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洞玄灵宝叁师记并序》原署"广成先生刘处静撰",此人与应夷节同门,且早于应氏去世,编撰者绝非此人,但也不一定是学界广泛认可的杜光庭。《洞玄灵宝叁师记并序》之田虚应传记中提及的"广成先生刘君"是致误的症结所在,此人即武宗朝备受尊崇的南岳道士刘玄靖。刘玄靖直接参与了武宗灭佛,通过不同记载的对比,可以判断个别道教术士直接推动、参与了会昌灭佛,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杨发鹏[5](2011)在《论李德裕在会昌灭佛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德裕为唐中后期着名政治家,他在武宗会昌一朝颇有建树,历来为史家所称道。然而在会昌灭佛这一历史事件中,李德裕所起作用如何,学者们看法不一,多数学者认为他在此次事件中起了很大作用,本文就这一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1年01期)
董晓佳[6](2010)在《拜占廷毁坏圣像运动与唐武宗会昌灭佛异同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元9世纪中期,拜占廷帝国内的毁坏圣像运动与唐武宗会昌年间的反佛教运动几乎同时结束。这两场运动在本质上均为世俗政权与宗教势力间的斗争,但在以基督教教义为国家意识形态指导的拜占庭帝国,毁坏圣像运动并未动摇基督教在拜占廷社会的地位;而唐武宗会昌灭佛则带有文化冲突的迹象,它被视为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转折点。(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12期)
方胜[7](2009)在《唐武宗会昌灭佛中寺院及僧尼留存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佛教史上称为"会昌法难"。会昌五年(845年)灭佛运动达到了高潮,一年之内朝廷颁布了多条与之相关的诏敕命令,对各州郡佛寺的废存、僧尼的去留等问题进行了限制和规定,对灭佛的原因和取得的效果进行了说明。但历史文献对这些诏敕的记载多有出入,前贤已对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考辨,如灭佛后朝廷下诏公布成果,提到还俗僧尼26万余(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09年11期)
管庆丽,崔怀猛[8](2008)在《论唐武宗“会昌灭佛”对少林武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应用文献资料,以"会昌灭佛"事件为切入点,阐述事件前后少林武术的嬗变。唐武宗"会昌灭佛"对少林寺这一"禅宗祖庭"给予严重打击的同时,也打破了少林武术"密不外传"的界线,进而促进了少林武术、民间武术、军队武术的大融合,孕育和形成了少林功夫以禅、武、医为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禅武合一的少林功夫以言传身教的武术套路和理论对少林武术的承传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激励了更多人参与习武。(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08年02期)
张慧敏[9](2006)在《会昌灭佛与朗达磨灭佛文化原因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几乎同时期发生的会昌灭佛和朗达(?)灭佛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对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旋各方面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文章仅以两次灭佛运动的文化背景为原因进行比较。(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06年02期)
严耀中[10](2000)在《会昌灭佛后的湖州唐陀罗尼经幢──兼论武宗灭法对佛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认为,唐武宗会昌灭佛,佛教毁法酷烈,损失惨重。本文从会昌灭佛后尚存的湖州唐陀罗尼经幢得到的信息,认为虽然佛教受到打击,但是远非史乘上说的那么厉害,事实上佛教依然流行于社会,僧人仍有穿僧装者不绝,而更重要的是,经过灭佛运动却更加推动了佛教的发展,佛法不仅没有被灭掉,反而刺激了它的传播,这就是湖州唐代陀罗尼经幢给我们的信息。(本文来源于《佛学研究》期刊2000年00期)
会昌灭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唐武宗"会昌灭佛"这一历史事件,对于佛教来说是灭顶之灾,使中国佛教从隆盛走入了衰弱时期。由于寺院经济的膨胀,武宗过分推崇道教以及战争的沉重负担导致了会昌年间灭佛运动的兴起,唐武宗"会昌灭佛"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缓解了社会危机,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佛教在中国的衰微,阻碍了外来宗教在本土的传播与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会昌灭佛论文参考文献
[1].尤李.论安史之乱和会昌灭佛对唐幽州佛教的影响——以《大唐云居寺故寺主律大德神道碑铭并序》为中心[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5
[2].齐倩楠.唐武宗“会昌灭佛”的历史原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
[3].许美惠.论“会昌灭佛”的影响[J].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2014
[4].罗争鸣.《洞玄灵宝叁师记并序》作者归属及相关的会昌灭佛问题考论[J].宗教学研究.2013
[5].杨发鹏.论李德裕在会昌灭佛中的作用[J].宗教学研究.2011
[6].董晓佳.拜占廷毁坏圣像运动与唐武宗会昌灭佛异同初探[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
[7].方胜.唐武宗会昌灭佛中寺院及僧尼留存情况[J].史学月刊.2009
[8].管庆丽,崔怀猛.论唐武宗“会昌灭佛”对少林武术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
[9].张慧敏.会昌灭佛与朗达磨灭佛文化原因之比较[J].科技信息.2006
[10].严耀中.会昌灭佛后的湖州唐陀罗尼经幢──兼论武宗灭法对佛教的影响[J].佛学研究.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