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期货交易所2002年取得三大突破

上海期货交易所2002年取得三大突破

一、2002年上海期交所取得三大突破(论文文献综述)

解金奎[1](2019)在《中小寿险公司利用专业中介渠道开拓市场的管理策略研究 ——以A寿险公司四川分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保险市场的容量也迅速扩大,保险中介市场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在服务“三农”、多项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满足人民安全需求等方面,保险中介机构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保险中介市场体系,其在保险业发展中的作用逐步显现,越来越受到保险公司的青睐。同时严监管提升了保险业的准入门槛,更多的“后来者”将目光投向了保险中介牌照,中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本文以中小寿险公司利用专业中介渠道开拓市场的管理策略为研究主题,运用寿险营销渠道理论、中间商理论、战略联盟理论进行分析,总结出寿险公司建设专业中介业务渠道的重要性,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约条件和相关原因,对如何选择公司的发展策略和完善寿险公司专业中介业务渠道建设提出了实践性参考方案。在对A寿险公司四川分公司中介业务渠道建设的案例分析中,本文也简单介绍了中国寿险市场发展的四个阶段、寿险市场的现状、中介渠道的概况以及A寿险公司的基本情况,指出目前市场情况有利于寿险公司发展,也有利于寿险公司与中介渠道开展业务合作。接着,本文分别从中介公司的角度、A保险公司本身的角度以及如何与中介公司合作的角度,全面总结出A寿险公司在中介业务渠道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成因。在此基础上,对其如何改善中介业务渠道建设和深化合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塑造特色企业文化,提升中介渠道发展格局;加大干部整合力度,配置中介渠道专业人才;明确中介渠道发展战略,完善中介渠道内部架构;审时度势,抢占市场先机,提升中介渠道合作要求;建立战略联盟,与专业中介渠道开展共同营销;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中介渠道服务水平;加强风险控制,改善中介渠道内外部环境等。同时,本文还再次明确专业中介渠道对保险公司的重要性,对保险公司发展专业中介业务渠道要思考的问题进行了启迪,也从作者多年的工作经历中提出了解决常见问题的建议方案,最后对未来保险公司与中介机构深度合作模式和方向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希望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为有志进入专业中介市场的保险公司的中介业务渠道建设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迪。

李明建[2](2017)在《DM金属制品公司内部控制研究》文中认为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控制机制。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在规范公司运营、保护股东利益、提高公司透明度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21世纪以来,安然、世通等事件震撼了全球金融界和企业界,加上我国资本市场出现的层出不穷的上市公司舞弊案件,使得我国的企业管理者和政府相关部门不得不深刻思考内部控制的价值和强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有鉴于此,本文以DM金属制品公司作为案例,采用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开展研究。本文首先研究了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重点对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内部控制的涵义以及内部控制的发展阶段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以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为理论研究依据,以DM金属制品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为研究对象,针对公司整体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在设计和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和提出改进的方案,希望藉此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胡芳[3](2015)在《媒体负面报道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演变,中小投资者保护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学者们从公司内部治理、法律保护、市场监管、中介机构介入等多个角度对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的构建进行了广泛探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以上各种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均存在一定缺陷。与此同时,20世纪以来,国内外资本市场涌现出媒体对上市公司进行负面报道从而使中小投资者权益得到维护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让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媒体,藉此学术界出现了大量有关媒体报道与资产定价、媒体报道与公司治理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在媒体报道对中小投资者保护是否具有监督和约束作用以及作用的机理方面并未达成共识,这就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拓展的空间。本文在系统梳理投资者保护与媒体治理相关理论与文献以及深度剖析中国制度背景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媒体负面报道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作用?(2)媒体负面报道作用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机理如何?对于第一个问题,本文以一个综合性的中小投资者保护指数作为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的代理变量,手工收集了2000年至2013年媒体针对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负面报道相关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媒体报道基调逐条判断,接着就媒体负面报道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事前监督和事后约束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对于第二个问题,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制度逻辑学理论和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并进行实证研究。首先,从公司内部角度出发,探讨媒体负面报道对公司董事会治理和大股东自律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而促进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改善的机理;其次,从公司外部角度出发,探讨媒体负面报道对行政监管机构介入、证券交易所介入以及审计师意见产生的影响,进而促进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提高的机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媒体在中小投资者保护中的事前监督作用和事后约束作用均获得验证。具体来说,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越低的上市公司受到的媒体负面报道数量越多或负面报道占比越高;媒体对上市公司的负面报道有效促进了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的改善。第二,从公司内部角度来看,媒体负面报道导致公司董事会相应做出部分调整,如媒体负面报道导致董事会规模缩减、CEO非正常变更、董事薪酬水平下降从而促进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提升的因果链条得以证实,而董事会独立性及董事会勤勉程度虽有所提高,但后续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治理效应未获实证支持。与此同时,媒体负面报道在遏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或鼓励其支持行为的促进方面均未产生任何治理效应。第三,从公司外部角度来看,首先,媒体负面报道可以促使行政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的积极介入且提高它们的执法效率。监管介入有力地推动了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的提升,但执法效率的提高对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的改善却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其次,媒体负面报道也会对审计师意见产生影响,进而促进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的改善。第四,媒体负面报道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作用及其机理会因企业所有权性质的不同而产生一定差异。相比国有企业,媒体对民营企业的监督与约束作用更为显着,而媒体对中央国有企业的监督作用不明显,对地方国有企业的约束作用非常有限。从公司内部和外部角度来看,媒体负面报道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作用机理也会受到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影响。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本文突破现有研究从公司内部治理或法与金融理论角度对中小投资者保护问题进行探讨的范式,从法律外制度安排即“媒体监督与约束”方面探究中小投资者保护的新机制,通过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将媒体负面报道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关系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在深度剖析媒体产业发展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制度背景基础上,系统阐释媒体负面报道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作用及机理,为解决中小投资者保护问题提供崭新的研究视角。第二,本文不仅搜集了较长期间的样本数据,实现了媒体效应研究的大样本实证检验,还采用媒介量化分析方法,即内容分析法,手工整理媒体相关数据,将量化信息拓展为质性信息,构建了上市公司新闻报道基调数据库,保障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也对现有研究作出有益补充。第三,本文尝试构建媒体负面报道作用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研究分析框架,形成针对媒体作用课题较为完整的因果分析链条;本文对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异质性所带来的可能影响进行了更为深入地考察,进一步丰富媒体效应相关研究;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解释现有研究结果不一致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为相关部门客观理性地看待媒体治理效应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付琳[4](2014)在《江南地区两周时期墓葬研究》文中指出江南地区两周时期的墓葬遗存形制多样,文化因素构成也比较复杂,以往大家虽然意识到这一时期本区的墓葬遗存具有一些共性,却长期缺乏全面的梳理和综合的研究。本文在界定、划分墓葬类型,建立墓葬分期与编年框架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墓葬遗存所做的历时性分区研究,初步探讨了本区土着群体在族群构建与国家化进程方面的问题,对于区分吴、越墓葬以及深入认识江南地区两周时期的历史均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对本项研究的时空范围以及研究对象加以界定,对以往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指出现有研究中的不足以及可以深入研究的问题,同时对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做简要的说明。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墓葬形制的划分与研究,首先根据墓葬营建理念上的差异,将本区两周时期的墓葬遗存分为土墩墓、土墩石室遗存、竖穴土(岩)坑墓、支石墓(含大石盖墓)和崖葬遗存五大类,对各类墓葬遗存的界定标准加以明确。进而对资料相对充分的前四类墓葬遗存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类型划分。而后对各类墓葬的等级差异,以及与墓葬形制相关的一些重点问题做了初步探研。第三部分主要是对随葬品进行研究,并对墓葬遗存进行分期、断代。首先通过对墓葬遗存出土典型遗物进行类型学分析,并依据层位关系归纳其演变逻辑。再根据诸类典型遗物之间的平行演变关系及共出关系,将包含这些遗物的墓葬遗存分为五期9段,比定各期、各段的年代,并考察了各期墓葬遗存在墓葬形制方面与随葬品方面的总体特征。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墓葬遗存进行历时性的分区研究,并对各区墓葬的族属与国别加以推定。首先在墓葬分期的基础上,以葬俗差异作为综合指标,把江南地区两周时期的墓葬遗存划分为9区,进而考察了各区墓葬遗存在不同时期内的分布范围及其文化因素构成情况。之后结合文字史料推定了各期、各区墓葬遗存的族属与国别,初步确定了文献中的扬越、于越、干越、“闽越”、“瓯越”等族群的墓葬遗存,并对江南地区战国时期楚墓的分布特征做了简要讨论。第五部分主要是以前文的墓葬研究为基础,对本区两周时期的民族史与政治史问题进行探研。从族群构建和政治组织发展的角度对墓葬遗存的历时性分区研究成果进行重新检视,并结合对相关遗址资料及文字史料的分析,指出本区两周时期的社会形态经历了从“越族”酋邦到吴、越国家的发展历程,并对吴、越两国的立国方式、国家形态以及两国间的关系等历史问题做了尝试性的解读。第六部分是结语,主要是对以上研究的收获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罗姣[5](2014)在《“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现代服务业,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的迫切需求。营业税政策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使企业面对的税负压力较大,不利于第三产业实现公平税负,不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阻碍了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营改增”税制改革,有利于税制的完善,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有利于社会化分工,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影响是巨大的。“营改增”有利于打通交通运输业上下游抵扣链条,有利于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有利于交通运输企业降低税负,促进交通运输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鼓励创新。“营改增”在给我国交通运输企业带来有利影响的同时,交通运输企业也出现了成本核算难度加大以及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问题。交通运输企业长期以来征收营业税,在对增值税的核算上,缺乏相关核算经验,在短时间内进行税收筹划存在一定的难度。交通运输企业要适应税制的变化,必须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企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第一,从企业的整体上,加强内部管理。在制度上,建立符合增值税要求的财务制度以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认识上,加强员工对税制改变、管理制度变化的认识;在制度的执行上,严格按照流程和制度进行具体操作。第二,提高财税经办人员的专业素养。交通运输企业应建立培训考核机制,让财务工作人员熟悉税改后的财务工作流程,使会计处理更准确、规范。第三,争取税收优惠。在改征增值税后,国家制定了帮助企业过渡的相关政策,利于企业在“营改增”的实施中平稳过渡,交通运输企业应利用好过渡性政策,获取财政补贴和扶持。第四,加强增值税税收筹划。“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增值税筹划,在控制采购成本前提下,应考虑合作企业是否为具有一般纳税人资质的供应商;对采购货物的用途进行区分;合理安排购入时间以及合理选择销售方式。在交通运输业中,航空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本文选取了三大航空公司之一的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分析了“营改增”对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影响,以及提出了应对“营改增”的建议。

王小丽[6](2012)在《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监管制度脱胎于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的存在与发展过程之中,没有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之源,便无从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监管制度之流。1987年美国大股灾中股票市场的震荡使股指期货市场的“瀑布效应”广为人知,也使人们充分意识到股指期货市场风险与股票市场风险的密切关联性。1988年,接受美国政府指定的布雷迪小组在形成的《布雷迪报告》中不仅深刻总结了此次大股灾的原因,而且不辱使命地提出了一系列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监管建议,预示着股指期货与股票跨市场监管思想与制度的产生。根据《布雷迪报告》的监管思路,不仅美国,其他一些国家与地区的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也相继实施了跨市场监管措施,有效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稳定。由于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股指期货衍生品具有规避价格风险、价格发现和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等功能,因此,受到众多市场投资者的青睐,进行股票和股指期货市场的跨市场交易。根据交易目的,这些跨市场交易行为可以分为跨市场套期保值、跨市场风险管理、跨市场套利和跨市场投机四种类型。交易意味着风险,这些跨市场交易行为可能会引发跨市场联合操纵、跨市场内幕交易的风险,除此之外,在我国还极有可能出现跨市场过度投机的风险。我国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交易风险的主要成因在于:行业特性上,缘于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的内在关联性;立法方面,我国股票和股指期货市场法律法规存在不足与缺陷;监管体系上,我国股票和股指期货市场的政府监管、自律监管有待进一步健全;具体监管法律制度方面,我国证券市场的反操纵法律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跨市场稳定机制以及机构投资者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亟需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我国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必须重视对市场投资者的外部监管,强化立法、政府与自律监管的协同一致。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转轨的市场,一直充斥着市场操纵、内幕交易以及过度投机行为,风险无时不在,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反操纵法律制度、跨市场信息披露监管法律制度和跨市场稳定机制。其一,跨市场信息披露监管法律制度方面,尽管各个国家和地区传统文化、法律体系以及历史背景等社会现实因素的不同,导致境外主要证券市场关于信息披露监管目标具有一定的差异,但也不乏共性,都旨在提高市场的透明度、降低和防范内幕交易发生以及增强投资者的意愿和信心等。在借鉴美国、英国证券期货市场“三级监管”制度经验基础上,应在我国股票和股指期货市场建立由证监会、交易所以及行业协会三级监管部门组成的跨市场信息监管部门,并建立不同监管级别之间与不同监管级别内部之间的跨市场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健全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披露和加强网络信息披露的监管等;其二,跨市场反操纵法律制度方面,在借鉴美国、欧盟、英国、香港等境外成熟证券市场国家和地区关于市场操纵行为立法和监管体制先进经验与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实际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改进政府监管和强化自律监管来构建完善的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反操纵监管体制。同时,建立健全重大信息公开制度、投资者分类监管制度、限仓及大户持仓申报制度和分阶段监管制度;其三,跨市场稳定机制方面,熔断机制是股票和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稳定机制的核心部分,尽管不同国家与地区中各个交易所对稳定机制的具体规定存在差别,但是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股票与股指期货市场稳定机制的设置进行了相互协调与对应。在建立健全我国股票与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稳定机制时,应充分考虑股票现货市场的格局及其股票价格指数、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资理念的变化等因素,树立和遵循非频繁性触发、动态调整性和便于市场重新运行原则,进而不断完善以下三个方面,即立法上确立跨市场断路器机制;政府监管上加强证监会主导下监管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自律监管上积极发挥交易所的市场一线监管作用。随着股指期货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深入发展,机构投资者将成为我国股票和股指期货市场从事跨市场交易的重要主体。在机构投资者风险控制方面,外部监管不能替代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具有外部监管所不具有的优势。在建立健全机构投资者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时应满足系统化、动态化和个性化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上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治理结构,积极树立内部风险控制的企业文化,健全机构投资者内部风险控制的组织框架;从微观上建立健全机构投资者内部风险控制的具体制度,包括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顺畅的信息共享和风险报告制度以及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

邵强[7](2012)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端航运服务企业的运营现状与集群式发展策略》文中认为上海其实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明确提出要建立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整整十年发展过来,成果是相当显着的。目前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主要是指那些能够提供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国家和地区,例如英国伦敦、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中国虽然提出要以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契机,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企业,但是高端航运服务企业是在航运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才形成的,而且经过了长期的产业结构化升级,最终才形成对全球航运资源的垄断和配置。对于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再到知识密集型转变后形成的高端航运服务业,仅仅依靠原来传统的低成本和劳动密集型方式去实现,将面临着无法克服的困难。对上海来说,要在2020年实现预定目标,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现代物流服务高效、航运市场环境优良、航运服务功能健全,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在此背景下,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上海高端航运企业的运营现状以及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首先分析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背景和机遇,并从长三角的两翼和韩国釜山港的角度,对比上海港的竞争态势;通过上海高端航运服务企业的整体现状、集聚区现状和行业类型的现状分析,总结了上海高端航运服务企业的运营现状,提出上海面对的8个主要问题;为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分析了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国际航运中心,包括亚洲的新加坡和香港,以及欧洲的汉堡和伦敦;通过借鉴国外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企业的先进经验,基于产业集群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上海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企业的集群式发展策略以及阶段性对策,最后是本文的研究总结。

李萌[8](2011)在《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最能体现近代以后中国发展变迁历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上海文化有个性、有特色,发展文化旅游是上海建设世界着名旅游城市的必然路径,是有战略意义的。本文首先对上海文化旅游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考查与分析,明确了上海文化旅游的本质内涵及其内容所指;其次剖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理论,深入论述了文化旅游与上海都市旅游、文化创意与上海文化旅游之间的深层关系;继而从现实出发全面分析了上海文化旅游资源基础、上海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而后在此基础上,对上海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创意路径与策略等问题提出一系列思考与构想;最后以“上海之根、都市新城”——上海松江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按照管理学学科的要求,在对相关理论文献做综合、深入分析的同时,为获取尽可能多的原创性一手文献资料做了大量调研工作,付出了艰苦努力。是组织复旦大学旅游系部分学生就上海文化旅游的市场发展背景问题专门做了700份规模的市场问卷调查,获得大量的有效信息;二是对国内10位文化、旅游领域的专家做了专题访谈调查,深化了对上海文化旅游发展问题的认识;三是对上海所有区县旅游局领导做了专题访谈调查,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区县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四是对作者工作的松江区的文化旅游发展问题做了集中的一线调研,形成了完整的案例,从实证分析的角度丰富了文章的研究维度。基于文化创意视角提出的上海文化旅游发展理论的创新点主要有:一是从“文化交往”的角度揭示了文化旅游的社会文化属性,把文化旅游作为建构、表达、阅读城市“文本”及“文化空间”的新途径,在文化旅游与城市发展的深层动态关系中揭示其自身的运行逻辑;二是把社会文化分析、经济产业分析有机融合,提出了“想象性资源、实体性资源、活动性资源”的上海文化旅游资源新框架,以及文化旅游发展中的文化资本战略;三是把文化创意作为一种指向未来的新的旅游产业发展观、新的发展方式与手段内化于上海文化旅游的发展过程;四是从全球交往语境下城市根本价值的角度,对上海城市价值进行再认识、再解读、再表达,明确上海作为“中国城市化、现代化、全球化最佳样本”的价值定位,提出“发现上海、体验上海、理解中国”的上海文化旅游新的形象理念;五是沿着“文化旅游价值的生成”、“人与地方的文化交往”两条主线,按照“文化吸引——文化体验——文化表达与传递——文化欣赏、接受与反馈——新的文化吸引”的运行路径,指出上海需要提炼城市根本价值构建新形象、优化文化旅游空间格局、打造文化旅游核心吸引物体系、完善文化旅游服务体系、加强文化旅游市场营销、推进文化旅游区域合作、深化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作为从文化创意新视角全面研究上海文化旅游发展问题的积极尝试,本文存在以下局限与不足:对上海历史文化的研究深度不够,可能影响对上海城市文化精神、文化性格的准确把握;跟国际着名文化旅游城市之间的“对标研究”还不够深入详细;从视觉文化、象征(符号)经济、消费文化角度对上海文化旅游景观、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解说等的研究需要深化;对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生产、社会文化变迁三者之间内在动态关系的分析还不够深刻。

李霖生[9](2011)在《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 ——以浔兴股份为例》文中提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及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民企走上上市的道路。民营公司的上市过程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过程,内部审计作为实现内部控制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不对称的是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研究的严重滞后。本文是以公司治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采用规范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进行研究。首先,详细阐述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客观地分析民营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给此类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带来的影响,给内部审计带来的影响。其次,从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和业务体系出发,构建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框架。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基于民营上市公司“一股独大”、所有者与经营者高度重合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企业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上,加强内部审计的管理与咨询职能,同时加强对对外信息披露的监督。而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监事会主席兼任内部审计负责人的组织模式将极大地提升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使内部审计机构广泛代表了所有者、经营者及职工意愿,有利于内部审计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改善组织的运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夏雪[10](2010)在《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制演变的研究》文中提出作为转轨经济过程中的制度安排,我国上市公司的出现不是传统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上而下被嫁接到企业中去的。1990年12月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开业,中国证券市场便被赋予了承担国有企业改革的使命。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为例,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剥离而来的,这样的公司结构从出生之日起就与原国有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关联交易便应运而生。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是指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与上市公司的关联人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行为。由于交易双方特定的关联性,关联交易节约了大量的信息搜索、商业谈判、合约实现等交易成本,并可运用关联性保证交易的优先执行。关联交易所带来的交易成本的节约、交易安全和效率是其他一般交易望尘莫及的。但同时,若关联方滥用控制权,利用关联交易输送、转移利益,则会侵害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债权人等的合法利益,从而破坏市场公平交易的基础,扰乱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法律制度在经历了缺失、萌芽和初步形成后,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已逐步建立。但由于“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基础,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和隐形化,加之国有经济体制的因素,使得关联交易法律制度面临新的变革。本文以法制史理论、比较法学及实证案例为基础,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和大量典型案例的分析,并比较国外相关法律制度对关联交易的规制,说明关联交易是证券市场商事规则的典型现象,观察和研究关联交易法律制度的发展,可以看到一个经济体对商事规则的内生需求和法律制度移植的关系。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特点和上市公司参与企业集团化趋势,提出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律制度改革的方向。建议在我国上市公司参与企业集团化发展过程中,关联交易法律制度应确认企业集团关联交易的事实,从立法引导和司法救济两方面予以规制,在关联交易涉及的多方利益关系中找到规制的平衡点,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利益输送”规范化,在规定关联方,即主要是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履行必要义务的前提下,考虑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在发挥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这种母子公司组织结构功能的同时,实现上市公司利益的最大化,从而维护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等的利益。实现法律上的公平和公正,实现法律对关联交易这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积极调整。本论文结构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概况。主要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和证监会等相关行政部门的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界定了关联交易、关联方、关联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定义。通过大量数据介绍了我国证券市场关联交易的总体情况,分析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产生的背景和原因。说明在我国国有股权集中的证券市场结构下,关联交易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二部分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律制度的演变。从分析关联交易的法律本质着手,以代理理论为基础,分析关联交易的本质是利益冲突。这种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以及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并详细介绍了我国公司法解决关联交易利益冲突的规则,以及我国目前法律制度体系对关联交易的规制。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我国关联交易法律制度从缺失、萌芽到初步形成的三个阶段,说明现有法律制度体系调整关联交易存在着局限性。第三部分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实证考察。通过对上市公司典型个案的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主要实验体,在关联交易中存在积极应对关联交易和消极滥用关联交易的不同行为倾向,即有在关联交易法律制度约束下被动减少关联交易的情况,也有受资产证券化和直接融资引导,主动减少关联交易、提高企业集团内关联交易规范化程度的意愿。第四部分各国关联交易法律制度的比较。从欧美成熟市场和亚洲新兴市场两方面,比较研究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关联交易立法以及相关规则制度,探讨各国在规范和监管关联交易行为上的制度优势,并在分析我国与上述国家关联交易法律制度差异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借鉴境外关联交易法律制度。第五部分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律制度演变趋势。通过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参与企业集团化趋势的分析,以中石油为例分析企业集团关联交易的特点,结合前述有关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实证考察和境外法律制度对关联交易规制的比较,本文认为关联交易在企业集团化情况下,可分别借鉴德国事前引导的立法救济和美国事后公平审查的司法救济来规制关联交易,在考虑企业集团整体利益的基础上,明确控股股东责任,在规定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履行必要义务的前提下,维护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

二、2002年上海期交所取得三大突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上海期交所取得三大突破(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寿险公司利用专业中介渠道开拓市场的管理策略研究 ——以A寿险公司四川分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研究情况
        1.2.1 保险营销及中介制度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2 中小寿险公司利用专业中介渠道开拓市场的理论基础分析
    2.1 寿险营销渠道理论
        2.1.1 保险营销理论
        2.1.2 寿险分销渠道策略
        2.1.3 保险营销渠道理论在中介渠道上的应用评价
    2.2 中间商理论
        2.2.1 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2.2.2 中间商理论在中介渠道上的应用评价
    2.3 战略联盟理论
        2.3.1 战略联盟理论三种形式
        2.3.2 战略联盟理论在中介渠道上的应用评价
    2.4 本章小结
3 A公司四川分公司中介渠道发展策略及主要问题
    3.1 我国寿险市场的发展及中介渠道的贡献
        3.1.1 我国寿险市场的发展历程
        3.1.2 我国寿险市场现状
        3.1.3 中介渠道特点及其对寿险市场发展的贡献
    3.2 A公司四川分公司发展概况、发展策略及中介渠道建设困境3.2.1 A保险公司四川分公司发展概况
        3.2.2 A公司四川分公司中介渠道发展策略选择
        3.2.3 中介渠道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3.3 A公司保险中介业务渠道建设的困境分析
        3.3.1 保险公司层面的障碍及成因分析
        3.3.2 中介渠道层面的障碍及成因分析
        3.3.3 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合作层面的障碍及成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A公司加强专业中介渠道管理的创新策略
    4.1 明确中介渠道发展战略,整合优化内部架构
        4.1.1 塑造特色企业文化,提升中介渠道发展格局
        4.1.2 加大干部整合力度,配置中介渠道专业人才
        4.1.3 明确中介渠道发展战略,完善中介渠道内部架构
    4.2 建立公司与中介渠道的战略联盟,创新合作机制
        4.2.1 审时度势,抢占市场先机,提升中介渠道合作要求
        4.2.2 建立战略联盟,与专业中介渠道开展共同营销
    4.3 加强创新与风控,不断改善中介渠道的服务与环境
        4.3.1 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中介渠道服务水平
        4.3.2 加强风险控制,改善中介渠道内外部环境
    4.4 本章小结
5 中小寿险公司与专业中介业务渠道合作展望及研究结论
    5.1 清晰认识专业中介的价值
        5.1.1 价值业务的贡献者
        5.1.2 助力保险公司扩大品牌和影响力
        5.1.3 为保险公司业务扩展提供市场经验
    5.2 对保险公司发展专业中介的思考与建议
        5.2.1 要明确战略定位
        5.2.2 处理好内部矛盾
        5.2.3 共同解决销售过程中的难点
    5.3 保险公司与专业中介公司深度合作方向和未来
        5.3.1 业务深度合作
        5.3.2 服务高度融合
        5.3.3 资本运作延展
    5.4 主要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DM金属制品公司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内部控制研究现状
        1.2.1 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
        1.2.2 国内内部控制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内部控制理论及其发展
    2.1 内部控制的涵义
    2.2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
        2.2.1 内部牵制阶段
        2.2.2 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2.2.3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2.2.4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2.2.5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阶段
        2.2.6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比较
    2.3 内部控制在我国的发展
        2.3.1 内部牵制阶段
        2.3.2 会计控制阶段
        2.3.3 内部控制规范体系阶段
第3章 DM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公司介绍
    3.2 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3.2.1 钢铁行业现状及前景
        3.2.2 钢铁流通行业现状及前景
    3.3 整体层面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3.3.1 内部环境
        3.3.2 风险评估
        3.3.3 控制活动
        3.3.4 信息与沟通
        3.3.5 监督
    3.4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3.4.1 资金活动
        3.4.2 采购与付款
        3.4.3 资产管理
第4章 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及改善动因分析
    4.1 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4.1.1 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4.1.2 管理层对风险的关注度较低
        4.1.3 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4.1.4 内部控制执行主体的素质有待提升
        4.1.5 内部审计监督乏力
    4.2 内部控制问题改善的动因分析
        4.2.1 内在动因
        4.2.2 外部要求
第5章 DM公司内部控制改进和保障措施
    5.1 DM公司整体层面内部控制改进
        5.1.1 调整DM组织架构及管理模式
        5.1.2 抓住机遇推进战略转型及推动风险管理
        5.1.3 加强企业文化及人力资源建设
        5.1.4 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5.1.5 建立信息沟通的机制和渠道
    5.2 DM公司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改进
        5.2.1 加强职务分离控制
        5.2.2 建立授权审批体系
        5.2.3 完善会计系统控制
        5.2.4 夯实资产保全控制
        5.2.5 重建经营分析控制
        5.2.6 加强信息系统控制
    5.3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保障措施
        5.3.1 明确治理层和管理层职责分工
        5.3.2 定期评估内部控制效果
        5.3.3 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5.3.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媒体负面报道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关于投资者保护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契约论与法律论
        2.1.3 相关实证文献
    2.2 关于媒体报道与资本市场
        2.2.1 声誉理论
        2.2.2 议程设置理论
        2.2.3 相关实证文献
    2.3 对现有文献的评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键概念与制度背景
    3.1 关键概念界定
        3.1.1 媒体负面报道
        3.1.2 中小投资者保护
    3.2 媒体负面报道作用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制度背景
        3.2.1 我国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制度变迁与现状分析
        3.2.2 传媒产业变革与中小投资者保护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媒体负面报道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作用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
        4.2.1 媒体关注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动因
        4.2.2 媒体负面报道与信息不对称
        4.2.3 媒体负面报道与公司治理
    4.3 研究假设的提出
        4.3.1 媒体负面报道的监督作用
        4.3.2 媒体负面报道的约束作用
    4.4 研究设计
        4.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4.2 变量的定义与度量
        4.4.3 实证模型构建
    4.5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4.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5.2 多元回归分析
        4.5.3 稳健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媒体负面报道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作用机理:公司内部视角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
        5.2.1 市场机制
        5.2.2 声誉机制
        5.2.3 媒体塑造公司行为
    5.3 研究假设的提出
        5.3.1 媒体负面报道、董事会治理与中小投资者保护
        5.3.2 媒体负面报道、大股东自律与中小投资者保护
    5.4 研究设计
        5.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4.2 变量的定义与度量
        5.4.3 实证模型构建
    5.5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5.2 多元回归分析
        5.5.3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媒体负面报道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作用机理:公司外部视角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1 媒体负面报道、行政监管机构介入与中小投资者保护
        6.2.2 媒体负面报道、证券交易所介入与中小投资者保护
        6.2.3 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师意见与中小投资者保护
    6.3 研究设计
        6.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3.2 变量的定义与度量
        6.3.3 实证模型构建
    6.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4.2 多元回归分析
        6.4.3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研究结论
    研究启示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江南地区两周时期墓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时空范围与研究对象的界定
        1.1.1 时空范围
        1.1.2 研究对象
    1.2 发现与研究简史
        1.2.1 第一阶段
        1.2.2 第二阶段
        1.2.3 第三阶段
        1.2.4 既往取得的成果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思路及相关研究方法的说明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3.2 相关的研究方法
第2章 墓葬形制的划分及相关问题
    2.1 土墩墓(含祭祀性遗存)
        2.1.1 内涵界定
        2.1.2 形制划分
    2.2 土墩石室遗存
        2.2.1 内涵界定
        2.2.2 形制划分
    2.3 竖穴土(岩)坑墓
        2.3.1 内涵界定
        2.3.2 形制划分
    2.4 支石墓(含大石盖墓)
        2.4.1 内涵界定
        2.4.2 形制划分
    2.5 崖葬遗存
    2.6 墓葬级别划分
    2.7 相关问题讨论
        2.7.1 土墩墓中祭祀性遗存的形式
        2.7.2 土墩墓中“一墩多墓”的形式
        2.7.3 “人”字顶木椁的源流与涵义
第3章 随葬品研究与墓葬分期、断代
    3.1 典型遗物的演变序列
        3.1.1 原始瓷器
        3.1.2 印纹硬陶器
        3.1.3 夹砂陶器
        3.1.4 泥质陶器
        3.1.5 青铜器
        3.1.6 层位学依据
    3.2 墓葬遗存的分期与编年
        3.2.1 期段划分
        3.2.2 年代推定
    3.3 各期墓葬遗存的总体特征
        3.3.1 第一期墓葬
        3.3.2 第二期墓葬
        3.3.3 第三期墓葬
        3.3.4 第四期墓葬
        3.3.5 第五期墓葬
第4章 墓葬分区与族属、国别推定
    4.1 第一期分区
        4.1.1 A 区
        4.1.2 B 区
        4.1.3 C 区
        4.1.4 D 区
        4.1.5 E 区
        4.1.6 F 区
        4.1.7 G 区
    4.2 第二期分区
        4.2.1 A 区
        4.2.2 B 区
        4.2.3 D 区
        4.2.4 E 区
        4.2.5 G 区
    4.3 第三期分区
        4.3.1 A 区
        4.3.2 B 区
        4.3.3 E 区
        4.3.4 G 区
        4.3.5 H 区
    4.4 第四期分区
        4.4.1 A 区
        4.4.2 H 区
        4.4.3 I 区
    4.5 第五期分区
        4.5.1 A 区
        4.5.2 I 区
    4.6 墓葬遗存的族属与国别
        4.6.1 A 区墓葬的族属与国别
        4.6.2 B 区墓葬的族属与国别
        4.6.3 C 区墓葬的族属与国别
        4.6.4 D 区墓葬的族属与国别
        4.6.5 E 区墓葬的族属与国别
        4.6.6 F 区、G 区墓葬的族属
        4.6.7 H 区墓葬的族属
        4.6.8 I 区墓葬的族属与国别
第5章 墓葬为中心的民族史与政治史探研
    5.1 从“越族”酋邦到吴、越国家
    5.2 吴、越立国方式与国家形态的差异
第6章 结语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5)“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交通运输业“营改增”概述
    2.1 “营改增”概述
    2.2 交通运输业“营改增”意义
    2.3 交通运输业“营改增”政策
第3章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3.1 有利于专业化分工
    3.2 有利于加快设备更新
    3.3 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3.4 对企业税负影响
        3.4.1 对小规模纳税人税负影响
        3.4.2 对一般纳税人税负影响
    3.5 对企业经营利润的影响
第4章 交通运输业应对“营改增”的措施研究
    4.1 加强内部管理
    4.2 提高财税经办人员的专业素质
    4.3 争取税收优惠
    4.4 加强增值税税收筹划
        4.4.1 重视对合作伙伴的选择
        4.4.2 区分采购货物的用途
        4.4.3 合理安排资产的购入时间
        4.4.4 合理选择销售方式
第5章 案例分析-“营改增”对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5.1 “营改增”对南方航空公司的影响分析
        5.1.1 案例选取背景
        5.1.2 南方航空公司“营改增”后财务数据的具体测算
        5.1.3 “营改增”对南方航空公司流转税的影响
        5.1.4 “营改增”对南方航空公司净利润的影响
        5.1.5 “营改增”对南方航空公司所得税的影响
    5.2 南方航空公司应对“营改增”的建议
        5.2.1 销售环节的应对措施
        5.2.2 采购环节的应对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意义和目的
    二、文献述评
        (一) 国外文献述评
        (二) 国内文献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框架
    四、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股票与股指期货跨市场监管制度的历史追溯
    一、股票市场的起源与发展
        (一) 股票的起源
        (二) 股票市场的发展
        (三) 我国股票市场在全球股票市场中的地位
    二、股指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一) 股指期货的产生
        (二) 国际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
        (三) 国内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
    三、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监管制度的根源
        (一) 跨市场监管制度的社会起因——1987年的美国股灾
        (二) 跨市场监管制度的理论来源——《布雷迪报告》
        (三) 市场暴跌后美国关于股票市场与期货市场联合监管的举措
        (四) 跨市场监管制度的实践意义
第二章 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交易产生的风险及其成因
    一、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交易的主体与行为方式
        (一) 跨市场交易的主体
        (二) 跨市场交易的行为方式
    二、我国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交易产生的风险
        (一) 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风险的界定
        (二) 跨市场联合操纵的风险
        (三) 跨市场内幕交易的风险
        (四) 跨市场过度投机的风险
    三、我国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交易风险形成的内因
        (一) 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联性
        (二) 跨市场交易参与者促进了股指期货和股票市场之间的联系
        (三) 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联性
    四、我国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交易风险形成的外因
        (一) 我国股票和股指期货市场立法的缺陷
        (二) 我国股票和股指期货市场监管体系的不健全
        (三) 我国股票和股指期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不规范
        (四) 我国股票和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稳定机制的不足
        (五) 我国机构投资者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不健全
第三章 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信息披露监管法律制度
    一、跨市场信息传导机制及信息披露监管的功能
        (一) 股指期货市场存在条件下信息传导的特性
        (二) 监管条件下跨市场信息传导的机制
        (三) 信息披露监管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四) 信息披露监管的功能
    二、境外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信息披露监管法律制度的经验
        (一) 境外跨市场防范内幕交易法律制度
        (二) 境外跨市场信息监管体制
    三、我国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信息披露监管体制的完善
        (一) 股指期货推出条件下我国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健全
        (二) 股指期货推出条件下我国跨市场信息监管体制的构建
第四章 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反操纵法律制度
    一、境外主要成熟证券市场反操纵立法与监管制度的经验
        (一) 境外主要成熟证券市场跨市场反操纵的立法与监管制度
        (二) 境外主要成熟证券市场跨市场反操纵法律制度的评价
        (三) 境外主要成熟证券市场跨市场反操纵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二、我国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反操纵监管体制的完善
        (一)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二) 改进政府监管
        (三) 强化自律监管
    三、我国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反操纵具体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 促进重大信息公开制度
        (二) 投资者分类监管制度
        (三) 限仓及大户持仓申报制度
        (四) 分阶段监管制度
第五章 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稳定机制
    一、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稳定机制概述
        (一) 熔断机制的概念
        (二) 熔断机制的作用
        (三) 熔断机制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实际效用
    二、美国等境外主要成熟证券市场跨市场稳定机制的经验
        (一) 美国证券市场稳定机制的规定
        (二) 其他国家与地区证券市场跨市场稳定机制的规定
        (三) 美国等境外主要成熟证券市场跨市场稳定机制的比较
    三、我国股票与股指期货跨市场稳定机制的完善
        (一) 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
        (二) 树立科学合理的基本原则
        (三) 建立跨市场断路器法律机制
        (四) 加强证监会主导下监管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
        (五) 发挥交易所的市场一线监管作用
第六章 机构投资者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一、机构投资者成为我国跨市场投资者结构主体的发展趋势
        (一) 机构投资者发展的必要性
        (二) 机构投资者发展的可行性
        (三) 机构投资者发展的渐进性
    二、机构投资者内部风险控制的不可或缺性
        (一) 内部控制理论及其有效性的解读
        (二) 外部监管替代不了内部风险控制
        (三) 基于契约理论的第三方治理失灵
        (四) 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失范性
    三、建立健全我国机构投资者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建议
        (一) 机构投资者内部风险控制的基本要求
        (二) 机构投资者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的完善
        (三) 机构投资者内部风险控制具体制度的建立健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7)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端航运服务企业的运营现状与集群式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第2章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面临的竞争态势
    2.1 上海面临的整体局势
    2.2 优劣势对比分析
        2.2.1 上海与太仓港的资源优劣势比较
        2.2.2 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港口资源优劣势比较
        2.2.3 上海港与釜山港的资源优劣势比较
    2.3 相应的策略分析
第3章 上海高端航运服务企业的运营现状及评估分析
    3.1 总体运营现状
    3.2 高端航运服务企业集聚区运营现状
        3.2.1 浦东集聚区
        3.2.2 虹口集聚区
    3.3 高端航运服务业现状
        3.3.1 航运金融
        3.3.2 船舶融资
        3.3.3 航运保险
        3.3.4 航运培训
        3.3.5 船舶交易
        3.3.6 航运交易
        3.3.7 航运经纪
    3.4 存在的问题
        3.4.1 航运金融存在的问题
        3.4.2 船舶融资存在的问题
        3.4.3 航运保险存在的问题
        3.4.4 航运培训存在的问题
        3.4.5 船舶交易存在的问题
        3.4.6 航运交易存在的问题
        3.4.7 航运经纪存在的问题
        3.4.8 上海高端航运服务存在的问题
第4章 高端航运服务企业运营和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4.1 英国伦敦
        4.1.1 伦敦国际航运服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4.1.2 伦敦国际航运服务的优势与原因分析
    4.2 德国汉堡
        4.2.1 形成条件分析
        4.2.2 航运服务产业
        4.2.3 服务特点
第5章 国际航运中心高端航运服务企业集群式发展策略
    5.1 国际航运服务中心
        5.1.1 航运服务中心的基本功能
        5.1.2 国际航运中心的要素构成及发展演变
        5.1.3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基本条件
    5.2 产业集群理论
        5.2.1 产业集群的概念
        5.2.2 产业集群的特征
        5.2.3 产业集群形成的作用
    5.3 航运服务产业集群
        5.3.1 集群中的航运服务产业
        5.3.2 航运服务产业集群
        5.3.3 高端航运服务产业集群
        5.3.4 高端航运服务企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和影响因素
    5.4 高端航运服务企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分析
        5.4.1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5.4.2 电子商务环境下高端航运服务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
    5.5 电子商务环境下上海港高端航运服务企业集群的发展
第6章 研究总结和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卷内备考表

(8)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二、研究动因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突破
    五、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
    注释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文化旅游"
        二、"文化创意"
    第二节 "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一、"文化旅游内涵"研究
        二、"文化旅游与区域发展"研究
        三、"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创意"研究
    第三节 "上海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一、上海文化旅游研究的学术背景与逻辑起点
        二、上海文化旅游研究的进展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二章 文化旅游在上海旅游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第一节 发展文化旅游是世界着名旅游城市的普遍经验
        一、世界着名旅游城市的文化都市建设
        二、世界着名旅游城市的文化旅游实践
    第二节 发展文化旅游是上海都市旅游深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上海文化是上海旅游的灵魂
        二、文化旅游是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三节 发展文化旅游是发挥上海独特旅游资源优势的必然路径
        一、上海文化旅游资源特色优势突出
        二、文化旅游是发挥上海独特资源优势的有效路径
    第四节 发展文化旅游是上海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重要支撑
        一、上海旅游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二、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需求呈现新特征
    第五节 发展文化旅游是上海建设世界着名旅游城市的战略选择
        一、世界着名旅游城市的文化基础要求
        二、上海建设世界着名旅游城市必须依靠文化旅游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 上海文化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化创意的多维透视
        一、文化创意的价值与功能
        二、文化创意的基本要求与过程
    第二节 文化创意产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文化创意产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文化创意产业理论的核心内容
    第三节 文化创意产业理论是上海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石
        一、用文化创意产业理论指导上海文化旅游的发展
        二、用文化创意产业理论整合上海文化旅游资源
        三、用文化创意产业理论提高上海文化旅游综合效益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四章 上海文化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
    第一节 上海文化旅游资源解读
        一、上海文化旅游资源的多维解读
        二、本文对上海文化旅游资源的解读
    第二节 上海文化旅游资源梳理
        一、上海城市整体旅游资源
        二、上海不同类别的文化旅游资源
    第三节 上海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一、上海文化旅游资源的等级评定
        二、上海文化旅游资源综合分析
        三、上海文化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分析
    第四节 上海文化旅游资源的总休评价
        一、上海文化旅游资源特征
        二、上海文化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第五节 上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及潜力分析
        一、上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与意义
        二、上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五章 上海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第一节 上海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解读
        一、上海文化旅游发展历程回顾
        二、上海文化旅游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三、上海文化旅游发展获得的主要经验
    第二节 上海文化旅游发展背景与发展机遇
        一、上海文化旅游发展背景
        二、上海文化旅游发展机遇
    第三节 上海文化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上海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不够明确
        二、上海文化旅游核心功能支撑不够坚实
        三、上海文化旅游产业地位有待提高
        四、上海文化旅游管理体制需要优化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六章 上海文化旅游发展定位与愿景
    第一节 上海文化旅游发展思路
        一、上海文化旅游发展指导思想
        二、上海文化旅游发展基本原则
        三、上海文化旅游发展总体思路
    第二节 上海文化旅游发展定位
        一、上海文化旅游发展定位的回顾和思考
        二、上海文化旅游发展定位的主要思路
        三、上海文化旅游发展定位
    第三节 上海文化旅游发展愿景
        一、上海文化旅游发展愿景
        二、上海文化旅游发展目标
    第四节 上海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一、价值提升战略
        二、创新驱动战略
        三、资源整合战略
        四、文化资本战略
        五、融合发展战略
        六、区域合作战略
    第五节 上海文化旅游发展主要任务
        一、上海文化旅游发展主要任务
        二、上海文化旅游发展主要举措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七章 上海文化旅游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第一节 提炼上海文化旅游核心价值
        一、上海文化旅游的核心价值分析
        二、上海文化旅游形象口号设计
    第二节 优化上海文化旅游空间格局
        一、上海文化旅游空间格局问题的提出
        二、上海文化旅游空间格局雏形与滥觞
        三、上海文化旅游空间格局设计
    第三节 打造上海文化旅游核心吸引物体系
        一、建设十五个上海文化旅游核心引擎项目
        二、策划十三个上海文化旅游特色产品
        三、设计十二条上海文化旅游代表性线路
        四、打造六大上海文化旅游节事品牌
    第四节 完善上海文化旅游服务体系
        一、上海都市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
        二、上海文化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及其有利条件
        三、上海文化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与举措
    第五节 加强上海文化旅游市场营销
        一、构建上海文化旅游多维度市场营销体系
        二、鼓励多方参与上海文化旅游互动性市场营销体系
        三、促进上海文化旅游网络化市场营销推广
    第六节 推进上海文化旅游区域合作
        一、明确上海文化旅游区域合作中的文化基础
        二、着力在区域合作中推进上海文化交流和文化旅游功能
        三、聚焦长三角、沪港沪台、亚太大都市三个层面区域间的合作
    第七节 深化上海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一、科学认识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
        二、寻找上海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措施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八章 上海文化旅游发展案例研究——以松江区为例
    第一节 松江区文化旅游资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
        一、松江区文化旅游资源类别与内容
        二、松江区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分析
    第二节 松江区文化旅游发展成效突出、问题明显
        一、松江区文化旅游发展历程
        二、松江区文化旅游发展成效
        三、松江区文化旅游发展问题分析
    第三节 松江区文化旅游发展面临良好机遇与艰巨任务
        一、松江区文化旅游发展的机遇
        二、松江区文化旅游发展的挑战和任务
    第四节 松江区文化旅游发展新思路和新举措
        一、松江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二、松江文化旅游发展的新举措
    注释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二、研究局限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上海文化旅游资源等级评定表
附录2 上海各区县旅游局领导专题访谈表
附录3 文化、旅游专家专题访谈表
后记

(9)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 ——以浔兴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分析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西方内部审计研究综述
        1.2.2 我国内部审计研究综述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整体架构
        1.3.1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2 整体架构
第2章 内部审计相关理论分析
    2.1 内部审计定义的演变及启示
        2.1.1 ⅡA内部审计定义的演变及启示
        2.1.2 我国内部审计定义的演变
    2.2 内部审计职能
    2.3 内部审计的内容
    2.4 内部审计组织的基本模式
    2.5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的关系
        2.5.1 关于公司治理
        2.5.2 关于内部控制
        2.5.3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5.4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2.5.5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第3章 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框架构建
    3.1 民营上市公司的界定
    3.2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
    3.3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特征
    3.4 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发展动因
    3.5 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3.6 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框架构建
        3.6.1 构建适合民营上市公司特性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3.6.2 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业务体系设计
第4章 浔兴股份内部审计工作实践
    4.1 浔兴股份基本概况
        4.1.1 浔兴股份历史沿革
        4.1.2 浔兴股份公司股权结构
        4.1.3 浔兴股份经营问题分析及应对
    4.2 浔兴股份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与业务开展
        4.2.1 浔兴股份内部审计组织模式的演变
        4.2.2 浔兴股份内部审计业务的开展
        4.2.3 浔兴股份内部审计工作的启示
第5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卷内备考表

(10)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制演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现有文献的研究状况
    二、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三、研究方法与预期贡献
第一章 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概况
    第一节 关联交易的界定及相关定义
        一、关联方
        二、关联交易
        三、与关联交易相关概念的辨析
    第二节 关联交易的总体情况
        一、关联交易的普遍性和金额规模
        二、关联交易的类型构成
        三、关联交易的行业分布
        四、关联交易的对象分类
    第三节 关联交易的背景及成因
        一、关联交易产生的制度因素
        二、关联交易的主观动机
        三、公司治理的失效和形式化
第二章 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律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 关联交易的法律本质
        一、现代企业中的代理问题
        二、代理中的利益冲突和原因
    第二节 我国公司法对关联交易的规制
        一、关联交易的规制原则
        二、关联交易的类型和规制措施
        三、关联交易中小股东保护制度
        四、关联交易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 法律制度体系对关联交易的调整
        一、基本法律
        二、行政法规
        三、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
        四、自律规则
    第四节 关联交易法律制度体系的演变
        一、1990 年至1996 年的缺失阶段
        二、1997 年至2002 年的萌芽阶段
        三、2004 年以后的初步形成阶段
        四、现有关联交易法律制度体系的缺陷
第三章 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关联交易的积极作用
        一、中国石化——以关联交易整合企业布局
        二、宝钢股份——以关联交易实现企业并购扩张
        三、中国铝业——以关联交易实现 H 股回归
        四、青岛海尔——民营制造业生存样本
    第二节 关联交易的消极影响
        一、华北制药——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占用资金
        二、莲花味精——公司治理缺失下的违规关联交易
        三、亿阳信通——资产评估高增值下的关联交易
        四、明星电力——实际控制人恶意“掏空”上市公司
    第三节 关联交易走向
        一、关联交易类型化归纳
        二、关联交易隐形化走向
第四章 各国和地区关联交易法律制度的比较
    第一节 各国和地区关联交易法律制度的考察
        一、美国有关关联交易的法律制度
        二、德国股份法对关联交易的规范
        三、中国台湾地区公司法对关联交易的规范
        四、英国公司法对关联交易的规范
        五、中国香港公司条例对关联交易的规范
        六、印度公司法对关联交易的规范
    第二节 各国和地区关联交易监管制度的考察
        一、美国有关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
        二、德国有关关联交易制度的实施
        三、中国台湾有关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
        四、英国有关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
        五、中国香港有关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
        六、印度有关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
    第三节 中国与各国和地区关联交易法律制度的比较
        一、关联交易法律制度的差异
        二、借鉴境外关联交易法律制度的思考
第五章 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律制度的演变趋势
    第一节 关联交易法律制度选择的背景
        一、企业集团化趋势
        二、企业集团的模式
        三、以中国石油集团为例
        四、国有企业集团关联交易的特点
    第二节 关联交易规制的价值取向
        一、关联交易规制的原则
        二、关联交易规制的角度选择
    第三节 在企业集团模式下规制关联交易
        一、规制关联交易的基本法律
        二、规制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
    第四节 在企业集团模式下规制控股股东义务
        一、控股股东义务的对象
        二、控股股东的一般义务
        三、企业集团模式下控股股东的具体义务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四、2002年上海期交所取得三大突破(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寿险公司利用专业中介渠道开拓市场的管理策略研究 ——以A寿险公司四川分公司为例[D]. 解金奎.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2]DM金属制品公司内部控制研究[D]. 李明建.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3]媒体负面报道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 胡芳. 华南理工大学, 2015(12)
  • [4]江南地区两周时期墓葬研究[D]. 付琳. 吉林大学, 2014(09)
  • [5]“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罗姣. 湘潭大学, 2014(02)
  • [6]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 王小丽. 安徽大学, 2012(10)
  • [7]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端航运服务企业的运营现状与集群式发展策略[D]. 邵强.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6)
  • [8]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D]. 李萌. 复旦大学, 2011(12)
  • [9]民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 ——以浔兴股份为例[D]. 李霖生.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7)
  • [10]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制演变的研究[D]. 夏雪. 华东政法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上海期货交易所2002年取得三大突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